整个控制案例年复一年地增加了一倍_终端销售论文

这个管控全案让他们连年翻番,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管控全案让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管控市场,追根溯源,是老板们要管控住自己的心。

你知道吗,很多企业的渠道现状,成员鱼龙混杂,规矩缺失,或无人维护秩序,出站口还堵塞得厉害。

很多声名在外的品牌厂家,在渠道促销方面的投入越来越多,但是,由于渠道秩序混乱,经销商和终端销售品牌货的利润极低,或根本没有利润,销售积极性严重受挫,市场反应怨声载道。正所谓,赚钱的产品不好卖,好卖的产品不赚钱!

品牌货在消费者环节的畅销,与渠道成员的经销兴趣形成强烈反差,厂家的渠道促销投入越多,价格秩序就越乱,渠道成员并未因厂家的大投入而获益。

多年来,这个问题始终困扰着各方。但是我们要说,在厂家、渠道、终端组成的利益共同体中,利益链的搭建与维护,职责在厂家。这个问题解决不好,板子要打在厂家身上。

企业不控制市场,就反被市场控制。2008年开始,一批OTC医药品牌企业,如东阿、江中、滇虹、仁和,陆续实施渠道变革,市场秩序有了根本改变。笔者观察到,渠道变革后这三年内,这些企业都保持了2~3倍的增长率。

它们都做了什么?

管控要点

简单有效的一级经销、二级分销体系是基础。

很多厂家把一级经销商当作自己在当地设置的银行、物流公司及信息中心,保证不少于5个点的毛利,但是要求它们有广泛覆盖,操作规范,接受管控约定。

对于二级分销商,要求必须有良好的终端网络,既不留空白,又避免过度的交叉覆盖。很多厂家把二级分销商直接定位为经销商,无非货从其当地一级经销商处购进而已,保证他们不少于4个点的毛利。

这其中有一个关键原则:厂家与一、二级经销商不约定协议量,但厂家承诺销量达到后的利润,一开始就把事情做对。

而很多企业恰恰相反,认为只有与客户约定了销量,销量才有保障。

事实上,简单的销量约定,如果无法保障他们的利润率,即便短期迫于协议压力完成当年指标,也不能长久。

这就要求厂家从销量约定,转变为对一、二级签约商的日常行为管理,其中最关键的就是货款管理及销售返利。

在很多厂家那里,经销商完成了销量任务,就有返利,导致他们为了返利冲销量,无所不用其极。

现在,你必须明确发货回款方式,对销售价格、销售区域、禁销客户、库存数量、配送时效和销售信息提出明确的管理要求,并与返利严格挂钩(见图1)。经销商做到了,才有奖励。

在管控初始阶段,要清除前期渠道的低价货源和过多货源,并同步控货,销量是会下滑的,很多厂家老板的心理承受能力有限,往往才开始就结束了。

销售价格管理

一、二级经销商的进货价不同,不同类别客户的销售价格也不同,经销商必须要规定价格销售,违者处罚,确保每一级渠道赚取合理的配送利润。

经销商不得进行换货交易、打包返利、变相降价,对非签约下游客户的销售,也不得低于非签约终端最低供货价,严禁任何形式的低于最低供货价的销售行为。

经销商在所有低价或变相低价的促销活动中,不得将我们的产品列入名单,也不得与其他让利产品关联销售。

经销商是否做到这些,不以其电脑的出货价为依据,而是以进货单位的入库单价或者财务入账单价为依据。

下游客户违反最低限价,经销商要停止供货。若下辖客户违反规定,签约经销商须承担连带责任。

在此基础上,建立连锁客户部,与全国性连锁、区域强势连锁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告诉他们:只要你强力维价,我就提供消费者促销支持。

大家都知道,OTC品牌一直都是连锁和平价大药房价格战的首选。如果厂家主动出击,保证用一定的时间,完成目标区域同城同价的维价工作,连锁店是愿意配合价格维护的。

因此,全国地市级以上市场要全面启动维价工作,必须有400人以上的OTC终端队伍全面出动,从拟定同城维价协议开始,要求战略合作连锁体系率先在协议上签章,约定某月某日全部按规定价格销售。

此工作必须速战速决,一旦遇到个别极不配合的平价药房,马上列入禁销客户,知会所有签约客户禁止供货。

一旦终端维价工作做到位了,OTC品牌的毛利空间就得到保证了。对于大连锁,厂家再适度增加些消费者促销资源,将以前连锁店的降价让利,调整为厂家主导的促销。

对于特别强势的全国性连锁,为保证我们的产品列入第一首推,可增加差异化的专供品。

维价工作做到位了,终端的利润空间得到了保证,空白终端的铺货、二线新品的铺货、重点终端的陈列、店员培训等工作组织起来就容易多了,以前用于贴补各环节维价或渠道促销的费用,就可以转移到终端的多点陈列、异型陈列竞赛中,终端销售氛围就会有质的变化,销售推力肯定会远远高出一般对手。

销售区域管理

明确每个经销商的限定区域,鼓励终端纯销配送,严禁跨区域调拨,禁止各种换货交易、打包返利、变相降价倒票卖票。

针对非协议渠道,根据现有终端覆盖情况,不供货,或限制每单的最高进货量及每月最高进货量,并严格规定进货价格,不享受协议渠道的各项优惠和服务。

严禁给厂家黑名单上的禁销经销商发货。

发货控制与库存数量管理

渠道价格要稳定,合理的发货量是关键之一,还不能控制过了头,导致断货。因此,要实时监控渠道货物流向。

在治理价格混乱的初期,严控发货是必要的。价格逐渐平稳后,安全库存管理办法将逐渐成为控货维价的中心。

安全库存的设计,与货物月周转频率和货物发货周期长短有关,一般为月销售量的15~35天之间。

销售信息管理

为配合窜货查处,必须从出厂开始就建立防窜条码系统,要求一、二级经销商对整件发货的条码跟进记录,并定期将出库条码登记发回厂家备案,以便清晰了解产品的真实流向(见图2)。

以上的管控措施,必须成立一支执法队伍,及时、严厉处罚违规者(见图3)。很多企业建立了一大堆制度,但缺乏执行,也缺乏对不执行者的处罚,导致制度流于形式。

特别是在管控实施初期,处罚的力度和及时性特别重要。很多违规处罚,要以最快速度通报全国签约商——所有的经销商都不愿意上厂家的窜货黑名单。

老板们,能持否?

很多OTC品牌厂家的价格之所以一路走低,根本原因是管理者为了追求当期销量,把营销资源投入流通环节以刺激销量,结果造成了大量的内耗,伤害了各环节的经销积极性,还蚕食了消费者促销资源。

市场能否管控住,首先取决于厂家一把手的信心与决心。在实施初始阶段,要清除前期渠道的低价货源和过多货源,并同步控货,销量是会下滑的,很多厂家老板心理承受能力有限,往往才开始就结束了。

凡事贵在坚持。个别企业实施一个阶段看到初有效果后,没有持续落实,更有企业为追求眼前的销量,又恢复渠道促销政策,短期业绩大幅提升。

但是谁都明白,这种业绩提升,除非是消费者的购买大幅增长,否则,无需太久,必将出现市场秩序混乱,销售再次停滞。

管控市场,追根溯源,是老板们要管控住自己的心。

标签:;  ;  ;  

整个控制案例年复一年地增加了一倍_终端销售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