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内外理论与实践看数字图书馆的运作模式与发展_数字图书馆论文

从国内外理论与实践看数字图书馆的运作模式与发展_数字图书馆论文

从中外理论与实践看数字图书馆运行模式及其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数字图书馆论文,中外论文,理论论文,模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自1992年美国政府制订“高性能计算与通信”国家攻关项目,把发展数字图书馆列入“国家级挑战”项目以来,各发达国家掀起了数字图书馆建设热潮,我国也大力投资建设几十项数字图书馆项目。数字图书馆运行模式则是建设数字图书馆的关键。

1.关于数字图书馆运行机制和运行模式

国内对数字图书馆运行模式的研究主要有10种:

(1)认为数字图书馆模型有:大型机模型、PC机模型、客户机模型和Web模型[1]。(2)提出基于数字图书馆环境基础上的四层模式结构:资源建设、信息管理、信息服务和用户管理[2]。(3)广义数字图书馆的组织结构必须根据专业化原则来设立管理机构,各个专业子系统要分别建立自己的管理机构来进行协调管理,一般有地方性和全国性的两级管理。国家图书馆和各地中心图书馆都要在这些管理机构中起主要的作用[3]。(4)数字图书馆运行模式组织办法由国家信息产业部下设数字图书馆管理委员会—省级数字图书馆管理委员会—具体数字图书馆领导组成[4]。(5)数字图书馆建设模式主要有信息处理、信息存贮和信息传输三大模式组成:数字图书馆实现的基本要素模式包括:信息资源的数字化、信息服务的网络化、馆员的信息网络专家化[5]。(6)认为数字图书馆实践包括:资源服务型、服务研究型和联合建设型[6]。(7)认为数字图书馆机制从第一代基于数字化资源的数字图书馆模式,演变为第二代基于集成信息服务的数字图书馆模式,再演变为第三代基于用户信息活动的数字图书馆模式[7]。(8)认为虚拟图书馆的模式可分为,全国范围的虚拟图书馆、跨地区的虚拟图书馆、区域性的虚拟图书馆、按专业建立的虚拟图书馆和以一两个学校或图书馆为单位的虚拟图书馆,也可分为纵向的虚拟图书馆和横向的虚拟图书馆[8]。(9)认为数字图书馆有3种主流模式,特种馆藏型模式、服务主导型模式和商用文献型模式[9]。(10)认为,国外目前数字图书馆计划和项目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技术主导型、资源主导型和服务主导型[10]。

从文献内容来分析,文献[3]是具体数字图书馆的技术模型;[2]是具体数字图书馆管理模式;[3][4]是群体数字图书馆组织模式;[5]是数字图书馆建设模式和实现的基本要素模式:[6]、[7]、[9]、[10]是数字图书馆产出模式,而文献[8]则从区域和规模去区分数字图书馆个体、群体模式。

运行机制是事物内部运行调节的规律与方式,运行模式则是由事物运行机制所体现出来的事物运行方式的模型、样式。我们认为,作为市场经济全球化和网络化的环境产物的数字图书馆,其运行机制是内外各种要素运行调节的规律与方式;其构成的要素,首要的是国家政策、决策和用户需求—这是其运行的环境拉动力要素;资金是其运行的保证性要素;网络环境与相关信息技术(包括其设施设备)的进步与创新是其提高运行效率的关键性要素;人力资源则是其运行的关键性要素,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关键技术岗位和核心业务的人才,其素质直接影响着数字图书馆的发展与水平;数字化资源和集成信息服务的产出是其运行的目的要素;组织管理则是其运行的决定性要素—上述一切因素及其协同运行都必须通过科学管理要素发挥其效能。

我们认为,任何数字图书馆运行模式都必须具备国家政策、决策和用户需求、资金、网络环境与相关信息技术(包括其设施设备)、人力资源、管理等要素的投入和各种要素的系统整体协同运行,才有数字化资源和集成信息服务的产出。各种产出模式都是各种要素投入整体协同运行的结果。其产出既有基本的馆藏,也有特色馆藏数字化资源,以及网络数字化资源,还有各种根据用户需求定制的技术与集成信息服务。

由于中外数字图书馆都处于初级的务实阶段,个体与群体数字图书馆的运行机制和运行模式,离不开国家政策、决策和用户需求、离不开资金的大量投入、离不开网络环境与相关信息技术(包括其设施设备)的进步与创新—实质是另一种投入。其数字化资源和集成信息服务的产出则离不开组织管理和人力资源。故此,数字图书馆运行模式,可综合为外部要素投入管理、内部要素运行管理和产出管理三个层面管理模式。内部要素运行管理模式往往包括具体数字图书馆的技术结构模式和管理模式。根据国内外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实践和研究的现状,数字图书馆运行模式可分为:以政府投资、技术研制为主的试验型数字图书馆运行模式、以政府投资、提供特色数字资源服务的数字图书馆运行模式、以企业投资提供基本数字资源(技术)服务的数字图书馆运行模式、以政府投资的群体数字图书馆的运行模式;而以政府和社会投资、整合各种资源提供集成化服务、与传统实体图书馆结合的个体数字图书馆复合型运行模式,则是其发展趋势。

2.中外数字图书馆运行模式

2.1 政府投资、技术研制为主的试验型数字图书馆运行模式

世界各国数字图书馆建设多是从政府投资、技术研制为主的试验型数字图书馆项目开始的。如由国家科学基金会等资助发起的美国数字图书馆首倡计划(DLI)第一阶段,有6所大学领导的联盟,负责先进计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研发。第二阶段(DLI2)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等七个单位牵头,主要包括以系统为中心、以内容和藏品为中心和以人为中心的研究开发[11]。美国现有八个数字图书馆研究中心,六个国家级数字图书馆试验基地。

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也一样。其代表是1997年试验型数字式图书馆项目,由国家计委批准立项,2001年6月通过鉴定。项目建设采用项目管理方式,已初步建成了分布式数字图书馆系统,拥有了一套中国自主知识产权并与国际接轨的数字图书馆技术,推动了我国图书馆界的数字图书馆研究与技术开发,取得了经验,锻炼了队伍。

这种项目是各国建设群体或某一系统数字图书馆,采取集中组织力量进行技术研究开发利用攻关。项目建设往往采用项目管理的方式投标招标,中标机构单位组织力量依期完成。这种项目的关键是国家宏观调控分工协作。与美国相比,我国还没有一个全国性的数字图书馆宏观规划。各单位或个人数字图书馆研发和建设大多各自为政,研究项目之间交叉,经费投入不集中,缺乏行业、部门之间的合作。

2.2 政府投资、提供特色数字资源服务的数字图书馆运行模式

各国的重要数字图书馆项目多是由政府资助,国家图书馆将其特色馆藏,即将所拥有知识产权的特色历史资料数字化,利用网络为广大公众提供服务。美国国会图书馆的“美国的记忆”项目,美国国会就提供1500万美元,选择并复制了一部分对研究美国历史和文化有着重要意义的馆藏,以数字化形式发布;后来还展开了“国家数字图书馆计划”,将上百万具有史料价值的馆藏转换为数字化形式[11]。

自1998年开始,上海图书馆就得到市政府有关“数字图书馆”的专项投入,按照读者需求和文献特征形成上海图典、古籍善本等九大系列,通过因特网免费提供用户使用。

国内这种模式还有辽宁省图书馆建设的数字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建设的古籍数字图书馆、清华大学图书馆建设的建筑数字图书馆等。

这种项目往往是个体或群体分散建设数字图书馆的现实运行模式。与国外相比,我国这种项目存在着各自为政、资源重复建设等问题。

2.3 企业投资提供基本数字资源(技术)服务的数字图书馆企业运行模式

创立于1998年8月坐落于美国科罗拉多州的NetLibrary(www.NetLibrary.com)由企业投资,实施市场化运营。它是电子图书及完全数字式基础网络内容管理服务的主要供应者,用户能用浏览器在线阅读其电子图书。当前它有超过5,500个图书馆和机构客户,使用者能复制或印制个别页面,建立了从网络拷贝和印刷电子图书的使用跟踪、编码和水印等版权保护机制。

国内代表性数字图书馆企业是1999年6月开始实施的CNKI工程,建成《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等系列数据库。CNKI数据库采用光盘、镜像站点、上网包库三种基本服务模式,制订CNKI数据库版权协议,参照国际惯例,采用“并发用户数”调价办法,体现CNKI数据库及文献编者、作者知识产权的价值和保护原则[14]。其他还有超星数字图书馆[12]、书生之家数字图书馆[13]等。

这种数字图书馆企业运行模式,以提供基本数字资源(往往很小具有特色资源)服务为主,同时提供技术服务。因涉及版权问题,尚难彻底解决,故存在问题不少。

2.4 政府投资的联盟建设群体数字图书馆运行模式

联盟建设是世界各国家数字图书馆建设的通行做法,美国国会图书馆在实施数字图书馆项目过程中组织了15个研究图书馆,成立“国家数字图书馆联合会”,统筹馆藏数字化工作。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电子信息资源馆藏战略同样联合了州图书馆、大学图书馆和出版商。1997年秋,加拿大国家图书馆联合50多家图书馆,成立了加拿大数字图书馆联盟,开始实施加拿大数字图书馆首倡计划。

我国CALIS项目1998年11月由国家计委批复启动,2001年7月通过验收。项目建成全国性和地区性文献信息中心、高校图书馆三级保障网络环境。建成成员馆联合目录数据库,引进外文文献数据库,自建高校特色文献数据库和重点学科导航库,建成现刊目次库、高校学位论文库与学术会议论文库,制订了服务办法,开展对外服务。项目建设则采用项目管理方式。CALIS二期将建设我国高校系统数字图书馆[15]。

1998年7月20日,国家图书馆向文化部提出申请,建议在国家立项实施“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采用项目管理方式。在国家图书馆设立中国数字图书馆国家中心,组建若干个分中心和地区中心。由中国数字图书馆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和策划下建立,由国家图书馆注册控股,中国数字图书馆网站2000年4月18日运行,以股份制经营,采取市场化的运行机制[16]。对用户实行会员制管理,用户分为一般浏览型用户群和面向网站固定会员用户群。

其他还有在科技部的领导和统一部署由北京八家信息中心组建的“中国科技信息资源网络系统”,中关村科技园区数字图书馆建设,2001年12月10日正式启动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项目建设,从中央党校开始将建设全国党校系统数字图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也开始系统的数字图书馆建设。这表明,我国几大图书馆系统将分头建设各自的数字图书馆系统。

这种以政府投资的联盟建设群体数字图书馆的项目,国外如美国等也有这种分头建设各自的数字图书馆系统的实践,我国则多如CALIS项目一样,建成有全国性中心—地区性中心—具体数字图书馆的体系。这表明,与我国的网络建设一样,我国几大图书馆系统将分头建设各自的数字图书馆系统,很可能似以前成立了部际联席会,但仍是联而不合、多头分散、各自为政,因为既有体制上的问题,也有观念和经济利益的分配问题。

3.关于个体数字图书馆形态

数字图书馆建设是技术密集和资金密集,需要大量的投入。美国国会图书馆的“美国记忆”计划,集资6000万美元,耗时近12年,完成了500万件数字馆藏。但相对美国国会图书馆1.2亿件馆藏总量,连4.2%都不到,可说数字化程度还很低。

英国数字图书馆项目则是图书馆成为各类开发研究项目的主体,大多数项目的着眼点在帮助和指导图书馆选择合适的技术进行数字图书馆建设,在于大幅度提高现有图书馆系统通过网络提供信息资源的能力,这种数字图书馆计划体现了传统图书馆向数字图书馆发展演变的典型特征[17]。

从现实来说,除了企业数字图书馆建设外,各图书馆启动数字图书馆建设,往往有许多切入点。但想一下子就全面建成一个完全可替代原图书馆的数字图书馆,世界各国尚无成功的先例。

现实的数字图书馆多是与实体的图书馆相结合,数字图书馆多是实体图书馆的网上一部分,这种形态的图书馆称为复合图书馆。

总的来说,个体数字图书馆是一种政府和社会投资,整合基本馆藏、特色数字化馆藏和网络资源,提供集成化服务,与传统实体图书馆结合的复合型运行模式。英国的数字图书馆建设多是这种复合图书馆运行模式,香港、台湾的数字图书馆建设也多是这种复合图书馆运行模式。我国已建设数字图书馆的图书馆也是这种复合图书馆形态。

故此,我们认为,在21世纪的前半叶,仍是实体图书馆为主、数字图书馆为补充的复合图书馆形态;后半叶,可能会逐渐转变为以数字图书馆为主、实体图书馆为补充的复合图书馆形态。

4.对策建议

建设数字图书馆是国家信息基础结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外图书馆事业和图书馆学发展的不可多得的机遇,各国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从来也没有这样关注和支持过,我们每个关心国家信息基础结构建设、图书馆事业和图书馆学的人,都应多点支持多点参与。

我们要抓住机遇,充分利用各种媒介广泛宣传数字图书馆,大力争取各级政府决策支持,广泛组织动员社会力量,通过多种渠道、各种措施筹措资金。让有条件的单位从自身特点出发,建设各具特色的数字图书馆。应以国务院信息化办公室出面,做好组织协调工作,加强各系统数字图书馆项目之间的协作协调,尽量避免重复。应以新闻出版署领头建立电子文档呈缴本制度,协调好资源数字化及其知识产权。应以国家技术标准机构制订强制性数字图书馆技术标准,以减少数字图书馆建设中各自为政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具体单位的数字图书馆建设应从特色资源数字化入手,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与技术,整合资源、整合服务,提高生存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在总结、借鉴国内外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完善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对策与决策,实施多种运行模式并存,在竞争中优胜劣汰发展。

标签:;  ;  ;  

从国内外理论与实践看数字图书馆的运作模式与发展_数字图书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