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运动护理对脑梗死偏瘫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观察论文_李翠华,冷培,李孟娟

宁都县人民医院 江西宁都 342800

摘要:目的 探究早期运动护理对脑梗死偏瘫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间在我院进行诊治的74例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实施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早期运动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对比两组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 经过进行早期运动护理的实验组患者的股静脉血流峰速度、平均速度均要快于对照组;实验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2.7%)低于对照组(22.2%),且护理满意率(100%)高于对照组(8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进行早期运动护理可以有效的预防脑梗死偏瘫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早期运动护理;脑梗死;偏瘫;下肢深静脉血栓

脑梗死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局部脑组织供血不足而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病变坏死,进一步出现神经功能缺失的表现[1]。这种疾病的预后较差,与患者本身的身体素质、病情程度及治疗等多方面有关系,治疗后发生偏瘫的几率极大,偏瘫患者卧床时间长,双下肢锻炼极少,血流量较低,极易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有研究表明,早期运动护理可以预防脑梗死偏瘫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2]。笔者就早期运动护理对脑梗死偏瘫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进行研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间在我院进行诊治的74例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7例,实验组男21例,女16例,年龄54-74岁,平均年龄(67.5±3.4)岁;对照组男23例,女14例,年龄51-73岁,平均年龄(68.1±2.9)岁;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相比,差异具有同质性(P>0.05),可以进行对比。

1.2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脑梗死偏瘫的诊断标准,CT或MRI检查提示脑梗死病灶者,肢体功能方面存在障碍者,双下肢肌力在3级以下者,卧床1月以上者,同意加入实验,签署知情同意书者[3]。

排除标准:合并糖尿病等全身性疾病者,有血栓病史者,合并下肢静脉皮炎、下肢严重水肿或动脉硬化者,拒绝加入实验者。

1.3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具体有:床头抬高,有一定的角度(30°),告知患者进行简单活动,帮助患者翻身、拍背,随时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一旦出现异常,及时向医师反映。

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早期运动护理,具体如下:(1)被动活动:使用枕头垫高患者的脚后跟(30°),抬高患者的双下肢,促进双下肢血液的回流;护理人员教会患者家属活动足踝部位的运动,包括被动伸屈运动及旋转,频率为15次/分钟,3分钟/次,早晚各一次;护理人员对患者的腓肠肌及股二头肌等下肢肌群,由远心端到近心端的顺序进行按摩,15分钟/次,早晚各一次;要被动活动患者的双侧膝关节,行膝关节的伸屈动作,15次/分钟,3分钟/次,早晚各一次;在患者麻醉效果消失后,护理人员应该帮助患者翻身,1次/2小时。(2)主动活动:对于意识清晰的患者,鼓励患者进行主动活动,先进行深呼吸15次,再进行肌肉的收缩训练(主要有腓肠肌、股四头肌、股二头肌等),保持肌肉的收缩状态5s,然后放松5s,如此重复,共30次;踝关节的屈曲及内外翻运动,20次/分钟。

1.4观察指标

干预一周后,通过彩色超声多普勒仪检测两组患者的股静脉血流峰速度、平均速度以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4]。

护理满意度:通过本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对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总分100分,85分以上为满意,60-84分为基本满意,60分以下为不满意。护理满意率=(满意例数+基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5统计学分析

实验数据以统计学软件SSPS18.0处理,计量资料( )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P<0.05提示对比项差异显著。

2.结果

2.1股静脉血流峰速度、平均速度比较:

经过护理干预后,实验组股静脉血流峰速度、平均速度均要快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讨论

脑梗死主要是由于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而产生的一种疾病,脑梗死发病时无前驱症状,起病急,多在休息或睡眠中发病,发病病机主要为脑血栓形成、脑栓塞和腔隙性脑梗死等类型,其中脑血栓形成是脑梗死的常见类型。脑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为动脉粥样硬化,因而产生动脉粥样硬化的原因也是造成脑梗死的常见病因[5]。患有脑梗死者经过治疗后多数有偏瘫,偏瘫患者长期卧床,极易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对于脑梗死偏瘫患者,如何有效的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是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血液在下肢深静脉中凝结,导致静脉回流受阻的一种疾病[6]。静脉回流是通过肌肉的收缩完成的,当双下肢进行膝盖的伸缩运动、脚踝屈曲等运动时,双下肢的血液循环速度就会加快,腓肠肌内的静脉血流速度加快,增加了深静脉回心血量,减少了血流瘀滞的可能,从而降低了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几率[7]。有研究表明,肢体在运动时可加快血流速度,如长期卧床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性就会增大[8]。故而预防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最主要的措施就是早期运动。

在上述实验中,实验组患者在意识不清时,护理人员应该给予患者被动运动,同时要将这些运动的方式教会患者家属,家属配合护理工作,以提高护理效率,获得家属的好感,还可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护理满意率。垫高脚后跟会使患者的远心端处于高于心脏的位置,有利于下肢静脉血液的回流;进行足踝部及膝关节的活动,可以家属患者的血流速度,减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通过对腓肠肌、股二头肌、股四头肌等下肢肌群的按摩,会使静脉回流更加顺畅,增加静脉血液回流,减少血流血液瘀滞,从而降低下肢深静脉形成的发生几率。对于意识清晰的患者,要嘱咐患者主动进行以上运动,叮嘱患者家属进行监督和督促,从而有效的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实验结果中显示,经过早期运动护理,实验组股静脉血流峰速度、平均速度均要快于对照组;实验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2.7%)低于对照组(22.2%),且护理满意率(100%)高于对照组(86.5%)。

综上所述,进行早期运动护理可以有效的预防脑梗死偏瘫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李智,戴文君,孟盈,等. 早期运动护理对预防偏瘫脑梗塞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应用价值[J].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5,10(9):869-870.

[2]徐玉红. 双下肢运动疗法在对瘫痪患者护理中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观察[J]. 中国实用医药,2015,10(7):242-243.

[3]谢鸿,李春霞,蔡淑珍,等. 早期护理干预对老年脑梗死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 中国临床护理,2013,5(6):481-483.

[4]袁红梅,胡玮琳,李保兰,等. 早期运动联合物理疗法对预防76例脑梗死患者DVT的影响[J]. 重庆医学,2014,43(28):3834-3835.

[5]吴燕. 护理干预预防脑卒中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J]. 临床护理杂志,2014,13(5):40-41.

[6]杨献珍. 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研究[J]. 当代医药论丛,2015,13(11):121-122.

[7]张亚琴. 脑梗死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观察[J].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24):137-137.

[8]胡丽.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梗死偏瘫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J]. 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9):726-727.

论文作者:李翠华,冷培,李孟娟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26

标签:;  ;  ;  ;  ;  ;  ;  ;  

早期运动护理对脑梗死偏瘫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观察论文_李翠华,冷培,李孟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