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微知著润心无声-小学心理微课的开发与应用论文

见微知著 润心无声
——小学心理微课的开发与应用

□王晓娇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开发优质的心理微课是时代必然趋势。心理微课的开发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内心体验,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提高了心育课堂效率,还推进了心育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本研究通过构建框架、研究路径、积累资源、巧用策略,开发出了六大主题系列心理微课程,并应用于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各方面。同时,也提出了心理微课的开发要避免粗制滥造,要加强实证研究的建议。

〔关键词〕 心理微课;小学生;信息技术

微课是以阐释某一知识点为目标,以短小精悍的在线视频为表现形式,以学习或教学为应用目的课程。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微课在短短几年里已然成为教育界的热点话题,它凭借着主题突出、趣味性强、应用面广等特点,被引入中小学各个学科的教育教学中。相较其他学科而言,心理健康教育微课的开发与研究较少,随着心理健康教育日益受重视,开发优质心理微课,将其引入心理辅导活动课中,是时代要求,也是必然趋势。

一、小学心理微课开发的意义与价值

(一)增强学生内心体验,提高心育课堂效率

心理辅导活动课十分注重学生的内心体验和感受,在课堂中巧用心理微课,使用图片、音频、视频等网络资源,直观形象、生动有趣地呈现知识点,可以在短短一节课内获得充分的情感体验,为活动的开展、主题的升华作好有力的铺垫,促进学生心灵的成长,提高心育课堂效率。

严肃党内政治生活需要通过一定的途径来实现,只有采取相应的举措进行党内政治生活才能将严肃要求落到实处。习近平同志为如何进行严肃的党内政治生活指明了路径,为达到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要求提供了方法。

(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实现心育资源共享

心理教师在开发心理微课时要认真学习如何制作微课,精心设计微课内容,开展心理微课的“微教研”,反思心理微课的应用和研究心理微课的再设计,在这一系列活动中提高信息技术处理能力,促进自身对心育课程理念的深度思考,加强对心理微课的研究。同时,实现了心理微课资源的共享,辅助心理课教学。

(三)推进心育课程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效融合

心理微课的开发与应用进一步促进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与多媒体等信息技术的整合。将开放性的信息技术融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因其互联网上各种丰富的教育资源、与时俱进的各种创造性的互动形式以及不断更新的充满新鲜感的各种媒介,增强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生命力,提高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

二、小学心理微课程的设计与运用

(一)构建微课程框架,实现心育目标

由于加拿大天然气主要买家的美国已经由天然气净进口国转为净出口国,对加拿大天然气的需求大幅下降,加拿大通过管道出口到美国的天然气将继续减少,而通过LNG出口其他国家/地区的天然气将增大。由此,LNG将是未来加拿大天然气出口的主要形式。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微课的开发以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心理品质,充分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为总目标。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以及当前学习和生活中的心理需求,我们整理归纳出心理微课的六大主题(自我意识辅导、学习心理辅导、情绪调适辅导、人际交往辅导、生活适应辅导、升学择业辅导),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和心理辅导活动理念的指引下,完成心理微课的设计与建构,同时,收集反馈意见,验证心理微课实践的效果,做到再设计与再完善。(见图1)

2.积累微课资源,形成系列主题

图1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微课开发的研究路径

在课中灵活使用心理微课,用观看动画故事视频、生活情景剧表演、心理剧表演、音乐舞蹈、魔术表演等形式,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激活他们的思维,引导他们展开讨论和分享。

(二)研究微课程策略,助力心灵成长

1.课前巧用心理微课,创设良好的心育氛围

将心理微课前置于心理课堂,让小学生事先了解本节心理课的背景与主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提前思考,更有底气、更加自信地投入心理课堂中,同时,也留出了更多时间让学生参与活动,充分体验和分享。

例如,在“认识情绪”一课中,教学对象是三年级学生,发现学生对“抑郁”与“抑郁症”的认识有一些偏差。为了及时矫正他们“抑郁了等于得了抑郁症”的错误认知,我在课堂上详细讲解,结果影响了后续活动的开展,以至于无法达成既定的辅导目标。后来,我做了一些小调查,发现学生对“抑郁”的认知是从新闻报道上的各种伤害和自伤事件得来的。为了修正学生的认知,我专门精心制作了一节心理微课,阐述抑郁情绪与抑郁症的区别,以及缓解抑郁情绪的方法,让学生在课前有所了解,学会正确看待自己的抑郁情绪,学会用积极的心态看待周围的世界。这样一来,在第二个班级的心理课堂上,学生的探讨更加深入与全面,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例如,在“自我暗示”一课中,教学对象是五年级学生。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认识暗示的作用,教师用微课,图文并茂地介绍了三个有趣的心理暗示实验,分别是气味辨别实验、帽子实验和皮肤实验,激发了学生对暗示的兴趣。心理教师顺势导出暗示的作用是实验者对参与者的外在暗示、参与者的自我暗示以及团体暗示综合影响的结果,再让学生闭上眼睛,跟随着心理教师的引导语想象、感受暗示带给我们的身体变化和心理变化。最后,教师再请学生探讨积极自我暗示的作用,以及如何进行积极自我暗示。微课的有效运用,不仅有利于教师调控课堂,教学效果也事半功倍。

表1 “自我意识辅导”系列心理微课的开发与应用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积累优质的心理辅导活动课资源是制作心理微课的前提。除了从心理教材上获得辅导素材外,网络上的资源经过巧妙的加工与再设计,常常可以成为心理微课的点睛之笔,如有趣的视频动画、精彩的配乐、绘本、伴着轻音乐的冥想活动等,都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营造出开放、安全和信任的心理氛围。积累了丰富的微课资源后,根据六大主题,将资源分类整理归纳,形成六大主题系列(以“自我意识辅导”为例,见表1)。心理微课的应用方式根据其主题和内容的不同,可以分为课前预习型、活动导入型、操作示范型、策略方法型、活动总结型和课后拓展型等。

例如,在“记忆的窍门”一课中,教学对象是四年级学生,在短短的40分钟内,心理教师无法将记忆的方法逐一详细地讲解,也无法让学生体验每一个方法带来的记忆效果,这时候就可以让学生在课后借助心理微课自学。心理微课“记忆的小妙招”中给学生讲解了记忆的规律,让学生了解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记忆遗忘曲线,提醒学生当天所学的功课一定要及时复习,最好当天复习;接着提供了一些记忆妙招,如组块法、卡片法、多种器官协同活动记忆法、形象记忆法等,出示有趣的训练记忆的活动,让学生学会学以致用。同理,关于学习心理辅导方面的专注力训练、想象力训练、创造力训练等都可以通过心理微课的形式呈现,作为学生在课后拓展训练和反复学习的重要资源。

根据德国政府的规定,总投资超过2 500万欧元的大型仪器设备、设施必须经德国科学顾问委员会评估后由政府批准。申请单位必须提出一份包括“科学计划”和“技术设计报告”在内的完整充分的申请报告。例如,“可产生高强度,高质量离子束加速器”在其超过400页的“科学计划”中,描述了建造加速器的科学目标及前景,而“技术设计报告”则全面描述了加速器的布局、技术规格和性能参数、安全问题以及成本预算、组织管理等方面。

2.课中活用心理微课,激发深刻的情感体验

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则需要根据危害性分类,并将具有危害的废弃物作无害处理。比如,擦拭松节油、酒精等易燃物品的废纸废布,需先期存放在专门地点;含酸性或碱性物质的废弃物,则需进行中和处理再抛弃。

在课后使用心理微课,可以让学生巩固已学的心理健康知识与技能,也可以进行相关主题的深度学习,开阔视野,加深理解。而以技能训练为主的心理微课,小学生可以反复观看、学习,逐步提高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课后善用心理微课,拓展丰富的学习资源

许多地方官员经常吆喝“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要真想“造福一方”,就不能“急功近利”。“急功近利”那套鬼八卦、花花绕,只会恼民、殃民、伤民、害民,遭民唾骂。

聚变堆具有燃料来源充足、无临界核安全风险、放射性废物极少等诸多优点,特别是构成燃料的主要材料氘,可从海水中提取。一旦实现聚变能的受控利用,将从根本上解决人类能源问题。核聚变装置小型化是其实现工程应用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当前,多国科研机构、高校、大型企业纷纷开展小型核聚变装置概念设计等探索研究,掀起了新一轮研发热潮。小型核聚变装置一旦研发成功,不仅可广泛用于发电、海水淡化等商业用途,还可为各种武器装备平台提供新的动力选项,具有广阔军事应用前景。

三、小学心理微课应用的反思与展望

(一)避免粗制滥造,追求精雕细琢

1.求质量,不求数量庞大

随着微课数量的不断增加,有些微课的质量令人担忧,一些滥竽充数的微课,不但没有起到积极的效果,反而导致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的认识更加模糊,甚至出现偏差。例如,一些主题为“催眠读心术”“色彩星座”“心理操控”的心理微课将心理学神化,这就需要教师教学生如何去伪存真。同时,教师使用信息技术的熟练程度,如画面是否简洁精美、视频音频是否剪辑得当等,都影响着心理微课的效果。

1.研究开发路径,明确总体框架

2.求重点,不求面面俱到

要想在5~10分钟内将某一个心理健康知识点讲解得通俗易懂,将某一种心理训练方法呈现得恰如其分,需要教师从学生的学情出发,专注于某一点,把握重点,攻克难点,精心制作,不求面面俱到,避免形式化与空洞无物。

(二)建设评价体系,加强实证研究

1.注重微教研,做强专业

气管镜足足做有一个半小时,那颗假牙依然顽强地留在我气管中。尽管我多少已经有些心理准备了,在软管拔出的一刹那,我还是失落的差一点儿要流眼泪。蒋利学边收拾器械边对老婆说:时间太长了,要取出牙,现在只能上手术台了。

利用微教研活动的即时性、地点的随意性、参与的广泛性等特点,组织教师开展心理微课微教研活动,将心理微课的制作过程、设计思路、应用反馈等方面遇到的困难,通过讨论、梳理、解决、评价等方式一一化解。同时,组织心理教师一起制定规范的心理微课评价表,从活动主题、活动设计、活动效果以及教师素养等方面制定评价标准,建设有效的评价体系。

2.注重“微调研”,做“真研究”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在课堂上常常被漠视,因此,教师应把关注的目光集中到学生身上,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微调研”,收集学生的心理需求、微课使用情况以及学习后的收获等方面的资料,做好心理微课的实效研究。

见微知著,聚沙成塔。心理微课就像一个个小精灵,以其微小的主题、适性的方法、简洁的过程、深刻的内涵,解决了小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一个个心理困惑,同时,也促进了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上的发展和信息技术使用能力上的提升。当前,心理微课的开发与应用还有很多现实性的课题呼唤着我们去深入研究,微课的成熟和规范将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1]刘丙胜.微课在心理教育中有效运用的策略研究[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4(24):14-15.

[2]许汉平.微课微澜——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微课浅析[J].新课程学习(上),2015(1):133.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2684(2019)21-0042-03

(作者单位: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云健小学,台州,318000)

编辑/于 洪 终校/梅 婷

标签:;  ;  ;  ;  

见微知著润心无声-小学心理微课的开发与应用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