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经济特区农村工业化模式选择--兼论“兴农府岛工程”的现实意义_海南房地产论文

海南经济特区农村工业化模式选择--兼论“兴农府岛工程”的现实意义_海南房地产论文

论海南特区农村工业化模式的选择——兼论“兴农富岛工程”的实践意义,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海南论文,特区论文,意义论文,农村论文,模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主流证明,从不发达经济向发达经济演化的根本出路是实现工业化,而农村工业化对于农村经济比重较大的发展中国家更具有特殊的意义。农村工业化虽然在终极目标上有很多共同的特点,但在实现的途径上却有着非常分明的区域化差别,尤其是农村工业化模式的选择,对于加快农村工业化的历史进程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本文根据海南农村经济的发展现状和资源优势,并结合海南省农业银行推出的一项旨在推动海南农村工业化的“兴农富岛工程”,研究海南特区农村工业化的模式选择问题。

一、海南特区农村工业化的特性分析

农村工业化的发展模式直接根植于具体的区域性农村经济发展形态。海南特区同其他城市型特区不同,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广大的农村腹地是其重要特征,农村工业基础非常薄弱,直到建省前的1987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仅为全国平均的83%,三分之一左右的人口尚处在90年代新标准的贫困线以上,城市化仅为20%,农村地区素有“富饶的贫困”之说。就相对封闭的海岛型农村工业化而言,其特征显然同全国其他地区有显著的不同。

1、地理、经济环境的差异。 中国农村工业化最成功的地区是江浙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江浙的地理优势在于靠近中国经济最为发达的上海经济区,这样就能把农村中相对过剩的劳动力同城市中比较活跃的生产要素结合起来,发展为城市工业配套服务的加工业,或者将城市中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向农村转移,进而带动农村工业化。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优势在于毗邻世界经济贸易中心之一的港澳地区,其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和充裕的土地资源都为香港工业的扩散、降低生产成本、增强竞争力创造了条件,这样珠江三角洲地区农村工业化就能够通过港澳而同国内外市场直接沟通。此外,珠江三角洲地区还有丰富的华侨人文资源,事实上,很多农村工业都是华侨家族或家庭直接开办的,更使农村工业化体现出强烈的区域色彩。反观海南就没有这些特殊的地理优势和经济背景,海南岛孤悬海外,交通不便,距离经济中心区域比较远,农村工业化的成本高于其他地区,就是经过建省八年多的发展,农村工业化仍然举步维艰。

2、资源特性的差别。作为中国生态系统保存比较完整的地区, 海南自然资源的丰富程度完全可以用全国之冠来形容,而且资源具有不可替代性,如热带农业资源、矿产资源、海洋资源等,但是这些资源的共性是非常原始,虽然开发潜力巨大、市场前景广阔,可是巨大的资金投入和要求相对比较高的加工水平是地方财力和农村的投资者难以承受的。这与全国其他地区以小起家、以加工项目为主、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扩散效益逐步发展的模式有较大的区别。对于热带农业、矿产、海洋产业的粗加工和精加工工业来说,适度的规模性是基本前提,没有规模性就没有效益。在海南农村工业化的实践中,也曾经仿效过江浙、珠江三角洲发展乡镇企业的经验,以小型工业为主搞遍地开花,结果无一成功。

3、市场化程度的差异。 市场化程度不仅是指产品市场需求的可能程度,关键还在于市场要素在产品生产过程和销售环节的组合状态。从这一角度看,由于其资源的独特性或者说垄断性,其加工的产品市场需求潜在能力是非常大的,但就其加工的技术水准、生产的组织过程以及产品的附加值而言,其市场化程度又是非常低的。比如橡胶加工业,橡胶作为海南热带农业的拳头产品,又是国家经济建设的重要战略物资,依靠其垄断的原料供给基地,橡胶加工业应该成为海南农村工业化的龙头,遗憾的是由于科技含量低、开发能力弱等因素,众多的橡胶加工企业面临严重的生存问题,今年初上海橡胶企业兼并海口橡胶制品厂就是一例。这同江浙、珠江三角洲等地区直接面向市场、成龙配套的高度市场化也有很大的区别。

4、资本积累形态的差异。 资本积累形态对农村工业化的进程是至关重要的,从我国农村工业化的实践来看,农民自向的积累和外来资金的涌入起了重要的作用,外来资金包括加工母体企业的投入和境外企业的投入,资本积累是在企业的自我发展过程中逐步完成的。海南直到建省前都是经济发展非常落后的地区,农村经济更是一穷二白。据统计,1987年农村人均收入仅575元,地方财政收入不足3亿元,根本没有能力进行工业化投资。尽管经过建省八年多的发展,整体经济实力有了很大的增强,但对于岛内广大农村地区来说,资本的原始积累阶段还没有开始,到1995年底,农村人均收入刚过千元大关,投资办工业的能力依然很弱。虽然省政府已经把农村工业化列入振兴农村经济的关键一环,但资金来源严重依赖银行,使农村工业化受到很大限制。

5、岛内农村经济的地区差异。 海南建省以后有过几次经济建设高潮,但都是泡沫经济成份很重的“房地产热”、“股票证券热”等推动的,而且在区域上集中在海口、三亚等少数城市中,投资结构严重失衡,真正的实业热尚没有兴起。城市经济和农村经济、沿海经济和内陆经济差距之大令人吃惊,以乡镇企业为主体的农村工业从北到南逐步分化,1995年乡镇企业总产值116亿元,南部少数民族地区仅占17%, 而真正从事工业生产的全省产值不足52亿元,且主要集中在东北部沿海地区。全省乡镇企业产值超5亿元的9个县市中,少数民族地区仅有2个,排名在最后。两极分化现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其合理的一面,但过度的分化不利于农村工业化均衡发展。

通过以上几方面分析,说明了海南农村工业化盲目照搬其他地区的经验是行不通的,必须依据海南自身条件走出海南特色的农村工业化道路来。

二、海南特区农村工业化的发展模式

在探讨海南特区农村工业化发展模式以前,有必要分析一下海南农村工业化的优势。综合海南经济体制、资源结构以及经济发展态势,我们认为,海南农村工业化的优势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经济开放度的优势。海南经济开放度是全国最高的地区,建省之初海南就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允许并鼓励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不强调所有制形式,加之配合实施的“小政府、大社会”行政体制,使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因素降到最低,企业的自主权很大,市场要素非常活跃。经济开放度的优势在海南城市经济发展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尤其是在以房地产为龙头的超常规发展阶段体现的更为充分。按照一般规律,经济开放度优势的扩散效应从城市到农村要有一个过程,目前这个过程正在加快。在1994年海南产业发展进入宏观调控时期以后,外商开始大举进军海南热带农业市场,尤其是台商企业表现更是积极,说明经济开放度的优势正在加快向农村经济扩散。

二是产业政策优势。在海南房地产业陷入困境以后,省政府深刻反思了海南产业发展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及时调整了产业发展政策,确定了新兴工业、热带农业、旅游业三大产业基石,并采取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加速农村工业化步伐。产业政策对产业的发展具有很强的引导作用,目前来看,产业政策优势已逐步变成了企业的行动,已经出现了非农产业大量向涉农产业转移的趋势,并且产生了一批象饮料加工业中椰树、椰风、恒泰这样在全国有影响的品牌。

三是人文环境的优势。海南是我国著名的侨乡,其华侨数量较大、分布较广,尤其是热带农业产品加工水平比较高的东南亚地区,华侨在种植技术、加工水平、市场销路以及资金实力等方面都是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而且海南华侨具有爱国、爱家乡的优良传统。建省以来由于经济热点不在农村,加之没有用产业政策进行正确引导,人文环境的优势没有很好地发挥出来,丧失了很多农村工业化的发展良机。随着产业政策的调整,人文环境的优势逐步成为农村工业化的推动力量。

四是今年7月香港的回归。 这是一件对中国历史进程有重大影响的事件,尤其是香港国际经济贸易中心的地位和雄厚的经济实力,必然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有极大的推动作用。海南地处北部湾中心地带,对东南亚以及周边地区有较强的辐射力,海上交通条件优越,加上岛内低廉的劳动力市场,这些都为香港工业生产基地的转移创造了条件。

综合以上优越条件,海南的农村工业化模式既不同于江浙地区直接为中心经济区服务的加工配套型,也不同于珠江三角洲外来位移型,而是具有海南特色的农村工业化发展道路,这一模式可以表述为“依靠大项目带动、以资源加工为主、进行规模性的工业化移植、引导社会资金向涉农产业转移”。

这个模式包括四层含义:

第一层含义:以大项目为核心,带动配套加工项目的发展。海南长期以来之所以农村工业化进展缓慢,关键在于缺乏大工业项目这个核心。由于海南的国防前线地位,国家没有在海南安排大型的工业项目,建省后发展的是“房地产热”、“股票证券热”等泡沫经济成份比较重的产业。事实上,凡是形成了规模化工业项目的地区,都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农村工业化的进程。比如,琼山市的新大洲摩托车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系列化摩托车,带动了周边地区一大批加工企业的兴起,现在80%以上的零部件由周边地区的加工企业承担。省政府决策层深刻地意识到中心企业的带动作用,在农村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作出了建设西部工业走廊的战略决策,正在抓紧实施的重化工业项目几十个。可以预见,随着这些大项目的上马,必然带动一大批配套加工型农村工业的发展。

第二层含义:建设项目上选择利用本地资源、开发特色产品领域。海南是个资源丰富的宝岛,很多资源具有垄断地位,尤其是热作资源具有不可替代性。建省以来农村工业化比较成功的也是选择资源加工型项目的地区,如文昌的椰子加工业、琼海的农产品加工业以及万宁的钛矿加工业,但大都是产品的粗加工,附加值不大,经济效益比较差。应坚持资源加工业的方向,注重集约化经营,提高科技含量,逐步进入产品的深加工和精加工领域。特别热带水果饮料加工业已经形成了规模化的生产能力,如海南规模最大、效益最好的中外合资乡镇企业——椰风食品工业有限公司,有31个分公司和办事处,职工1500多人,资产13.7亿元,年产30多个系列产品饮料50万吨,在全国天然果汁饮料生产企业中排名第一。象这样的龙头企业就应积极对农村中的中小饮料企业实施兼并,以更好地利用资源提高效益。

第三层含义:加速开放步伐,将国内一些地区和国外加工能力强,但资源有限的工业区域向海南移植。目前国内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出现了加工能力过剩、设备闲置的情况,这和海南资源丰富、加工能力明显不足的现状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完全有可能实施工业区的成片移植。天津小邱庄曾计划在海南设立工业移植区,将小邱庄的发展模式引进海南。作为海南各级政府也一直把乡镇企业外引内联作为主攻方向,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琼海市政府确定每个乡镇划出33.3公顷非耕地办乡镇工业小乡,作为招商引资办企业用地,凡是涉农工业地价从优。针对香港回归的现实,海南正在抓紧琼港经济一体化步伐,内容之一就是吸引香港工业向海南位移。

第四层含义:明确产业政策,引导社会资金向农工业转移。农村工业化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没有一个有效的社会动员机制是难以奏效的。从政府角度看,农村工业化的核心在于动员社会各界力量积极努力的投入,那么产业政策的引导就是关键的一环;从投资者角度看,农村工业化不是一项社会义务,而是一项有利可图的产业。目前这两项必要条件都是具备的,政府已经明确了产业政策,大农业是海南优先发展的产业,给予了比其他产业更加优惠的政策。企业在经过了“房地产热”等之后,也意识到了热带农业是海南真正的优势,能够获取比投资其他产业更高的收益,可以说目前海南农村工业化的趋势和上述两点判断是一致的。

三、“兴农富岛工程”对实施海南工业化模式的促进作用

实施海南工业化模式资金投入是个关键,热带农业的粗加工和深加工有个特征,就是资金投入量大,科技水平要求高,因为农产品收获期集中且易腐烂、销售周期较短。目前海南地方财政收入有限,企业由于房地产等投入过多资金周转非常困难,加上农民原始资本积累期远未完成,投入能力虚弱,资金来源的紧张就成了实施农村工业化模式的最大障碍。在这种情况下,信贷投入的增加就成了农村工业化实施效果的关键。

作为长期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农业银行,支持农村工业化的发展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但是农业银行在新的市场经济形势下也面临着新的困难,一方面农业银行要从政策金融和商业金融混合经营的传统体制向主要以商业金融经营为主的国有商业银行转变,对农村工业化的支持必须强调效益性,这样就必然要对农村工业化具体项目有所选择;另一方面农村工业化是个历史概念,要经过阶段性的发展,客观上也需要通过具体的强势企业和强势项目的拉动。这样就需要把两者结合起来的纽带,农业银行海南省分行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在慎密论证的基础上推出了“兴农富岛工程”。这项工程的核心含义,在于把分散使用的信贷资金集中起来,对全省的农业企业进行分类排队,把实力雄厚、市场形象好且关联程度高、其骨干产品市场占用率高竞争力强、经济效益有保障的强势企业挑选出来作为农业银行的基本客户,进行集中扶持。对于全省农村工业化有重大影响的项目也列入支持重点,以期通过重点项目的联动效应,高质量地推进海南农村工业化的历史进程。

从已实施的效果看,“兴农富岛工程”对推进海南农村工业化的实践意义,至少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重点强势项目和企业对全省农村工业化的市场拉动作用明显增强。强势项目和企业对农村工业化的市场拉动作用,在于市场影响力、产品涉及面以及项目容纳性等都可以带动一大批产业的发展,恒泰集团从芒果种植、产品开发、市场销售形成了相互配套的体系,其拳头产品“园之梦”芒果汁已列入国宴饮料,其吸纳鲜果的能力上百万吨,直接带动了全国芒果种植区产业的系列化发展。穷困山区保亭仅红毛丹项目一项,就可以解决全地区老百姓的脱贫致富问题。

其次,“兴农富岛工程”的社会影响力直接提高了农村工业化的发展质量。“兴农富岛工程”对入选企业有严格的限定条件,除了对项目本身要求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明朗、经济效益好等以外,还对项目的具体操作人的管理水平、科技素质提出了具体要求,这样就确保了项目实施的高质量。只有保证了建设项目的高质量,才能有效地提高农村工业化的发展质量。从已经运作的“兴农富岛工程”项目进展情况看,都对本地区和周边地区产生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其重视管理水平的提高、科技意识的增强以及产品开发能力的运作机制都对本地区产生了良好的连锁反应。

再次,“兴农富岛工程”引起了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有利于把农村工业化引入有序化发展阶段。“兴农富岛工程”一提出就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同志多次指示农业银行海南省分行加快实施步伐和投入力度,并要求各级政府支持农业银行在全省实施“兴农富岛工程”,把本地区最优秀的企业、最有发展前途的项目网罗进“兴农富岛工程”。由于“兴农富岛工程”选择的都是本地区的骨干项目或企业,客观上就带动了海南农村工业化进入发展的有序阶段。

最后,“兴农富岛工程”对农业银行自身的改革与发展影响也是深远的。海南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完成以后,农业银行由双重经营目标逐步向单一的效益性经营目标转化。如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找准农业银行的市场定位,建立起效益型的信贷结构,是农业银行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从这一点来看,“兴农富岛工程”是农业银行海南省分行探索商业金融运作的大胆尝试,对顺利进行向国有商业银行转轨,优化农业银行的信贷结构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目前,“兴农富岛工程”已进入深层次阶段,入选项目或企业进展顺利,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逐步凸现,信贷结构正在逐步优化。

标签:;  ;  ;  ;  ;  

海南经济特区农村工业化模式选择--兼论“兴农府岛工程”的现实意义_海南房地产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