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扶贫的回顾与展望:依靠科技进步消除贫困与落后_科技论文

科技扶贫的回顾与展望:依靠科技进步消除贫困与落后_科技论文

科技扶贫的回顾与前瞻——依靠科技进步消除贫困落后,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科技进步论文,贫困论文,落后论文,科技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编者按:今年是联合国确定的“国际消除贫困年”,也是国家科委开展科技扶贫工作10周年。10年来的科技扶贫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使其成为我国扶贫事业的一个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科技扶贫事业取得的成功,在于它促进了由“输血型”扶贫向“造血型”扶贫的转变,在于它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更在于它所带来的新技术、新思想和新观念对人们的深刻冲击等难以估量的社会效益。科技扶贫事业的成功再一次证明了科学技术在现代社会发展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我们选编的这一组文章回顾了10年来国家科委的科技扶贫工作。希望它能唤起人们对我国科技扶贫事业的关注,更加充满信心地投入到“科教兴国”的伟大实践中。

在中国大地上减少以至消灭贫困,一直是中国共产党、中国政府和全中国人民为之不懈奋斗的伟大目标,也是我国科技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经过数十年的努力,从整体上看,拥有12亿人口的中国已经解决了大部分人的温饱问题,正在向小康生活目标迈进,但贫困问题依然存在,特别是在中、西部农村,问题仍很严重。

一、我国部分农村的贫困状况及其原因

改革开放后,虽然我国农村人口的生产、生活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善,但由于种种原因,仍有一部分地区群众的温饱问题尚未完全解决。到1985年底,全国农村尚有贫困人口1.25亿人,其中特困人口近4000万人,占农村总人口的4%。

造成贫困的原因是复杂的。概括起来,一是自然条件差,生态环境失调。二是远离经济中心,交通不便,信息不灵,科技人员奇缺,农民文化素质差,医疗条件简陋,社会发育程度低。三是经济发展水平低,生产方式原始,生产手段落后,市场规模狭小,生产结构单一。四是人口增长过快。

二、国家的反贫困战略与科技扶贫开发

80年代中期,中国政府成立了专门的扶贫机制,制定了直接针对贫困地区和人口的反贫困计划。这一计划的主要内容是为贫困农民提供信贷资金,采取优惠政策,实行以工代赈,兴建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农田,推广农业实用技术,扩大就业机会,动员社会各界支持等。这一计划的实施已取得了明显效益。

科技扶贫是国家科委于1986年提出的我国反贫困战略中的一个重要举措。其宗旨是应用成熟的科学技术和现代管理科学,增强贫困地区农民的开发能力,大幅度提高贫困地区的资源开发水平和劳动生产率,求得经济开发的最佳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以促进贫困地区的商品经济发展,加快贫困地区群众的脱贫致富步伐。

三、国家科委的科技扶贫工作

国家科委的科技扶贫计划主要是配合贫困地区各级政府,充分依靠广大科技人员和农民群众组织实施的。从1986年起,国家科委相继在大别山、井冈山、陕北地区的55个贫困县以及一些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开展科技扶贫工作,并为此专门成立了科技扶贫办公室,连续派出11批共339名机关干部组成科技扶贫团,深入贫困地区开展工作。其主要方式有:根据不同地区特点组织科技扶贫开发的战略研究和论证;组织规模庞大的科技开发与人才队伍实施科技扶贫;向贫困地区输入、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帮助贫困地区建立区域性支柱产业;协助贫困地区开展内引外联,扩大对外开放;协助地方建立计算机信息通道网络;帮助地方与沿海特区建立科技与经济联系;设立国家科委“振华科技扶贫奖”。从1986年以来,国家科委已累计拨出科技扶贫专款4523万元,安排扶贫贷款2.7亿元,实施重大科技成果推广与开发项目400余个,建立科技示范点1400余个,开展技术培训120万人次。据不完全统计,科技扶贫计划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达10亿元以上,间接经济效益在35亿元以上,使贫困地区农民群众的脱贫步伐明显加快。

10年来科技扶贫工作的实践表明,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农民素质,是不断发展贫困地区生产力,迅速增加农民收入,较快改变贫困地区落后面貌的最有效的途径。今后,我们将在“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的实施中,在大别山、井冈山和陕北地区制定并实施新的科技扶贫规划,争取为早日在我国彻底消除绝对贫困做出新的贡献。

标签:;  ;  ;  

科技扶贫的回顾与展望:依靠科技进步消除贫困与落后_科技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