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发展思路论文_马武林

浅谈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发展思路论文_马武林

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干渠管理处 宁夏银川 750000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有了很大进展,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益,节约水资源,保障农产品增产增收,工程效果好。本文分析了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发展思路,以期达到良好的节水灌溉效果。

关键词:水利工程;节水灌溉;农田

引言

高效节水灌溉是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重点。目前,我国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还存在一些不足,需要结合农田灌溉需要和灌溉技术的发展,进一步优化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实现高效节水灌溉的目标,降低农田灌溉困难的同时,节约水资源。因此,目前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工作中,应积极寻找实现高效节水灌溉的方法,提高农田水利工程在农业发展和节约水资源中的作用。

1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工程规划不合理

在农业生产中使用节水灌溉技术,要根据当地的生态情况,统筹规划,从不同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但从目前的农田水利的规划和设计的状况可以看出,许多工作人员在设计时不看重工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只是一味依靠资料,以至于节水灌溉工程的设计产生许多不科学的现况。还有些人在设计节水灌溉时,只是依赖自身的工作经验,在某些方面考虑的角度不全,导致灌溉工程设计不合理,工程建设的成本提高。

1.2面向农田种植户的节水灌溉工程宣传教育力度不强

农田节水灌溉工程项目实施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辅助农田种植户优化改进农业种植结构,实现农田种植的高附加值。但因区域范围内农民根深蒂固的农业种植观念,在农作物类型上,仍主要停留于种植传统的玉米作物及小麦等,一方面反映出节水灌溉工程项目的宣传及引导作用发挥不足,另一方面也未对农业生产及种植结构施加有效影响,农民固守传统观念,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的施惠面较窄,无法起到助力农业种植方式更新及促进农业丰产增收的作用。

1.3对节水灌溉的认知不准确

水利工程发展至今已经取得了不小的进展,尤其是在使用节水灌溉的技术之后,农作物的生产量大大提升。并且一套完整的节水灌溉系统能大幅度地提升农民的经济收益。但是很多地方仍然在用传统的灌溉方式进行农业生产,节水灌溉技术的普及度很低,广大农业地区不能获取到最大的收益。相关部门一定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职能,广泛普及节水灌溉技术,对它进行宣传,让农民接受节水灌溉的农业生产方式。

2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发展思路

2.1水资源配置与农业发展相结合

我国水资源并不充足,对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及农业发展产生了严重阻碍。农田水利工程设计人员依据高效节水灌溉设计要求和发展思路对各类水资源进行优化配置,选择分质供水方法。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中,一定要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落实到位,使农田水利工程实现可持续发展。在这一背景下,还要对生态、生活、生产用水等进行统筹,重点关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的监测评估工作。水资源分配严格按照相关标准执行,切忌盲目。在控制水资源总量的前提下,采取配额管理方法。熟悉各个灌溉区域、农田灌溉用水总量、相关指标等,强调节约用水,促进水资源循环合理利用,提高用水质量及效率,真正将水资源配置和现代农业发展结合起来。

2.2普及推广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工程项目

区域内农业生产的发展程度与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工程项目的多寡存在必然关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此,普及推广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示范项目,既能提高当地农业经济,又能以点带面地改变农民群众固有的农业种植及灌溉习惯,为现代农业发展奠定基础。这一环节,着重做好如下几方面:首先,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施工建设要与当地农业生产状况及水资源情况充分结合起来,在摸清区域农业水资源可利用范围及自然规律的基础上科学设计节水灌溉工程示范项目的区位。其次,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应合理选址。主要坚持遵守几条原则:①以农业生产水资源较为短缺区域作为主示范区;②以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的有效覆盖面划分示范区的面积;③以农业生产结构类型多样且丰产率较高的农业种植区为标本试验田。第三,通过设置农田水利节水灌溉示范项目,让农民群众切实感受工程利益,改变其对节水灌溉工程的传统认知观念,为后续管理做好铺垫。

2.3融合规模化发展和区域化发展

在探索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思路中,应根据集约化、规模化发展的特点,合理选择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一是对于严重缺水的特色经济农作物和粮食主产区,可以为农民推广具有很高程度规模化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并配套建设节水设施,发展节水农业,并且加强对高效节水灌溉设施的管理,推动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以及配套项目共同建设发展,既有效节约水资源,又可以推动新技术的发展,为实现灌溉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且有效的保障,提升示范区的作用和效果。二是不同农作物生长特点不同,可以采取的高效节水灌溉措施也不同,应在保证不影响农作物生长的前提下,提高节水灌溉技术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政府相关部门可以优先选择药材、花卉等特色种植区推广并使用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如滴灌、微灌等措施,既节约水资源,又保证农作物正常生长。三是对水资源情况不同的地区采取不同的高效节水灌溉措施。如水资源相对而言比较丰富的地区,可以推广使用压力喷灌或是微灌措施;如果水资源比较缺乏,则可以大力建设农田水利工程,积蓄雨水,有效推广使用低压管道灌溉和补充灌溉措施。

2.4使农民具有节水灌溉的意识

农民受到过去灌溉思维的限制,习惯用漫灌的方法去灌溉土地。这种灌溉方式不利于农业发展,会使得本来水资源就不多的地方水源缺乏的现象更加严重,另外也会浪费电力资源,造成农田的农药化肥大量流失,水环境会大受其害。节水灌溉可有效规避这些问题,其滴灌、喷灌等各种灌溉方式组成了一套科学合理的灌溉体系,能最大化地利用各种资源。有关部门可以专门设立一个组织,到农民中间去宣传节水灌溉的重要性,让他们学会节水灌溉技术,从而将其用到农业生产中。

2.5科学制定节水灌溉政策

由于农村经济条件落后,节水灌溉技术、设备等要求高,需要国家给予经济、政策方面的支持。一些地区农田经济发展速度不快,节水灌溉设备落后,对于这种情况,需要出台专项补贴政策。对于经济发达区来说,地区政府可与金融机构合作,共同制定相关政策,依托税收减免政策,给予农民相应的鼓励,使其积极订购节水灌溉设备,参与到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工作中,为我国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结束语

综上所述,农田水利工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在我国高度重视三农问题的背景下,要实现现代农业发展目标,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工程是必经之路。针对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及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应在重视节水灌溉工程项目重要性的基础上,围绕农田水利示范工程,改变农民群众的农业种植理念,普及推广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形式,把握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及管理之间的关系,从而使我国农业生产与水资源综合利用管理紧密结合,提高我国农业产业的附加值。

参考文献:

[1]尤海波,王喜庆.滴灌技术在农业设施化生产中的应用[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6,34(2):142-143.

[2]傅强.浅谈滴灌工程设计[J].中国水运,2012,12(2):166-167.

[3]刘刚.浅谈滴灌系统的设计[J].水利天地,2017(12):40-41.

[4]胡发润,周敬波.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发展分析[J].农家参谋,2018(11):204.

论文作者:马武林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29

标签:;  ;  ;  ;  ;  ;  ;  ;  

浅谈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发展思路论文_马武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