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论文_卢祥成

(广元市第三人民医院麻醉科 四川 广元 628001)

【摘要】目的:研究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时采取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5年7月-2016年8月收治的104例进行上肢手术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两组,其中52例患者采取浓度为0.3%的罗哌卡因作为低浓度组,另52例患者采取浓度为0.5%的罗哌卡因作为高浓度组,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经过分析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以及不同位置神经阻滞情况看出,高浓度组麻醉起效时间比低浓度组时间少,但是高浓度组镇痛保持时间以及运动阻滞恢复时间比低浓度组时间长;且高浓度组患者各位置神经阻滞率比低浓度组阻滞率高,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浓度的罗哌卡因均具有一定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浓度为0.5%的罗哌卡因效果更好,麻醉起效时间快,镇痛保持时间较长,但是同时延长患者运动阻滞时间。

【关键词】罗哌卡因;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超声引导;不同浓度;麻醉效果

【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31-0184-02

随着医疗技术不断地进步,临床上采取超声作用下进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取得过较好的效果,有效提高定位的准确性,为麻醉成功提供保障[1]。随着临床上广泛使用,有专家发现,药物不同浓度会直接影响麻醉效果[2],如何选择适合的药物浓度成为医疗界关注的重点。对此我院展开研究,比较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的应用效果,现作出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5年7月-2016年8月收治的104例进行上肢手术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两组。其中低浓度组患者男27例,女25例,年龄26~67岁,平均年龄(43.7±6.6)岁;高浓度组患者男24例,女28例,年龄27~69岁,平均年龄(44.9±6.8)岁。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别(P>0.05),可进行对比。

纳入标准[3]:①患者均在我院进行上肢手术,并需要在超声引导下进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②均经过患者和家属同意并自愿加入本次研究中。

排除标准:①患者具有神经损伤或者感觉异常者。②具有精神障碍者,无法进行沟通。

1.2 方法

给予所有患者进行生命体征监测,患者去枕平卧,采取超声仪器检查患者肌间沟臂丛神经区域,找到神经干进行刺针,直至回针无血液后,低浓度组给予患者采取海南斯达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浓度为0.3%的罗哌卡因(10ml:89.4mg,国药准字H20051073),另高浓度组给予浓度为0.5%的罗哌卡因,首先给予一半剂量,然后将针尖向臂丛神经刺入,将剩余药液注入。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麻醉相关数据,以及不同位置神经阻滞情况等,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麻醉结果

经过分析两组患者的麻醉相关数据可以看出,高浓度组麻醉起效时间比低浓度组时间少,但是高浓度组镇痛保持时间以及运动阻滞恢复时间比低浓度组时间长,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可用于各种上肢及肩部手术中,通过超声仪器引导,观察臂丛神经周围情况,将麻醉药物注入臂丛神经干,使周边区域神经系统发生阻滞,达到麻醉的效果[4]。

临床上常采取罗哌卡因用于麻醉臂丛神经阻滞麻醉[5],罗哌卡因属于酰胺类局部麻醉药物,通过阻止神经细胞钠离子通道,阻挡神经兴奋和进行传导作用,提高神经动作电位的数值,延长神经冲动的分散,减少动作电位提高的速度,达到阻止发生神经冲动并进行传导,麻醉作用与罗哌卡因的浓度息息相关。通过我院进行的研究中看到,高浓度组麻醉起效时间比低浓度时间少,但是高浓度组镇痛保持时间以及运动阻滞恢复时间多于低浓度组(P<0.05),说明高浓度组起效时间迅速,可以延长患者镇痛时间,但是明显恢复运动神经阻滞的时间较长;高浓度组在不同位置神经阻滞率均比低浓度组阻滞率高(P<0.05),说明药物充分作用于周边各神经处,明显增加了患者各神经位置的阻滞率,有效提高麻醉效果。

综上所述,不同浓度的罗哌卡因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均具有一定效果,相比较而言浓度为0.5%的罗哌卡因效果更好,麻醉起效迅速,可作用于各神经位置上,保持镇痛时间长,对患者痛苦较小,但是恢复运动阻滞时间较长,具有推广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黄刚.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10):145-148.

[2]王艳春.盐酸罗哌卡因用于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4):136-137.

[3]赵淑芳,黄中梅,高玉玲等.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4):29-30.

[4]张传利.同剂量不同容量罗哌卡因超声引导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对膈肌移动度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19):165-166.

[5]费勇,邓甲甲,徐明民等.超声引导下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治疗肩周炎的量效关系[J].中华全科医学,2017,15(3):378-380.

论文作者:卢祥成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11月第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3

标签:;  ;  ;  ;  ;  ;  ;  ;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论文_卢祥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