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湾学校 21500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关注与思考现实生活,使其能够勤于动笔、乐于表达、倾吐真情实感。然而,在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这一目标上,许多教师往往会觉得这是一项难以见成效的难题,都不大愿意谈及。而学生“为作文而作文”这一偏颇的认识,也大大削减了他们创作的热情,使得他们的创造力得不到有效体现。
何处去寻求路径,以待学生创作之花的一路芬芳?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这样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这就好比是蜜蜂的采花与酿蜜,两者之间相辅相成、紧密相连。确实,语文教材其实就是一个个例子,教师要做的就是凭借这些例子,让学生能够做到举一反三,提升阅读与作文的双向技能。由此可见,借助教材中合适的作文因素去引导学生进行练笔,是一条有效的路径。
一、特色处,仿写临摹
模仿是儿童的天性。仿写练习是学生提高写作能力的有效方式和重要途径,是学生通向自主作文的阶梯与扶手。仿写的种类有许多,包括模仿结构、模仿写法、模仿语言等等。苏教版的教材中,大多数课文都是经过千筛万选的经典之作。在解读的过程中,这些文章不仅给我们以美的艺术享受,更是暗藏着许多值得咀嚼和练习的“真金”,教师可以将之用来引导学生进行仿写训练。
《莫高窟》是一篇文字优美的文章。文中对于壁画上的飞天,作者采用排比的手法,将各种各样飞天的风姿描写得淋漓尽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壁画上的飞天,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有的怀抱琵琶,轻拨银弦;有的倒悬身子,自天而降;有的彩带飘拂,漫天遨游;有的舒展双臂,翩翩起舞……对于这一段文字,教师在引导学生充分感知、解读探究、声色朗读的基础上,就可以将其中“排比”手法的运用落实到“写”上。当然,在仿写训练上,教师一定要避讳让学生空洞地去练写,不然写出来的内容是没有多少营养与价值的。而应为学生创设一个可知可感的有效情境,这种有效的情境可以指向于所创设的或所提供的场景与文章中的内容存在某种相似之处。如针对于这一课作者运用排比手法对飞天形态的描写,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段广场上的喷泉表演,引导学生仔细地去欣赏、观察让其在多种感官的作用下,进行有血有肉、具有真实内容的练写。这样的训练才会有效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留白处,想象填补
留白,作为一种艺术手法,不仅在美术、音乐中常被使用,有时还被一些作家应用到写作上来。文章中恰如其分的留白处理,能给与读者以无限的想象,收到“此处无声胜有声”的奇特效果,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作为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就要善于抓住这些难得的“空白”,引导学生在解读文本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张开想象之翼,去尝试着填补、诠释空白,深化文本的内涵,让文章变得更加充实而饱满。苏教版教材第十一册中的课文《爱之链》是一篇内容短小,但情节跌宕起伏的小说。作者对于文章的结尾处理得非常巧妙,在故事情节继续开展中突然急锋收笔,言有尽而意无穷,大有一曲终了、余音绕梁之效,为读者创设了一个思绪飘飞、任尔遐想的广阔空间。这样的课文为学生的练笔提供了难得的机会,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作者的这一留白处理,引导学生尽情想象,去填补和延续故事情节。如在这一课的教学行将结束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引导学生以“乔伊醒来之后……”为开头,来想象接下来或许会发生的情景,通过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由于学生对文本有了深入的解读,并且对故事情节的发展有了一定的宏观感知,所以,大家都非常乐于去写。写出来的文字生动而流畅,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力。
三、共鸣处,直抒胸臆
阅读教学不仅让学生感知和享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美,更要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使其情感得到陶冶与升华。英国有句古语:“感情是心灵的翅膀。”人的内心往往会随着情感的变化而产生不同的思绪。苏教版的教材中有许多文质兼美的佳篇,这些文章饱蘸着人世间众多深深的亲情,让人读来禁不住潸然泪下。《第一次抱母亲》就是一篇流露浓浓母子亲情的文章。在教学的过程中,我有意去捕捉文章中情感的蓄积点,引导学生静下心来去触碰、感受、酝酿和升华,直至使自己得以共鸣,满腔情感喷薄而出。然后再引导他们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一谈印象中自己的母亲最为辛苦的一幕。情感的闸门一打开,学生的思绪就向过往尽情地回溯,于是乎一个个蘸着浓浓母子情的文字,也就娓娓道来。
四、精美处,详描细述
小学语文课本不仅文章意蕴深厚,而且编者在编排的过程中,在相应的文字旁边,还附上了丰美的插图。这些图画形象直观,给学生感知文本、解读文字提供了很大的帮助。除此之外,这一宝贵资源还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写作能力,起到了很有效的助推。《清平乐·村居》是辛弃疾描写农家现实生活的一首小词,诗句内容浅显易懂。清新秀丽、恬静质朴的环境描写,加之形象的人物刻画,勾勒出一个平静祥和的农家生活。在课文的编排上,编者在词的对面页还附上了一幅与诗句内容相贴的插图,十分入眼。关于这一份珍贵的教学资源,在与学生对诗词进行充分的解读之后,我引导他们仔细地去观察,抓住画面中主要的景物,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进行描述,在叙述的过程中诱发他们再加以想象,以使得画面变得更丰满、更生动、更立体。
随文练笔不仅是阅读教学读写结合的需要,更是一堂优质语文阅读课的显著标识之一。学生从这样的练习中,不仅深化了对文本内涵的解读,更重要的是让自己的写作水平在润物细无声中得到有效提升。愿随文练笔这一块它山之石,可以为学生的写作,雕琢出一块惊艳的“美玉”。
论文作者:汪喜萍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8年7月总第27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21
标签:学生论文; 这一论文; 教师论文; 文章论文; 飞天论文; 引导学生论文; 文字论文; 《素质教育》2018年7月总第27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