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花脸猪生长激素基因表达的发育性变化及其与大白猪的比较研究

二花脸猪生长激素基因表达的发育性变化及其与大白猪的比较研究

徐金先[1]2001年在《二花脸猪生长激素基因表达的发育性变化及其与大白猪的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研究以生长慢的二花脸猪和生长快的大白猪为实验模型,采用Northern杂交和RT-PCR方法,对出生后(0、3、20、30、45、90、120、180日龄)垂体中GH mRNA水平的发育性变化进行系统的比较研究。此外,采用RT-PCR方法对猪垂体中GHR和IGF-1R的基因表达水平进行定量测定,以初步探讨GH与IGF-1在垂体水平的作用。为进一步研究GH-IGF-1轴与生长的关系,本研究采用RIA方法测定了血液中IGF-1的水平,并将其发育性变化和品种差异与猪生长速度进行相关分析。 本研究包括以下四个部分:一、mRNA定量测定方法的建立和比较 本研究采用美国Ambion RNA公司生产的Quantum RNA classic18S为内标建立了半定量RT-PCR方法以检测垂体GH mRNA,并同时建立定量Northern杂交方法以鉴定RT-PCR方法的准确性和可信度。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RT-PCR方法灵敏度高,操作快捷方便,结果与Northern杂交结果吻合,可用于定量检测少量的组织样品中低丰度表达的mRNA。二、猪垂体GH mRNA发育性变化的比较研究 大白猪与二花脸猪垂体GH基因表达的发育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出生当天GH基因表达水平最高,第叁天都出现下降,尤其在二花脸猪下降显着。整个试验期内大白公猪垂体GH基因表达总体水平显着高于二花脸公猪(P<0.01),与体重和生长速度相一致。二花脸垂体GH基因表达的性别差异表现在出生当天和90日龄,但趋势正好相反:出生当天公猪显着高于母猪(P<0.01),而在90日龄母猪又显着高于公猪(P<0.05)。叁、生长激素受体(GHR)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型受体(IGF-1R)在垂体的表达 本研究采用定量RT-PCR方法在猪垂体检测到较高丰度的GHR基因的表达,但未发现显着的发育性变化和品种、性别差异。推测GH对其自身基因 徐金先:二花脸猪生长滥瓷基因表达的发育性变化及其与大白猪的比较研究表达的反馈调节位点可能主要在下丘脑。垂体GHR基因的表达可能与GH在垂体的自分泌和/或旁分泌作用有关。 二花脸猪与大白猪垂体 IGF1 基因表达的发育变化模式基本相似,都在出生时最高,之后呈持续下降趋势,至20日龄形成低谷,然后又缓慢上升到90日龄的较高水平,随后又下降。出主后的第一个高峰可能与IGF系统参与垂体本身的发育有关,而第二个高峰正好与猪生长速度的最高峰相吻合。30日龄和go日龄垂体1*卜IR基因表达大白公猪高于二花脸公猪O功刀5),而18o日龄呈现相反的品种差异,二花脸高于大白猪o功刀1卜二花脸猪垂体IGFIR基因表达的性别差异表现在出生当天、90日龄和180日龄,出生当天和180日龄时公猪垂体*F1 显着高于母猪o<0.05卜而在90日龄则正好相反O<0刀5)。四、二花脸和大白公猪血清中IGFI水平的比较研究 新生二花脸与大自公猪血清中IGFJ含量都较低,随年龄增长而持续上升,到90日龄达到峰值,随后又下降。这一变化趋势与猪的生长曲线相吻合,但与垂体GH基因表达的发育性受化呈相反的趋势。血清IGF上含量呈现显着的品种差异(P<0.05),大白猪高于二花脸猪,提示1O}1与生长的密切关系,也提示循环血液中的IGF-1可能作为负反馈因子参与垂体GH基因表达的调节。

毛卫华[2]2003年在《猪十二指肠生长轴基因的表达及其与形态发育的关系》文中研究说明二花脸猪和大白猪的生长性能存在着明显差异,本实验室以往的研究表明,这种表现型的差异很大程度上反映在神经内分泌生长轴基因表达的差异上,生长快速的大白猪肝脏和肌肉GH受体的表达均显着高于生长较慢的二花脸猪。小肠是机体消化和吸收生长所必需的营养物质的重要器官,也可能作为生长轴的靶器官受GH、IGF-1的调节。本研究采用相对定量RT-PCR方法对十二指肠中GHR、IGF-1和IGF-1R的mRNA表达水平的发育性变化进行了比较研究,同时结合定量组织学方法分析了十二指肠形态发育的品种差异,并分析了生长轴激素基因表达与小肠形态发育之间的关系,以探索生长轴激素是否通过小肠来调控动物生长。本研究分为叁个部分: 一、二花脸猪和大白猪十二指肠形态的发育性变化 应用组织学方法对出生当天(D0)、3、20、30(二花脸45日龄)、90和120日龄二花脸猪和大白猪(每个品种每个日龄各4头)十二指肠的形态学变化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二花脸猪十二指肠绒毛于3日龄达最长(147.49μm),而大白猪则于20日龄达到最长(162.90μm),提示二花脸猪成熟早,但绒毛的最长长度比大白猪短;20日龄后大白猪十二指肠的绒毛长度一直高于同日龄的二花脸猪。随着日龄的增加,绒毛的长度逐渐变短,但其宽度增加,肠皱襞越来越发达,以90日龄和120日龄最为显着。肠壁厚度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提示二花脸猪与大白猪生长速度的差异与小肠组织的形态发育有关。 二、二花脸猪和大白猪十二指肠GHR mRNA的发育性变化及比较研究 二花脸猪从出生到180日龄十二指肠组织中GHR mRNA表达基本维持稳定状态,也未见明显的性别差异。大白猪十二指肠组织中GHR mRNA表达在20日龄显着升高,并在之后保持较高的水平。出生当天和3日龄时,二花脸十二指肠组织中GHR mRNA水平略高于大白猪,但差异不显着,20日龄时大白猪十二指肠组织中的GHR mRNA显着高于二花脸猪(P<0.05),其后十二指肠组织中的GHR mRNA表达基本以大白猪为高,与本实验观察到的形态学指标变化相一致,提示GH可能通过其十二指肠上的受体对十二指肠的发育起重要的调节作用。毛卫华猪十二指肠生长轴墓因的表达及其与形态发育的关系叁、二花脸猪和大白猪十二指肠!GF--1/!GF一IR nIRNA的发育性变化及比较研究 从出生到120日龄,二花脸猪十二指肠组织中IGF一1 mRNA的水平总体无显着差异,但分叁个年龄段呈现逐级递增的趋势,表现为45、90和120日龄水平略高于O、3和20日龄,而180日龄水平又略高于45、90和120日龄水平,因此,180日龄时二花脸公猪和母猪十二指肠组织中IGF一1 InRNA的水平与新生期相比,均显着升高(P< 0.05)。与二花脸公猪相比,大白猪十二指肠组织中IGF一1 mRNA表达水平在整个实验期都高于二花脸猪,并在0、20、90、120、180日龄表现出显着差异(P(0.05)。 IGF一IR mRNA表达的发育性变化趋势与IGF一1 mRNA有所不同,在二花脸猪还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整个实验期二花脸公猪的IGF一IR mRNA表达没有显着变化,而母猪则在20日龄出现显着升高,并维持相对高的表达水平直到180日龄(P<0.05)。相反,大白猪O一90日龄表达水平相对较低,而120一180日龄十二指肠IGF一IR mRNA表达显着提高,与O一90日龄水平相比差异显着。因此,20日龄时大白猪十二指肠IGF一IR mRNA表达显着低于二花脸猪(P<0 .05),而在120和180日龄显着高于二花脸猪(P(0 .05)。 大白猪和二花脸猪十二指肠IGF一1/IGF一1R基因表达的差异提示小肠局部存在的IGF一1/IGF一1R系统参与十二指肠发育的调节,并因此对动物整体生长性能造成影响。

参考文献:

[1]. 二花脸猪生长激素基因表达的发育性变化及其与大白猪的比较研究[D]. 徐金先. 南京农业大学. 2001

[2]. 猪十二指肠生长轴基因的表达及其与形态发育的关系[D]. 毛卫华. 南京农业大学. 2003

标签:;  ;  ;  

二花脸猪生长激素基因表达的发育性变化及其与大白猪的比较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