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结构振动破坏分析与防震减灾研究论文_洪晨

广州珠江外资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广东 广州 510060

摘要: 通过爆破拆除实验,研究了不同建筑物在爆破振动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结合萨道夫斯基经验公式,推导出场地振动速度峰值的衰减公式;然后提出了建筑物防震减灾的措施,希望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工程结构;振动破坏分析;防震减灾

1 爆破拆除工程的动力反应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发展 ,一些老旧的建筑物被逐渐拆除,产生了很多建筑物爆破拆除工作。根据相关研究表明,中国建筑事故的 四分之一都发生在老旧建筑爆破拆除过程中。因此,加强爆破拆除工作的安全保障,提升相关技术方面的研究非常重要。以下内容通过对建筑物爆破拆除工作动力反应的分析,探讨了解决问题的方案。

1.1 爆破拆除的振动实验分析

在工程结构爆破实验中,采用拾振器实验测量观测,对控制截面的剪力和弯曲动应变进行分阶段测试。测量钢筋混凝土结构爆破时,在动力荷载加至 1 万次、5 万次、10 万次、20 万次、50 万次、100 万次、200 万次时分别进行实验。在拆除爆破强度的实验观测中,借助于传感器对动力荷载产生的裂缝宽度,进行拾振器检测。结果表明,拾振器实验测量动力荷载的弯曲应变时,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的 2/3 处梁与柱应变较小,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的强度最顶层的 1/3 处,弯曲变形最大。爆破荷载的应力时程关系是爆破拆除工程常用动力荷载的输入。动力荷载的输入,可得到不同时间步长和空间步距,产生振动曲线呈现出了一定的比例关系。

根据以上实验,论述了在钢筋混凝土结构拆除爆破时,突加动力荷载使工程结构产生各种动力反应,如内力、位移、时间、速度、惯性力和冲击波等。运动方程公式为:

 

通常情况下有3种形式的结构,包括框架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和框架筒体结构,不同的结构形式在应对地震波时户产生不同的高层建筑结构动力,总结如下:爆破产生的地震波引起的结构动力反应多以水平振动的形式存在,而在垂直方向上的振动远小于水平方向。结构产生的位移多集中在顶层,越往下结构的位移越小,振动响应越低。结构的底部是最大速度响应和最小速度响应的突变区,而在结构底部出现最大响应。速度响应是评判不同结构安全系数的标准,相同的地震波影响,不同结构和不同动力特征,会产生不同的动力响应。

1.2 爆破拆除实例分析

一发电厂打算爆破烟囱,烟囱高120m,在爆破过程中,烟囱倒塌方向会向应力集中和支撑体强度差的地方倾斜。在烟囱倒塌的过程中,会产生巨大的冲击力。一大学打算爆破一所老旧教学大楼,教学大楼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在爆破过程中,大楼西侧面发生振动坍塌,约有1800m 2被破坏。

相关科研人员通过对爆破切口高度进行分析确认、选取合适的爆破参数、设置科学的起爆网络、设计科学的预处理方法,提出防止爆破、塌落产生的振动以及爆破飞石产生的影响。拆除爆破也会产生地震现象,但是和自然地震不一样 。自然地震会引起建筑物晃动,但是不一定会产生建筑物的垮塌。但是拆除爆破的目的就是 为了让建筑物垮塌,产生剧烈的破碎石块以及冲击波,如果不加以注意,就会产生安全事故。拆除爆破还 有可能会对旁边的建筑物产生影响,失去原有的稳定性。所以,在拆除爆破的过程中,应该进行合理控制,确保安全爆破工作的进行。

2 建筑物建设防震减灾措施

2.1做好建筑场地的选择,减轻地震影响

在建造房屋时要认真分析地形的利弊,尽量把建筑物建在抗震能力强的场地,避开危险的建筑地区。通常情况下,建筑场地土壤密实均匀,由中硬土壤构成,有利于建筑物的抗震。当把建筑物建在土质松软、土壤液化严重以及危险的地段,不利于抵抗拆除爆破产生的地表错位情况。如果需要在这样的地段修建建筑物,需要加深桩基深度,在基础深埋的过程中,深埋深度必须大于建筑物的整体高度的十五分之一。如果有条件,尽量建造地下室,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 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如果建筑物建在山体斜坡或山顶上,则不利于建筑物的抗震,所以,应该尽量把建筑物建在山体底部,并且尽量与山体保持一定的距离,如果由于需要房屋和建筑物靠的很近,则需要在外墙建造挡土墙,提高房屋建造的刚度,从而增加房屋的水平抗震能力。

2.2优化建筑设计,充分考虑防震要求

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要尽量考虑到建筑物的抗震功能,尽量采用布局简单、平面规则的建筑布局,建筑物的设计要尽量分布均匀,减少偏心。所以,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首先要采用方形、矩形、圆形等规则图形,尽量减少复杂图形,使复杂平面满足规范要求。在设计的过程中,避免太过突兀的外挑结构和内收结构,建筑形状的变化尽量循序渐进,可采用梯形、三角形等均匀变化的几何体形状,对于一些不稳定结构,如倒三角、倒梯形,则不宜采用。对于其他不利于抗震的建筑结构,也进尽量避免,不予采用。

2.3优化结构设计,满足抗震防震规范

建筑的结构设计要合理,避免出现头重脚轻等房屋设计结构,不利于防震。在结构设计过程中,建筑物结构要尽量对称,在竖直方向上的刚度变化要缓和,避免出现刚度突变的情况。房屋尽量建造地下室,以增强房屋的抗震能力。为增强房屋 的抗震能力,可以设置 抗震防线 ,并且设置多层。在建筑基础部位和上层部位之间的分界线中设置一到抗震装置;在风力构成威胁大的 地区,加强房屋的刚度,使房屋在遇到拆除爆破引起的振动时,振动周期增强而提高房屋的阻尼,从而提高房屋的整体抗震性能。采用整体结构建造房屋,例如在 房屋浇筑过程中采用墙体全现浇筑结构,提高房屋的空间整体性,增强房屋的抗震能力。

2.4采用适宜建筑材料,加强建筑抗震效果

在发生地震时,建筑物承受的载荷取决于建筑物自身的重量,所以,减轻建筑物的重量就是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建筑物的抗震效果,同时还能够节约建筑物材料。然而,在完成建筑任务的条件下,还要使建筑物满足抗震要求,就必须使用更加轻质的材料来建造烦那个屋主体,同时又不失去建筑强度。当前很多建筑物都采用陶粒混凝土、石膏板隔墙等材料作为建筑材料,增强了建筑物的抗震效果。

2.5保证施工质量,实现抗震能力

增强建筑物抗震效果最重要的还是要保证施工质量,良好的施工质量可以确保建筑物的抗震效果。在建筑物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施工图进行,注意不要弄错原材料的规格和性能。在工程初步完工后,第三方要进行工程的验收和检验,确保混凝土钢筋的性能。另外,施工方要加强对施工薄弱环节的检测,保证工序完成情况良好。

3 总结

在城市进行拆除爆破的股从而行能够中,不同类型的建筑物对于爆破所产生的动力反应不同,在关键环节要加强城市建筑的抗震能力,使城市建筑达到安全和统一,防止由于拆除爆破行为而造成的一系列事故。

参考文献

[1]杨晓波, 姜丽. 工程结构振动破坏分析与防震减灾研究[J].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2).

[2]陈健云, 马恒春, 周晶, et al. 超高层筒体结构模型振动台地震破坏试验研究[J].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2004, 24(4):389-395.

[3]中国工程院. 防震减灾新技术[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6.

论文作者:洪晨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9

标签:;  ;  ;  ;  ;  ;  ;  ;  

工程结构振动破坏分析与防震减灾研究论文_洪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