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市沙湾区人民医院 四川 乐山 614900)
【摘要】目的:探究全子宫与次全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肌瘤对女性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131例子宫肌瘤患者进行分组对比,对照组65例给予经腹全子宫切除术,观察组66例给予经腹次全子宫切除术,分析两组治疗对女性卵巢功能的影响。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引起并发症的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两组患者窦卵泡计数(AFC)低于治疗前。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切除术对于女性卵巢功能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但经腹次全子宫切除术比经腹全子宫切除术影响更小,能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几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全子宫切除术;次全子宫切除术;子宫肌瘤;卵巢功能;影响
【中图分类号】R711.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5-0070-02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中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也是人体中常见的肿瘤之一,有关研究认为行手术切除子宫会严重影响盆腔解剖结构,最终会造成卵巢功能衰竭,进而影响预后康复,为此,本次研究主要探讨经腹全子宫与次全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肌瘤对女性卵巢功能的影响,现进行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131例子宫肌瘤患者进行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其中对照组65例患者,年龄介于34~59岁之间,平均年龄(46.1±6.4)岁,病程2~24个月,平均病程(13.2±4.3)个月,体重45kg~75kg,平均体重(55.8±3.9)kg,观察组66例患者,年龄介于33~57岁之间,平均年龄(45.8±7.1)岁,病程2个月~24个月,平均病程(13.4±4.4)个月,体重45kg~80kg,平均体重(56.1±3.8)kg。
1.2 方法
1.2.1对照组患者经腹全子宫切除 术前,采用硬膜外阻滞麻醉,全身麻醉或蛛网膜下腔麻醉,手术体位取仰卧位。取下腹正中纵行切口,从脐下至趾骨联合上缘,逐层开腹,了解病变范围,以有齿止血钳夹子宫两侧角部,用作牵引,在距子宫角2~3cm处钳夹右侧圆韧带,切断,7号丝线缝扎圆韧带保留端,沿其破口处剪开阔韧带前叶,子宫膀胱腹膜反折至对侧,用手指沿子宫膀胱间疏松结缔组织平面轻轻将膀胱向下分离,洞穿阔韧带后叶,钳夹右侧输卵管峡部、卵巢固有韧带及血管,切断,10号及7号丝线双重缝扎保留端,下推膀胱及宫旁组织,暴露右侧子宫血管,沿子宫颈峡部钳夹子宫动静脉血管,切断,10号及7号丝线双重缝扎保留端,钳夹右侧骶主韧带,切断,10号及7号丝线双重缝扎,同法处理对侧相同组织,环切阴道壁切除子宫,残端予碘伏消毒后,1-0可吸收线连续缝合阴道残端,常规缝合后腹膜及关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2观察组患者经腹次全子宫切除 观察组患者使用经腹次全子宫切除术,按照实验组手术步骤操作至沿子宫颈峡部钳夹子宫动静脉血管,切断,10号及7号丝线双重缝扎保留端,不做骶主韧带处理,沿宫颈峡部楔形切除子宫,1-0可吸收线连续间断缝合宫颈残端,常规缝合后腹膜及关腹。
1.3 观察指标
手术指标: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中出血量、手术后住院时间。卵巢功能指标:手术前与手术后1个月经腹部超声检查,仔细观察双侧卵巢的大小、形态,然后计数窦卵泡数(AFC)。手术前与手术后1个月取空腹静脉血3mL离心后分离上层血清,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血雌二醇(E2)和卵泡刺激素(FSH)的含量。并发症指标:记录两组患者手术后1个月内包括恶心、呕吐、下肢静脉血栓、阴道感染、皮下气肿等反应。
1.4?统计学方法
本院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x-±s)表示。两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比较
经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中出血量、手术后住院时间,对照组的手术时间、手术中出血量、手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91.12±12.05)min、(276.34±11.62)ml、(6.91±1.21)d;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手术中出血量、手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64.91±12.11)min、(181.54±10.12)ml、(4.06±1.13)d,且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卵巢功能比较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卵巢功能指标,对照组手术前一个月AFC、手术后一个月AFC分别为:(11.52±2.87)、(6.13±1.23);观察组手术前一个月AFC、手术后一个月AFC分别为:(11.49±2.08)、(8.76±1.02)。且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子宫肌瘤在临床中是相对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发病率比较高的在30岁至50岁年龄段之间,近几年国内子宫肌瘤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导致妇女身心健康受到严重影响[3~4]。目前宫颈癌的筛查已普遍开展,宫颈残端癌的发生也可早期预防和治疗,按其手术范围可分经腹全子宫切除术与经腹次全子宫切除术两种,在临床应用较为广泛。
综上所诉,子宫切除术对于卵巢功能均具有一定负面影响[5],但其中经腹次全子宫切除术对AFC影响更小,且能减少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李莉.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对子宫内膜异位症保守性手术术后巩固治疗的临床效果研究[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6,29(12):79-83.
[2]崔丽芬.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在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后的应用效果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14(05):570-571.
[3]张宁.全子宫与次全子宫切除术对女性性生活质量及卵巢功能的影响[J].?吉林医学,2016,07(09):1651-1652.
[4]杨卫荔.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与腹腔镜次全子宫切除术对子宫肌瘤患者卵巢功能的影响[J].河南医学研究,2016,10(45):1864-1865.
[5]涂皎,肖雁冰,曹丽,安强.全子宫与次全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肌瘤对女性卵巢功能的影响[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6,(04):278-281.
论文作者:游玉梅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9月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7
标签:子宫论文; 切除术论文; 患者论文; 手术论文; 两组论文; 卵巢功能论文; 手术后论文; 《医药前沿》2017年9月第2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