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应强化三个导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时期论文,导向论文,思想政治教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针对认知直观浅层性确立和强化人们认知方式趋于理性化导向
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社会成员在思想上经历了一次新的解放。作为思想解放的社会运动来说,人们的认知方式表现出直观浅层性特征,即人们认识事物,比较普遍地重感性身受的事实,重自我感觉和体验,比较不重视甚至冷漠理论学习和理性思维。针对上述特点,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应确立和强化人们认知方式趋于理性导向,具体地说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导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导向;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导向;辩证逻辑与形式逻辑思维导向;科学的社会心理、个性心理导向。
针对人们价值取向自我倾斜性,确立和强化引导人们价值取向趋于整体化的导向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推进,整个社会容许社会成员个性发展的自主性有了驰骋的广阔天地和机遇,社会发展在机制上比较趋于重视和维护、保障社会成员的个体权利和利益,人们的自我意识大幅度地显著地增强了,表现为人们评价事物、判断利弊、决定弃取时,把自我置于价值主体、重心,即价值取向的自我倾斜性。
社会成员价值取向的自我倾斜性,是打破原有僵化体制、割裂整体与个体统一性和不重视甚至压抑个性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社会机制带来的必然结果,在一定意义上,有其合理的一面。但是,必须看到,在相当一部分社会成员中,由于种种复杂的主客观原因,价值取向的自我倾斜性往往走到自我膨胀、与社会整体相冲突甚至危害社会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地步。因此,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应确立和强化引导人们价值取向整体化的导向。具体地说,就是要面向现代化、世界和未来的价值取向导向;关心祖国、社会、集体发展前途命运、事业成败的注重大局和整体的价值取向导向;按民主集中制原则和制度调整人们利益关系社会机制的价值取向导向;倡导个体多向民族、国家、社会、集体奉献,在整体发展和进步中实现“自我价值”的价值取向导向。
针对人们行为和行为方式选择的模糊性,确立和强化引导人们行为和行为方式选择趋于规范化的导向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社会主义建设总目标的确定和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教育、科技等体制的改革目标的确定经历了一个逐渐明确的过程,人们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活动、管理、经营机制的转换也需要一个过程和相关的条件,加之民主和法制在“十年动乱”中遭到严重破坏,新时期的民主和法制建设和运行机制的健全有待时日和条件,所以社会道德出现相当范围内的滑坡现象。确立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以后,人们在一个新起点上力图进行“道德爬坡”。迄今为止,社会成员中不小的一部分在行为和行为方式的选择上存在模糊性。一方面表现为随机性盲目性,另方面则表现为失范失序性。针对这一特点,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应确立和强化人们行为和行为方式选择趋于规范化的导向。具体地说:①政制规范化:基本政治制度规范,具体政治制度规范,政治管理制度规范;②法制规范化:宪法规范,基本法规范,管理法规范,程序法规范;③道德规范化:共产主义道德规范化,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化,行业职业道德规范化;社会公德规范化,家庭伦理道德规范化;④秩序规范化:生产秩序规范化,工作秩序规范化,学习秩序规范化,公共秩序规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