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临床分析论文_周珊

(永州市三医院 湖南永州 425000)

摘要:目的 探讨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临床效果。方法 研究选取我院2017年7月到2018年2月收治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采取随机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急性心肌梗死后患者的室性心律失常按照常规方案治疗,观察组急性心肌梗死后患者室性心律失常采用胺碘酮治疗,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对照组急性心肌梗死后的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经常规治疗方案治疗后患者血压:舒张压(90.25±2.98)mmHg、收缩压(139.32±4.93)mmHg、总有效率64.00%;观察组急性心肌梗死后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经胺碘酮方案治疗后患者血压:舒张压(72.37±6.18)mmHg、收缩压(105.45±3.37)mmHg、总有效率90.00%;观察组的治疗效果和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后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过程中,胺碘酮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少,患者舒适度高,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关键词:胺碘酮;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治疗效果

随着生活习惯的改变,生活节奏的加快,循环系统疾病发病率日益增高。急性心肌梗死作为常见的循环系统的疾病,对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具有严重的危害[1]。室性心律失常作为急性心梗的常见并发症,其治疗对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分析我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100名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胺碘酮对其的治疗的效果,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选取我院2017年3月到2018年3月收治的100名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人。其中对照组男性22例,女性28例;年龄32—56(40.2±2.9)岁;体重59—85(68±7.6)Kg。观察组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龄30—55(38±3.6)岁;体重62—86(70±5.6)Kg。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参与此研究的100名患者均对此研究知情同意。

1.2 临床纳入与排除标准[2]

(1)参与研究的100例患者均居住于本市内,就诊方便,随访性良好;(2)排除严重精神疾病患者;(3)排除言语、听力、智力、双向障碍的患者;(4)排除严重器质性病变及难以随访者;(5)治疗研究征得患者同意,且签署同意书;(6)研究符合伦理规范标准,获取伦理委员会许可。

1.3方法

两组患者治疗中需进行常规心电图检查、血压监测、心电监护。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方案按常规方案进行,医护人员取心律平进行静脉推注治疗,剂量为70mg,配于20ml的生理盐水中,治疗时间为10min,1次/d。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方案选取胺碘酮方案治疗,医护人员选胺碘酮进行静脉推注治疗,剂量为150mg,配于20ml生理盐水中,治疗时间为10min,1次/d。

1.4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检查前、中、后各自的收缩压及舒张压的变化,并观察两组患者在检查过程中的效果,计算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

1.5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为经治疗后急性心肌梗死后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病情有明显改善,室性早搏、短阵室速等心律失常明显减少;有效为经治疗后急性心肌梗死后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病情有所改善,室性早搏、短阵室速等心律失常减少;无效为急性心肌梗死后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病情无改善,出现一系列心律失常表现。

1.6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使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使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观察组患者检查前后收缩压及舒张压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明显降低,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压比较

2.2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效果差异显著,观察组总有效率90.00%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中总有效率对比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作为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发病率高,病死率大。其常见并发症为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包括室性早搏、短阵室速等,对患者威胁极大[3]。为了研究胺碘酮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的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本文针对我院100名病人,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进行分析。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抗心律失常的方案,应用心律平即普罗帕酮对患者进行治疗。普罗帕酮为Ic类抗心律失常药,可以阻断心肌钠离子通道,减慢传导和轻微延长动作电位,缓解心律失常,缓解患者症状,达到治疗效果。医务人员发现普罗帕酮无法使患者的血压保持稳定,从而没有达到预期的治疗水准[4]。

观察组采用胺碘酮抗心律失常的治疗方案。胺碘酮为III类抗心律失常药,可以阻断心肌的钾离子通道和延长复极,从而治疗心律失常。研究发现,胺碘酮不仅能缓解患者心律失常,还能稳定患者血压,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临床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一般的抗心律失常药[5]。

综上所述,胺碘酮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有重要的意义,效果显著,安全系数高,不良反应少,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参考文献

[1]杨凯,马尹梅,刘文娟,周希胜,苟仓伟,郑飞.盐酸胺碘酮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观察[J/OL].中国医院杂志:1[2018-04-13].

[2]洪仅仅.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观察[J/OL].现代临床医学[2018-04-13].

[3]刘医敏.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1,6(19):160-161.

[4]孙畅,曾霞.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15):108-109.

[5]米亚沙尔·肖开提,古丽米热·阿不都热合曼.胺碘酮与利多卡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32):40-41.

论文作者:周珊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0

标签:;  ;  ;  ;  ;  ;  ;  ;  

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临床分析论文_周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