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思维逻辑_市场经济论文

邓小平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思维逻辑_市场经济论文

邓小平创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思维逻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文,逻辑论文,思维论文,理论论文,邓小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整个邓小平理论中极其重要和最具创造性的一部分,也是对当代中国的经济发展最具影响力的理论部分,充分体现了邓小平理论与时俱进的科学品质。这一理论萌芽于20世纪70年代末,正式形成于90年代初,具体地说就是从1979年到1992年党的十四大召开。从1979年到1992年的13年间,邓小平多次以不同的方式表达和阐述了社会主义可以和市场经济相结合的观点,逐步形成了独创性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国内一些研究邓小平经济理论的同志根据邓小平从1979年到1992年间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论述,将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过程划分为不同的阶段。主要有三段论和两段论两种看法。我认为,究竟把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划分为几个阶段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从这一过程中发现邓小平创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思维逻辑,以及这一理论的真正内涵,以便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理论,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本文仅就邓小平创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思维逻辑谈点粗浅看法。

纵观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关论述,我们可以发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确有其独特的创造性。这种创造性又具体地体现在邓小平在传统社会主义理论一统天下的时代背景下,冒着巨大的理论风险和政治风险,巧妙地逐步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思维逻辑中。这一思维逻辑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不是→可以是→应该是→实际是”。当然,思维逻辑是从曲折复杂的思维过程中提炼概括出来的,而不是思维过程的机械复制。因此,我们在理解邓小平创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创造性思维逻辑时,不能简单地从历时性的话语顺序中去做机械的套现,而应该从邓小平迂回曲折的认识过程中去发现他特有的思维逻辑。就是说,邓小平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不是→可以是→应该是→实际是”的思维逻辑并非按严格的时间顺序表现出来的,而是隐含在迂回曲折的认识过程中的。

所谓“不是”,指的是邓小平在创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之初,首先用历史事实否定了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制度的一体化,指出市场经济并不是资本主义的专利,早在封建社会时期就已经有了市场经济的萌芽。1979年11月26日,邓小平在会见美国《大不列颠百科全书》编委会副主席弗兰克·吉布尼等人时指出:“说市场经济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只有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这肯定是不正确的。社会主义为什么不可以搞市场经济,这个不能说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不能说只是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在封建社会时期就有了萌芽。”(注: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236页)这里邓小平实际上是把计划与市场都看成了组织经济的手段或资源配置的方式,而不是像传统社会主义观念那样把它们当作是制度性标志。这一点他在后来讲得很明确。1987年2月6日,邓小平在同当时中央的几位负责同志谈话时,特别强调了“计划和市场都是方法”的观点。1991年1月28日至2月18日,他在视察上海的过程中指出:“不要以为,一说计划经济就是社会主义,一说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不是那么回事,两者都是手段”。(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67页)一年之后,邓小平在具有历史意义的视察武昌、深圳、珠海和上海的过程中,更加明确地论述了他关于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的观点。他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73页)在传统的社会主义理论以及许多人的日常思维中,社会主义之所以与市场经济水火不容,主要就是因为存在这样一个根深蒂固的认识,即: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的专有物,只有资本主义才能搞市场经济,或者说,市场经济只能与资本主义相结合。如果社会主义国家搞市场经济,必定要失败;即使经济建设能够成功,那也是在社会根本制度上向资本主义倒退,从而归根结底仍然是社会主义的失败。因此,要创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将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相结合,并使其真正为人们所接受,就必须首先从人们的观念中,将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制度相剥离,从而打破二者的一体化状态。在实际生活中,邓小平同志通过封建社会就已经有了市场经济萌芽的事实,明确指出把市场经济仅限于、乃至等同于资本主义的思想是不正确的,这就巧妙地在人们关于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一体化的观念上打开了一个缺口。这一缺口的打开,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也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创立奠定了一个逻辑基础。在此基础上,邓小平又紧接着论证市场经济同社会主义相结合的可能性。

既然市场经济不是资本主义制度所专有的,那就表明市场经济的产生与发展同社会制度并没有直接的、必然的联系。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都可以有市场经济的存在。换句话说,市场经济不是基本制度范畴,它可以同任何社会制度相结合,只要具备市场经济所需要的条件。既然市场经济可以同任何一种社会制度相结合,那么必然的逻辑结果就是,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于是,邓小平的思维逻辑便从“不是”转到了“可以是”,即市场经济也“可以是”社会主义的。他多次指出:“市场也可以为社会主义服务。”“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从理论上说明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就进一步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创立奠定了可靠的理论基础。就当时而言,这既需要极大的理论勇气,也需要极强的创造性思维。缺少哪一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都难以创立。

当然,在理论上被认为是“可以”的东西,在现实中并不一定是有价值的东西,或者说是“应该”的。“可以是”社会主义的并不代表“应该”是社会主义的。前者是认知范畴,后者属价值范畴。只有对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具有实际促进作用的才“应该”为社会主义所利用。这一点对于非常具有务实精神的邓小平同志来说,是十分清楚的。他从来不把纯粹的理论价值等同于实际的现实价值。于是,邓小平又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没有很好地运用市场机制从而没有充分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缺点出发,论证市场经济对于社会主义具有现实价值,从而认为社会主义也“应该”搞市场经济。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发展史已经表明,社会主义拒绝搞市场经济就是自甘落后,长期如此,必然要不断削弱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和群众基础;而发展市场经济则能使社会主义走出困境,实现人民的共同富裕。这就又从“可以是”转到了“应该是”,即市场经济也应该是社会主义的一部分,或者说社会主义也应该搞市场经济。1985年10月23日,邓小平在会见一个美国高级企业家代表团时明确地指出:“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在某种意义上说,只搞计划经济会束缚生产力的发展。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就更能解放生产力,加速经济发展。”(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148页)1990年12月24日,邓小平在同几位中央负责同志谈话时,进一步明确了社会主义应该搞市场经济的思想。他指出:“我们必须从理论上搞懂,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区分不在于是计划还是市场这样的问题。社会主义也有市场经济,资本主义也有计划控制。——不要以为搞点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道路,没有那么回事。”(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64页)

从市场经济“可以”与社会主义相结合到社会主义也“应该”搞市场经济,不仅是一种逻辑上的递进,而且也是进一步瓦解市场经济只能与资本主义相结合的传统观念的需要。因为市场经济一旦成为对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有利的经济体制,从而“应该”同社会主义制度相结合,以往把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对立起来的思想和观念当然就显出了它的非正确性。一种思想观念一旦显出了非正确性,那么从人们的观念中瓦解它就比较容易了。实际上,受邓小平关于市场经济可以和应该同社会主义制度相结合思想的影响,不少理论界的学者和相当一部分干部群众,在八十年代初就已经放弃了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的传统观念。而当邓小平同志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同社会主义的本质联系起来,并提出社会主义应该搞市场经济的时候,人们关于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的传统观念便受到了更大的冲击。这就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正式形成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的确立创造了良好的群众性思想基础。

既然社会主义也应该搞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那么作为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和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核心的邓小平同志,当然就希望作为社会主义大国的中国能够带头实行市场经济体制,从而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更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优势。正如邓小平同志自己所说的:“我们相信社会主义比资本主义的制度优越。它的优越性应该表现在比资本主义有更好的条件发展社会生产力。”(注: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231页)要使社会主义比资本主义有更好的条件发展社会生产力,就必须使社会主义同市场经济这种资源配置的有效方式相结合。因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73页)邓小平始终坚信的一个政治信条是“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当然首先或主要是生产力的发展。而邓小平经过几十年的实践与思考得出的结论是:市场经济更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但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的实际结合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它需要一定的群众性思想基础。这种群众性思想基础,既包括人民群众对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相结合的思想认同,也包括执政党在社会主义理论上的成熟。在现实生活中,后一方面更为重要,也更为关键。党的十四大按照邓小平的意愿,正式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模式,从而使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真正地结合到了一起,同时也使邓小平创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思维逻辑完成了最后一步,即由“应该是”发展到“实际是”。这正是党中央在社会主义理论上日益成熟的表现,也是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经过长期的迂回曲折正式形成的标志。

在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相结合的实践过程中,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也在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党的十五大提出的关于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新阐述和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思想,以及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提出的关于私营经济的一些新思想,都是对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邓小平创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独特思维逻辑,是与当时中国特定的政治环境和思想环境紧密相关的。离开这种特定的政治环境和思想环境,我们就无法真正理解邓小平创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过程中所反映出来的独特的思维逻辑。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从萌芽到正式形成,其间曲折迂回了13年。这是一个相当长的理论创立周期。邓小平创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独特的思维逻辑正是在这种长期的曲折中反映出来的。这种曲折主要是由这一理论的独创性和创立这样的理论所冒的巨大理论风险和政治风险所决定的。

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设想的社会主义是没有市场经济的,甚至是与市场经济不相容的。中国共产党最初正是按照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思想来进行本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因而不可能在建设中采取市场经济的手段或方法。当西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发生衰退和危机,而前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的时候,中国毫不犹豫地也采用了前苏联的经济建设模式,并且同样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使国民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实践的短时成功更加强化了建设者们本已坚信的观念。于是,人们心目中形成了一个顽固的思维定式,即市场经济=资本主义,计划经济=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就在于计划经济,抛弃计划经济就等于放弃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只能实行计划经济,已经被人们公认为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众所周知,领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的。社会主义只能实行计划经济既然已经被当作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那么要对这一“基本原理”提出挑战,没有极其巨大的理论勇气和政治勇气是无法做到的。邓小平根据我国社会主义的实践经验和对当代经济发展的深入观察和思考,以巨大的理论勇气和政治勇气对这一公认的“基本原理”提出了挑战。这种挑战的特殊历史背景决定了邓小平创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独特的思维逻辑。

以邓小平本人的个性和认识水平,对一种公认的理论提出挑战并不困难,这一点人们不会怀疑。但问题的关键在于,邓小平不是一般的理论家,也不是普通的政治家,而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是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他的理论创新、尤其是重大的理论创新,将会改变社会主义中国的历史命运,改变中国社会主义的实践模式,改变世界对中国的看法,将会带来一场新的思想和理论革命。同时,作为“中国人民儿子”的邓小平同志,深知中国民众对于传统社会主义理论、尤其是某些“基本原理”的信仰程度。他非常清楚,他不可能在短时期内使广大的中国民众跳出传统社会主义的思维定式,转而相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正确性。而如果在广大民众还无法接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概念的情况下,便硬性地通过政治手段开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那么必然会出现“人民不答应”的结果,这对于始终强调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干什么都要问一问“人民答应不答应”的邓小平来说,是绝对不会干的。

任何思维逻辑都必须有其由以出发的正确的逻辑基点,才能保证最终结论的正确性。邓小平创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思维逻辑是始终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根本观点之上的,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正确性是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实践活动所不断证明了的。按照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人类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实践活动构成了自身的历史,而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是最为基本的实践活动,生产力是人类全部历史的基础,任何社会的真正进步都取决于当时社会生产力的进步。邓小平正是紧紧抓住了生产力是人类历史的基础这一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始终不忘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他一再强调:“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最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63-64页)他在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判断社会主义实践的成败标准时,都是将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放在最重要的地位。在他看来,“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73页)始终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生产力的基本观点,这是保证邓小平的思维逻辑走向正确结论的根本前提。离开了这一根本前提,就没有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当然,明确了社会主义要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并不意味着就一定能够建设好社会主义,关键是要找到发展生产力的有效方法或手段。只有科学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才能将发展生产力的要求落在实处。应该说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前期未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邓小平从我国多年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出发,同时借鉴外国经济建设的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非常清楚地意识到:计划和市场都是手段,只要对发展生产力有好处就可以利用。“问题是用什么方法才能更有力地发展社会生产力。我们过去一直搞计划经济,但多年的实践证明,在某种意义上说,只搞计划经济会束缚生产力的发展,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就更能解放生产力,加速经济发展。”(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148页)正是沿着这样的逻辑思路,邓小平最终提出了非常具有创造性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这一理论在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那里,又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随着这一理论的不断丰富和发展,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也一定会取得越来越大的成就。

标签:;  ;  ;  ;  ;  ;  ;  ;  ;  ;  ;  

邓小平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思维逻辑_市场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