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毛泽东在华研究的热点与最新进展_毛泽东论文

2013年毛泽东在华研究的热点与最新进展_毛泽东论文

2013年国内毛泽东研究的热点与最新进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热点论文,最新进展论文,国内论文,毛泽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13年是毛泽东诞辰120周年,学术理论界掀起了一股学习、研究、宣传毛泽东及其思想的热潮。据不完全统计,国内举办国际性、全国性、地区性理论研讨会、学术座谈会近40场;各类期刊发表毛泽东研究文章4000多篇,主要报纸发表文章300多篇,会议论文175篇,解密的博士、硕士学位论文193篇,新版、再版中文图书(含译著、教材)300多部,是改革开放以来毛泽东研究成果最为丰硕的年份之一。其中,毛泽东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贡献、毛泽东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毛泽东调查研究思想与方法、毛泽东军事国防思想、毛泽东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的思想品格、毛泽东的学风和文风、青年毛泽东思想生平等方面的研究尤为突出,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并取得了一系列新的重要成果。

       一 关于毛泽东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贡献的研究

       “中国出了个毛泽东,这是中国共产党的骄傲、中国人民的骄傲、中华民族的骄傲。”①在毛泽东诞辰120周年之际,学术理论界缅怀毛泽东的丰功伟绩,充分肯定毛泽东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性贡献。专家学者们认为:

       毛泽东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制度创建、理论准备等方面作出了极其重要的历史性贡献②。不论从历史实践上还是理论逻辑上说,毛泽东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奠基者、探索者和先行者③。毛泽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先行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奠基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创始者④。毛泽东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最初探索的开创之功以及在艰辛探索中取得的理论与实践两方面的珍贵成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了赖以成长的重要基础⑤。毛泽东对20世纪中国社会三次历史性跨越作出的重大贡献,为当今中国社会一切发展进步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造了根本政治前提,提供了坚实制度基础,奠定了深厚物质基础⑥。

       毛泽东在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有五大历史功绩:一是创造性地探索出具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成功地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确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二是正确评价斯大林的功过是非,开启了“以苏为鉴”的思想解放运动;三是率先开启了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独立探索;四是阐明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必须遵循的若干原则;五是在初步总结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性认识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完整设想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从毛泽东时代就开始探索,到邓小平时代终于找到、开辟了这条正确道路⑧。

       毛泽东奠基和倡导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和确立的决定性因素,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辉煌成就的根本原因,为党在新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最为重要的理论准备⑨。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伟大探索,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理论基础;毛泽东对执政条件下党的建设的理论思考,为新时期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提供了理论指导⑩。毛泽东的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和两类社会矛盾学说,是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理论前提;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可划分“两个阶段”的估计,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重要思想源头;毛泽东一些“超体制”的闪光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制创新的胚胎和萌芽(11)。毛泽东创造性地确定了新中国的国体、政体,建立并成功实施了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选定并积极实践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作出了开创性贡献(12)。

       正如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所说:“毛泽东同志毕生最突出最伟大的贡献,就是领导我们党和人民找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基础性成就,并为我们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积累了经验和提供了条件,为我们党和人民事业胜利发展、为中华民族阔步赶上时代发展潮流创造了根本前提,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二 关于毛泽东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研究

       随着中国梦研究的深入,毛泽东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及其中国梦问题引发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成为毛泽东研究的新热点。而习近平关于中国梦“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的论断,为该研究提供了重要理论根据。学界提出的主要观点有:

       毛泽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他在领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中,以马克思主义为武器,深刻批判当时流行的各种空想的“中国梦”,坚持从中国的基本国情、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第一次将“中国梦”置于科学和现实的基础之上,为中国梦的实现作出了开创性的历史性贡献(13)。他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缔造者,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奠定了领导核心力量基础;作为人民军队的主要缔造者,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奠定了国家安全基础;作为社会主义中国的主要缔造者,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奠定了根本制度基础;作为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奠定指导思想基础(14)。他领导中国共产党继承孙中山未竟的事业,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进行到底,成功地闯过道路关、战争关、赢得抗战胜利关、农村建党关、中国革命决战决胜关等“五关”,开辟了中国革命道路,创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第一个历史任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第二个历史任务奠定了基础,提供了前提(15)。他初步勾画了中国梦的轮廓,为中国梦的实现奠定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这一基本前提条件;开辟和奠基了中国道路,凝聚了中国力量,孕育了中国精神,为实现中国梦奠定了制度基础和物质技术基础(16)。毛泽东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开创者和奠基人(17)。

       毛泽东的“中国梦”思想实际上有两个内容:首先,是要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和中国人民的解放;其次,更是希望尽早改变中国“一穷二白”面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赶上世界发达国家(18)。他的伟大社会主义国家梦包括目标、原则、方法以及时间和步骤,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从而开辟了近代中国梦想的新境界,是中国共产党比较成熟的国家梦想的开篇之作;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19)。他的百年中国梦,就是以三年准备十年建设、十五年向社会主义过渡、二十年完成中国工业化、五十年建成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20)。毛泽东为逐步实现从国家独立到国家富强、从民族解放到民族振兴、从人民翻身到人民幸福的中国梦作出了杰出贡献(21)。毛泽东的诗词凝聚着改造旧世界的中国梦、创建新中国的中国梦、建设新生活的中国梦和实现“环球同此凉热”的中国梦(22)。毛泽东的一生,是探索和实现中国梦的一生。从教育救国到革命救国,再到社会主义强国,表明他带领中国人民率先破解了中国梦的密码,找到了实现中国梦的正确道路。毛泽东对中国梦的探索及其成就,深刻地改变了中国,也影响了世界,为新世纪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了宝贵经验和启示(23)。

       三 关于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的研究

       随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学术界掀起了学习、研究、实践党的群众路线的热潮。作为党的群众路线的创立者和倡行者,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的研究便成为这一热潮中的热点。学界的观点主要有:

       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萌芽于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初步形成于大革命失败到抗战爆发这段时间,抗日战争时期形成科学体系,新中国成立后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完善(24)。建党初期、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时期是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的孕育和形成时期;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不断完善和成熟;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得到进一步发展(25)。1921—1957年是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的形成发展时期,1957—1978年是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曲折发展时期,1978年到现在是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重新恢复和发展时期(26)。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态度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相互连接,构成了党的群众路线的完整形态。这些思想首先是由毛泽东在他的著作中作出了深刻阐述。党章关于群众路线的规定来自对毛泽东的思想的概括(27)。毛泽东的群众路线思想以唯物史观为基础,以一切为了群众为根本目的,以一切依靠群众为动力之源,以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为根本方法(28)。它既讲“为了谁、依靠谁”的根本立场问题,又讲关心和解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具体利益问题;既深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又深刻体现了共产党人来自人民、服务人民的优秀品质。正确认识和处理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可以说是毛泽东关于党的群众路线思想的本质与精髓(29)。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的丰富和发展体现在:坚持不懈地反对贪污腐败和官僚主义、命令主义等脱离群众的不良作风,提倡党员干部以普通劳动者姿态出现,运用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集中起来坚持下去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真正把群众路线落到实处;制定和建立诸如下基层调查研究、蹲点、参加体力劳动、整风、重视人民来信等一系列规定和制度,从根本上保证群众路线的有效贯彻实施(30)。让群众懂得为什么要这样做,依靠群众力量把事情办好,充分体现了毛泽东始终相信群众、关心群众、依靠群众的群众路线思想的本质与鲜明特征(31)。

       对民众力量的认识与秉持人民至上的理念是毛泽东坚持群众路线的重要思想基础;他在不同历史时期对群众路线的理论诠释与实践探索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为保持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他不断地给全党敲响警钟,适时开展整党整风,并探寻建立一定的制度以防止党员干部脱离群众、沾染官僚主义作风(32)。毛泽东将群众路线思想精髓与时代精神相结合,彰显党群关系的纯洁性;将群众路线思想内涵与时代价值相契合,诠释党群关系的合法性;将群众路线思想要义与时代实践相结合,体现党群关系的务实性(33)。坚持和发展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不断提高贯彻落实群众路线工作水平,一要端正思想,充分认识坚持群众路线的极端重要性;二要加强实践,真正把群众路线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路线;三要固化成果,努力提高贯彻群众路线工作的制度化科学化水平(34)。

       四 关于毛泽东社会调查思想与方法的研究

       至少有三个因素促成了2013年毛泽东社会调查思想与方法研究热的出现:一是习近平关于调查研究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和中共中央作出的关于改进工作作风的“八项规定”;二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三是毛泽东《长冈乡调查》、《才溪乡调查》发表80周年。围绕毛泽东调查研究的内容与目的、方法与特点、意义与启示等问题,学者们展开了深入分析。

       毛泽东在中央苏区时期的农村调查报告,基本是围绕土地、阶级分析以及革命的底层动员等问题开展的。他试图通过一系列的农村调查,对中国革命过程中革命策略的灵活运用、社会资源的最大化动员、阶级斗争分寸的及时调适等重大问题,提出符合实际情况与革命需要的主张(35)。毛泽东在中央苏区时期所作的大量农村社会调查,使他深入地了解和认识了以客家族群和文化为主体的赣闽粤边区社会,并敏锐地找到了中国苏维埃革命运动在这个区域开展的关键(36)。毛泽东长冈乡调查的内容是民主建政,所要达到的目的是苏维埃政府要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成为群众生产和生活的组织者,从而使群众真心实意地拥护共产党和苏维埃政府(37)。毛泽东《才溪乡调查》,系统总结了才溪乡政权建设、扩大红军、经济建设、拥军优属、支援前线、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情况,用事实驳斥了“左”倾机会主义的种种错误论断,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思想的形成进一步奠定了基础(38)。毛泽东20世纪60年代初期在浙江的调研,主要是探索调整人民公社的体制和规模,并回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精神准备、舆论准备问题(39)。

       毛泽东早期调查的方式和特点是:解剖麻雀式的调查方式,观一点而知全貌;短暂的专题调查方式,及时纠正政策和认识上的偏差;大规模的系统性调查方式,详细摸底了解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式,弥补所看材料和报告的不足;研究总结典型经验的调查方式,把基层的做法向更大的区域推广(40)。毛泽东社会调查方法的科学性在于:尊重事实,不带框框,体现了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把调查和研究结合起来,体现了认识论的辩证法;调查研究中的群众路线,体现了历史唯物论的基本思想;时时进行实际调查,体现了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41)。毛泽东的社会调查对象大多为三五个到七八个人;访谈对象在年龄、职业和身份方面具有较大的差异,这使得他们能够提供具有“密度和强度”的信息,从而使得较少的访谈对象也能保证调查研究的有效性(42)。对于“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并不是像有人所说的是毛泽东没有进行调查研究轻率发动的。从1956—1958年间,毛泽东不仅有过调查研究,而且有两次比较集中的大规模调研。只不过这一时期的调研出现了急于求成、走马观花、偏听偏信的特点(43)。

       毛泽东的调查研究思想,蕴含着马克思唯物主义认识论,体现为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是克服主观主义的思想武器;蕴含着以人民群众为主体的价值趋向,体现为群众路线的领导作风,是防止和反对官僚主义的有效方法;蕴含着直面社会矛盾和问题的工作理念,体现为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是去除形式主义的科学路径(44)。弘扬毛泽东调查研究思想既是提高决策科学化水平之所需,又是解决当前“四风”突出问题之所要(45)。《长冈乡调查》启示我们:要像毛泽东教导的那样,亲自做系统、周密的调查研究,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努力创造第一等的工作,永远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46)。“大跃进”前后毛泽东调查研究活动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启迪: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没有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在党内政治生活中形成平等发表不同意见的宽松氛围和民主机制,确保调查研究真实可信;领导干部亲自调查研究与调查研究制度化、专业化建设相结合,确保调查研究持之以恒(47)。

       五 关于毛泽东军事国防思想的研究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华民族“强军梦”,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之际,军界、学界掀起了毛泽东军事、国防思想研究的热潮。其主要观点如下:

       中国特色的毛泽东军事思想,建立在中国传统兵学的基础上,发扬了中华民族的尚武精神,汲取了国外先进军事文化中的合理内核。钻研古代兵法和勇于战争实践的创新,是其取得军事上成功的秘诀(48)。毛泽东军事思想以高度的理论自觉、以高度的实践自觉、以高度的历史自觉表现了中国风格与中国气派(49)。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新发展体现在:敢于以弱制强,号召结成国际统一战线反对美国帝国主义;争取中间地带国家,团结“第三世界”国家,孤立美国、苏联两个超级大国;加强中国军队现代化与国防建设,以人民战争防止敌人突袭;把握战争与和平的辩证关系,不怕战争,准备战争,更爱和平(50)。毛泽东军事思想是建军之基、是胜战之魂、安邦之本、思维之钥(51)。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人民军队建设的理论指南,是人民军队克敌制胜的法宝,是建设强大国防的理论基础,是认识军事问题的思维工具(52)。

       毛泽东十分重视军队纪律建设,为创建新型人民军队,在实践中探索制定革命纪律;为适应全民族抗战形势,加强人民军队纪律建设;为夺取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进一步规范人民军队纪律;为维护人民军队高度集中统一,严明一切行动听指挥,使人民军队成为能打胜仗的威武之师、人民爱戴的文明之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人民军队面临的形势越复杂,使命越艰巨,就越要加强纪律建设,维护高度集中统一(53)。毛泽东军队纪律建设思想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制必先定、力求完备的军队纪律建设指导思想;管理教育并重、建立自觉纪律的军队纪律建设养成思想;严肃钢铁纪律、加强检查督促的军队纪律建设维护思想;领导模范带头、管好重点人物的军队纪律建设领率思想(54)。毛泽东关于军队作风建设思想,最为突出表现为军纪严明、英勇顽强、不骄不躁、紧密团结、求真务实、雷厉风行、发扬民主和艰苦奋斗等八个方面(55)。他倡导的军队优良作风主要表现为政治坚定的思想作风、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令行禁止的纪律作风、团结友爱的管理作风、艰苦奋斗的生活作风(56)。

       毛泽东关于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思想内容包括:国防现代化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的地位,建设现代化的革命军队,按照“积极防御”的方针建设国防,建立独立完整的现代化国防工业体系(57)。坚持“军民结合、平战结合、寓军于民”,是毛泽东国防工业建设战略思想的显著特征(58)。毛泽东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建设思想的特点:服从大局、协调发展,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发展尖端、重点突破,大力协同、联合攻关,军民一体、平战结合。其科学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在于:走与国家和军队建设相协调、自主创新、军民融合、发挥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用装备战线伟大精神推动伟大事业的武器装备发展路子(59)。毛泽东关于在对抗中捍卫领土主权完整、在巩固中建设强大的国防军、在发展中建立强大的国防体系的军事思想,奠定了中国特色国防建设理论的基石(60)。毛泽东关于解决各种军事问题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兵民一体、深化军民融合,以我为主、构建新力量体系,市场主导、破解建设瓶颈,主动作为、开辟建设新战场——对加强新形势下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仍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61)。

       六 关于毛泽东艰苦奋斗廉洁奉公思想与风范的研究

       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以及全党、全社会大兴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之际,毛泽东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的思想品格,逐渐成为学界热议的话题。研究内容及主要观点如下:

       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培育的艰苦奋斗精神,在井冈山至长征时期发育,在延安时期成熟,在西柏坡时期得到升华,在建国后包括改革开放以来不断得到重申。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更加重视艰苦奋斗精神的作用,并赋予它两方面的实践意义:一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二是密切党群关系,保持党的性质与宗旨(62)。大公无私、克己奉公、不谋私利、吃苦在前的无私奉献精神;不畏艰险、顽强拼搏、勇挑重担、任劳任怨的顽强奋斗精神;提倡节约、反对浪费、廉洁奉公、艰苦创业的勤俭节约精神,是毛泽东关于党的艰苦奋斗优良作风的基本内涵(63)。毛泽东艰苦奋斗思想具有重要的支柱作用、凝聚作用、“防腐剂”作用和方向作用(64)。毛泽东艰苦奋斗思想体现为:井冈山时期的“不畏艰难、坚定信念、节俭清廉、共甘共苦”;延安时期的“自力更生,百折不挠、乐观进取”;西柏坡时期的“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建国初期的“勤俭建国,反对奢侈浪费”。这一思想的基本特点是:注重从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中汲取营养,把中华民族的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美德提升为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注重从党及其领导事业的高度,把艰苦奋斗提升为共产党人应有的政治本色和革命品格以及作为夺取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胜利的精神动力;注重从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角度把艰苦奋斗提升为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65)。

       毛泽东当年访苏归来,在哈尔滨作短暂逗留期间,第一次给地方省委写下了“学习”、“奋斗”、“不要沾染官僚主义作风”的三幅题词,这与他当时的心境和党面临的严峻考验密切相关。回首这三幅题词,对今天的各级领导干部来说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66)。毛泽东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提出了勤俭节约始终是我们的建国方针、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原则之一、是党和国家的优良传统等一系列勤俭建国和勤俭节约的思想。他不仅在理论上、政策上积极倡导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艰苦奋斗、勤俭建国,而且身体力行、率先垂范,是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光辉典范(67)。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弘扬毛泽东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重要思想,是改进党风政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迫切需要,是节约能源资源、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是抵制社会上奢靡享乐、铺张浪费不正之风的迫切需要(68)。

       毛泽东在中央苏区的廉政为民思想根源于党的宗旨,核心是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主要指向是反对贪污和浪费、反对官僚主义和命令主义,基本特点是强调思想教育、提高党员和干部队伍素质,强调检查和监督、积极推进制度建设,贯彻的主要途径是深入实际做调查研究,深入群众解决民生疾苦(69)。无论是在条件艰苦的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解放后有条件享受的情况下,毛泽东在生活上从来不搞特殊化,并注意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是廉洁自律的典范。他对党内各种消极现象和腐败行为作斗争毫不留情,绝不心慈手软,坚决把那些违法乱纪、以权谋私和贪污腐化分子从党内和国家政权机关中清除出去,特别是对其中那些位高权重和资深功高者更是严肃对待、从重惩处,在从严治党以及雷厉风行反腐败方面为我们树立了典范。他在反腐倡廉问题上,还十分注意防微杜渐,坚持教育为本、思想反腐,建章立制、以法反腐,发扬民主、强化监督,整党整风、专项斗争等构筑防腐堤坝,使广大党员干部保持廉政为民的本色,使党风、政风、民风一起得到最大程度上的净化(70)。毛泽东不仅个人勤俭朴素、清正廉洁,对自己的亲属故友严格要求,而且对全党的反腐倡廉斗争常抓不懈,堪为全民的楷模,全党的典范(71)。

       七 关于毛泽东学风和文风的研究

       2013年学术理论界进一步加强了对毛泽东学风和文风思想的研究,推出了一批新的重要成果。

       毛泽东在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同时,始终不渝地倡导全党学马列。学了马列,才有方法,才有共同语言,才能增强党的团结。他的读书生活,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悉心研究,并不只是出于个人的研究,更不是那种纯书斋式的研究,而是为了把握中国的特点,为了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促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72)。毛泽东阅读、批注、评论、运用“二十四史”,常常体现出史家阅读情怀、阶级史观线索、国家民族立场、批判分析方法、古为今用目的。他还把《红楼梦》这部小说当作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来读(73)。毛泽东批判继承了儒家好学、博学、勤学思想,继承发扬了儒家权变思想。正是这种批判、继承和超越,使得他的学习观既体现出浓厚的传统文化韵味,又展示出鲜明的时代特征(74)。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毛泽东倡导的一次党内读书活动深刻启示我们:读书要有“问题意识”、“批判意识”、“方法意识”(75)。毛泽东在读书和学习方面有很多特点,其中反对本本主义、从错误和挫折中学习、组织全党一起学习等特点体现了他的学习态度和学风(76)。

       毛泽东的文风思想在本质上是马克思主义学风和党风的体现,唯实求真是其文风思想的核心,旗帜鲜明的战斗精神、生动活泼的语言风格、古为今用的中国气派是其文风的主要特色(77)。自己的文章自己写、主要精力是搞调查而不是写作、要有自己的东西而不照抄别人,是其文风的主要特质;群众愿意看、能解决问题,是其文风的行文标准;树立群众观点、加强作风建设、创新制度机制、坚持领导带头,是其文风的现实启迪(78)。写前充分酝酿、写时一气呵成、写后反复修改、写成不拘一格,这是毛泽东“独领风骚的四部写作法”。以优良的党风促进文风、以队伍建设带动文风、以良好的修养引领文风、以制度政策保障文风、以教育实效检验文风,是弘扬其文风的主要路径(79)。毛泽东的文风有革命家的气势、思想家的高度、学者式的积累、政治家加文学家的语言。他能够写出精彩文章的秘诀主要有三条:一是多读书;二是不脱离实践;三是不偷懒,亲自写。要学会做文,先学做人;多花时间读书;要亲自动手、动笔(80)。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提倡领导干部要亲自动手写文章;写文章要注意调查,实事求是,不要夸大;要处理好材料和观点的关系,学会用唯物辩证法分析问题;要讲究逻辑、文法和修辞,要有中国气派和中国风格;要有群众观点,心里装着读者;文章写好后要进行反复修改(81)。从毛泽东关于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三篇口头讲话转化为经典文献的过程中,可以看出:第一,讲话都酝酿于形势发展的关键时刻;第二,先“听”后讲,观点出自调查研究;第三,反复征求意见,补充和完善讲话的观点;第四,书面修改是确立和表达观点的最重要的环节(82)。毛泽东《为人民服务》的讲话,除了深刻鲜明的思想性、教育性以外,具有主题鲜明、简短精要、语言朴实、感情深沉的突出文风特色。它启示我们:要大力提倡写短文章,大力提倡领导干部亲自动手写文章,大方提倡使用通俗化的语言(83)。

       八 关于青年毛泽东思想生平的研究

       随着社会上“毛泽东热”的持续升温和毛泽东思想生平研究的不断深入,青年毛泽东研究引发了学界广泛关注。在研究青年毛泽东成长经历、重要活动、思想转变等方面,取得了一批新成果。

       青少年时代的毛泽东既有一个普通人所具有的思维和行动,又展现出了超乎常人的智慧和胆略。正是这一超乎常人的智慧,使他能在历史的关键时刻,摆脱挫折,走出困境,走向新的征程(84)。修学储能,苦读励志,不断探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为了理想,结交志同道合的同学好友,共同奋斗;始终站在历史潮流的前列,为党为人民不屈不挠地勇往直前;始终同劳苦大众站在一起,把自己的智慧和心血全部献给中国人民。这是毛泽东在五四前后成长锻炼和投身革命心路历程的重要特点(85)。“倾听外界的呼唤”、“磨剑十年试霜刃”、“读懂社会这部大书”、“争得一己话语权”、“告别小我造大‘我’”、“做大舞台的主角”、“勇于开辟新战线”等(86),不仅是青年毛泽东奋斗历程的写照,而且是其留给当代青年人的宝贵启示。受北大新闻学研究会的重要影响,毛泽东在长沙创办《湘江评论》周刊,并成了“办报的行家里手”(87)。《湘江评论》、《新湖南》和《新时代》三种进步刊物,是毛泽东早期编辑实践的代表性作品。其报刊编辑活动与其他形式的革命活动互为补充,相辅相成,在丰富的编辑实践中逐步形成了独具一格的编辑思想(88)。青年毛泽东积极投身建党事业,在政治、组织、思想作风和干部建设方面形成了独特的内容体系:政治理念建设方面以唯物史观为党的理论根据,以俄式革命来改造中国与世界;组织建设方面以党为无产阶级运动的神经中枢,确立了党在工团、合作社和苏维埃中的最高组织地位;思想作风建设方面倡导生活的奋斗精神、做事的务实精神、管理的民主作风;干部建设方面以文化教育为阵地,创办书社和党校,对党员干部进行人格教育和自我研习的培养(89)。

       联省自治思想是毛泽东以大众主义为思想基础、以湖南联省自治为实践基础、以进步报刊为舆论基础提出的。这也是他首次就中央和地方关系这一重大的政治体制进行系统阐发(90)。青年毛泽东的良法思想是在中国近现代特殊的国内外环境中,在中国传统法文化和近代各种法律思潮的影响下,在其自身的学习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其中包括了对法与社会、法与国家、法与人民关系的认识。这是他成长为马克思主义者、确立马克思主义法律观过程中必要且有益的一环(91)。教育与社会改造相结合、“身心并完”、学习(教育)与劳动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一致、提倡启发式、自动学习与自由研究,是他早期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和显著特点(92)。青年毛泽东价值观反映在人生理想、读书学习、强身健体、革命斗争等诸多方面,是毛泽东思想价值观的基础部分(93)。青年时期的他在价值观上并没有停留在“自我实现”的层面上,而是在价值和价值观的成长中开始显现出进一步向人性深处的“超越性需求”发展的迹象,即俗称的“大我”发展(94)。

       青年毛泽东在有关自学“自修”、出洋“留学”、“问题研究”及倡导地方和民众“自治”等方面的观点,大多可以找到一些胡适的影响或者相似的痕迹。“胡适对青年时期毛泽东在转向马克思主义者之前的思想影响,应不在陈独秀之下”(95)。毛泽东早期的书信在内容上集中于三个方面:一是对人生哲学和理想以及改造社会等问题的探讨;二是对时事的探讨和对民生社会问题的关注;三是对学习、教育问题等的探讨。这些书信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早年毛泽东的思想变化发展轨迹(96)。

       上述八个问题,突出体现了2013年国内毛泽东研究的特点、重点和闪光点,集中反映了2013年国内毛泽东研究的导向、趋势和新进展,构成了2013年国内毛泽东研究的亮丽景观。

       注释:

       ①刘云山:《在全国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3年12月28日。

       ②杨河:《毛泽东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13年第3期。

       ③王伟光:《毛泽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奠基者、探索者和先行者》,《中国社会科学》2013年第12期。

       ④雷云:《毛泽东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3年第6期。

       ⑤曹普:《毛泽东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3年第6期。

       ⑥郑德荣,牟蕾:《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三次历史性跨越的重大贡献》,《社会科学战线》2013年第12期。

       ⑦李捷:《毛泽东在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的历史功绩和地位》,《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3年第9期。

       ⑧唐洲雁:《毛泽东是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先行者》,《东岳论丛》2013年第9期。

       ⑨王真:《毛泽东对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准备》,《当代中国史研究》2013年第5期。

       ⑩李珍:《毛泽东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作的理论准备》,《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3年第12期。

       (11)李崇富:《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第84-103页。

       (12)李正华:《毛泽东与新中国的政治制度》,《当代中国史研究》2013年第6期。

       (13)李君如:《毛泽东与中国梦》,《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3年第6期。

       (14)石仲泉:《毛泽东的历史功绩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共党史研究》2013年第12期;《毛泽东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3年第6期。

       (15)李捷:《毛泽东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第一个历史任务的实现》,《历史研究》2013年第6期;《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12月27日。

       (16)聂家华:《毛泽东对中国梦的探索与主要贡献》,《东岳论丛》2013年第12期。

       (17)李士坤:《民族复兴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为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而作》,《新视野》2013年第6期。

       (18)石仲泉:《“中国梦”思想:从毛泽东到习近平》,《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3年第10期。

       (19)刘华清:《构筑蓝图:毛泽东“伟大社会主义国家”梦》,《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12月27日。

       (20)齐卫平:《论毛泽东建设新中国的愿景与中国梦》,《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13年第5期。

       (21)毕剑横:《毛泽东与中国梦》,《毛泽东思想研究》2013年第6期。

       (22)夏远生:《毛泽东诗词凝聚中国梦》,《党史文汇》2013年第12期。

       (23)夏燕:《毛泽东与他的中国梦》,《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0期。

       (24)冯俊:《毛泽东群众路线理论及其当代意义》,《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13年第5期。

       (25)艾四林,康沛竹:《毛泽东与党的群众路线》,《光明日报》2013年12月25日。

       (26)资金议:《毛泽尔群众路线思想的历史考察及其当代启示》,《领导科学论坛》2013年第12期。

       (27)田心铭:《毛泽东与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毛泽东思想研究》2013年第5期;《群众路线:从毛泽东到党的十八大》,《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3年第7期。

       (28)王振国,武仕祯:《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的历史意蕴与当代价值》,《中州学刊》2013年第10期。

       (29)包心鉴:《毛泽东关于党的群众路线思想的精髓和新的历史条件下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真谛》,《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13年第5期。

       (30)程中原:《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贯彻实施群众路线的理论与实践》,《党的文献》2013年第5期。

       (31)喻寿奇:《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的本质与特征》,《湖南日报》2013年12月25日。

       (32)曹敏华:《毛泽东对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贡献》,《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3年第10期。

       (33)郝华:《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的时代意蕴》,《上海党史与党建》2013年第10期。

       (34)冯俊:《毛泽东群众路线理论及其当代意义》,《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13年第5期。

       (35)吴重庆:《中国革命中的阶级分析、底层收益与社会再造——基于对毛泽东在中央苏区的农村调查报告的分析》,《现代哲学》2013年第6期。

       (36)周建新,曾过生:《20世纪初期赣闽粤边区的客家社会与文化——以毛泽东中央苏区时期农村调查为中心的探讨》,《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期。

       (37)石仲泉:《毛泽东与兴国和〈长冈乡调查〉》,《江西日报》2013年12月28日。

       (38)尤权:《弘扬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的优良传统》,《人民日报》2013年10月25日。

       (39)金延锋:《毛泽东六十年代初期浙江调研的现实意义》,《中共党史研究》2013年第12期。

       (40)杨明伟:《毛泽东对调查研究的思考——以毛泽东早期的几个调查报告为例》,《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3年第12期。

       (41)王春峰:《试论毛泽东社会调查方法的科学性》,《学习论坛》2013年第12期。

       (42)南豪峰:《毛泽东社会调查访谈对象的选择方式探析》,《当代社科视野》2013年第12期。

       (43)黄筱纯:《反思与启迪:大跃进前后毛泽东的调查研究活动》,《理论界》2013年第8期。

       (44)张健:《毛泽东调查研究思想的三个维度》,《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3年第4期。

       (45)沈跃强:《毛泽东关于调查研究的思想及其现实意义》,《湖南日报》2013年12月26日。

       (46)石仲泉:《毛泽东与兴国和〈长冈乡调查〉》,《江西日报》2013年12月28日。

       (47)黄筱纯:《反思与启迪:大跃进前后毛泽东的调查研究活动》,《理论界》2013年第8期。

       (48)孙宝义等:《毛泽东兵法战策》,解放军出版社2013年版。

       (49)李泉:《论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中国风格与中国气派》,《军事历史》2013年第6期。

       (50)胡为雄,王胜杰:《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新发展》,《江西社会科学》2013年第12期。

       (51)任海泉:《正确认识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科学价值》,《党的文献》2013第S1期。

       (52)马防卫:《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历史地位与当代价值》,《军事历史》2013年第6期。

       (53)慕崧:《毛泽东与人民军队铁的纪律》,《军事历史研究》2013年第3期。

       (54)汪翔,杨家余,霍德森:《毛泽东军队纪律建设思想初探》,《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综合)》2013年第6期。

       (55)本刊编辑部课题组:《毛泽东培养和弘扬军队优良作风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上)》,《国防》2013年第5期。

       (56)军事科学院军队建设研究部:《论毛泽东培养军队优良作风思想》,《国防》2013年第12期。

       (57)沙健孙:《毛泽东关于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思想》,《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3年第1期。

       (58)李东海:《坚持“军民结合 平战结合 寓军于民”——毛泽东国防工业建设战略思想回顾》,《中国军转民》2013年第11期。

       (59)李中双等:《毛泽东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建设思想及其时代价值》,《国防》2013年第12期。

       (60)胡洁等:《毛泽东军事思想奠定中国特色国防理论基石》,《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11月13日。

       (61)刘维:《从毛泽东军事思想看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中国国防报》2013年12月23日。

       (62)苏伟:《论毛泽东对我们党“艰苦奋斗”精神的培育及其意义》,《毛泽东思想研究》2013年第3期。

       (63)韩振峰:《毛泽东关于保持艰苦奋斗优良作风思想探析》,《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13年第2期。

       (64)彭洁:《论毛泽东艰苦奋斗思想及当代价值》,《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5期。

       (65)张德金:《论毛泽东艰苦奋斗思想及其当代价值》,《晋中学院学报》2013年第2期。

       (66)刘扬:《“学习”“奋斗”“不要沾染官僚主义作风”——毛泽东给松江省委的题词》,《中国档案》2013年第2期。

       (67)曹前发:《学习毛泽东勤俭节约的思想与风范》,《求是》2013年第12期。

       (68)刘建武,吴怀友:《坚持和弘扬毛泽东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思想》,《光明日报》2013年12月3日。

       (69)石仲泉:《毛泽东在中央苏区的廉政为民实现》,《党的文献》2013年第4期;《毛泽东的廉政思想和中央苏区的廉政建设》,《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13年第4期。

       (70)谢春涛:《向毛泽东学习》,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3年版,第171-187页。

       (71)刘金田主编:《清廉领袖毛泽东》,江苏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245页。

       (72)梁柱:《毛泽东倡导全党学马列的理性思考》,《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3年第5期;《小议毛泽东读史》,《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3年第11期。

       (73)陈晋:《“一篇读罢头飞雪”——毛泽东与“二十四史”概议》,《党的文献》2013年第5期;《毛泽东是怎样把〈红楼梦〉当作历史读的》,《党的文献》2013年第6期。

       (74)周春兰,杨雪琴:《毛泽东对儒家学习观的批判、继承和超越》,《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3年第11期。

       (75)苏若群:《曲折中的探索与思考——毛泽东倡导的一次读书活动》,《毛泽东思想研究》2013年第4期。

       (76)李伟:《毛泽东的学风和学习方法》,《前线》2013年第12期。

       (77)韩振峰,薛建明:《论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文风》,《毛泽东思想研究》2013年第3期。

       (78)徐元鸿,陈旻:《毛泽东文风的主要特点分析》,《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3年第5期。

       (79)徐元鸿:《毛泽东文风》,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第120-140,203—224页。

       (80)梁衡:《理直气壮 借典助理 理从事出——关于毛泽东文风的鲜明特点》,《北京日报》2013年11月18日。

       (81)吕臻:《毛泽东谈怎样写文章——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毛泽东关于文风的论述读后》,《党的文献》2013年第4期。

       (82)陈晋:《毛泽东的三篇口头讲话是怎样成为经典文献的》,《党的文献》2013年第1期。

       (83)唐国战:《从毛泽东〈为人民服务〉的文本风格看当前的文风改革》,《学术交流》2013年第10期。

       (84)郑海峰:《毛泽东的青少年时代》,辽宁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182页。

       (85)夏燕月:《毛泽东在五四运动前后》,河北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2-4页。

       (86)龙剑宇:《毛泽东青春启示录》,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第1—2页。

       (87)邓涛:《青年毛泽东:办报的行家里手》,《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6月28日。

       (88)李文邦:《青年毛泽东编辑活动的特色——以〈湘江评论〉〈新湖南〉〈新时代〉为例》,《现代出版》2013年第6期。

       (89)钟佩君、刘鸿翔:《青年毛泽东建党活动初探》,《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3年第5期。

       (90)邢乐勤,徐天翔:《论青年毛泽东的联省自治思想及其扬弃》,《观察与思考》2013年第12期。

       (91)郑志锋:《论青年毛泽东的良法思想》,《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期。

       (92)孟湘砥等:《毛泽东早期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研究》,湘潭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175—236页。

       (93)詹小平,孙海林:《青年毛泽东价值观之研究》,《求索》2013年第12期。

       (94)彭月英:《人本主义心理学视域下的青年毛泽东“自我实现”的价值观及其超越》,《伦理学研究》2013年第6期。

       (95)张劲:《青年毛泽东的几个观点与胡适的影响——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6期。

       (96)王健:《毛泽东早期书信内容探析》,载李佑新主编:《毛泽东研究(2103年卷)》,湘潭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213页。

标签:;  ;  ;  ;  ;  ;  ;  ;  ;  ;  

2013年毛泽东在华研究的热点与最新进展_毛泽东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