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建筑行业工程技术也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建筑行业发展速度加快。但是于此同时,受城镇化建设问题影响,我国的生态环境破坏问题严重,如何缓解工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成为各界关注的重点。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造技术是一种新型的绿色工艺技术,对减少环境污染,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鉴于此,本文对房屋建筑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设计与建造技术进行研究,希望能为我国建筑工程行业的健康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生态环境;绿色工艺
1、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概述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是一种从预制混凝土构件和部件开始就采用钢筋连接件等方式进行连接,并对混凝土进行浇筑以形成整体结构的一种建筑施工方式。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具体分为工厂预制、现场作业、厂内转移等几个环节。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对提高整个工程建设项目的施工质量、提高建设项目施工安全、确保工程项目施工进度、降低工程施工环境污染、节约施工材料消耗等具有积极的意义。
构件预制具有较强的特殊性,为了提高施工的可靠性,方便预制件运输,在预制件生产过程中就考虑到对部分特殊构件采用预埋件的方式进行处理。同时,为了满足施工要求,构件的边缘或者表面往往会留孔或者开槽。要发挥装配式结构施工的优势,减少不必要的现场施工作业,还可以把水电管敷设、门窗等整合到预制生产过程中,组成高密精度的构件产品。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在施工中以连接、吊装工作为主,每个构件都需要安装到自己的预定位置。所以,装配式混凝土施工工作涉及到的信息量较大,建设单位要加强对施工现场的信息化管理工作。
2、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
2.1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
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是一种以混凝土预制件为基础,借助装配、连接、浇筑等工艺所形成的一种组合式混凝土结构。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由万科集团提出,它是在对国内外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设计和建筑特点等进行融合的基础上所提出的主要用于房屋阳台、楼梯等场所的一种施工技术,对提高整个项目的安全性和稳固性具有积极的意义。另外,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对解决房屋建筑渗水问题非常有效,可以保障整个施工项目快速、安全实施。不过,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对制作模具尺寸要求较高,所有误差都必须控制在3mm以内。同时,在进行安装过程中,还要注意不能损坏模具。
2.2新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
新装配混凝土结构技术由中南集团提出,并逐渐成为当前我国建筑行业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领导者。新装配式混凝土技术也是在对国外相关研究结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建筑行业工程项目特点逐渐形成的一种有效的施工技术。新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主要通过全部预制或安装对填充墙、梁、板等进行叠加式预制和安装的施工技术。新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对平面的控制以网状为基础,对垂直面的控制以层级引测点为基础,通过十字交叉搭建法保障整个工程建设项目拼装工作的完成。新装配混凝土结构技术对吊装设备具有较高的要求。新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最大特点是保障房屋建筑的整体性,提升房屋装配效果。
2.3半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
半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是在对国外混凝预制混凝土技术和国内相关设计要求进行融合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具有我国特色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半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主要是通过预制内部剪力墙、电梯井等来解决房屋建筑混凝土剪力墙外墙和楼板预制结构的问题,对于提高脚手架及模板支撑的安全性等具有积极的作用。
3、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应用工程实例
3.1建设项目介绍
杭政储出【2012】22号地块商业商务用房项目,工程地点在杭州市西湖区转塘镇,建设规模326899㎡,其中地下室87087㎡,主体239812㎡。建设项目的设计单位为汉嘉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建设单位为浙江长九珊瑚沙置业有限公司,监理单位为浙江建效工程监理有限公司,施工单位为广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各结构部件生产与安装
叠合板在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是大平台钢模板,这对于保证墙板或楼板构件表面的整体光滑性具有积极作用。在具体操作上主要从以下几个环环节进行:首先,在采用钢模板前需要对叠合板进行清理,处理干净钢模版上所残留的残查、杂物;其次,将绘图导入到仪器中,并进行位置摆放;再次,自动完成喷洒操作,预先埋好管线,绑扎钢筋,并进行浇筑、捣实处理;最后,设置叠合板预制和现浇部分的结合,留预留槽,并完成混凝土养护工作。
3.3工程信息化管理难题分析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项目工程涉及到的信息较多,施工精度要求高,在管理方面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重难点工作:
一是施工过程中土建、钢构、幕墙等专业流水作业,工作面复杂,各专业之间信息交叉多,协调工作量巨大。
二是项目总用钢量量大,材料类型繁多,管理周期长、跨度大。从材料计划编制、库存管理到排版套料、余料管理等过程,通过材料统筹管理、精细化应用实现项目降本增效的空间巨大。
三是项目大型多肢节点等复杂异形构件较多,生产工序多、建造过程控制难度大。
四是施工场地受限,构件按计划集中供应时管理任务繁重。
五是施工计划落实影响因素多,进度可视化管理需求迫切。项目施工计划受设计、采购、制作以及其他建设主体的影响,施工过程中变更等不稳定因素较多,工程过程信息化管理需求迫切。
3.4信息化技术的应用
建筑行业的参与单位多且各单位之间的工作搭接既频繁又密切,信息的传递容易失真和失误。建筑业信息化是解决这一问题必不可少的办法,但是我国建筑业信息化程度与国外先进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另外,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是重要的结构形式,其工程规模越来越大、结构日益复杂,项目管理的工作也面临越来越多的困难,需要建筑业信息化的帮助。
现阶段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仍然沿用传统建筑工程管理模式,施工中的深化设计、制作、安装各环节信息相对孤立,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信息交换不及时、不准确的问题导致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
在这样的信息化大潮流中,BIM(建筑信息模型)将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BIM是最大程度整合建筑项目信息的数据库,为业主、设计方、施工方、材料供货商等清晰方便地提供所需的信息,提高项目完成的效率,提升工程人员对项目的控制能力。另外,BIM在复杂形体的模型创建与构件加工中的优势为建筑行业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通过研究利用BIM技术可更智能、高效地解决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在项目工程管理中遇到的问题,即制造工艺和深化设计复杂、信息传递不够及时和现场管理混乱等。
结束语
在国内经济快速发展的带动下,我国建筑行业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同时,人们开始重视生态环境建设,加大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因此也对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造技术是一种新型环保施工技术,对提高建筑企业的施工质量、保障建筑项目施工进度、降低建设项目施工成本、节约企业材料使用、提高企业利润、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亚萍,陈国平.BIM技术在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及发展[J].混凝土,2018(06):121-123.
[2]叶浩文,王兵,田子玄.装配式混凝土建筑一体化建造关键技术研究与展望[J].施工技术,2018,47(06):66-69.
[3]曹祥甫,田华.浅谈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造技术在房屋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四川水泥,2017(08):119.
[4]杨飞.探析房屋建筑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经济效益和设计分析[J].科技展望,2016,26(08):47.
[5]冯国华.房屋建筑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设计与建造技术进展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3(01):39-40.
论文作者:阮黎锋,陈铁军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0
标签:混凝土结构论文; 混凝土论文; 技术论文; 构件论文; 项目论文; 建筑行业论文; 建筑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