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发小学生的写作乐趣论文_李如芹

如何激发小学生的写作乐趣论文_李如芹

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板桥镇苏家小学 678003

小学生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生掌握知识的标志,但这又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已发现不少学生害怕作文,一提起笔就抓耳挠腮。学生怕,老师也怕,学生怕写,老师怕教。那么如何改变学生苦不堪言的作文状况呢?我提出了一些建议,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写作乐趣,这样学生写起作文才会感到轻松。

一、引导学生观察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这告诉我们生活是作文之本,作文是生活的产物,生活是创造的源泉。教师要引导学生多留心周围的事物,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好习惯。观察对作文而言是智慧能力的重要来源,平时,我就有意识地让学生看各种各样的事物,带领学生来到大自然中,指导他们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引导他们将自己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如观察大自然的一草一木、日出西落、小河田野、蔬菜瓜果、高楼大厦、风云山川……并尽可能让学生去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如有一天遇到一场难逢的大雾,整个校园白茫茫一片,十几米以外的东西全都看不清楚,我就领着学生利用各种感官去进行观察、体会。让学生先站在室内观察,然后走进雾中体会。上课了,同学们仍兴奋得手舞足蹈,滔滔不绝地发表演说,争先恐后地叙述他们所看到的、所感到的。这种无拘无束、有滋有味、头头是道的说话训练已在无形中达到了水到渠成的功效,然后我就让同学们把刚才所说的话整理一下写下来,结果一篇篇精彩的小作文诞生了。如果没有生活做基础,作文就是一堆文字符号,空洞乏味,死水一潭,缺乏童趣,缺乏真情实感。教师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的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地表达,鼓励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

二、引导学会积累

素材是未经提炼加工的写作材料,是作文的物质基础,犹如木之本、水之源。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就是说没有材料,即使是能工巧匠,也无法造出精美的器物。所以学生要想写好作文,必须要有雄厚的材料。所谓“雄厚”,就是广泛吸收积累之结果,从现实生活中积累素材,生活是写作的源泉,那么如何汇集生活中的写作源泉呢?首先要丰富学生的生活,生活越丰富,积累的素材越多。心理学表明:儿童天性好玩、好动。教师应抓住这一心理特征,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一些有益的课外活动,如春游活动、看电视、听广播等等,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积累写作素材。从书本中积累素材,书本中的材料也反映着生活实际,怎样积累书本的材料呢?古人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阅读是写作的基础,离开阅读,学生对事物的表达将是无序而枯燥的。如果没有大量的阅读,就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读和写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引导学生模仿

模仿是人类学习、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模仿的特点在于针对性强,有法可循,降低了学习难度,又能收到明显的效果。对于初学写作文的学生来讲,我们应积极提倡模仿和借鉴范文,培养好文风。如讲小学语文教科书《十六年前的回忆》一课时,对课文作者用的“前后照应”,既文章中有的内容前面说到了,后面又做必要的交代,有的内容虽然主要在后面说,但在前面也有必要提一下,它的妙处在于使读者明白来龙去脉、前因后果,结尾与开头联系紧密,做到首尾连贯,更加突出了作者所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之后再鼓励学生练习把此法用于自己的习作之中。学生在学了此课后,再仿写一篇《难忘的一件事》的作文,开头用到:“在我成长的道路上,经历过了许许多多的事,有高兴的、失望的、难过的——但有一件事至今使我难忘。”中间叙述事情的经过、难忘的原因。结尾写道:“这件事虽然已经过去了许多年,但我永远忘不掉。每当想起此事,我都会为自己的无知感到羞愧不已,它常常提醒我要做一个为他人着想的人,也时时鞭策着我,使我懂得了做人的道理。”

“移花接木”乃园艺家的高招。若把作文比作园林艺术的话,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就必须提高他们“移花接木”的技巧,使之逐渐成为善于“嫁接”的“能工巧匠”。

四、引导学会修改

修改是整个写作过程中的一个基本环节,是提高文章质量的重要手段。人们常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因学生刚写出来的文章,常常会有不妥之处,甚至有的只能算是半成品,要经过认真修改后,才会更加完美,成为佳作。所以,要想写出好的作文,或者说要想真正学会写作文就必须重视文章的修改。“善作不如善改”,“文章不厌百回改”,是深得写作真谛的经验之谈。写作大师们都非常重视文章的修改。修改文章的方法:一是自己修改。自己修改重点是对文章进行检查,改换错别字,删去啰嗦内容,增加充实文章的内容等;第二个方法是实行互评互改,即由学生把自己作文写好并检查自改后,组织他们在小组内进行评讲,把自己的文章初稿拿给别人看,或读给别人听,请别人提出修改意见,取长补短,这样既能使学生从相互修改作文中有所收获,也能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和创造性。

总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只要我们勇于探索,勇于实践,最终会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路;只要我们因地制宜,不断丰富作文的教学形式,并且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积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鼓励他们在平时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确实培养起他们自我评改的能力,那么在学生的眼里作文将不再是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学生见了作文也才不会“老鼠见了猫”似的,也才能真正把小学作文教学搞得既有“趣”又有“味”。

论文作者:李如芹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5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5

标签:;  ;  ;  ;  ;  ;  ;  ;  

如何激发小学生的写作乐趣论文_李如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