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教材图片提高文化教学实效——例说《牛津高中英语》图片在教学中的运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牛津论文,图片论文,实效论文,高中英语论文,学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高中英语课程应特别注重提高学生用英语思维和表达的能力;形成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基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进一步拓宽国际视野。如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是每位英语教师应当关注的问题,笔者认为挖掘课本的文化内涵,活用学生手边的教材是最便捷有效的途径。
译林版《牛津高中英语》(Advance with English)(文中案例均来自该教材)(Kent et a1.,2010)的一大特点是,以单元板块展开任务型教学,每个单元围绕一个话题,学生通过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交流和探究等方式完成各板块的学习任务。作为每个单元的导入环节,“Welcome to the unit”是最受学生喜爱的一个板块,每单元该板块都是由四至六幅与本单元话题紧密结合的图片及三个问题构成,旨在通过图片引出相关话题,再由三个问题引发讨论,以激活学生已有的相关背景知识,激发学生兴趣,并保持这种兴趣去学习其他板块,从而顺利完成整个单元的学习。笔者认为,该教材每单元导入部分的图片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如果教育者可以充分利用图片资源进行文化教学的渗透,使学生通过直观形象的图片,展现自己的奇思妙想,并进行中外文化对比,就能够促进学生了解目的语文化、增强跨文化交际的意识,最终形成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张伊娜(2000)指出,跨文化教学的最高境界应是帮助学生形成对待世界各民族文化的正确态度和信念,跨文化教学的重点应该是“提高意识”而非“认同采纳”。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才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途径,本文中笔者将结合实际教学案例,谈谈如何利用教材图片资源,提高高中文化教学实效。
二、利用图片资源进行文化教学的途径和方法
图片文化资源的教学有三种可以借鉴的做法:一是“语言增补”。导入(Welcome to the unit)板块具有丰富的图片资源,而与之配套的语言材料却很少,要使学生展开听、说、读、写等活动,仅靠已有的只言片语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可根据图片围绕本单元话题补充相应的文字材料,既让学生学习一定的语言知识,同时也以语言为载体让学生感受不同的文化。这种方法概括为语言增补法(朱一平,2007)。二是“文化比较”即异同比较法。比较母语与目的语文化之间的异同,以了解不同语言的使用所受文化规约的异同,利用“同”,扩大语言习得中的“正迁移”,指出“异”,可以防止“负迁移”;同时把文化差异说清楚,有助于克服学习者的心理障碍。这种文化背景比较法,是其他一些方法运用的基础,具有方法论的意义(陈光磊,1992)。文化比较通常包括比较与对比两种类型,体会中外文化的相同之处或差异。三是“文化渗透”,就是将文化因素渗透在语言教学过程中,以文化讲解保证语言教学的顺利进行(胡文仲、高一虹,1997)。以下就是笔者运用这三种方法进行文化教学的实例。
(一)运用“语言增补”帮助学生进行背景知识的积累
导入部分(Welcome to the unit)虽然蕴含丰富的图片资源,然而与之配套的语言材料却很少,要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激发学生学习该话题的兴趣,使学生能展开听、说、读、写等活动,仅靠图片下面配套的一两句话是不够的。在教学中,笔者根据图片围绕本单元话题补充相应的文字材料,让学生在学习了一定的语言知识的同时,也以语言为载体让学生感受不同的文化。以Module 2 Unit 3 Amazing People为例,展开如下教学步骤:
步骤一 谈论图片
1.教师向学生展示图片,提出问题,要求学生根据问题描述图片。
问题(1)Who is he/she? Where does he/she come from?
问题(2)What is his/her major achievement?
问题(3)Do you know anything else about him/her?
多数学生对于第三个问题回答不出,说明他们对于这些名人了解不够。
2.教师简要介绍这些名人。
对于Mother Teresa,笔者特意补充了她去世后的告别仪式。“It is reported that after she died,about 400 important figures including queens,presidents,prime ministers and the former First Lady Hillary Clinton came to pay final tribute to her.”对于Bill Gates,笔者特别强调了他和夫人成立的基金会。“Bill Gates and his wife set up a foundation focusing on improving global health.”对于Beethoven,笔者强调了他失聪后的坚强不屈。“He was a musician by nature and he didn't become discouraged or frustrated when he became deaf.”对于郑和,笔者强调了他是中国人及他的勇气和智慧。“He was a great man in our country.His expeditions to the Indian Ocean were significant,which called for great courage and wisdom.”
步骤二 听力配对,即让学生听一些名言并与相关的人名连线
例如:Beethoven Bill Gates Mother Teresa
A."One thing I love about this decade is this is a period where the reality is driving the expectation."
B."...Music is neither old nor modern:It is either good or bad music,and the date at which it was written has no significance whatever.Dates and periods are of interest only to the student of musical history..."
C."The other day I dreamed that I was at the gates of heaven...And St.Peter said,'Go back to Earth,there are no slums up here.'"
(答案:A.Bill Gates B.Beethoven C.Mother Teresa)
步骤三 讨论
让学生分小组讨论,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
问题(4)Do you think these people have made a difference to the world?
问题(5)Which of these people's achievements has the largest effect on our lives today?
问题(6)Who is your hero? What are his or her achievements?
学生讨论很热烈,心目中的英雄各不相同,但都是积极进取、获得成功、为人类为社会作出巨大贡献的人物。
导入部分具有丰富的图片资源,而与之配套的语言材料却很少,要使学生展开听、说、读、写等活动,仅靠已有的只言片语是远远不够的。在此案例中,笔者通过图片描述、名人简介、名言匹配、问题讨论等环节适当增加学生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语言材料,增加语言信息的输入。其中的名人名言语言凝练优美,寓意耐人寻味,蕴含了丰富的哲理和深刻的人生感悟,可以启迪学生的心灵,同时帮助学生积累背景知识。四幅图片让学生了解古今中外通过个人奋斗而取得成功并为世界作出贡献的范例,这些科学、历史或文化名人的励志故事及其名言鞭策着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心理品质,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尤其是英语国家的人文风情,更有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通过“文化比较”帮助学生感受文化差异
“文化比较”方法即异同比较法,该方法强调比较母语与所学外语文化之间的异同,以了解不同语言的使用所受文化规约的异同。通过“相同”的比较,可以扩大语言习得中的“正迁移”,通过“差异”的比较,可以防止文化的“负迁移”。弄清楚文化差异,有助于克服学习者的心理障碍。文化比较通常包括比较与对比两种类型,体会中外文化的相同之处或差异。以Module 5 Unit 1 Getting along with Others为例,该单元导入版块以四幅图片的方式展示出关于友谊的四条谚语,笔者据此安排了以下教学步骤:
步骤一 谈论图片
1.请学生根据问题描述图片:
问题(7)How many persons are there in each picture?
问题(8)What are they doing in each picture?
问题(9)Are they good friends? And why?
问题(10)What can you learn from each picture?
2.请学生阅读图片下方关于友谊的英文谚语,并思考这些谚语揭示了友谊的什么特性。
有学生回答“True friendship has nothing to do with money.”还有学生引用了Aristotle的名言“A true friend is one soul in two bodies.”有人回答“Friendship costs us much time.”有的回答“Birds of a feather flock together.”“Friends influence each other.”真是令人惊喜。
步骤二 分享信息
1.让学生考虑选择朋友的标准,及如何与别人相处。
学生给出的择友标准如下:
A friend is someone who is trustworthy and understanding.
A friend is someone who you respect and who respects you.
A friend is someone who is honest and loving.
A friend is someone who shares your happiness and sorrow.
A friend is someone who is devoted and loyal to you.
A friend is someone who is selfless.
在如何与朋友相处的问题上,有学生这样说,“I get on well with my friends.Whenever we have problems,we ask for each other's opinions and advice.We never hesitate to offer support to each other.I think friendship is largely based on mutual support.”
2.让学生提供一些自己的例子来说明如何与朋友相处的。
步骤三 讨论
鼓励学生想出重要的关于友谊的中文格言或诗歌。
该案例中的四幅图片是一些描述友谊的英语谚语,让学生看到了英语国家人们对友谊的认识与期待。笔者在学生讨论的环节中设置了如下问题:
问题(11)Can you think of any Chinese poems to describe friendship?
该讨论用时虽然只有短短几分钟,课堂气氛却推向了高潮。学生给出了“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等诗句,令人难忘。这个教学环节使学生认识到中国人民对友谊的表达方式,同时学生也感受到中西方文化的共同之处,每种语言都有其内在独特的魅力,尽管表达方式不同,却是殊途同归。这节课上笔者大胆运用了“文化比较”的方法,对中外赞美友谊的名言和诗句进行了非常有意蕴的对比,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友谊观,也让学生欣赏了中国古诗,感受了本国语言的优美。
再以Module 6 Unit 3 Understanding Each Other为例,该单元图片描述了泰国、南非、中东、美国、荷兰以及日本六个国家和地区的问候方式。笔者据此安排了如下教学步骤:
步骤一 头脑风暴
1.首先向学生呈现六幅图片。
2.通过问题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在不同的国家人们如何相互问候。
问题(12)What are the people doing in each picture?
问题(13)ln which country do people greet each other in the way in each picture?
步骤二 信息匹配
1.向学生呈现六幅图片的相关英文说明。
2.让学生将英文说明与六幅图片进行连线,目的是让学生理解每幅图的意思。
步骤三 讨论
组织学生总结、比较这些不同的问候方式,并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将国外的问候方式与中国人的问候方式进行对比。
问题(14)How do Chinese people greet each other? Can you make a comparison of the different ways of greeting between the English-speaking countries and China?
问题(15)Why do you think people in different countries greet each other in different ways?
步骤四 分享信息
1.通过图片方式向学生展示更多的西方国家的用于问候的身势语。
2.让学生用英语描述图片中的身势语并解释其含义。
3.鼓励学生使用英文和身势语将不同国家的问候方式在课堂上表演出来。
学生对这部分很感兴趣,争着猜测不同的身势语的含义,猜对了兴奋无比,猜错了都很好奇,迫切想知道正确答案。又因为有学生大胆表演身势语,课堂气氛很活跃,学生们带着愉悦的心情体验着不同的文化。该案例中的六幅图片展现了六个国家不同的问候方式,通过图片中形象的比较,让学生识别东西方非语言交际方面的差异并进行对比,激活学生原有背景知识,并能对两种文化做出正确的认识。不同的国家身势语的意义各不相同,代表着不同的文化内容。笔者在授课过程中还增添了一些英语国家的常用身势语,并请学生模仿表演一些简单的手势语、体态语并了解他们所表示的意义。身势语属于非语言交际,同语言一样,都是文化的一部分。在不同的文化中,身势语的意义并不完全相同,有针对性地向学生介绍相关内容,有助于帮助他们学习各种身势语及其表达的意义,了解英语及其他国家的社会习俗,并与自己的母语文化进行比较,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的意识,以帮助他们形成跨文化交际能力。
(三)进行“文化渗透”,融合文化教学和语言教学
阅读课中,除了进行泛读教学外,还必须帮助学生打好语言基础,因此,知识点教学是阅读课的重点之一。以Module 9 Unit 3 Reading National Flags,Colors and Cultures为例,笔者安排了如下的教学步骤:
步骤一 呈现图片
1.向学生展示中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德国、新西兰等不同国家国旗的图片。
2.鼓励学生说出每幅国旗分属于哪些国家。
步骤二 快速阅读
1.让学生浏览课文的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快速找出这两段的主旨句并归纳出课文的主要意思。
2.让学生回答两个问题:
问题(16)What does a flag tell us?
问题(17)What can we learn from a flag?
步骤三 仔细阅读
第一部分 法国
1.让学生仔细阅读该部分课文,同时提问:
问题(18)What's the name of the French flag?
问题(19)What are the three colors in the flag? And what does each color represent?
问题(20)When was it first used?
问题(21)What happened in 1789?
问题(22)Why did the Revolution break out?
问题(23)What was the result of the Revolution?
问题(24)What was the motto of the French Revolution?
问题(25)Why has the French Tricolor become one of the most influential national flags in history?
第二部分 美国
2.让学生仔细阅读该部分课文,同时提问:
问题(26)How many stars and strips are there on the flag? And what do they stand for?
问题(27)What are the colors of this national flag? And what do they stand for?
问题(28)When can the "stars and stripes" be seen all over the US? On which day?
问题(29)Why is it called Independence Day?
问题(30)Why was the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 signed?
问题(31)What change did the Declaration bring about in the USA?
笔者通过问题、图片、主要词句的结合帮助学生了解法国与美国国旗的设计与意义、不同颜色的象征意义,更了解了国旗设计背后的历史文化,既进行了“文化内涵”的渗透,同时也进行了知识点的教学。
三、分析和讨论
单元板块中丰富多彩的图片提供了向学生直观介绍英语国家文化的良好契机,文化教学的有效性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创造情境。图片内容新颖、形式活泼,图片的呈现创设了让学生体验异国文化的氛围与情境,也给学生提供了用英语描绘异国文化的情境。图片的描述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了目的语文化和本国文化的难以言说的魅力。第二,呈现词汇。导入板块既是阅读的热身铺垫,也是对本单元话题的导入。对于图片的描述及提问涉及国内外文化内容,有助于呈现本单元话题的新词汇。如Module 3 Unit 3的四幅图片是世界的四处历史文明古迹,根据图片设计问题可以再现这些古迹的历史面貌与建筑风格,追溯其建造缘由,同时也引入介绍这些文化知识的新词汇,如ancient,civilization,enormous,magnificent,cultural heritage,cultural remains等,这样既为学生进行深入的阅读扫清了词汇障碍,更为接下来的阅读和后面一系列活动做好铺垫。第三,激发兴趣。运用图片进行文化教学,挖掘图片背后的深层文化信息,适时引入,使学生进入积极思考、主动描述的状态并激发学生发现及体验不同文化现象的愿望和积极性。
当然,图片文化资源的教学也有值得反思之处:一是图片认识表面化。由于有些图片的话题为学生所熟知,图片内容也一目了然,学生寥寥数语就可描述图片,对图片的认识只停留在表面,就会失去进一步讨论的兴趣,老师对图片的文化教学也往往不再深入。二是语言文字不匹配。图片文化资源的教学中还存在语言文字不匹配的现象。图片的呈现使得学生浮想联翩,产生的描述也容易偏离本单元主题,对图片反映的文化知识的理解也会随之发生错误。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重视图文结合,相互补充,应用文字说明,通过提问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引导学生正确观察图片,与图片相联系的内容也应进行合理的联系和阐述,帮助学生准确阐述图片中表达的文化内容和对文化内容进行有机的联想。
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单元板块中的图片资源,引导学生挖掘图片背后丰富的文化内涵,激发学生学习单元话题的兴趣,激活学生与单元话题有关的已有知识,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进行相关话题的讨论,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可以极大提高文化教学的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