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模式在老年痴呆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论文_王坚

(云南普洱市人民医院护理部 云南 普洱 665000)

【摘要】目的:探讨安全管理模式在老年痴呆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神经内科2016年2月—2018年2月间收治的老年痴呆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管理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n=46)以及对照组(n=46)。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安全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安全风险事件发生率。结果:研究组安全风险事件发生率(6.52%)较对照组(23.91%)更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老年痴呆患者实施安全管理模式可降低安全风险事件发生率,为患者提供安全保障。

【关键词】安全管理模式;老年痴呆;护理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35-0248-01

老年痴呆即阿尔茨海默病,是临床较为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行为及智力减退。老年痴呆患者受病情影响,其自理能力有所下降,且容易受到外部环境干扰而出现安全风险事件[1]。因此,在老年痴呆患者护理过程中,需采取一定预防性措施消除不良安全风险因素,保证其治疗安全。我院神经内科对2016年2月—2018年2月间收治的46例老年痴呆患者在护理管理过程中实施了安全管理模式,获得了较好的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标准[2]:所选入患者均符合阿尔茨海默病相关诊断标准,患者及其家属对此次研究已经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2]:精神活性物质或非成瘾物质滥用者;存在心、肝、肾等严重器官功能障碍者。

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2018年2月间我院收治的92例老年痴呆患者,根据护理干预方法的不同分为研究组(n=46)以及对照组(n=46)。研究组中男24例,女22例,年龄为60~74岁,平均年龄为(66.11±5.67)岁;对照组中男25例,女21例,年龄为60~73岁,平均年龄为(65.65±5.52)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基础资料方面比较无明显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患者入院后对其及其家属进行常规健康教育。责任护士主动向其主动介绍医院科室环境、基本制度以及治疗过程中相关注意事项,让其配合治疗。对患者进行生活指导、饮食指导,协助其保持良好个人卫生,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采取预防性措施,避免其发生意外跌倒、坠床等。

研究组在上述基础上实施安全管理模式:(1)用药安全管理。责任护士指导患者服药后,密切关注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一旦发现异常要及时向主治医生汇报并处理。糖尿病患者,需长期胰岛素治疗者,在用药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其血糖变化,定期监测血糖;高血压患者,在患者卧床、起床时,嘱咐其缓慢进行,并定期监测其血压变化。患者用药过程中,仔细检查药杯、口腔,确认患者已经将药物咽下。若患者情绪波动较大,不能配合药物治疗,可将药物磨成粉末,加入其日常饮食中,由专人监管患者服药,避免其私自藏药。严格控制降压药物、安定等药物的使用,防止长期使用此类药物对患者脑功能产生影响。(2)饮食安全管理。日常饮食实行定量制度以及分食制度,避免出现患者抢食的情况。向患者提供的食物尽量选择清淡、易消化、温软的食品,防止患者直接吞食带壳、带骨头的食品。若患者存在一定程度吞咽障碍,禁止其食用年糕、汤圆等糯性食品。喂食时在患者清醒状态下进行,不要同时喂食干稀食物,尽量保持坐姿喂食。(3)环境管理。病房、卫生间地面保持干燥,若发现积水及时清除。夜间使用地灯,确保照明不被遮挡。卫生间装设扶手,并铺设防滑垫,通道处禁止堆放杂物。协助患者选择防滑且合脚的鞋子。病床床栏规范使用,护理人员定期巡查,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躁动者可适当使用镇静药物,必要时使用约束带。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安全风险事件(用药风险、进食风险、意外跌倒坠床)发生率

1.4 统计学分析

借助SPSS17.0完成本次研究当中相关数据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实施χ2检验,P<0.05说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组安全风险事件发生率(6.52%)较对照组(23.91%)更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如下表所示。

表 两组患者安全风险事件发生率

3.讨论

老年痴呆患者由于大脑功能障碍,其智力会受到进行性、持续性损害,进而影响其正常生活。记忆力下降、后天获得性知识丧失、工作及生活能力丧失是老年痴呆的典型特征,基于这些特征,再加上外部环境影响,可能会导致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安全风险事件[3]。因此,在老年痴呆护理管理过程中需采取一定措施消除安全风险隐患,确保临床治疗顺利进行。

本次研究中,研究组采取了安全管理模式,从结果来看,研究组安全风险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P<0.05),与相关报道结果相似[4],可见通过应用安全管理模式能够进一步降低安全风险事件发生率。安全管理模式主要从三个方面开展,即用药、饮食以及病房环境。在护理服务实施前,责任护士会充分了解患者实际情况,并作出综合性评价,结合其状态提前制定一系列安全风险防范措施。用药过程中,加强指导及监控,避免患者错误用药、私自藏药;进食过程中,会考虑食材的合理性,并协助患者保持正确进食姿势;由专人定时巡查病房,并提前设置好防滑扶手、防滑垫、床栏等,避免患者意外跌倒、坠床,保证其安全。

综上所述,对老年痴呆患者实施安全管理模式可降低安全风险事件发生率,确保患者治疗安全。

【参考文献】

[1]陈舒蓉.安全护理管理模式对老年痴呆患者住院安全及并发症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8,16(07):100-102.

[2]朱圆,余小萍,顾颖,等,张臻吕裕.老年痴呆患者安全管理的研究进展[N].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7,42(06):743-748.

[3]石芸.老年痴呆患者住院期间的护理安全管理[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6,24(23):92-93.

[4]林冬梅.安全管理模式在老年痴呆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8,15(20):12-13.

论文作者:王坚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7

标签:;  ;  ;  ;  ;  ;  ;  ;  

安全管理模式在老年痴呆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论文_王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