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列宁经济发展思想的特点_恩格斯论文

论列宁经济发展思想的特点_恩格斯论文

论列宁经济发展思想的特点,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济发展论文,思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列宁的经济发展思想,是列宁为了变革和发展落后国家的经济特别是落后的俄国经济的产物,是列宁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把马克思、恩格斯的经济发展思想与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进行艰辛地理论探索的结晶。对列宁经济发展思想作深入而周详地考察,不难看出,它具有主题性、实践性、针对性、开拓性、宏观性和发展性等六大特点。全面地把握这些特点,对于我们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中进一步深入地发掘和运用、创造性地发挥和拓展列宁的经济发展思想遗产,有着重要意义。

主题性,是列宁经济发展思想的第一大特点

经济发展思想是列宁经济思想乃至包括哲学思想、政治思想、法律思想等在内的全部思想的主题。列宁生活在俄国这样一个经济落后的国度之中。在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以前,他的全部理论研究和革命实践活动的目的,在于改变俄国经济落后的面貌,通过推翻束缚社会生产力发展、致使俄国贫穷落后的沙皇统治和封建残余,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以及继承沙皇衣钵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使经济落后的俄国变成经济发达的俄国。他这样写道:“要消灭人民的贫穷,唯一的方法就是彻底改变全国的现存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就是说:剥夺土地占有者的田产、厂主的工厂、银行家的货币资本,消灭他们的私有财产并把它转交给全国劳动人民。到那个时候,支配工人劳动的就不会是靠别人劳动过活的富人,而是工人自己和他们的代表了。到那个时候,共同劳动的成果以及从各种技术改良和机器中得到的好处,都将归全体劳动者、全体工人所有。到那个时候,财富会将增长得更快,因为工人替自己做工会比替资本家做工干得更好;工作日将会缩短,工人的生活费将得到提高,工人的整个生活将会完全变样。”[①]

十月革命的胜利,使经济落后的旧俄国变成了经济落后的苏维埃俄国,列宁面临的依然是一个经济落后的国度。无论是为了实现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还是为了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抑或是为了建立社会主义制度,都必须全力以赴地抓经济建设,也就是实践马克思、恩格斯所讲的“尽可能更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为此,列宁主张,必须实现无产阶级政党工作重心的转移即转移到经济建设的轨道上来,把提高劳动生产率作为根本任务。他说:“在任何社会主义革命中,当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任务解决以后,随着剥夺剥夺者及镇压他们反抗的任务大体上和基本上解决,必然要把创造高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经济制度的根本任务,提到首要地位;这个根本任务就是提高劳动生产率”。[②]

所以,列宁在十月革命胜利以后的全部理论研究和建设实践,都旗帜鲜明地以经济发展为主题,努力探索通过何种途径,采用何种方法解决经济落后的俄国面临的困难,减轻贫穷的俄国人民的重负。诚然,他也花费了很大的精力探索俄国如何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通过何种具体途径,经过哪些发展阶段才能使经济落后的俄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但是,在列宁那里,走社会主义道路事实上就是使俄国走上富裕繁荣之路,建立社会主义社会就是经济落后的俄国变成经济发达的俄国,因此,对如何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探索,也应该是对经济发展思想的探索。

在列宁的一生中,无论是十月革命胜利以前还是十月革命胜利以后,除了经济理论研究和经济建设实践以外,还进行了哲学、政治等等方面的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具体实践。

必须肯定地指出,列宁是一位在哲学理论上有一系列重大建树的著名哲学家。他所撰写的哲学著作《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哲学笔记》等经典性名著享誉世界。但在他那里,哲学并不是经院式的、学究式的纯哲学理论,而是改造世界、改造社会的工具。他遵循着马克思的下述主张研究哲学:“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说得更彻底些,就是:列宁的全部哲学理论活动,完全服务于现实的斗争需要,从狭义上讲,服务于经济落后的俄国变成经济发达的俄国的现实需要;从广义上讲,服务于全人类摆脱剥削、贫困而奔向富裕、繁荣、大同的需要。

列宁更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早在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以前,他投身于政治活动,领导推翻沙皇政府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革命活动。列宁进行这种革命活动的目的,就是以革命手段推翻束缚经济发展的旧社会的上层建筑,为经济进一步发展扫清障碍。显然,这种政治活动是为经济发展服务的,是以经济发展为主旨的。

十月革命胜利以后,列宁成为苏维埃政权的最高领导人,他不能不进行繁忙的政治活动。但是,在列宁看来,苏维埃国家的政治从属于经济,服务于经济。他写道:“苏维埃政权现在所面临的管理国家这一提到首位的任务,还有这样一个特点:现在所说的(在文明民族的现代史上大概还是第一次)管理,主要的意义不是政治而是经济。通常,人们正在首先把‘管理’这个词同主要是,或者甚至纯粹是政治的活动联系在一起。然而,苏维埃政权的基础和实质,正如从资本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实质一样,是政治任务对经济任务来说居于从属地位。”[③]

耐人寻味的是,列宁不仅主张在苏维埃俄国政治从属于经济建设,服务于经济建设,而且主张“少谈些政治”,“多谈些经济”。[④]列宁指出:现在我们主要的政治应当是:从事国家的经济建设,收获更多的粮食,供应更多的煤炭,解决更恰当地利用这些粮食和煤炭的问题,消除饥荒,这就是我们的政治。只要我们有可能不把重点放在同资产阶级、弗兰格尔、白卫分子的斗争上,我们就转向经济方面的政治。他还说:“今后最好的政治就是少谈政治。更多地发动工程师和农艺师,向他们学习,检查他们的工作,不要把代表大会和会议变成空谈的机关,而要变成检查经济成就的机关,变成我们能够真正学习经济建设的机关。”[⑤]

可见,经济发展这个主题,在列宁那里,是非常明确的。

实践性,是列宁经济发展思想的第二大特点

列宁的经济发展思想是在实践基础上提出,并且受到实践的检验、用于指导实践的思想。

无庸讳言,列宁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忠实继承者,他的经济发展思想乃至全部思想,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有着承续关系。马克思和恩格斯曾经对未来社会经济发展提出了一系列预见。他们是在资本主义处在“和平”和平衡发展的条件下,主要是对当时经济最为发达的英国的生产方式进行彻底解剖的基础上,提出这一系列预见的。然而,历史的发展超出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预料,昔日处于“和平”和平衡发展的资本主义,在他们去世之后,变成了各种矛盾激化和不平衡发展的帝国主义,致使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不是首先在经济发达的一系列资本主义国家首先获得共同胜利,而是首先在单独一个经济不大发达的国家获得胜利。因此,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经济比较发达的英国基础上提出的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思想,与俄国的具体国情尚有一定的差距,还不能全部立即适用于俄国。列宁指出: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学说不是我们死记硬背的教条,应该把它当作行动的指南。“决不把马克思的理论看做某种一成不变的和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恰好相反,我们深信:它只是给一种科学奠定了基础。”[⑥]

因此,在列宁看来,在经济落后的俄国,通过何种途径、经过哪些阶段建立社会主义,这只能在实践中解决。他指出:“根据书本争论社会主义纲领的时代也已经过去了。我深信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今天只能根据经验来谈论社会主义。”[⑦]他还说:“现在一切都在于实践,现在已经到了这样一个历史关头:理论在变为实践,理论由实践赋予活力,由实践来修正,由实践来检验”。[⑧]不仅如此,列宁还认为,能使俄国经济更为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是一个什么样子,也必须依据实践才能提出。列宁说过:“要论述一下社会主义,我们还办不到;达到完备形式的社会主义会是个什么样子,——这我们不知道,也无法说。……因为还没有可以用来论述社会主义的材料。建设社会主义的砖头现在还没有烧好。”[⑨]

提出俄国经济发展的理想蓝图应该重视前人的实践,包括应该重视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的上等阶层人士的实践经验,从中吸取和利用有益的东西。但是,列宁认为,“对于我们的事业,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说来,以前无论是地主社会还是资本主义社会中左右历史的成千上万上层分子的经验都是不够的。”[⑩]应该特别重视当代千百万劳动者的实践经验。“只有集体的经验,只有千百万人的经验,才能在这方面给我们以决定性的指示”。(11)

不仅如此,列宁提出有关俄国经济发展思想及其具体化措施时,不断地、有意识地接受千百万人的实践检验,十分重视群众情绪、意见和要求。列宁从300多封农民的来信的审阅和多次对农民代表的接见中,了解农民对余粮收集制的意见,深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经济方面所造成的情况极其严重,使大多数农民陷入饥饿、寒冷和沉重赋税之中,并由此引发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从而果断地决定废除粮食收集制代之以粮食税,即实行新经济政策。

而后,列宁又不断地了解实行新经济政策过程中尚存的问题,广泛地听取农民们的建议和要求。由于新经济政策充分地考虑到了农民的情绪和利益,集中了千百万劳动者经济建设过程中的经验,依据经过检验的事实而制定的,因而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与要求,有深厚的群众实践基础,因而具有无庸争议的正确性。列宁说:俄共(布)“中央委员会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决定是得到一致同意的,而主要的是,还在代表大会开幕前我们就看到,地方上的各方面的同志已经根据实际经验,自行得出了同样的结论,所以,对这种措施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实质上是不可能有什么怀疑。”(12)

针对性,是列宁经济发展思想的第三大特点

列宁的经济发展思想决非无的放矢的思想,恰好相反,都是依据俄国客观实际,对症下药而提出的具有很强烈针对性的思想。

十月革命以前,列宁深入地考察了俄国经济不发达的特殊国情,明确地提出了旧经济制度和旧政治制度的腐败是俄国经济落后的真正的最深层次的根源,不仅有针对性地提出:在俄国,如果不推倒束缚和桎梏俄国经济发展的旧经济制度和旧政治制度,俄国经济就不可能得到发展;而且有针对性提出只有建立起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才能使经济落后的俄国变成经济发达的俄国。所以,他的全部理论活动和实践活动的中心,在于采取一切手段特别是暴力革命手段,摧垮俄国的旧制度,为在俄国建立崭新的社会主义制度创造必要的政治前提。

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经历了一个艰苦的探索过程。在俄国如何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这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起初,他未能充分地依据俄国的特殊国情而简单地搬用了科学社会主义创始人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预见,遭到了失败和挫折。其所以遭到失败和挫折,归根到底,是因为党和苏维埃政权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缺乏针对性,即在俄国经济落后的情况下,还不能创造性地具体运用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的有关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经过失败和挫折,列宁深刻认识到:在经济不发达的俄国,“在处理这样的问题时,不能靠一般公式,靠纲领中的一般原理,靠共产主义的一般原则,而必须估计到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从我国的过去向我国的现在过渡的这些条件的特点”。(13)

在充分地了解了俄国特点的基础上,列宁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在一个小农生产者占人口大多数的国家里,实行社会主义革命必须通过一系列特殊的过渡办法,这些办法在工农业雇佣工人占大多数的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里,是完全不需要采用的。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里,有在几十年中形成的农业雇佣工人阶级。只有这样的阶级,才能够在社会上、经济上以及政治上成为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支柱。只有在这个阶级相当成熟的国家里,才能够从资本主义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而不需要采用全国性的特殊的过渡办法。”(14)

列宁不仅在俄国国民经济的全局方面,提出有针对性的经济发展思想,而且在俄国国民经济的每一个局部方面,也提出了许许多多有针对性的经济发展思想。例如,针对苏维埃俄国建国之初,由于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引起的令人厌烦的懒惰、松懈、纪律松弛等现象,严重影响经济增长,列宁明确地指出:吸引人们参加劳动是社会主义的一个最重要和最困难的问题。为此,他提出了不劳动者不得食,把粮食分配作为提高生产的一种方法、工具和手段,依靠同个人利益的结合,依靠经济核算,推行奖励制和劳动竞赛等一系列有针对性对策。再如,针对苏维埃俄国建国之初国营企业劳动生产率低、生产成本高、亏损面大等状况,列宁提出给企业足够的自主权,使它们能自主地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上级行政主管部门对它不应采取干预的态度,同时列宁还提出应该允许国营企业有自身相对独立的经济利益,鼓励企业参加商品流转等思想。

列宁关于经济发展的全部思想,都是针对经济不发达的俄国具体实际而提出来的。以上我仅举的几个方面,只是列宁经济发展思想的针对性的几点例证。由于列宁经济发展思想具有针对性,是依据俄国实际情况提出的,是为了解决俄国面临实际情况提出的,因而,具有可行性,具有药到病除之效果。

开拓性,是列宁经济发展思想的第四大特点

在列宁以前,许许多多的经济学派和经济学家,如非马克思主义的重商主义、重农主义、斯密、李嘉图、西斯蒙第、萨伊、马尔萨斯、西尼尔、约·穆勒、李斯特、罗雪尔、施穆勒等等,还有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大师马克思、恩格斯,都曾研究过国民经济的发展问题,都在不同程度、不同领域对经济发展作出了开拓性的贡献。但是他们中没有任何一个人能象列宁那样处在一个经济不大发达的国家和遇到那么广泛的经济落后的现实,没有任何一个人能象列宁那样面临使经济落后的国度变成经济发达的国度的艰巨任务,自然,没有任何一个人能象列宁那样把理论研究和实际行动的重心放在推进经济发展上。同时,这些著名的理论家中没有任何一个人象列宁那样出任一个经济落后国家的主要领导人,担负起改变其贫困落后面貌的历史使命。因而,列宁提出的经济发展思想虽然不可避免地吸收和借鉴他们的思想精华,特别是继承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精华,但这些思想精华都是在经济发达国家基础上提出来的,列宁继承、吸收和借鉴时,不能不依据俄国具体国情进行再创造;而且,这些需要依据俄国实际再创造的内容,远不能包括列宁经济发展思想的全部,而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另外的相当大的一部分,完全是列宁在领导俄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新发现的,以前的一切经济学家们不可能遇见的,从而完全是列宁的独创。即使是在继承和运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经济发展思想时,列宁也不是机械地搬运,而是特别重视使之与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使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经济发展思想得到一系列拓展和突破。例如:

其一,他突破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条件下只有一种公有制,即全部生产资料社会全体成员共同所有的预言,第一次确认在社会主义社会中除了生产资料全民所有制外,还存在另一种公有制形式即集体所有制;

其二,他突破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条件下只有一种经营方式即全部生产资料社会全体成员自有自营的经营方式的预言,第一次确认在社会主义社会中除了国有国营的经营方式外,还存在其他多种经营方式;

其三,他突破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条件下不存在商品、货币和商品货币关系的预言,第一次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中仍然存在商品、货币和商品货币关系的理论;

其四,他突破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条件下不存在市场、竞争的预言,第一次确认了社会主义社会中仍然存在市场、竞争;

其五,他突破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条件下只存在全社会利益和个人利益这两个层次的利益主体的预言,第一次确认了社会主义社会中集体(企业)利益的存在,从而第一次确认了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存在国家利益、个人利益和集体(企业)利益这三个利益主体;

其六,他突破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条件下按劳分配是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唯一方式的预言,第一次确认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个人消费品分配除了按劳分配以外,还有其他多种分配方式;

其七,他突破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计划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社会资源配置的唯一方式的预言,第一次确认在社会主义社会中,除计划方式配置社会资源以外,市场依然是社会资源配置的不可缺少的方式,从而第一次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中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课题;

其八,他突破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直接计划是社会主义社会中宏观经济管理的唯一方法的预言,第一次确认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宏观经济管理不仅包括直接计划管理,而且包括间接计划管理;

其九,他突破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社会不存在利润的预言,第一次确认利润范畴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仍然存在,第一次确认社会主义企业扭亏为盈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必然要求。

这一系列重大突破,使列宁本人得出了石破天惊的结论:“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对社会主义的整个看法根本改变了。”(16)

列宁的经济发展思想,对于他的前人来讲,具有极大的创新性,开拓性;对于他的后人特别是对于当代研究经济发展的学者来讲,更具有开拓性、独创性、先导性。列宁不仅是本世纪中研究落后国家的国民经济发展的第一个经济学家,而且他早在本世纪初就已经提出了当代发展经济学目前正在继续深入研究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诸如:落后国家国民经济工业化问题、科学技术的发展战略及其具体方针和对策问题、国内外资金的取得和运用问题、对外贸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以及对外贸易战略问题、人力资源及其开发问题、农业增长及其源泉问题、计划与市场相互关系问题,等等。这一系列当代发展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宁都给予过最初的探讨。诚然,列宁的最初探讨与当代发展经济学在当今的探讨相比,没有后者深入、细致,而且研究这些问题的手段也没有后者多,但列宁最早提出和最早探讨了这一系列问题,无可争辩地表明了:列宁的经济发展思想是当代发展经济学的理论来源,列宁对落后国家经济发展问题的研究成果,无疑是当今发展经济学的先声。

宏观性,是列宁经济发展思想的第五大特点

列宁是一个研究经济发展的杰出的理论家,同时也是一个力图使俄国由经济落后变成经济发达的卓越的政治家和领袖。他的这种双重身份,决定了他的经济发展思想具有其宏观性。他不是只限于某一个局部或某一个经济领域进行研究,也不是对某一个环节、某一个微观区域或微观经济组织进行研究,而是从整体、全局的角度研究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认识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索解决国民经济发展中存在问题的方针、办法、途径和措施,从而推进整个国民经济按比例地迅速发展。

而且,对于各个地区、各个企业(合作社)、各个生产部门、各个生产环节、各种经济领域等等的局部发展,列宁始终从全局的角度进行把握,进行协调,经常性地进行综合平衡,努力由下至上地依据宏观实际制订统一的国家宏观计划,并依据客观实际的改变,不断修改、完善国家宏观计划,要求各个地区、各个企业(合作社)、各个生产部门、各个生产环节、各种经济领域等等,尊重国家计划的权威,自觉地与国家计划相衔接,并采取多种手段、杠杆,使国家的宏观计划得到落实和实现。

在列宁看来,宏观经济是国民经济中具有决定意义的部分,从而宏观经济计划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尺度、准则、灯塔、路标。没有宏观经济计划,全部经济工作就会放任自流, 就会陷入无政府状态,整个国民经济不但不能得到迅速发展,反而出现挫折、停滞和倒退,所以,列宁始终做到心中装满全局,立足点放在整个国民经济的全局上。从而,列宁的经济发展思想的基本内容都是从全局、从整个宏观经济的角度上提出来的,是从解决全局上、整个宏观经济中存在的问题而提出来的。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把他的经济发展思想表述为宏观经济发展思想。

诚然,列宁的经济发展思想中,也包括许许多多微观经济的内容。例如,地方经济发展,国营大中型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在国营企业、国家机关实行奖金制,等等,甚至在巴库等地方的石油企业涉外关系,列宁都给予了研究和解决。但是,这些问题的研究和解决,并不会否定列宁经济发展的宏观性质,这是因为,列宁之所以要解决这些问题,主要地不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本身,而在于通过这些问题的解决,为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动力、资源或开辟道路,况且,整个国民经济是一个个局部问题汇集而成的,局部问题的解决,也有利于整个国民经济全局性问题的解决。

发展性,是列宁经济发展思想的第六大特点

同其他任何事物一般不可能通过一次实践就能完全认识一样,列宁对经济落后的俄国如何推进经济发展的认识,也是不可能通过一次实践就能完成的。前面已述,经济落后的俄国如何实现经济发展,是前无古人的事业,完全没有先例可供仿效,没有现存的理论可供搬用,全靠列宁及其领导下的千百万人民群众进行探索,进行创造。与对其他事物的认识相比,对经济落后的俄国如何实现经济发展的认识更为复杂,更为困难。因此,失败和挫折是难以避免的,应该允许失败和挫折,只有从成功与失败(或挫折)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的比较中,才能够找到真理的、正确性的认识。

列宁探索通过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推动俄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经过了多次的尝试和失败,但他认为,只有通过它才能建立起社会主义大厦。他这样写道:“只有经过多次的尝试——其中每次单独的尝试都会是片面的,都会有某种不相称的毛病——才能……建立起胜利的社会主义。”(17)

其实,通过我们在前面对列宁经济发展思想发展过程的分析,早已表明了这一点。列宁经济发展思想的发展性是不奇怪的,不可避免的,它符合人类对事物认识的客观规律。相反,以为列宁经济发展思想不应存在发展性,以为列宁是绝对真理的化身,能够一下子洞察一切,从而他的一句顶一万句,句句是真理,才是奇怪的、不正常的。所以,我们对列宁经济发展思想应该有一个正确的态度,即应该肯定、继承和发扬光大其思想中被实践证实是正确的东西。

注释:

[①]列宁:《告贫苦农民》,见《列宁全集》,中文2版,第7卷,122~123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②]列宁:《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见《列宁选集》,中文2版,第3卷,509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③]列宁:《〈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一文的初稿》,见《列宁文稿》,中文1版,第3卷,47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8。

[④]列宁:《论我们报纸的性质》,见《列宁选集》,中文2版,第3卷,600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⑤]列宁:《关于人民委员会工作的报告》,见《列宁选集》,中文2版,第4卷,397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⑥]列宁:《我们的纲领》,见《列宁全集》,中文2版,第4卷,161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⑦]列宁:《在全俄苏维埃第五次代表大会上关于人民委员会工作的报告》,见《列宁全集》,中文2版,第34卷,466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⑧]列宁:《怎样组织竞赛》,见《列宁全集》,中文2版,第33卷,208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⑨]列宁:《俄共(布)第七次(紧急)代表大会文献》,见《列宁全集》,中文2版,第34卷,60~61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⑩](11)列宁:《在全俄国民经济委员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上的讲话》,见《列宁全集》,中文2版,第34卷,355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12)(14)列宁:《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文献》,见《列宁全集》,中文2版,第41卷,66、50~51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13)列宁:《在第七届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的报告》,见《列宁全集》,中文2版,第38卷,114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15)列宁:《论合作社》,见《列宁全集》,中文2版,第43卷,367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16)列宁:《论粮食税》,见《列宁全集》,中文2版,第41卷,205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标签:;  ;  ;  ;  ;  ;  ;  ;  

论列宁经济发展思想的特点_恩格斯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