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中德育的渗透论文_李海艳

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中德育的渗透论文_李海艳

李海艳 四川省犍为县罗城中学 四川 犍为 614400

【摘要】当前新课改的浪潮中,很多教师对新课程的“三维目标”贯彻失衡,注重的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往往忽视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渗透,即德育的渗透明显不足或根本没有。新课改下我们要培养的是全面发展的人,只重视知识与能力培养出的人才是不健全的,我们要培养的是智商高情商也高的人才。高中生物教学在这方面肩负着重要的责任,因此生物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德育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626.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9)08-253-01

爱因斯坦在1935年悼念居里夫人逝世时说“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还要大”。

重视情感和情感的教育在学生整体素质形成中的作用,是新课改下的素质教育与传统的应试教育的一个实质性区别。苏霍姆林斯基早就明确提出:“学校的中心任务之一就是培养道德的、理智的、审美的高尚情操”,还强调“一个真正的人不能设想没有善良的情感。实际上,教育就是从培养真诚的关怀之情,即对周围世界所发生的一切都会由衷地作出思想、情感上的反响开始的。真诚的关怀—这是和谐发展的一般基础,在这个基础上人的各种品质—智慧、勤勉、天才都会获得真正的意义,得到最光辉的发扬”。

学校花费大量精力,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作为一名生物教师不得不引起我的思考:新课改下如何在生物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渗透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挖掘教材,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生物学科是一门描述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课堂上通过对有关生命现象的剖析,对生命活动规律的学习,能使学生深刻理解生命的本质,增强学生对自身的客观认识,对学生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形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讲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都充分体现了对立统一关系,事物的发展始终处于矛盾的对立统一之中,教学中只要合理运用就能帮助学生树立此形成对立统一的观点。对待事物的发展变化,要学会分析其内、外因的变化特征,如,教材中细胞癌变的内外因,生物性状决定的内外因,生物进化的内因和外因等,就能帮助学生形成内外因关系的观点,在分析问题时,既能抓住主要矛盾,又能照顾到全体。

在讲解细胞中的每个细胞器都具有自己独特的结构和功能,但细胞器不能脱离细胞而独立存在。由细胞器有机结合在一起构成的统一结构——细胞,表现出了生命活性,任何一个细胞器则不能。这就如个人与整体的关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与专长,但很多时候,个人必须服从集体,集体的力量更强大。局部是整体构成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整体又表现出局部不具有的特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人们认识的发展,总是在前人认识的基础上,不断探索,肯定前人认识中正确积极的一面,否定错误消极的一面,使认识水平不断提高。例如酶的发现史,达尔文生物进化论观点的形成,细胞学说的建立等史实。通过学习此规律,帮助学生建立认识事物的正确的思维过程,并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将规律应用到实际中。

二、以情激情,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是生物学科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每一个学生基本素质的要求,高中生物教材中有很多关于爱国主义的德育素材,若能充分利用则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选3教材中,介绍了多处我国生物科学的新成就,为教学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德育素材。教师应不失时机地把握好,以帮助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坚定爱国信念,激发学习热情。如,我国研制的生物工程乙肝疫苗在1992年投放市场,在预防乙型肝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989年转基因鲤鱼的培育1995年抗虫基因棉花的培育成功,如今已大规模的推广种植,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1997年,我国自己生产的白细胞介素—2、干扰素、乙肝疫苗、人生长激素等几种基因工程产物也已经投产。20世纪70年代,我国科学家们用核移植的方法获得了克隆鱼和克隆两栖动物之后,在20世纪80—90年代,又陆续培育出了克隆牛、羊、兔、猴、小鼠等克隆哺乳动物。;1993年我国研制的两系法杂交水稻获得成功,2000年,我国两系法杂交水稻种植面积已达108105公顷,每公顷最高产量创纪录的达到17085千克,米质也提高了一个等级。面对已经取得的巨大成就,袁隆平说:“外国人能做到的,我们也能做到,外国人不能做到的,我们也一定能做到!”;我国科学家在生物学方面的众多成就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强烈的民族使命感使他们下定决心努力学习,将来为祖国的建设贡献力量。

三、挫折教育渗透

每个人在学习和生活中都可能碰到许多次挫折和失败。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激励帮助学生正确面对挫折,走出失败阴影。要“胜不娇,败不馁”例如在讲解植物的双受精过程时,可以用语言激励学生:“成百上千个花粉争先恐后落在雌蕊柱头上,优胜劣汰,最终只有速度最快、最健康强壮的那个花粉萌发并产生两个精子分别与两个极核和一个卵细胞相遇分别发育成受精极核和受精卵,而后发育成胚乳和胚,人类的形成与此相似。因此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这场竞赛中的获胜者,当我们遇到挫折时应该以此暗示自己:我是最棒的!”通过这样的方式增强学生自我认同感,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再如在高中阶段有一些实验需要我们去完成,而有些实验成功率低,这时老师就要及时给学生讲清,任何一个科学成果或发明都是经过无数次失败才能成功,以此让学生坚信一个道理:“逆境不是苦难而是一笔财富,正视它,超越它,定能打造出一片灿烂天地。”。

教师的教育对象是充满着热情、洋溢着活力的生命,应该有高尚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一担进入社会,能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事终身的事业有良好的发展潜力。所以教师的担子很沉重,不像工人生产零件,做坏了,再来一个,有弥补的机会,而人教坏了,性格扭曲,再生产出一个优质的就难了。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不仅总体把握他们心理发展的曲线,而且要及时进行调整,在心理这台天平上,摆平砝码,使学生始终在自信、自强和积极的心态中,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

论文作者:李海艳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10月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9

标签:;  ;  ;  ;  ;  ;  ;  ;  

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中德育的渗透论文_李海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