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实践观的思维方式看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马克思论文,思维方式论文,世界历史论文,理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B03;K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11X(2003)03-00010-06
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电子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大大加快了 当今世界的全球化进程,全球化已经成为人们探讨的时代主题之一。反映到理论上,便 是各种全球化理论纷纷创生并走到当代学术的前沿。正是在这种情况下,马克思主义的 世界历史理论凸现了它的当代价值,受到学界的热情关注,并已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尚 缺乏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思维方式去系统反思这一理论的维度。本文欲从马克思主义 哲学实践观的思维方式出发,回到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与《共产党 宣言》这两部经典著作,联系当代实践,对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的性质、内容与当代 意义作一初步探讨,以抛砖引玉,共同推进该问题的研究。
一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与《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在批判传统哲学本体 论思维方式的基础上,创立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即实践观的思维方式,并用它去反思与 考察世界历史,建构了他们的自成体系的世界历史理论。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里,明确将自己的哲学称为“实践的唯物主义”, 这并非只是一个名称的选择问题,而是马克思对自己哲学性质的界定。实践唯物主义蕴 涵着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实践观的思维方式。从实质上说,实践观的思维方式是相 对于传统本体论思维方式而言的,其根本特点在于不再把前定的本质、永恒的原则、 外在的权威作为立论的前提,它面向的是人生活在其中的现实世界,注重的是事物对人 的价值关系,强调的是人的自主创造精神。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 》以及《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等著作里,比较明确而完整地揭示了这一思维方式的基 本特征。具体而言,实践观的思维方式在致思取向上具有鲜明的辩证关系性、致思内容 上具有强烈的能动创造性、致思途径上具有深刻的现实批判性、致思功能上具有显著的 历史规范性[1]。
马克思对世界历史的反思与考察,始终是从实践观的思维方式出发的。他批判地改造 了德国古典哲学家黑格尔的世界历史思想,不再以抽象的理性为历史的前提,也不再以 抽象的自由精神发展为世界历史发展核心,而是以生产实践为历史的基础,以现实的从 事实践活动的个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为世界历史的核心。具体而言,在对世界历史进行 分析时,马克思始终坚持以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民族历史与世界历史之间的辩证关系为 致思取向;对世界历史发展过程的分析则始终以历史主体能动的创造性作用的发挥为内 容;对世界历史中人的解放和发展的分析,则是始终贯彻一种现实的批判精神,对资本 主义条件下人的异化现象、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与广大劳动人民的残酷剥削等不合理现 象做出了深刻的现实的批判;对世界历史的未来趋势,则结合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做出 了理想的规范,揭示了世界历史必将走向共产主义的美好远景。
可见,从实践观的思维方式看,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是以现实的人的发展和解放为 核心,从历史发展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反思世界现代化(资本主义化)及其发展规律 的理论。虽然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与《共产党宣言》中,确实找不到“现代化”这一 术语,但这并不意味着马克思恩格斯没有他们自己的现代化理论。今天看来,实际上与 西方非马克思主义学者将现代化理解为工业化不同,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是从他们独特的 历史语境中去思考和看待现代化问题的,在他们的话语系统中,现代化就是资本主义化 。具体而言,他们是从资本主义对传统民族历史的超越与对现代世界历史的开创去揭示 世界现代化的基本内容与特征,以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革命运动趋势来说明世界现 代化的基本规律和趋势的。
从历史的层面看,现代化本身就是一个客观的历史发展过程。在它产生与发展的一定 阶段,资本主义化与现代化是一种“重合”的历史进程。从世界现代化的基本类型来说 ,大致有先发内生型和后发外生型两类,前者以英、法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代表,后 者以广大的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为代表。世界现代化的起步,首先就是从先发内生型的 资本主义国家开始,随着它们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扩张,广大落后的传统民族国家的社 会结构被摧毁了,整个世界都被卷入了现代化的运动之中。在这一过程中,资本主义的 内在矛盾已经十分尖锐,政治、经济与文化上危机四伏,世界无产阶级革命风起云涌, 极大地动摇了西方资本主义世界。所以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从来不把资本主义绝对化,他 们在揭露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与发展规律时,正是从否定的方面看待资本主义及其所开 创的现代化运动。他们指出,资本主义本身无法容纳它所创造的世界性的生产方式,因 此世界现代化运动的必然结果是否定资本主义自身,走向共产主义。由此可见,马克思 主义创始人思考世界现代化的基本思路之一就是考察资本主义化与现代化的同一性。因 此,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与《共产党宣言》等著作中,往往将资产阶级 称为“现代资产阶级”,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称为“现代生产方式”,把资本主义社会 视为“现代社会”。在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看来,资本主义世界化就是世界现代化的过程 ,从这个意义上说,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也就是其世界现代化理论。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这一性质决定了它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也 迫切要求我们深入探讨其基本内容。
二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与《共产党宣言》等著作中,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从实践唯物论 的角度去反思人类历史及其发展规律,在创立科学的唯物史观理论体系过程中,完成了 他们对世界历史理论的系统建构。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在世界历史理论中主要探讨了世界 现代化(资本主义化)的前提条件、主要动力、过程特征及发展规律等方面的内容。从实 践观的思维方式看,这些内容从历史发展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出发,通过对资本主 义理论与实践的现实批判,真实地反映了在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过程中,历史主体能 动的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及其发展规律,并从历史规范的高度指明了世界现代化必然走向 共产主义这一理想的价值目标。
首先,资本主义世界化的基本前提是生产力、分工与交往的发展程度。马克思的世界 历史理论对世界历史前提的考察,不是从观念与精神出发,而是从现实的物质实践出发 的。在《德意志意识形态》里,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关系取决于每 一个民族的生产力、分工和内部交往的发展程度。这个原理是公认的。然而不仅一个民 族与其他民族的关系,而且这个民族本身的整个内部结构取决于自己的生产以及自己内 部和外部的交往的发展程度。”[2](P.68)应当承认,在人类历史的早期,由于生产力 水平尚不发达,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很低,人类历史受自然环境的限制,被束缚 在狭隘的地域范围以内,各民族之间的交往很少,直到资本主义之前,这种情况都没有 得到根本的改变。人类历史处在传统的民族历史阶段,也就是马克思所称的前资本主义 社会时代。直到17、18世纪,随着以蒸汽机的发明与使用为标志的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兴 起,西欧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力得到迅速发展,产生了机器大工业,这就意味着社会 生产力已经发展到能够突破狭隘的区域性民族历史的程度。而“一个民族的生产力的发 展水平,最明显地表现于该民族分工的发展程度”。[2](P.68)每一次社会大分工都反 过来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而第一次工业革命使社会分工空前扩大,资本主义 生产关系得以确立,同时引起了交通工具和通讯手段的革命。这使人与人、民族与民族 、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普遍交往成为可能。总之,社会生产力与分工的发展,引起交往的 革命,为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其次,世界现代化的基本动力在于资产阶级的内在需求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在《 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深刻揭示了资产阶级的本质需求就是对利润(剩余 价值)的无限占有。它把人与人之间的一切关系都变成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把 人的尊严变成了交换价值”。[2](P.275)正是这一本质需求决定了资产阶级的性格特点 :一是必须“对生产工具,从而对生产关系,从而对全部社会关系不断地进行革命,否 则就不能生存下去”;[2](P.275)二是必须“不断扩大产品销路”,“到处落户、到处 开发,到处建立联系”,[2](P.276)从而开拓世界市场;三是“迫使一切民族——如果 它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迫使它们在自己那里推行所谓的文 明,即变成资产者。一句话,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2](P.276) 可见,资产阶级的内在需求是资本主义世界化的内在动力。
在社会层面,资本主义世界化的基本动力则是资本主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无产阶级 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具体而言,在资本主义民族国家里,一方面,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 经容纳不下机器大工业所创造的生产力,周期性经济危机不断爆发,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的矛盾十分尖锐。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详细阐明了这一点,“资产阶级的 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资产阶级的所有制关系,这个曾经仿佛用法术制造了如此庞大的 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现在像一个魔法师一样不能再支配自己用法 术呼唤出来的魔鬼了。几十年来的工业和商业的历史,只不过是现代生产力反抗现代生 产关系、反抗作为资产阶级及其统治的存在条件的所有制关系的历史。只要指出在周期 性的重复中越来越危及整个资产阶级社会存在的商业危机就够了。”[2](P.277~278) 资产阶级面对危机采取的措施除了消灭生产力就是夺取新的市场。这就说明,资本主义 社会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基本矛盾成了资产阶级开创世界历史以转嫁经济危机的直接 动力;另一方面,资本主义商业危机加剧了工人日益恶化的处境,与资产阶级在同一程 度上发展的无产阶级开始走向联合反抗的道路,借助于大工业所创造的日益发达的交通 工具和通讯手段,地方性的反抗形成全国性的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为了 缓和国内日益激化的阶级矛盾,资产阶级一方面被迫减轻对工人的压迫,另一方面极力 开拓世界市场,以攫取新的利润。这就表明,阶级矛盾的激化是资产阶级为缓和国内政 治危机而开创世界历史的基本动力。
再次,资本主义世界化的基本过程即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过程。在《德意志意识形 态》与《共产党宣言》等著作中,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以现实的从事实践活动的人为出发 点系统反思了这一过程及其基本特征。
在人与自然关系层面,马克思恩格斯侧重从资产阶级对世界历史的开创去说明历史向 世界历史的转变。显然,中世纪落后的科技与生产力水平是远远不足以突破限制民族交 往的自然隔阂的,而在此基础上,导致的只能是“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小国寡民状态 。直到资本主义时代“产生了大工业——把自然力用于工业目的,采用机器生产以及实 行最广泛的分工”,[2](P.113)使竞争普遍化,创造了交通工具和现代的世界市场。人 类才不再束缚于自然环境的空间阻隔,得以在世界范围内相互交往。正是在这个意义上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资本主义大工业“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 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一个人的需要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因为他消灭了各国以往自然形成的 闭关自守状态”。[2](P.114)世界历史的开创无疑是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身的一次伟 大胜利。在这个过程中,资产阶级起了主导作用。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充分肯定了资产阶 级的这种历史作用,认为“它第一次证明了,人的活动能够取得什么样的成就。它创造 了完全不同于埃及金字塔、罗马水道和哥特式教堂的奇迹;它完成了不同于民族大迁移 和十字军东征的远征”。[2](P.275)总之,在世界历史的开创阶段,资产阶级充当了开 创世界历史的主体。马克思通过资产阶级对世界历史的开创揭示了人的活动的能动创造 性。
在人与社会的关系层面,马克思侧重从资本主义制度的世界扩张及其后果去考察历史 向世界历史的转变。随着资产阶级对世界历史的开创,过去地方的与民族的自给自足和 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相互依赖所代替。一方面,它使 一切民族都卷入到文明中来了;另一方面,它又使“未开化和半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文明 的国家,使农民的民族从属于资产阶级的民族,使东方从属于西方”。[2](P.277)这就 说明,资本主义世界化不单是人类对自然的征服与改造,同时也是对社会制度与结构的 改造与革新。资本主义经济关系世界化的必然结果就是“政治的集中,各自独立的、几 乎只有同盟关系的、各有不同利益、不同法律、不同政府、不同关税的各个地区,现在 已经结合为一个拥有统一的政府、统一的法律、统一的民族利益和统一的关税的统一的 民族”。[2](P.277)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和政治制度世界扩张的最大后果,就是促使世界 无产阶级队伍日益壮大并走向联合。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对资本主义在世界历史中的作用 进行了辩证的分析,他们在充分肯定它在一定历史阶段的巨大作用时,也透视到了其内 在本性与矛盾同世界历史是格格不入的。资本主义在开创世界历史过程中,充当的只是 历史不自觉的工具,它不可能真正完成世界历史。于是,完成世界历史的任务就历史地 落到了无产阶级肩上。马克思恩格斯高度重视无产阶级的革命性、先进性与世界历史性 ,指明无产阶级是资本主义的掘墓人,它必定要取代资产阶级开创世界历史的主体地位 ,从而成为完全意义上世界历史的真正主体。无产阶级通过共产主义革命埋葬资本主义 制度的同时完成世界历史,建设新的共产主义社会制度。从这个意义上说,马克思主义 创始人正是从无产阶级的革命创造性去谈论世界历史的完成的。
在人与自身的关系层面,马克思恩格斯侧重从现实的个人发展角度去考察历史向世界 历史转变的核心内容。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是系统的世界现代化理论,它始终把人的 现代化作为世界现代化的核心。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单个人随着自己的活动扩大为世 界历史性的活动,越来越受到对他们来说是异己的力量的支配,受到日益扩大的、归根 到底表现为世界市场的力量的支配,这种情况在迄今为止的历史中当然也是经验事实。 ”[2](P.89)也就是说,随着资本主义的世界化,越来越多的个人被纳入它的体系,人 对物的依赖性代替了前资本主义社会人对人的依赖关系。在这种条件下,一方面人的发 展获得了形式上的独立,使人作为独立人格从事交换活动;另一方面,人的发展实质上 被物所规定和制约,以一种新的限制方式束缚着人的个性。这“与历史完全转变为世界 历史的程度是一致的”。[2](P.89)在资本主义开创世界历史的时代,它“在生产出个 人同自己和别人的普遍异化的同时,也生产出个人关系和个人能力的普遍性与全面性” ,[3](P.109)这就为个人走向独立个性创造了条件。要真正实现个人的解放,在马克思 恩格斯看来,条件就是“现存社会制度被共产主义所推翻以及与这一革命具有同等意义 的私有制的消灭”。[2](P.89)因为只有这样,“单个人才能摆脱种种民族局限和地域 局限而同整个世界的生产(也同精神生产)发生实际联系,才能获得利用全球的这种全面 的生产(人们的创造)的能力。”[2](P.89)可见,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对历史向世界历史 转变过程的分析,始终是以人的能动创造性及其发展为中心的。
最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揭示了世界现代化的基本规律。第一,生产方式的民族性与 世界性相互作用的规律。随着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民族国家内部社会生产力与生产 关系的矛盾运动突破了民族的狭隘地域,在世界历史的时空中运作。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世界化必然通过国际交往影响民族国家的生产方式。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指出的:“一切 冲突都根源于生产力和交往形式之间的矛盾。此外,不一定非要等到这种矛盾在某一国 家发展到极端尖锐的地步,才导致这个国家内发生冲突。由于广泛的国际交往所引起的 同工业比较发达的国家的竞争,就足以使工业比较不发达的国家内产生类似矛盾。”[2 ](P.116)在这里,马克思恩格斯已经对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规律作出了实践的规定。在 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时代,民族国家内部的生产方式有其内在矛盾,而这种生产方式 又与世界化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之间存在矛盾,即外在矛盾,这就形成了相互联系的矛 盾系统。一定历史阶段哪种矛盾居主要地位则取决于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这种生产方 式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相互作用,在世界现代化过程中,一方面造成了世界范围内的生 产国际分工,使先进的生产力与发明创造得以保存和继承,落后国家不必一切从头开始 ,有了将先进的生产力借鉴与移植到本国的可能;另一方面,它必然导致民族国家发展 道路的多元化。在世界现代化过程中,民族国家发展道路受内在矛盾与外在矛盾的相互 作用的影响,它只能顺着二者形成的合力方向发展,而合力方向由内在矛盾、外在矛盾 及其相互作用决定,这比在民族历史时代单由内在矛盾决定多了许多可能性。从这个角 度来看,对世界单一化的担忧既不合乎逻辑也不符合事实。在生产方式的民族性与世界 性相互作用规律支配下,落后国家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才成为可能。在晚年的 人类学研究中,马克思提出东方社会理论重点阐明了这一规律。第二,世界历史必然走 向共产主义的规律。世界历史是由资产阶级开创的,但它必须由无产阶级去完成。在历 史转变成为世界历史的过程中,资产阶级担负着准备物质前提的作用,但由于自身的局 限性,它不可能完成解放全人类的历史任务。只有无产阶级才能通过共产主义革命解放 全人类,使个人成为世界历史性的个人。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指出的,“无产阶级只有在 世界历史意义上才能存在,就像共产主义——它的事业——只有作为世界历史性的存在 才可能实现一样。”[2](P.87)因此,世界历史完成的时代,也就是共产主义实现的时 代。
总之,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与《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是系统的 世界现代化理论,它深刻揭示了世界现代化的实质、动力、过程特征及其基本规律,包 含着丰富的思想内容。与其他非马克思主义者的现代化理论不同,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 论始终是用实践观的思维方式看问题,关注现实的人的能动创造性在世界现代化过程中 的地位、作用及其发展和解放。
三
在世界掀起全球化浪潮的时代,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在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凸现了 自己的当代意义。
在理论的层面,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为人们探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形态提供了 一种合理的思路,即建构马克思主义的交往实践哲学。此外,它直接催生了沃勒斯坦的 “现代世界体系”理论。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于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时代,是现代 文明的产物,是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化的时代精神的精华。虽然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 当今时代的主题,但世界资本主义化的实质依然没有改变。当然,随着日新月异的科技 进步,马克思主义哲学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这也是人们探讨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 形态的根本原因。不论是实践唯物论、人学还是社会发展理论,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质,丰富了我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 则启示人们,在世界历史时代,普遍交往与相互开放已经成为人们基本的生存方式。无 论是个人、民族还是国家,都是世界历史中的一员,不可能孤立封闭地发展。于是,建 构当代交往实践哲学便成为必要与可能。哈贝马斯的社会交往理论无疑是一种有益的尝 试。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从物质生产活动出发提出了社会交往问题。哈贝 马斯则从人们日常语言交往活动出发建构了他的社会交往理论。交往行为是哈贝马斯社 会批判理论的核心,也是他试图“重建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依据。在他看来,交往行 为是以语言为媒介,通过对话,达到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一致”,以确立统 一的社会规范。在社会进化动力问题上,他认为劳动与交往形式的矛盾是社会进化的动 力,认为交往形式起决定作用,他分析了马克思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观点,反对 把交往活动归结为劳动即工具活动。哈贝马斯看到了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弊端,并 强烈地意识到要改变种种不合理的现象。虽然他想通过人们道德意识的提高形成良好的 社会规范来解决资本主义社会问题的方法是不可取的,但是他的一整套社会交往理论本 身就是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一种解读与重建,为我们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形 态提供了必要而有益的启示。
美国著名学者沃勒斯坦则沿着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的思路,对当代资本主义体系作 了整体的研究,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提出了他的“世界体系”理论。他对“世界体系” 实质、结构及其运动规律,乃至对社会主义在世界体系中的作用等方面的认识,都与马 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有着惊人的一致。按照沃氏的观点,当代世界体系实质上是资本主 义的世界体系,在世界体系“中心——半外围——外围”的动态结构中,西方发达资本 主义国家居于中心地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质上是世界性的,因此资本主义的灭亡必 然也是世界性的,它在世界范围内扩张的极限就是其灭亡的时间。在世界体系中,经济 落后的国家要改变其外围国家的地位,必须走社会主义道路,因为社会主义本身就是不 发达国家在世界体系中寻求生存发展的一种反应。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世界体系内 在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只有在新的世界体系中才能得到全面实现。 总之,沃勒斯坦的世界体系理论在一定程度上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因 此在西方被称为“雄心勃勃的具有马克思主义色彩的理论”,是“八十年代的马克思主 义”。[4](P.271)世界体系理论在世界范围的深远影响充分昭示了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 论的当代意义。
在实践的层面,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乃至世界无产 阶级运动提供了方法论指导。首先,从根本上说,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为我们提供了 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也就是一种“世界历史眼光”。一方面,世界历史是一个有机整 体,各国在世界市场里是相互依赖、互通有无的,孤立封闭是发展不起来的。这就要求 我们必须对外开放,在改革开放中走向世界,走向现代化。另一方面,既然在特定的历 史阶段世界现代化实质是资本主义化,资本主义在世界历史形成中起了不自觉的开创作 用,在今天全球化进程中仍然起着这种历史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注意处理好社会主 义和资本主义的关系。既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又不能放松对资本主义“和平演变”的 警惕性,忽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之间矛盾的对抗性。今天尤其要认清资本主义虚假“ 人权观”的本质。其次,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对世界历史发展规律与趋势的深刻揭示, 为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理论指针。在世界历史条件下,生产方式矛盾作用原 理在世界历史范围内作用,这使民族国家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复杂化。就中国而言, 除了民族国家内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与生产关系间的作用外,还有社会主义生产 力同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的矛盾,社会主义生产力与西方资本主义先进生产力的 矛盾,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同西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矛盾等。这些错综复杂的矛盾作用 ,为社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可能性空间。于是我们不但能够理解落后国家可以跨越资本 主义的“卡夫丁峡谷”而直接进入社会主义,而且能够在此基础上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 ,制定跨越式现代化发展战略,通过若干年努力赶上或超过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当 然也要时刻注意防止外来不利因素的干扰。此外,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指出,全球化的 远景是共产主义,这就要求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丧失共产主义的信念,在意识形态中始 终朝共产主义的先进文化方向前进。再次,马克思恩格斯世界历史理论作为系统反思世 界现代化的理论,它以现实的从事实践活动的人为出发点,以人的能动创造性的发挥与 发展为内容,以现实的个人的解放为世界历史的基本尺度与最终的价值目标。一句话, 它始终把人的现代化作为世界现代化的核心。这就直接启示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过程中,应始终将人的现代化摆在首要地位,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 利益,培养出一代又一代具有创新性的人才。惟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世界现代化过程中 创造机遇走向现代化,而不单是靠抓住机遇实现现代化。惟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抓住 机遇,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也才能迈得更加坚实有力;惟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世界 全球化浪潮中经受住资本主义的冲击与考验,走出一条真正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国现代化 之路。
今天,世界无产阶级运动正处于低潮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苏 东剧变”以来,国际无产阶级运动受到了严重挫折,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的共产党失去了 执政地位甚至被解散,国家制度发生了根本改变,工人阶级的信心受到极大的影响,它 们对共产主义奋斗目标的信念发生了动摇,国际无产阶级运动一时间迷失了方向。而马 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以全球化为契机,再次凸显了它的当代价值。在全球化时代,无产 阶级比在以前任何时代都更需要实现世界性的联合,更应该充分利用世界现代化已有的 物质条件加强国际联合,积极参与到全球化进程中去,尽可能发挥自己的世界历史性主 体作用,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为完成世界历史实现共产主义的理想目标做准备。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对世界现代化基本规律的揭示与对世界现代化最终目标的科学阐释, 无疑为当代世界无产阶级运动指明了方向,增强了世界无产阶级对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 信心,并进一步明确了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
收稿日期:2002-04-15
标签:德意志意识形态论文; 世界历史论文; 恩格斯论文;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论文; 资本主义制度论文;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论文; 资本主义社会论文; 世界主义论文; 共产党宣言论文; 共产主义社会论文;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论文; 社会发展规律论文; 现代化理论论文; 共产主义国家论文; 资产阶级革命论文; 历史主义论文; 理论体系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社会关系论文; 历史规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