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宫颈癌前病变;宫颈癌;经阴道实时超声弹性成像
宫颈癌属于临床妇科极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仅在乳腺癌之后,对广大妇女身心健康会造成严重威胁。临床研究发现[1],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是导致宫颈癌的关键性因素,一旦感染,宫颈上皮细胞就会表现出上皮内瘤样病变(CIN),癌变风险较高。在宫颈癌中麟状上皮细胞癌的发生率最高。随着近年来临床诊断技术的不断提升,CIN与宫颈癌的鉴别诊断取得了显著性进展。其中常规超声作为无创技术,其在临床中得到了普及应用,但对病灶较小的宫颈癌进行诊断时,效果并不理想。本文经阴道实时超声弹性成像对宫颈癌、CIN的鉴别诊断价值,现作以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本院2017年3月-2018年7月收治的60例宫颈癌患者作为A组,均符合宫颈癌的临床诊断标准[2]。患者年龄37-67岁,平均年龄(47.2±6.5)岁;其中宫颈透明细胞癌、宫颈恶性肿瘤各4例,宫颈腺癌12例,宫颈磷形细胞癌44例;60例宫颈癌前病变患者作为B组,患者年龄34-66岁,平均年龄(48.6±6.4)岁;其中Ia期15例,Ib期20例,IIa期25例;60例宫颈正常查体者作为C组,年龄38-68岁,平均年龄(47.5±6.4)岁。三组之间作比较,在基线资料上差异不显著(P>0.05),存在对比价值。
1.2 方法
经阴道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检查方法:叮嘱3组受试者将膀胱排空,选择截石位。设定探头频率为4-8MHz,进行常规超声扫描后,对宫颈大小、形态、回声等基本情况进行观察,并记录好有无占位性病变、与周围组织之间存在的关系。病灶部位需要实施弹性成像检查,待调整成弹性模式后对探头进行轻微抖动,设定综合仪器中外力和施加外力频率指标在2-3最为适宜。对感兴趣部位(ROI)的具体大小、范围、形态以及回声状况等进行观察,待图像稳定2-3s后再进行采集、存储。
1.3 观察指标
对弹性成像评分进行评定,其中1分代表的结果为正常,2分代表的结果为基本正常,3分代表的结果为交界状态,4分达标的结果为大致异常,5分代表的结果为异常。
1.4 统计学评析
利用SPSS22.0对有关数据加以分析处理,评分结果以( )加以描述,对比行t检验,P<0.05表示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A组超声弹性成像评分为(3.73±0.64)分,B组超声弹性成像评分为(1.45±0.56)分,C组超声弹性成像评分为(1.36±0.48)分,经比较,A组超声弹性成像评分显著高于B组、C组,组间所出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图。
3 讨论
宫颈癌在临床妇科中具有非常高的发病率,其主要在宫颈阴道部和宫颈管上皮发生。大多数宫颈癌是由CIN经过长期发展后形成的,其在发病初期的临床症状并不典型,但随着病情进展过程中,病灶组织处于不断扩大的状态中,会对邻近组织产生侵犯,导致阴道排液、疼痛、出血等一系列症状。早诊断与早治疗对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超声作为简单方便、可重复使用、无创的检查方法,常规超声对宫颈癌和CIN的特异度、敏感度较低,其对宫颈癌病变范围进行评估时存在较大的误差。
超声弹性成像技术作为新诊断技术之一,其主要通过对机体组织受压过程中产生的应变型号进行提取,处理信号后对组织内部应变分布状况进行获取,并将其形成弹性成像。组织硬度处于过高情况时,其应变会相应的减小,反之,组织比较软时,其应变会相应的变大,检查过程中主要通过评分方法对组织情况进行评定[3]。
本次实验发现,A组超声弹性成像评分均高于B组、C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而充分证明,经阴道实时超声弹性成像对宫颈癌前病变、宫颈癌具有重要的诊断鉴别价值,值得临床选择和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 岳馨,方彦鹏,杨通琴.经阴道实时超声弹性成像诊断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患者研究[J].当代医学,2018,24(13):122-123.
[2] 员小春,刘梅梅.经阴道实时超声弹性成像对正常宫颈、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的诊断价值[J].实用癌症杂志,2017,32(05):799-801.
[3] 甘曼,蒋文燕,柳建华.经阴道实时超声弹性成像对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诊断价值研究[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5,17(11):730-732.
论文作者:罗云芳
论文发表刊物:《大众医学》2018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29
标签:宫颈癌论文; 超声论文; 弹性论文; 阴道论文; 宫颈论文; 实时论文; 患者论文; 《大众医学》2018年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