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机载设备是航空系统中最为关键的设备,承担着主要功能,机载设备生产效率决定着航空系统的运行,影响着企业的经济收入。基于此,本文先是分析了生产效益低下的原因,后提出了提高企业生产效率的途径。通过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企业经济收益,保证航空系统的稳定供应,并推动企业的发展。
关键词:航空系统;机载设备;生产效率;提升路径
引言
航空机载设备的生产要经过零件加工,到零件装配,生产环节复杂,工艺难度较大,每个生产环节都会影响机载设备的生产效率。通过提高生产效率,对于优化企业生产组织结构,提升企业发展动力具有重要作用。因此,研究机载设备生产效益对于优化机载设备生产工艺,推动生产企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航空机载设备企业生产效益低下的原因分析
机载设备的生产效率低被认定为生产能力弱,但随着投资力度增加,机载设备企业逐渐改造生产设备和生产厂房,建设一系列现代化生产加工中心,安装普通机床以及装配设备,让我国装配企业收入明显提高。为了明确机载设备生产效率低下问题,对装配厂生产实际展开研究分析,通过了解装配厂采购到交付全程,可以发现装配厂生产时间受到生产工艺影响。由于机载设备复杂性,辅助时间相对较长,生产过程具有较好的连续性,在生产周期中占据很大比例,表现出生产不连续的问题。此外在运输元件上花费大量时间,造成不必要的时间和工作量浪费。综上,分析机载设备生产效率低下原因,总结出以下两点原因:
(一)生产现场布局不合理
大部分装配厂布局生产设备按照工艺专业化的原则展开,为了对克服生产工艺存在的缺陷,布置上提高设备等结构的紧凑性,让物流路线得到简化。工厂内部改变结构未能考虑到空间连续性设计,近些年来装配厂逐渐优化厂房布局,物流动线也逐渐复杂化[1]。一些零件转工需要花费近二十分钟时间。零件装配转运时间甚至超过了装配时间,让技术人员、调度人员以及质检人员浪费大量时间在路上,造成生产效率低下。
(二)原料供货时间拖延
原料生产不连续造成装配厂装配效率十分有限,且产品质量管理存在缺陷,导致产品质量问题逐渐浮现。一是产品设计存在明显不足,生产定型后逐渐暴露出质量问题。而是由于原材料质量有缺陷,未能得到及时检测。三是加工期间出现错误操作,导致材料报废。装配厂仍然使用三级管理模式,未能顾及到全部生产流程,导致装配质量得不到保证。且元件成批等待时间得不到控制,造成装配厂装配受到影响。
二、对航空机载设备企业提高生产效率途径
(一)重构生产系统
生产系统包括企业的硬件设备和软件,根据生产要求,提高生产组织均衡性,保证生产系统的高效运行。首先在装配厂生产线上,减少军品区域面积,构建以半成品、动力厂房以及供应库房为核心的位置,这种布置可以简化物流动线,提高运输时间。其次调整装配厂生产机构,建立和生产匹配的组织结构,避免扯皮问题的出现。装配厂要着力将组织结构调整为扁平化结构,展开两级管理。
同时要积极争取国家投资,对车间布局进行优化,形成生产单元、加工单元的U形生产线。形成生产单元具备对象原则和工艺原则的优点,建立机加车间形成多组生产单元,可以让小批量生产成为优势。这样一个装配厂和多个生产工厂建立生产加工单元,在满足机载设备生产的同时,可以实现无工装加工。形成生产单元结合U型布置生产设备,缩短运输路线,减少时间浪费,提高生产效率。这样的生产方式更有效减少人工工作量,节省了人力成本,生产系统可以保持有序地高效生产,满足稳定的机载设备供应。
(二)重构匹配的供应系统
机载设备未能按时交货,主要是由于生产不能保持连续性,因此装配厂需要建立和生产系统相适应的供应系统。首先建设采购集权机制,工厂采购和跨厂采购要保持一致的采购体系,根据生产要求,供应部门进行集中采购,实现采购资金的集中,减少采购成本。同时注意增加一次性采购的总量,有助于增加供货商的服务积极性。如中航集团可以另外聘用采购公司,对企业采购量小,缺少采购渠道进行集中解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其次要对外协零件、内部零件等器材进行集中管理,装配厂要以器材为单位建立储存订货机制,执行联驻制度,A类器材是指小订货量且每年可以重复使用,如果对质量要求较为苛刻,容易出现质量问题,导致供应商不愿接受订货或者供货器材,器材只能占据总量1%~2%,影响生产连续性。生产企业要建立器材订货储备机制,通过分析市场情况,以2~3年为周期安排订货量,提高供应商采购积极性。按照区域划分,可以安排采购人员常驻供货厂家,有助于和供货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最后对成品标准件供应商名单展开动态管理,以质量为准则,建立供应商对比机制,从而有效提升器材质量。动态管理供应商名单,可以在装配厂发现成品标准件质量问题时,对器材进行及时的更换,提高生产效率。因此装配厂需要给每种器材配置至少三家以上的供应商。保证随时可以采购器材,不影响生产效率。
(三)加强质量控制
生产质量问题经常出现主要在于质量管理未能发挥出良好的效果,质量管理未融入生产全程。装配厂可以借鉴丰田企业使用的JTT管理形式,展开全程质量控制。机载设备在生产期间要安排专门的质量管理人员展开质量监管,从生产操作到生产工序要展开全程质量控制,让生产系统和质量控制系统可以相互融合,让设备生产实现一体化管理,提高装配厂的生产质量。通过质量控制,减少生产期间的质量损失,有助于降低生产成本,让企业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可以以高品质提升企业品牌形象,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建立基础,为企业带来巨大经济收益。
对于装配厂而言,成品件、外协零件以及内部零件无疑是重要部分,为保证生产效率,必须要加强前期质量控制,避免由于质量问题造成工期延误。采购成品标准件需要提高质量标准,对供应商建立信用评估体系,要求供应商具备生产资质,同时提供产品的合格证明。装配厂厂房要安装监控设备,要求工人装配前对内部零件和外协零件展开质量检查,监控设备方便管理人员进行监管,必要时可以对相关人员进行追责。
设备外部喷漆不仅关系到外观美观性,也影响着使用体验。为保证喷漆质量,工人作业前要检测设备喷漆状态,确认正常状态后,才能进行作业。每间隔一段时间,要注意清理设备,保证设备整洁也是优化喷漆质量的关键手段。设备喷漆后要注意和保证凝固时长,为晾干前和其他设备保持安全距离。运输设备期间要稳定运输,避免碰撞刮花设备表面。
(四)采用先进生产方式
机载设备生产要加速推进JTT方式的应用,从生产类型分析,JTT适合小批量订单使用,企业可以要求加工分厂采取这样的形式,JTT方式是避免无效运动和浪费问题,不断优化生产系统设计和运行状态,满足质量控制和军品生产要求[2]。JTT控制通过看板系统形成拉动形式的生产,避免企业生产计划面临的失控问题。机载设备生产执行JTT还需要经过一段时间,要从各个管理环节上加以转变,尤其是人力成本、投资成本以及管理成本上,需要统筹管理,对管理系统进行重新分配。
执行JTT方式,在生产管理上,要推出和组织进行混流生产,落实平准化生产。推行组织进行同节拍形式生产,向同流方向推进。加工分厂使用这种形式的生产,再交给装配厂进行总装,经过检验后交付。这种方式有助于推动机载设备的标准化生产,实现全面化质量管理,加强工序质量的控制。在这样的生产形势下,装配厂获得订单的效率得到提高,可以更快速的交付,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
结论
综上所述,本文先对机载设备生产企业生产效益低下的原因展开分析,可以总结为生产现场布局不合理、原料供货时间拖延。据此提出提高生产效率途径,企业需要重构生产系统,重构匹配的供应系统,加强质量损失控制,采用先进生产方式。通过对生产系统、供应系统、质量管理、生产方式的优化,让企业生产组织得到优化,改进企业生产流程,以实现生产效率的提升,实现对航空系统的持续供应,为企业创造更高的经济收入。
参考文献
[1]崔连军. 航空工业昌飞构建基于大数据的生产计划与组织体系[N]. 中国航空报,2019-03-14(005).
[2]朱力微,安庆贺.熔模航空铸件生产效率提升带动企业效益增加[J].中国铸造装备与技术,2018,53(04):102-104.
[3]江秀辉.市场化改革对航空公司生产效率影响的双重差分检验[J].财经论丛,2014(03):92-96.
论文作者:张威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30
标签:装配厂论文; 设备论文; 企业论文; 系统论文; 生产效率论文; 质量论文; 采购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