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型脑梗死静脉rt-PA溶栓治疗临床分析论文_高志强,杨江胜,朱祖福,沈丽萍,陆强彬

(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江阴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江苏无锡 214400)

【摘要】目的:分析轻型脑梗死患者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预后。方法:70例轻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rt-PA静脉溶栓组和常规治疗组。rt-PA静脉溶栓组入院后给予rt-PA静脉溶栓治疗,常规治疗组入院后给予抗血小板治疗,比较两组3个月后mRS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前基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3个月后rt-PA静脉溶栓组mRS评分(≤2)的比率显著增高(P<0.05)。结论:rt-PA静脉溶栓治疗可以改善轻型脑梗死患者预后。

【关键词】轻型脑梗死;静脉溶栓;预后

【中图分类号】R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8-0006-02

轻型脑梗死或轻型卒中,一般指症状较轻、仅表现为轻度神经功能缺损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1]。轻型脑梗死目前主要治疗手段为抗栓及他汀类药物治疗等,但这些治疗手段并不能有效防止病情短期内恶化,大约有38%的患者住院期间病情进展加重变成致残性卒中。rt-PA(重组组织型纤维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是循证医学证实治疗急性梗死治疗的有效方法,但轻型脑梗死是否进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过去备受争议。现将我院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期间收住的急性轻型脑梗死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患者预后做一总结分析。

1.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在我院收治的发病时间窗在4.5小时内的急性轻型脑梗死患者70例。轻型脑梗死定义为入院时基线NIHSS评分≤4分,且意识状态评分项为0分,每亚项得分为0~1分。随机分为两组,rt-PA静脉溶栓组:35例,男23例,女12例;年龄35~76岁,平均(62.38±7.27)岁。常规治疗组:35例,男22例,女13例;年龄38~79岁,平均(63.45±10.76)岁。

1.2 方法

1.2.1治疗方案:rt-PA静脉溶栓组,入院后给予rt-PA静脉溶栓治疗,rt-PA为德国勃林格殷格翰公司生产(商品名:爱通立),rt-PA用量0.9mg·kg-1(最高剂量90mg),10%快速静脉推注,其余90%在1小时内微泵泵入。溶栓24小时后复查头颅CT排除出血转化后给予口服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其他治疗同常规治疗组。常规治疗组入院后即给予口服抗血小板药物治疗。

1.2.2预后评价:3个月后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来评估脑卒中后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mRS评分0~2分为预后良好,mRS评分3~6分为预后不良。

1.2.3统计学方法 SPSS 11.5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基线资料比较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房颤、脑梗死分型、入院NIHSS评分、时间窗等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2.2 两组预后评价

3个月后rt-PA静脉溶栓组mRS评分(≤2)的比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两组患者均无梗死后出血转化。

表1 rt-PA静脉溶栓组与常规治疗组患者3个月预后比较[n(%)]

3.讨论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把轻型卒中列为溶栓相对禁忌证,权衡溶栓获益及风险再决定是否溶栓治疗[2]。因此临床医师在决定是否对轻型脑梗死者进行溶栓治疗时总是犹豫不决。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证据表明,轻型脑梗死可以受益于溶栓治疗。Steffenhagen等[3]回顾分析CASES(Canadian Alteplase forStrokeEffectiveness Study) 研究中溶栓治疗的78位轻型脑梗死患者(NIHSS评分≤5),与NIHSS评分>5分的溶栓治疗组相比,症状性颅内出血的发生率为2.6%,90天良好结局率(mRS评分<2)为74.7%。Hassan等[4]回顾分析52例接受溶栓治疗的轻症脑梗死(平均NIHSS 评分6±2)患者,73%患者结局良好(mRS评分<2),而对照组仅为34%,其中治疗组有1 例发生颅内出血,对照组为4例。这些临床研究都表明,溶栓治疗可以显著改善轻型脑梗死患者的预后,且未增加其颅内出血的风险。本研究3个月良好预后(mRS评分≤2)比率为80%,比Steffenhagen、Hassan等研究稍高,且无颅内出血,考虑可能与轻型脑梗死定义为NIHSS评分≤4分有关,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本身就较上述两个研究要轻,且可能与入组患者年龄未有超过80岁者等有关。

另外,轻型脑梗死患者中大概有38%的病人会加重变成致残性的卒中,如果这部分患者等出现致残性卒中的时候再接受rt-PA静脉溶栓治疗,时间窗可能就错过了,因此尽量不要等。此外,轻型脑梗死患者出血性转化风险显著低于重度脑梗死患者,本研究的35例rt-PA静脉溶栓治疗患者未见溶栓后出血转化,也从一个侧面说明轻型脑梗死患者本身出血的风险就相对低,当然在溶栓前进行出血风险的评估是必要的。

轻型脑梗死静脉rt-PA溶栓研究大多来自国外研究机构,国内对此研究还相对少,本研究的局限性在于样本量偏小,且为单中心,待国内今后进行临床大样本、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来进一步深入探究。

【参考文献】

[1] Easton JD,Saver JL,Albers GW,et al.Definition and Evaluation of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Stroke,2009,40: 2276-2293.

[2]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中华神经科杂志,2015;48:246-257.

[3]Steffenhagen N,Hill MD,Poppe AY,et al.Should You Thrombolyze All or Any Stroke Patients with Baselin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Scores≤5? Cerebrovasc Dis,2009,28: 201-202.

[11]Kohrmann M,Nowe T,Huttner HB,et al.Safety and outcome after thrombolysis in stroke patients with mild symptoms.Cerebrovasc Dis,2009,27: 160-166.

[4]Hassan AE,Zacharatos H,Hassanzadeh B,et al.Does Mild Deficit for Patients with Stroke Justify the Use of Intravenous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 J Stroke Cerebrovasc Dis,2010,19( 2) : 116-20.

基金项目:2017年“步长杯”无锡市神经病学研究基金项目资助.

论文作者:高志强,杨江胜,朱祖福,沈丽萍,陆强彬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31

标签:;  ;  ;  ;  ;  ;  ;  ;  

轻型脑梗死静脉rt-PA溶栓治疗临床分析论文_高志强,杨江胜,朱祖福,沈丽萍,陆强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