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关照与《男人没烦恼》创作,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理性论文,烦恼论文,男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部电视剧的创作经验与教训,可以从不同角度或方面去总结和研究。对于三十集电视连续剧《男人没烦恼》而言,从理性思考与电视剧创作之间关系的角度来加以总结和研究,不但更符合这部作品的实际,也对当前电视剧创作实践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这里所说的理性关照与电视剧创作的关系,包括双重涵义,一是指从事理论、新闻或其它工作的非专职编剧对电视剧创作的介入;二是指在电视剧创作的形象思维过程中理性思维的介入及其独立作用。这两种情况在当前电视剧的创作中已是不争的事实,并且具有一定的普遍性。《男人没烦恼》既是这种创作方式的产物,又是这种趋势的反映。所以,对这部电视剧创作方式的剖析,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对时下电视剧创作队伍的结构和格局的再认识。
与电视剧的迅猛发展相比,其专职创作队伍的规模和潜力都形成明显的反差。好在电视艺术的巨大社会影响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文学艺术界和新闻界的有识之士的加盟,于是一个广泛的电视艺术创作群体很快便形成了。这支非专职的创作队伍既是对专业创作力量不足的补充,又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单一的创作模式。那就是它一方面扩大了电视剧的表现内容,并使这种艺术具有更广泛的社会性和群众性,另一方面它又引入或强化了理性思维在电视剧创作中的作用。如果说理性思维是这些介入电视剧创作的理论工作者和新闻工作者所长之处的话,那么这也恰恰是电视剧创作的需要,因为对于作为电视剧的主要样式的长篇电视连续剧说来,它所涵盖的广阔的社会内容和众多的人物形象,是很难要求一两位作者能够轻松地驾驭和准确把握的。作为一种解决办法,电视策划的功能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并逐渐确立了独立的地位,成为电视剧创作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近年来以《渴望》为首的几部成功电视连续剧如《大潮汐》、《情满珠江》等等,都采取了前期策划论证然后才进入写作阶段的操作方式。这种策划已不是简单地提提意见了事,而是创作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策划工作集理性思维和形象思维于一身,它要完成确立作品的创意、建构故事框架、为整部作品和主要人物形象定位等一系列工作。所以,策划工作的好坏或深浅,势必会直接影响作品的成败。应该指出的是,电视剧策划工作和策划人并不是同一概念,在正常情况下,应该由制片人、导演、编剧和策划人等共同参与策划,而策划人在此阶段理应发挥主导作用。
理性关照表现在《男人没烦恼》创作的各个阶段和环节。首先是策划阶段,它为全剧的创作奠定了基础。《男》剧的创作可以说是从零开始的,此前既没有小说作为改编的基础,也没有可以称得上创作素材的人物和故事作为目标或线索。可以说该剧从立意到人物和故事的基本构想及总体框架,基本上都是在策划阶段确立和完成的。这之中有几个关键性的问题需要解决。其一是此剧的基本立意,也就是这部作品主要的创作目的是什么?它所要表现的基本主题或核心思想是什么?解决这一问题实际上就是在扑捉这部作品的灵魂,也就是从表现思想上为这部作品定位。参与策划的策划人、作者和有关人员,在这一关键性的问题上经过反复推敲和论证,最后确立了这样一个思想,那就是要写一个真正的人,一个贫贱而不屈、富贵而不淫的人,一个既懂得感情又看重道德的有责任心的人。为什么要写这样的人呢?因为面对着商品大潮的冲击,很多人由于见利忘义而在不同程度上陷入人性沦落和泯灭的误区,社会公德和作为文明标志的伦理道德也遭到很大的损坏和威胁。作为一种普遍的社会心理,广大电视观众既希望看到对腐朽思想和人性堕落的抨击,又希望看到美好的人性闪光和复归。
其二是要写的这个真正的人是个什么样的人,是男人还是女人?是英雄豪杰还是平民百姓?我们的认识是,英雄也好,杰出的人物也好,自有其感召力和教育意义,也自有人去完成这种任务;对于我们这部作品而言,它所要完成的任务应该是为平民百姓立传,也就是要写出在最普通的老百姓身上所体现的中华民族的美德和人格力量。因为广大劳动群众既是国家和民族的主体,又是民族精神的主要体现者,而当他们作为电视观众的主体坐在电视机前的时候,无疑会对他们所熟悉的生活和人物更亲切,因为他们从中可以看到自己。这就是我们设计《男》剧中主人公魏明的身份和生活经历的依据,也就是为什么让他从最后一个返城知青到“板爷”和“倒爷”的原因。这种最下层生活的经历才是有普遍性的,也是普通电视观众最熟悉的,他们从中很自然地会看到自己或联想到自己某些经历和感受。至于说为什么要把主人公设计为男人并以《男人没烦恼》来命名,那是基于如下一些考虑。一个直接的想法是,很多电视剧都把女主人公作为主要表现对象,而且取得很大成功,其中《渴望》所塑造的刘慧芳更是倾倒了举国上下。相对而言,电视剧中男主人公的戏既不好写也不讨巧,所以这方面成功的作品也远不如前者为多。这种局面既为我们提供了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挑战,而挑战无疑也是很有刺激性的。另一个原因是,要想写商品大潮冲击下人性的复归,必须把男人写透才行。这道理不言自明,因为在现实社会中,特别是在商战中,无疑是男人在扮演主要角色,而金钱和权势对人的腐蚀也使他们首当其冲。从艺术的角度来看,男主角命运的坎坷和内心的巨大冲突显然更具有震憾力。现实生活中无论男人还是女人,谁能不被烦恼所困扰?不过从男人的角度看当然会认为自己的烦恼更多一些,这种感受不能说没有道理。特别是对于一个象魏明这样的有责任心、重信义、宁肯委屈自己而无负于人的男子汉来说,他的烦恼自然也就绵绵而无尽期了。“没烦恼”对他说来只能是一种奢望,或者是反话正说罢了。
其三是要解决如何使这部电视剧好看的问题。纵观中外那些能够引起人们强烈兴趣的长篇电视连续剧,往往都要具备如下几个特点。一是要写出男女主人公的坎坷命运,说白了就是要“折磨”好人,因为只有当好人不断遭磨难的时候才能引起观众的极大同情和关切。二是要设计出一个能够不断出戏的人物关系,并在此基础上编织出一个曲折动人的好看故事。三是要为全剧设置一个既能贯穿全剧又不能被观众轻易猜出来的扣子,譬如小伟的身世就是这样的扣子,这个扣子关系到剧中所有人物的命运,所以也牵动每个人的心,但因为特殊的原因,它只有在最后才能真正解开。
上述几条基本创作原则的确立,以及将其具体化到对主要人物形象基本特征的描述和建构全剧的故事框架等等,应该说主要是在理性思维的指导下进行的,换句话说,理性思维在确立这部作品的创意阶段更显示出它的优长和重要作用。非独《男》剧如此,很多大型电视连续剧在这方面都提供了成功的经验。其中的奥妙并不难理解,这不仅因为大型电视连续剧的巨大规模和容量很难驾驶,还因为一部电视剧的创作和生产往往等不及作者长期体验生活,然后再慢慢消化理解以及构思和写作。有人形容电视剧是快餐艺术,不能说没有一定道理。既然是快餐艺术那就会有这种艺术独特的运作方式,而集中各方面人材实施前期策划就是行之有效的一种。
进入作者创作阶段后,仍然离不开理性的关照,所不同的是这种理性关照主要是由作者们自己来进行的,它常常呈现出冷静的思考与痴迷的创作交叉出现的状态。如果一任作者按照自己的兴趣和好恶写下去,就难免会出现某种偏离或顾此失彼,而理性的思考则可校正和指导其顺利地奔向彼岸。在《男》剧的创作过程中,魏明的形象就是在这种理性思维的关照下逐渐清晰和完成的。早在策划阶段虽然确立了写一个真正的男人的原则,但这毕竟只是个原则,这个真正的男人只有到了作者的笔下才能真正地活起来。要想写出一个真正的男人,首先需要在思想上解决对真正男人的认识和理解的问题,然后还要在写作过程中不断地调整和强化他作为真正男人的主要特征。人们一提到真正的男子汉首先想到的就是敢爱敢恨,魏明就是一个这样的人。在他的身上集中了人类的许多美好情感。他与小伟之间的父子之情是极为深刻和动人的,他们本来是不是父子的父子,但却远远超过了一般的父子之情,这说明他不但懂得爱,而且也更看重这种人间的至情。魏明与魏洋之间的兄弟之情,与刘强之间的朋友之情,与艳梅之间的兄妹之情,与芸秀之间的姐弟之情,直至对赵大妈和上官大叔的敬重和关心,处处表明他是一个有真情的男子汉。魏明的爱情经历更为奇特,也更加感人。知青时他爱上肖萌,但肖萌却被苏鹏的甜言蜜语所欺骗,为此付出沉重代价。魏明是那种爱上一个人而很难移情的人,他把对肖萌的爱转化为对小伟的爱,正是为了这种爱,他始终信守不说出小伟不幸身世的诺言,为此他宁愿付出任何代价。肖茜之所以能够走进他的生活,固然是因为这位女性自有其可爱之处,但是不能不说还与她是肖萌的妹妹有一定关系。魏明心中的爱恋肖萌情结和肖茜很值得爱,才是解开魏明之所以爱肖茜的钥匙。但是,艳梅对魏明的一往情深和她生活的不幸却使事情复杂化了。魏明对艳梅的情感是很复杂的,艳梅对他的爱他何尝不知道?只是因为他心中已有了肖萌,所以他不能接受她的爱。回城后他又因为刘强等了艳梅多年而不能夺朋友之爱,待到他想补偿艳梅的爱时,病魔却过早地夺去了这位可爱女性的生命。魏明也因此而伤害了肖茜的感情,他们为此而受的折磨是可想而知的。应该看到,不能把魏明的爱仅仅理解为单纯的情感行为,这种爱是和道义与责任心紧紧地结合在一起的,所以它既有丰富的内容,又体现了民族文化传统的深刻内涵。魏明的恨同样是既深刻又独特的。他最初恨苏鹏,与其说是因为苏鹏夺了他之所爱,不如说是因为苏鹏的负心并因此而毁灭了一个可爱的女性。回城后魏明只是不屑于同这种人交往,可是苏鹏却不肯放过一切机会羞辱他。此后苏鹏的恶习更是膨胀,不但在与肖茜的情感纠葛中屡屡施展卑鄙技俩,而且不断对魏明下毒手。这时魏明与苏鹏的关系更主要的表现为两个男人的较量。这决不仅仅是商战中的你死我活的争斗,更主要的是在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之间展开的人格和灵魂的较量与决斗,所以它才会那样牵动人心并产生震撼力。
理性关照在剧本的修改阶段、导演的分镜头阶段和后期制作阶段都是不可缺少的,其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也是不可替代的。剧本的修改取决于对剧本成败得失的判断,而修改方案的提出更是无法离开理性思考的。以往分镜头本一般都是导演的事情,《男》剧则采用一种新的运作方式,那就是吸收作者和制片人一起来和导演共同论证分镜头本的得失,这时作者的身份实际上已发生了由主观向客观的转化,他们的意见或建议对导演的二度创作是很有价值的,既可帮助导演理解他们创作的初衷和体会,又可纠正导演的疏忽或偏颇,而这些疏漏就是一些大手笔也难以避免出现的,这就是遗憾艺术之所以遗憾之所在。而避免遗憾的办法,只能是在创作和生产的每个重要环节都尽可能地把好关,这之中理性关照的作用就更加重要了。很值得一提的是制片人张雪村在《男人没烦恼》创作和生产全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如果说选定这个本子说明她独具慧眼的话,那么决定投拍并加大投入则表明她的胆识和魄力。更令人感动的是,当后期制作已经全部完成后,由于作者、导演和专家学者提出一些意见,她为了艺术追求而宁肯不惜代价,重新进行剪辑和制作主题歌曲,使这部作品向完美的方向又前进了很大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