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筑工程结构施工中,后浇带施工为主要的施工部分。若施工的过程,产生沉降、后浇带裂缝等问题,需结合具体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检测,以便结合设计图纸内容找到存在的不足,通过具体的措施进行处理。结合后浇带上的施工技术的功能,对建筑工程中后浇带上的施工技术进行深入探究,希望能够给广大的施工人员提供一些理论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建筑施工;后浇带;施工技术
1后浇带的主要功能及原则
1.1功能:对于各种已经完成浇灌的混凝土而言,混凝土在不同的时节承受着不同的温度。由于其受到热胀冷缩的物理规律影响,混凝土在由冷受热的过程中,温度逐渐升高,混凝土会产生结构性地膨胀,从而产生由内向外的作用力;如果这种应力超过了混凝土本身的承受范围,将会使混凝土发生沉降或是裂缝,留下安全隐患。所以后浇带技术的功能,就是预防和解决这种缩胀问题。这种技术的大体工作流程是通过计算,在混凝土构建的过程中预留出适应混凝土缩胀限度的缝隙,然后通过一段时间的内部冷却收缩,进行后浇带技术的浇筑工作,实现对整体性构建的保护作用。
1.2原则:后浇带的设计原则应该是以释放整个建筑体系的应力为主要依据, 通过合适的振捣使建筑中产生的多余应力产生疏散, 同时使整个建筑体系做好对外来应力的抵抗和防御作用。虽然在进行施工设计的时候,我们把整个建筑体系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但是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往往要考虑每个体系之间的结构连接问题,所以我们应该在设计之前就认真核算出整个建筑系统和每个建筑体系之间的具体结构联系,确保整个施工过程可以安全高效的进行。
2建筑施工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前期准备
后浇带技术解决了以往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受温差应力,沉降张力而引起的施工裂缝及建筑物沉降的问题。建筑施工单位要想高效地完成后浇带技术需要做好充足的前期准备,重点在于施工技术人员的选择、技术性的清理以及专业性施工材料的选择等等。
2.1后浇带浮浆物质的清理
后浇带施工技术过程中前期的后浇带粘浮物质处理能够让其充分发挥工作效能,并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高压水枪是处理后浇带粘附物质的首选,从而增加后浇带上混凝土的粘性。
2.2钢筋除锈工作
钢筋生锈阻碍施工进程。因此,在后浇带施工前应该对生锈钢筋进行有效地除锈工作。通常情况下,施工单位会选择运用钢丝网的方式进行除锈,一旦在除锈过程中发现不能使用,要对其进行更换处理。
2.3混凝土强度的调控
现代技术的发展为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开辟了更多的途径,施工技术人员可以充分利用化学办法增强混凝土的强度,这样的技术处理能够为居民提供安全的空间和舒适的居住环境。
3建筑施工中后浇带施工技术
3.1后浇带施工中混凝土材料的选择
选择后浇带施工材料时切勿选择有弹性或者具有伸缩性的材料,这种材料会严重影响到施工缝的强度,降低后浇带技术的作用。为了提高混凝土的强度,施工中往往在材料里加上减水剂,与混凝土均匀配置,振捣搅拌即可使用。混凝土的配置比例也有严格的标准要求,选择合适的比例十分重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后填筑的混凝土的缝隙和原来的混凝土之间不能形成缝隙,注意前后混凝土衔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是施工进度方案,控制模板所受到的压力。垂直浇筑时,把混凝土充分震动搅拌,在保护模板的同时还要注意不要因为距离问题使得泥浆发生流失现象。
3.2绑扎后浇带钢筋
在绑扎后浇带钢筋时,需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后浇带两侧位置的马凳和垫块,这有利于保证钢筋网片、保护层高度与拟建工程项目要求一致性。此外,应当做好后浇带马凳、垫块加密工作,如果需要加密后浇带位置的钢筋,可以对首次施工后浇带钢筋的绑扎情况进行参考,保证两侧钢筋一致即可。
3.3后浇带施工技术
在建筑施工建设中一定要确保后浇带施工时两端混凝土浇筑的质量,严禁发生漏浆和混凝土松懈的现象发生。在后浇带两端应通过钢筋支架钢丝网将其隔开,并要求结构设计人员完成两端断面的形式设计方案。如果地下室需要做防水工程,那么后浇带应避免呈现直槎的现象,在施工完成后应有专业负责清理后浇带施工过程造成的混凝土残留物,避免影响后浇带钢筋被腐蚀、压弯或踩弯等,同时也容易出现杂物堆积或残留积水等。在浇筑后浇带混凝土施工以前,要及时将后浇带中的杂物清理干净,去除钢筋上的锈渍、表面松动的砂石以及软弱混凝土等,后浇带两端的混凝土凿毛也要用水清理干净,混凝土两端要保证湿润,湿润时间要控制在大于24h,然后在完成界面剂的涂刷工作。在浇筑后浇带混凝土的时候,所使用的混凝土强度等级要高于两端湿润混凝土等级至少一级,防止浇筑后的混凝土发生收缩变形等现象。
3.4后浇带设置技术
3.4.1断面形式
后浇带断面形式的选择,应尽量保证与工程混凝土结构相同断面形式,常见的有阶梯缝、平直缝、V形缝等,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为平直缝。对于工程墙体与板结构厚度超过60cm时,应选择用企口缝方断面形式;厚度小于30cm时,应选择用平直缝断面形式;厚度为30~60cm的结构,则应选择用阶梯缝断面形式。并且,在设置后浇带时,要尽量避免出现直缝,避免结构受力变形出现裂缝。对于选择垂直缝断面形式浇筑的作业,待混凝土初凝后,需要应用压力水进行冲洗,直到出现骨料方可停止,且要保证钢丝网干净无杂物。
3.4.2浇筑位置
在确定后浇带浇筑位置时,应尽量选择受力最小的构件部位,且要避免选在剪力墙中间位置,一般多设置在梁、板反弯点周围位置,能够最大程度上避免剪力或弯矩太大而增大构件自身所需要承受的压力。
3.4.3间距大小
很多建筑工程在结构设计时未在施工图上设置后浇带,针对此类情况,可以结合实际施工状态,遵循后浇带施工规范来确定设置方法。设置时要重点做好预留间隙的控制,不一定完全按照设计方案来操作,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一般情况下,应将后浇带间距控制在40cm以内,并综合分析工程所在地理位置气候环境特征,确定最小间距,基本上不应小于30cm。
4建筑施工后浇带施工技术注意事项
后浇带工作必须按照设计图纸的规定加以进行。如果建筑施工中后浇带的施工技术处理得不好的话,就会导致一些很严重的安全事故,所以后浇带工作必须按照设计体制的规定加以进行。相关的工作人员应该努力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以使后浇带工作能够安全、稳固地进行。工作人员在利用后浇带技术对接缝处进行一定的作业时,应该严格地按照设计图纸来,以避免出现一些建筑表面渗水的现象。
后浇带浇筑之前,还应该对施工项目进行一定的清理工作。如工作人员还应该对混凝土的表面进行清理工作,并且要保持混凝土表面的湿润。一些施工企业由于没有对这些部分予以清理,导致了后浇带出现渗水的现象,这些都是不利于建筑工程质量的提高。
5结束语:总之,虽然对高层和超高层的楼体框架结构来讲,由于其不存在沉降差异的问题,也就没有后浇带的理论使用空间。但实际上,为了致力于钢筋混凝土或是混凝土本身具备的收缩变形或是收缩作用力所带来问题的解决,也会使用后浇带或是后浇温度带的技术。由此可见,后浇带的应用范围逐渐地广泛起来。所以在后浇带技术的应用时一定要重视每一道工作流程。
参考文献
[1]王宏,梁爽.刍议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屋建筑施工中的运用问题[J].中国建材科技,2015,02(14):260~261.
论文作者:李高亮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科技》2017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26
标签:混凝土论文; 钢筋论文; 断面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建筑施工论文; 技术论文; 工作论文; 《建筑科技》2017年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