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对有偏瘫、失语症状的脑梗塞的病患进行早期干预后对其语言、肢体改善的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选取2017年6月~2019年2月我院进行诊疗的有偏瘫、失语症状的脑梗死病患60例作为本次试验的研究对象。分别对其进行传统护理和早期护理干预两种不同的护理方式,依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传统护理的对照组和早期护理干预的研究组。经一段时间的护理后对两组病患治疗的有效率、生活质量评分和满意度进行比较观察。结果 经早期护理干预的病患恢复较好,病患生活质量评分和满意度都比较高。对照组病患治疗的有效率、生活质量评分和满意度与研究组比都欠佳。两组病患三组观察指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即经早期干预护理的方式对病患病情的转归有着积极的意义。结论 对于有偏瘫、失语症状的脑梗塞病患实施早期护理干预的方式对病患病情有极大改善效果,病患经此护理方式干预后治疗有效率大大提高,生活质量和病患主观满意度都有比较好的提升效果,可以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借鉴应用此种早期护理干预措施。
关键词 早期护理;偏瘫;失语;脑梗塞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心脏以及全身血管及其容易出现病变,这些病变的血管当中也包括脑内的供血动脉。当脑内的供血动脉因各种原因导致闭塞后,会导致该脑动脉支持的大脑内部区域功能不全,进而产生偏瘫、失语等症状,脑内的供血动脉病变在心脏及全身血管病变中占较大的比例[1],此病发病突然而且病情进展极其迅速,如果救治不及时甚至会将病患的生命安全置于刀尖之上,所以对脑梗塞的病患进行及时的治疗非常有必要[2]。本文对有偏瘫、失语症状的脑梗塞的病患进行早期干预后对其语言、肢体功能的改善效果进行研究,结果如下文所示。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来我院接受治疗的2017年6月~2019年2月脑梗塞病患60例。此60例病患均有不同程度的偏瘫、不能言语的症状。将其分为两组,研究组30例,给予早期护理干预措施,此30例病患男:女为16:14,年龄均值为(56.7±3.4)岁,病情均值为(16.3±2.4)个月;对照组30例,给予传统护理措施,此30例病患男:女为18:12,年龄均值为(58.1±2.7)岁,病情均值为(15.8±3.0)个月。两组病患的一般资料没有较大的差异,即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对病患进行照料。针对研究组应用传统护理与早期干预护理相结合的方式对病患进行照料。早期干预护理措施的具体实施方法如下:(1)入院初期病患会有低沉、抑郁、焦躁的情况,医务人员要对其出现的诸多心理问题进行及时的疏导。针对病患病情的进展对病患陪同家属进行多次谈话,邀家属与医务人员一起共同关注病患的心理健康。(2)严密及时的对病患的病情进行监控,叮嘱病患在日常照料中有意识的对病患进行训练。先被动锻炼患者的四肢关节,被动的屈曲、伸直病患的肘关节、膝关节,边锻炼边呼唤病患的名字,引导其对照料者的呼唤作出回应。逐渐锻炼病患主动做出动作的能力,然后锻炼其主动坐起,锻炼其主动战立,最终达到行走的目的[3]。(3)嘱咐病患家属多次对病患进行翻身,用干净的毛巾沾湿洁净的温水,擦拭病患全身,尤其擦拭病患不常接触空气的腰部、背部。以防止细菌增生,加上长期的卧床血液坠积于身体低垂部位造成感染。尤其是身材偏胖的病患更要增多擦拭身体翻转身体的次数,关注病患日常饮食,注意食用高蛋白的食物,以提高病患的体质[4]。
1.3观察指标
治疗后有效率的判定[5]:显效:病患偏瘫、失语症状均消失,恢复与正常的言语无较大差异的言语功能;有效:病患偏瘫与失语的症状基本消失,可以进行基本的肢体运动,能说简单的话。无效:偏瘫、失语症状未见好转,病患依旧不能够说话,四肢不能进行主动活动。
依据生活质量评分表与满意度调查表对生活质量和满意度进行评定,二者分值与治疗效果成正相关。
1.4统计学方法
用SPSS19.0统计分析所收集到临床数据,计量资料以“x±s”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的方法,P<0.05,即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研究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整体有效率进行比较
经比较,研究组治疗后的整体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治疗后的整体有效率为80.00%,比较可知前者有效率高,效果好,P<0.05。具体见表1。
2.3将两组病患治疗后满意度进行比较
比较可知,对早期干预护理感到满意的病患为28例,满意度为93.33%,对传统护理感到满意的病患例数23例,满意度为76.67%。对比两组满意度的差异,P<0.05。
3讨论
近些年来脑梗塞的病患多伴随偏瘫、失语症状共同出现,这给原本言语、运动功能正常的病患造成了巨大的打击。这种打击不仅体现在身体上,还体现在心理上。
对病患进行早期护理干预,能够及时对病患出现的沮丧、难过情绪进行抚慰。使他们以积极的心态配合医务人员进行治疗,对病患的病情的好转有积极的意义[6]。通过早期干预护理,一方面能够很好的调动病患家属的积极性,让其充分了解病患的病情,治疗策略及需要他们配合的地方。让他们有极大的参与感与满足感,真正的形成医方与患方统一战线,共同为病患病情有好的转归出力。另一方面能够使病患本身得到很好的照料,病患家属按时对患者进行翻身擦拭,能够增加病患舒适的体验,减少压疮、感染等情况的发生,临床上有不少因为压疮感染而加重病患治疗难度的病例[7],用此方法治疗的病患出现类似恶果的情况大大降低。另外病患通过此种护理方式能够使病患得到及时的锻炼,促进关节活动功能的恢复。
本研究结果显示,通过早期干预护理能够使病患恢复较好,即有效率比较高。病患自觉感到生活质量有很大的提高,对此护理方式比较满意。可以在对脑梗塞病患的治疗中借鉴应用此方式进行干预。
参考文献
[1]艾英雪.脑梗塞偏瘫失语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的疗效[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5,4(24):159.
[2]杨红.早期护理干预用于脑梗塞偏瘫失语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评价[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06(11):72.
[3]董丹.脑梗塞偏瘫失语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6,27(11):1442-1443.
[4]张春艳.脑梗塞偏瘫失语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04(06):123-124.
[5]赵冬艳.脑梗塞患者早期护理干预对语言、肢体康复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3):128-129.
[6]杨素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在脑梗塞偏瘫失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世界中医药,2016,(b06):2062-2063.
[7]冯淼.脑梗死偏瘫失语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的疗效[J].基层医学论坛,2016,14(17):274.
论文作者:裴耘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学术版)》2019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3
标签:病患论文; 脑梗塞论文; 满意度论文; 病情论文; 患者论文; 症状论文; 效果论文; 《医师在线(学术版)》2019年第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