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南平市第一医院 福建南平 353000)
摘要:目的 探究在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脑损伤患者进行护理时,选择系统化护理的效果分析临床可用价值。方法 将2019年1月至2019年9月作为本次研究实验时段,对该时段内数据库进行调查分析,纳入其中9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脑损伤患者的个体资料作为实验样本,对所有患者进行随机两组均分后,开展研究,单组样本量设置为48。对照组患者选择常规护理方案实验组患者则应用系统化护理进行配合,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结果。结果 在本次实验结果中显示实验组患者在治疗后,其治疗总有效率,可达97.92%,相较于对照组患者的72.92%来说明显更高,同时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各项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在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脑损伤患者进行护理时,运用系统化护理方案能够有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病症,对于提高治疗效果来说有积极意义,是一种安全且有效的护理方案,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系统化护理;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脑损伤;应用效果
蛛网膜下腔出血主要是指患者的脑部表面或底部出现病变,最终导致血管破裂,而流出的血液进入蛛网膜下腔,致使患者疾病,发生这种病症病情严重,并且在发病后难以控制,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死亡率[1]。而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不仅需要有效的手术干预,还需要做好相应的护理操作,传统的护理方式难以在护理过程中发挥其效果,故而在临床上需要选择一种有效且安全的护理方案,这样才能保证患者的康复[2]。本次研究分析系统化护理在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脑损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现将结果归纳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9年1月至2019年9月作为本次研究实验时段,对该时段内数据库进行调查分析,纳入其中9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脑损伤患者的个体资料作为实验样本,对所有患者进行随机两组均分后,开展研究,单组样本量设置为48。实验组患者的年龄在46-80岁范围内,平均年龄(63.1±6.2)岁,实验组患者的男女性别比例为(23:25=47.92%:52.08%);对照组患者的年龄在49-83岁范围内,平均年龄(64.5±6.5)岁,对照组患者的男女性别比例为(26:22=54.17%:45.83%)。
所有患者个体资料在纳入实验前,均由我院医务人员进行资料统计,确认患者不存在其他器质性疾病或全身性疾病,患者的个体状况良好,具有随访耐受性,患者的相关资料录入Excel表格统计分析后未见明显差异,可比性良好(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在此不作具体说明。实验组患者接受系统化护理:
1、成立系统化护理小组,将护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根据以往的护理经验提出相关问题,按照患者需求,注重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各类情况,制定护理计划。而在对患者进行系统化护理时,需根据患者的具体状况,对护理方案进行进一步调整,这样才能保证系统化护理的效果。
2、加强对患者生命体征的监测,定期为其更换体位,保持呼吸道的畅通,及时叩击患者背部防止误吸分泌物,同时给予患者饮食指导,摄入足够的营养和蛋白质,提高身体免疫力,必要时给予腹部按摩以促使肠道快速蠕动,避免出现便秘。
3、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和管理,加强其自身的综合技能,培养安全防范意识,做好合理分工以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感。每周定期召开例行会议,对上周的护理工作进行整理,提出护理出还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若此次会议不能解决做好记录,需要对患者的个体状况进行分析后,进行进一步的系统化护理。。
1.3 评价标准
根据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临床疗效进行对比。临床疗效判定指标: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超过90%,病残程度鉴定结果0级为基本痊愈;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超过45%但低于90%,病残程度鉴定结果1-3级为显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超过18%低于45%为有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低于18%为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实验数据选择SPSS22.0 For windows统计软件进行收集校正。本次研究统计操作由同组检验人员开展,计量资料(年龄、评分值)选择T值进行检验,计数资料(治愈率)选择X2值进行检验,以P<0.05作为数据差异界限,说明统计学差异存在。
2结果
2.1 本次研究成果显示,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70.83%,明显低于实验组的9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3讨论
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脑损伤会在任何年龄段发病,一旦发病就会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威胁,还可能出现一系列并发症,因此需要及时介入治疗,但治疗过程中有必要实施护理干预,对患者进行护理指导,改善预后和生活质量[3]。
系统化护理就是根据护理经验、护理过程中的问题以及患者个人情况和需求,通过小组讨论并获得证据,制定完整的护理计划,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改进,发现其中的问题及时解决[4]。此外,对患者给予生活中、饮食中、护理各方面的指导,并通过寻找大量资料和证据来论证,打破常规护理理念,不断更新和提高护理知识、技能,从而提高护理质量,为患者提供可靠、优质的服务[5]。
综上所述,在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脑损伤患者进行护理时,运用系统化护理方案能够有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病症,对于提高治疗效果来说有积极意义,是一种安全且有效的护理方案,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陈伟英,黄昭萍.预见性护理在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腰大池引流术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9,26(23):240-243.
[2]孙静.26例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行持续腰大池引流的护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4):272+275.
[3]李雨琴,解春侠,徐晓花.细节化护理干预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并发症及预后的影响[J].贵州医药,2019,43(07):1169-1170.
[4]陈美芬,杜银嫦,孔令霞,宁碧娴,温碧愉,廖楚羽.临床护理路径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介入手术患者快速康复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19):251-252.
[5]陈文娟.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护理方法与护理干预价值分析[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9,26(07):76-78.
论文作者:何姗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9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13
标签:患者论文; 蛛网膜论文; 实验组论文; 脑损伤论文; 效果论文; 对照组论文; 资料论文; 《航空军医》2019年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