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第二中学 010100
语文学科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它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阵地,语文教学应义不容辞地担负起这一重任。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渗透爱国主义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让学生在学文识字的同时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和感染,促使学生自觉地把个人的学习、生活与祖国的命运、前途紧密联系起来,在心里播下爱国主义的种子,培养学生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的情操。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呢?
一、在背景讲解中渗透爱国教育
在我们的教学中时常遇到这样一个问题,不少课文的作者充满着强烈的爱国激情,在作品中抒发着真挚的爱国情怀,可是学生在阅读时却是无动于衷。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人们不了解作者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和创作动机。我认为要使作者的爱国情感全部被学生所消化吸收,首先要缩短学生和作者心理上的距离,让学生充分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创作背景及创作动机,使学生置于作家所生活的那个时代氛围中,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作品中所蕴含的爱国情感,可以更好地认识作品的价值和意义,与作家产生共鸣。例如,杜甫从年轻时起就抱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腐败的封建政治、动乱不已的社会现实却不仅使其政治理想破灭,而且生活也陷于困顿。杜甫把自己壮志未酬的痛苦与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熔铸在一起,表现在《蜀相》一诗中。陆游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他一生都渴望恢复中原、报国杀敌,对投降派把持朝政、使自己的报国壮志付诸东流充满了愤恨。
二、在语文教学中陶冶学生情操
进入中学阶段,语文学习的目标不能简单定位在识字,阅读与分析课文的基础上,而应将其逐步拓展到文学这个艺术领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爱国主义情感。教材中选编的课文大多娴雅精致、脍炙人口,从方方面面反映了不同作者对自然、人生、社会的领略和感悟,往往集风景美、道德美、人情美于一体。阅读和学习这些文章,要注重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寻找与作者心灵的契合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学生在阅读作品前本身已存在一种期待视野,即其阅读习惯、趣味、心理、预期目的等等,当学生带着期待走进作品空间时,会自然而然地产生丰富的内心体验,而当这种体验与作者产生共鸣时,就会达到一种至纯至美的审美境界。这种境界是一种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心灵愉悦感。对于中学生来说,在这一阅读过程中往往最能使其与作者产生共鸣的东西便是真挚的情感。“情动于中而形于言”,优美的作品是作者真挚情感的外化,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只有真情最容易打动学生稚嫩而又单纯的心灵。沈复笔下的那一片童稚之情,《背影》中的浓浓舐犊之情,曹盂德东临碣石的壮志豪情,“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人梦来”,的一腔报国之情,“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一缕悠悠思乡之情,还有羚羊木雕上交织着的浓浓亲情和真挚友情,再加一股难言的委屈之情……如何不让学生怦然心动而终有所悟呢?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所能做的就是积极创设情境,做一个忠实的引路人和点拨者,让学生打开心扉,尽情感悟,去做主动的探究者而最终得到愉悦的心理体验。这样才能陶冶其情操,培养其审美能力。中学生已进入世界观、人生观开始形成的重要时期,他们逐渐地摆脱了童年的幼稚,学会了用自己的眼睛和头脑去观察社会和思考人生。他们放眼看世界,纵横论国事,思想活跃,执着寻求人生的真谛,这正是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佳年龄期。我们必须因势利导,循循善诱,以我们的语文课堂,以身边的小事为例,以共产主义为最高理想,由浅入深地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引导他们走向正确的人生道路,并把崇高的理想落实到为中华民族的腾飞而勤奋学习上来。
三、通过讲述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革命斗争的艰苦历程和祖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引导学生施“报国之行”
初中语文课本里的《红军鞋》、《草地晚餐》、《七根火柴》、《白杨礼赞》、《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中国人民寻求救国真理的道路》、《一件珍贵的衬衫》、《陈毅市长》等,歌颂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革命斗争的艰苦历程和革命前辈、英雄人物的崇高品质,塑造了共产党人的光辉形象。通过指导学生学习这些课文,要使学生懂得“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道理,从而树立起自己心中的形象,把他们当作自己永远学习的楷模,自觉地按照心目中的审美理想塑造自己。同时,还要结合教材中歌颂祖国蒸蒸日上、繁荣富强的篇目,让学生体会劳动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作用。如《夜走灵官峡》所表现的我国的工人们不畏艰险的忘我劳动精神;杨朔在散文《荔枝蜜》中借赞美蜜蜂酿蜜的可贵精神,所赞美的劳动人民为建设社会主义新生活勤奋不息的高贵品质等等。通过学习这些课文,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这些诗情画意的生活美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劳动人民创造的,只有在社会主义的中国才能出现,进而使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制度,把自己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而贡献青春。
爱国主义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绝不应该是空洞苍白的说教,正如诗歌所云,“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只要教师能够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发挥语文教学的优势,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爱国主义教育,就能让学生在爱国主义的不断熏陶和感染下,心灵得到净化,情操得到陶冶,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孙桂琳 借助语文教材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时代文学(下半月),2010,(6)。
[2]马秀英 语文教学中孝道教育四策略[J].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12,(11)。
[3]李莹辉 谈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东方青年·教师, 2013,(13)。
论文作者:弓建霞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6年3月总第18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4
标签:学生论文; 爱国论文; 爱国主义教育论文; 作者论文; 之情论文; 课文论文; 自己的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6年3月总第18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