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烟台桃村中心医院 山东栖霞 265301;2、海阳市朱吴镇卫生院 山东海阳 265136
【摘 要】本文从临床实践验证了滋养脾阴法治疗泄泻的良好效果,从而得出结论:临床中不应以温燥法统治一切久泻,应辨证施治。对脾阴虚所致泄泻,采用滋养脾阴法是行之有效的。
【关键词】滋养脾阴;泄泻;体会
临床治疗慢性泄泻,大抵用健脾、疏肝、温肾、固涩、化湿、消滞等法,而甘寒诸品,以其性味而易增滑泄,遂每为医者所远。我对此有不同见解。诚然慢性泄泻大都与脾有关,但脾虚有脾气虚和脾阴虚之别,前者治以甘温香燥,后者则当主以甘寒润泽,治疗各异。脾阴虚的泄泻患者,每兼内热烦懑,舌红脉数症状,我体会到此时投以凉润,非但没有增泄之虞,却有脾旺阴复之功,我们决不能被陈习所束,而弃置此法。事实上前人有关论述已颇多,缪仲淳、周慎斋等都从不同侧面进行了探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缪氏指出,此时若“妄用香燥诸药,取快暂时”,必然导致“元气受伤”,且多服之后,“反能泻脾,以其燥能损津液故耳”。魏玉璜的治验尤丰,如《续名医类案》所载“复华令正亦患脾泄,每五更黎明必行一、二次,医亦以香燥辛热健脾之剂与之,治半年余,泄泻转加,月事数月不至,寒热无时,头晕心悸,四肢厥冷,每天下午则面赤口苦舌燥,食则欲呕……与枸杞、沙参、麦冬,间入酒连,诸症渐愈,经水亦行,再加山药、枣仁,食增泻止。”这种治验,可谓别具一格,值得我们重视和借鉴。
我遵从缪、魏之治方,验证于临床,每获良效,兹略举数例,以资说明。
例1:孙××,男,45岁,泄泻十余年,多方求医。曾连服香砂六君汤加减百余剂,未见其效。其泄泻每日三到四次,腹无胀痛,口干少饮,纳少不化,四肢困倦,神疲乏力,舌苔中剥,脉细濡。此乃久泻伤阴,更以香燥之品犯之,遂致脾阴益伤,健运无能,津不上承,拟滋养脾阴,阴复则阳以化。处方:南北沙参各12克、石斛12克、天冬12克、麦冬12克、白芍20克、太子参12克、山药20克。7剂。
再诊:药后泻止,大便成形,口干亦除,继服上药7剂。
三诊:舌苔渐生,诸症悉除,继服上药7剂,以巩固疗效。随访3年未再复发。
例2:张××,男,60岁,农民。诉“五更泻”,屡治无效,每日凌晨泄泻四至五次,无腹痛,口干饮少,四肢困倦,舌苔黄,舌质红,脉细数。此乃脾阴不足,兼有湿热,治以补脾养阴为主,佐以苦寒泄热除湿之品,标本兼顾。处方:南北沙参各12克、麦冬12克、天冬12克、天花粉15克、川石斛12克、玉竹12克、杭白芍20克、淮山药20克、川连克3克。7剂。
再诊:药后黄苔已净,泄泻已止,大便尚未成形,舌质嫩红,脉细弱。再拟养脾阴,治其本,原方去黄连继服7剂。
三诊:药后舌红已退,大便成形,口干未除。此乃脾阴未复,再进养脾阴之品,佐以益气之药以助阴生,从原方加太子参15克。随访2年未复发。
例三:金××,女,53岁,教师。素有消化不良,泄泻四至五年,饮食稍有不慎则泄泻加甚,或略受风寒,泄泻亦剧,反复不愈,屡治不瘥。近泄泻每日二至三次,无粘液,无腹痛,四肢困倦,神疲乏力,兼见语言短促,讲课费力,课后需卧床休息方可缓解,且常有咽喉干痛,渴而不饮。苔黄腻,舌质红,脉细数。此乃脾泄伤阴,津不上承,虚火上扰,湿热内蕴所致,当以养阴生津,消化湿热治之。先服下方7剂:芦根15克、知母12克、石斛12克、玉竹12克、天花粉15克、麦冬12克、南北沙参各12克、淮山药20克、白芍20克、谷麦芽各15克、川连3克。
二诊:药后泻止,苔黄腻已净,舌质仍红,四肢困倦,咽干咽喉痛均未除。此乃湿热已化,而津液未复,其口渴欲饮者,为阴虚饮水自救。当以养阴生津,佐以益气升提之品,养阴降火。原方中加葛根6克、升麻3克、太子参15克,去黄连,再服7剂。
三诊:药后大便成形,咽干喉痛已除,尤觉精神大振,诉乃多年所未有,患者喜形于色。舌红亦退,脉有力,此乃津复气足。嘱再服上方7剂,以巩固疗效。随访2年未复发。
体会:上述三例皆因久泻伤阴,或误以辛香温燥之品更劫其阴所致的慢性泄泻,故投以滋养脾阴之品而收良效。然3例病情稍有差别,故用药、治则略有不同。如例2和例3皆为脾阴不足兼有湿热,故在滋养脾阴之中加黄连以除湿热,此乃虚实兼治。例3还兼有咽喉干痛,此为虚火上扰,故在湿热祛除后,方中加入升麻、葛根,以生津上承,引火下降,更以太子参益气生津,从而收效颇速。脾阴不足而致泄泻,临床并不少见,凡素质柔弱而内热者,常易患此证。若误投温燥,反而以火益火。久泻不止的病人,固不乏阳气虚弱者,然而水泄过多,必致阴亏,这点易被忽视。阳衰和阴衰本不能截然分割,阳衰泄泻,泻久伤阴;液亏水泄,阳亦随衰。因此若专以温燥统治久泻,是不够全面的,现浅述甘寒一法,以供临床验证。
参考文献:
[1]清?魏之琇.续名医类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明?周慎斋.医家秘奥.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3]吴勉华,王新月.中医内科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 229—236.
论文作者:柳婷1,薛宝利2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7年2月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5
标签:湿热论文; 太子参论文; 此乃论文; 沙参论文; 麦冬论文; 生津论文; 困倦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7年2月第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