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义复词”之我见论文_王珊珊

“偏义复词”之我见论文_王珊珊

河北师范大学 河北 石家庄 050024

摘要:“偏义复词”这个概念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自从这个概念提出后,对它的研究和探索就层出不穷。提倡和质疑的人各持己见。人们所理解的字表的“偏义”其实受到包括词义和语境等很多因素的影响。“偏义复词”其实不“偏”,无论从词义本身来看还是从具体语境中来看,“偏义复词”中每一项的意义和地位都是平等的。所以“偏义复词”这一说法还有进一步研究的空间。

关键词:偏义复词;不偏;词义;语境

一、“偏义复词”的缘起

“偏义复词”这一术语是黎锦熙先生在他的《国语中复合词的歧义和偏义》一文中最早提出的。他将“复合词中之并行词,有偏用其一字之义,而他字则连举而不为义者”称为“偏义复词”。杨树达先生在《中国修辞学》一书中,将“偏义复词”完全作为一种修辞格的“连及”。王力先生和黎锦熙先生的观点大同小异,王力先生在其《中国语法纲要》中认为:“偏义复词”是由短语演变而来的单词。虽然没有直接揭示偏义复词,但是其内容有很多相通之处。六十年代,吕叔湘先生在《现代汉语单双音节问题初探》一文中,谈到了汉语词汇双音化的倾向问题。文中有一段话是这样的:“另一种情形是以一个字为主体,连上一个意义相近或有关的字作陪衬,如:眼睛、窗户、灯火、国家……双音化的用意尤其明显。”吕叔湘先生虽然没有明确提出“偏义复词”这个概念,但是所举的例子确实是现代汉语中的这一类特殊的复合词。

自从黎锦熙先生提出“偏义复词”这个概念后,很多的研究者都相继投入到“偏义复词”的研究中。当然其中有一部分人沿着黎锦熙先生的说法深入研究,但是还有一部分人对“偏义复词”这种说法有不同的解读。如李运富在《论意域项的赘举、偏举与复举》文章中也讲到:“偏义复词”所复者并非全部成词,它只适用于意域项赘举的部分辞例,无法涵盖全部内容。杜纯粹在《论偏义复词之说不科学》中说:“建议在语法和语汇范畴应取消‘偏义复词’一说,核销其‘户口’。”现在有很多人对这一说法持不同的态度。“偏义复词”这一说法究竟对不对,应不应该撤销,我们不作讨论,为了指称方便,我们姑且还把它称为“偏义复词”。今天,我就来谈谈我对“偏义复词”的理解,“偏义复词”其实并不偏。

二、对“偏义复词”的几点认识

(一)“偏义复词”的性质

首先,在很多质疑的声音中,有一种认为“偏义复词”不是词,而是把它看作短语。如蒋礼鸿、仁铭善所著的《古汉语通论》指出:所谓“偏义复词”其实并不是词,它是将某些临时性的有着特殊形式和意义的双音组合当作固定词来使用,或把本无偏向的联合短语当作偏义词来使用。

要想明白短语和词,首先要明白它们的概念。短语是是词与词按一定的规律组合起来而不成句子的语法单位。复合式合成词是由词根和词根构成的合成词。有些学者所持的观点是不应该把短语和复合词混淆,他们认为“复合词是将某些临时性的有着特殊形式和意义的双音组合当作固定词来使用。” 我认为“偏义复词”就是作为复合词存在的。它的性质就是词,而不是短语。王力先生认为偏义复词是由短语演变而来的单词。既然是由短语演变而来的,那么它现在就已经不是短语了,仅仅是作为词来使用的。复合词就是从结构到词的复合化,复合词的形成有一个凝固的过程,它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复合词例不断积累,定型成分相继产生,复合词就应运而生。当然,这也是双音节趋势下的产物。在双音节趋势大发展的今天,偏义复词凝固定型,短语一说更不可行。

上面这些是就复合词的结构来说的。那么,当偏义复合词在具体的运用的时候,是不是像有些学者说的是临时的组合或者是联合短语?我认为,即使是在具体的运用中,“偏义复词”也是一个词,凡是能作为一部分呈现在句子中的,它就已经进入到“偏义复词”这个结构中了,我们说这个结构是定型了的,那么也就不存在运用中的“短语”一说了。除了结构一说,还有从意义上来说的,有些“偏义复词”用的是整个词的抽象意义,下面会谈到,那就更不是短语了。“偏义复词”的用例有很多,例如:褒贬,祸福、利害、是非、父母、风雨……

(二)“偏义复词”不偏

1、从意义和结构解读偏义复词

“偏义复词”这个概念提出后,很多人沿着偏义的思路研究下去,认为“偏义复词”是偏指一方,就像黎锦熙先生所说的“偏用其一字之义,而他字则连举而不为义”。经过对前人的看法的总结判断,我认为“偏义复词”其实并没有偏指一方。如果像黎锦熙先生定义中说的“他字则连举而不为义”,那么有几个地方值得推敲:“偏义复词”中的两项中真的有一项不表义,只是为了凑音节吗?如果仅用一个字就能表达作者想说的话,为什么要再多加一个字?如果仅仅是为了起到凑足音节的作用,那么加任何一个字都行,为什么要加上和另一个字意义相关或者相反的字呢?从这几个问题出发再重新对“偏义复词”探究,会有不一样的结论。

首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偏义复词”的两项究竟是不是只有一项表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我们必须得肯定的一点是,之所以用两个字来表示词的意义和作者想说的话,确实是语言双音化的趋势所使。当然这不意味着一个字就能表达作者想说的话。至少不能准确,完整地表达。另一方面,复合词中的每一项都是有意义的。这也是与黎锦熙先生的观点相背的地方。例如:“国家”“忘记”“动静”等词,它们都是现代汉语复合词,我们的使用频率也很高。如果从“偏义复词”这个概念来理解,那么“国家”偏指的就是“国”,“忘记”偏指的一方就是“忘”,“动静”偏指的一方就是“动”,另一项“家”、“记”、“静”的意义就普遍被理解为弱化甚至消失了。但是我认为复合词中两项的地位是平等的,它们承担各自的意义,没有因为偏指某一方而另一方弱化或消失,而且它们缺一不可。

很明确的是,无论是从意义还是结构上看,所谓的没有意义的第二项都不能省略。就“国家”来说,这个词的定义是:从广义的角度,国家是指拥有共同的语言、文化、种族或者历史的社会群体。双音化是这个词产生的基础,这两项缺一不可,否则构不成双音节,这是结构上不能省略的原因; “家”是“国”的基础,治家和治国的理念和原则都是一样的,所以说是“国”也是“家”,在万千小家的基础上才有大国,大国和谐小家才安定,这两者是相互依存的,在意义的理解上和“国”一个字是不一样的,这是意义上不能省略的原因。“忘记”、“动静”也是一样的道理。人们之所以对这样的复合词产生错误的理解,是因为他们忽视了对整个词的意义的理解,所以才得出偏指的结论。既然复合词里的每一项都承担意义,那么就不存在偏义的概念。我们在理解这些所谓的偏义复词的时候,要把它们当作一个整体来理解,甚至有的词的意义已经趋向抽象化,人们也可以从抽象的角度去理解这些词。

上面我们谈到“偏义复合词”中的每一项都有意义,这类复合词也算是有特殊性,因为这类复合词中词的两项的关系不是相关就是相反。例如:风雨、国家、窗户、雾气、忘记、动静、多少等等。当然这其中意义相关的“偏义复合词”占多数。因为在并列复合中,被复合的成员之间有意义的延伸关系,可以很好的复合。风、雨;国、家;窗、户等词中的两项的意义可以相互影响和延伸,使语言表达可以更贴切,意义更充实,人们理解起来也很容易。这是这类复合词的一大特点。这也是对上面提到的第三个问题的解答。

2、从语境来分析偏义复词

语言是用来使用的,使用中的语言才有价值,词作为其中的一部分也不例外。之所以说“偏义复词”不是偏指某一方,是因为任何一个词都是在运用中体现自己的意义的,那么有人就对使用中的“偏义复词”提出自己的观点,认为“偏义复词”在语境中是偏指一方的。但是,真正把“偏义复词”放到具体的语境中去考虑,它是不是都是偏义的呢?恐怕也不尽然。

上面提到,复合词的结构和意义有不可拆分性。那么具体到语境中是怎么样的呢?我们来举一个例子:“要是她万一有个好歹,也是为大家而死,死得轰轰烈烈。”从这句来看,“好歹”是一个“偏义复词”,根据整句话的语境,说话人想表达的是“她万一有个‘歹’”,侧重的是不好的一方面。但是“好歹”这个词在这句话中可以作为一个整体语境来判断,是她可能有好的情况,也可能有歹的情况,二者的情况是相当的,都是潜在的,有可能发生的,只不过说话人做好的是最坏的打算,所以单从词语本身来看,还是没有偏指。具体到语境中,它本身的结构和意义也是平等的,只不过是人的心理的影响或者说人的主观看法对这个词的理解有影响,这和词本身其实并没有关系。还有些词,在具体的语境中本没有偏义,但人们在理解时,把原属于句子意义的内容附加给某个词,从而误以为这个词是偏义的,就是不能从意义出发去理解词语,这是不合理的。例:“有什么恩怨,如今我们一笔勾销。”人们把“恩怨”理解为偏义复词,主要是这个句子内在隐含着两人又过节,要把怨气勾销,但是词本身的意思却是恩怨同时存在。所以说,有些“偏义复词”被理解为是偏义的,或者说偏义了之后词的意义就扩大或者缩小,这还是人们的主观作用,不能为了理解句子,使句子通达流畅就去刻意改变一个词的真正的意义。所以,无论是词语本身,还是在具体的语境中,“偏义复词”都不存在,它就是复合词本身的意义。

有些“偏义复词”在语境中是已经不是词本身的意义了,“偏义复词”已经抽象成为一个固定的意义并被人们所接受和使用。例如:你会在我身边,我左右,陪我到白头。“左右”就抽象为身边,旁边。“偏义复词”抽象之后就更不存在偏指的现象了。

三、余论

复合词从词组中衍生出来,“偏义复词”又是复合词的一部分,通过上面的探究,我们认为“偏义复词”在使用时并没有偏指一方。词的意义是由它本身决定的,当然也由词所在的语境决定。但是一个句子的意思并不能改变一个词的意思。每个词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组成词的每一项都是有意义的,它们并不是简单地偶合。深入研究,我们会发现,“偏义复词”这一个说法还有很多可以推敲的地方。人们由于很多原因没有纠正这种说法,可能是因为这种说法容易被人们接受和理解,而且这种偏指一方的词汇在解释古文典籍的时候有很多好处,所以我们在初学的阶段就忽略了这一个问题,但仔细研究发现这么笼统的理解确实不妥。无论是语言还是词汇都是在使用中生存着的,如果我们在使用这些的时候不多加注意,那么这种现象的演变、发展、进步可能朝的就是另一个方向,正确的使用对我们语言的发展来说是很重要的。

另外,“偏义复词”发展到现在已经有很长的时间了,从开始没有词汇来给它命名,到现在所谓的偏义复词,虽然名字和解释还有很多可以商榷的地方,但是就它本身来说,它的结构也很稳定了,只有结构稳定才会长期发展下去。所以“偏义复词”的使用可以很熟悉,它作为复合词的一支,也许名字不太合适,但是它的存在也是复合词中特殊的一类,而且它将继续作为词存在下去。在我们的具体的使用中,也要减少对这类复词的错误理解和错误用法,让它来正确地指导我们的言语实践,从而使语言更加规范,更加科学。

参考文献

[1]吕叔湘.汉语语法论文集(增订本),P420—421.商务印书馆.1984.

[2]杜纯粹.《论偏义复词之说不科学》.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2).

[3]唐健雄.现代汉语,P324.河北人民出版社.2007.

[4]唐健雄.现代汉语,P191.河北人民出版社.2007.

[5]杜纯粹.《论偏义复词之说不科学》.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2).

[6]北大语料库

论文作者:王珊珊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7年2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6/5

标签:;  ;  ;  ;  ;  ;  ;  ;  

“偏义复词”之我见论文_王珊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