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转型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_经济增长方式论文

企业家转型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_经济增长方式论文

企业家转型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企业家论文,经济增长方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企业家: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微观推动者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是一个融宏观经济运行和微观主体行为于一体的系统工程。对于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而言,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是一个宏观经济问题,但是,宏观经济增长方式是建立在微观主体——企业行为基础上的,企业的经济增长方式决定了宏观经济增长方式。因此,实现宏观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必须首先实现企业行为的转变。企业家是企业的灵魂,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微观推动者。

1.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是企业家主导的过程。经济增长方式是对资源组合方式的概括,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实质是用投入产出效率或资源利用效率较高的资源组合方式代替投入产出效率或资源利用效率较低的资源组合方式。因此,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是一个资源重新配置的过程。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家是最终的资源配置者,资源组合的改变最终都要由企业家来完成,从而决定了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是一个企业家主导的过程。

2.企业家是创新的引领者和实践者,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推动者。无论是新技术的开发利用、能耗的降低、环境污染的治理,还是资源的集约型使用,都需要各级各类的创新作为保障,因此,创新是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关键。企业家首要的职能就是创新,是创新的引领者和实践者。用熊彼特的话讲,创新就是要寻找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创新的过程就是一个“创造性毁灭过程”,这个过程的主角就是企业家。熊彼特“把新组合的实现称为‘企业’,把职能是实现新组合的人们称为‘企业家’。”[1]“企业家的职能是,通过利用一种新发明,或更一般地说,利用一种新商品或用新方法生产老商品的没有试用过的技术可能性,通过开辟原料供应的新来源或产品的新销路,通过重组产业等等来改革生产模式或使它革命化。”[2]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关键在于创新,企业家是创新的引领者与实践者,因此,企业家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推动者。

3.企业家是技术创新的发动者、应用者和推广者,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技术保障者。在诸多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中,技术和技术创新以其特有的性质占据重要位置。每一次技术创新引发的技术革命都带来了经济增长的高潮,带来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在技术创新带动经济增长和发展过程中,企业家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罗斯托在对经济起飞的研究中认为:“起飞需要在社会上有一群准备接受创新的人的存在和成功的活动”[3],这些人就是企业家。企业家对创新及时作出反应,而且通过回顾效应、旁侧效应和前向效应带动经济增长和发展。首先,企业家是我国应用技术创新的重要发动者。技术要能够带来经济增长,就要求技术创新必须是面向市场的,即根据市场发展确定技术创新的方向。真正掌握市场需要的只能是企业家,也只有企业家发动的技术创新才能够直接带来经济增长。其次,企业家是中国技术创新成果的应用者。科技促进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科技创新成果的应用。要使一项技术创新成果能够被应用,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1)未来的创新者必须意识到技术创新的可能。(2)他们必须确信创新的成果将优于它所取代的旧技术。(3)他们必须愿意在创新中承担与创新相关的风险。(4)他们必须拥有购买力,以给创新提供资金。(5)必须能够在恰当的时间和地方得到所需要的物资。[4] 这些条件的满足事实上就是企业家发挥作用的过程。企业家不仅要洞察到技术创新的市场价值,清楚实现这些价值所需要的条件,而且还要承担创新的风险,具体组织创新成果的转化过程和价值实现过程。再次,企业家是中国技术创新的传播者。一个企业家首先采用技术创新成果获得超额利润,其他企业家意识到这种技术的市场价值,纷纷采用这种技术,并根据自己企业情况进一步创新,使这项技术成为新的行业标准,推动技术创新成果的传播。最后,企业家改变了我国技术创新模式。在我国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技术创新主要由国家发动,科研机构进行技术研究,国有企业强制使用。企业家对市场的准确把握和其杰出的组织管理能力,使技术创新从方向选择上就来源于市场,并且,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家对技术的热衷,使技术创新成果具有了广阔的应用前景,技术创新的传播在市场竞争压力下不断加速。在企业家的直接推动下,面向市场的技术创新模式初步形成。正是技术创新模式的转变带来了我国技术创新高潮的兴起,带动了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4.企业家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制度环境的直接构建者。对于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迟迟难以转变的原因,一种主流观点认为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关键在于政府职能转换。[5] 政府职能转变的目标是建立有利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制度环境,但是,企业实现经济增长方式需要怎样的制度环境,不是由政府人为设计的,而是企业家提出的,并直接参与构建的。首先,制度环境改变的需求是企业家提出的。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表明,制度变迁的动因通常是由于外来的冲击以及要素相对价格的变化引起的,但是,面对这些变化能够意识到其中的商机,并感受到原有制度环境制约、强烈要求改变制度环境的则是企业家。其次,制度环境的改变是企业家实现和完成的。中国制度变迁过程是企业家与政府博弈的过程,企业家是制度变迁的实现者和主体。比如,在企业制度创新方面,正是企业家对计划经济体制的不满,一方面在体制外发展民营企业,并突破民营企业家族制的束缚,推动了向现代企业的转变。另一方面在体制内直接“操纵”了公有制企业从生产单位向市场主体的转变,进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全过程。在公有制实现形式方面,正是企业家对国有制这种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创新,大力发展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推动了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创新,等等。最后,企业家改变了中国的制度变迁方式,进而改变了制度创新方式,从而使其成为了我国制度环境改变的主体力量。在改革开放初期,虽然也存在着企业家对制度变迁和制度创新的影响,但是,由于国家掌握着控制权,整体而言,制度变迁方式和制度创新方式主要表现出国家强制推动的特点。随着企业家阶层的兴起和企业家精神在社会中的扩展,中国的制度变迁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企业家发动的需求诱致性的制度变迁和制度创新逐步占据主导地位。

5.企业家是市场体系的建设者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市场环境的塑造者。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无论是技术的应用、制度环境的构建,还是创新能力的培养,都必须以市场的发育和完善为基础。企业家是市场体系的建设者的角色决定了其必然是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市场环境的塑造者。马歇尔认为,企业家的作用是从把原始的生产资源变为成品这一“产品成熟化过程”中去发现不均衡因素,并给这一过程制定出经济上更为合理的方向,使之秩序化。企业家是“产业这一车轮的轴心”,这个轴心承担着市场结构活动的全部负荷,企业家就是“中间商人”。[6] 柯兹纳旗帜鲜明地把企业家作为推动市场结构的主体。他认为,企业家的作用在于:从确认现实经济中不能完全掌握所有交易情报这一事实出发,必须迅速发现对买卖双方都有利的交易机会,并作为中间商参与其间,来促使交易机会的实现。企业家的出现,有助于克服在产品市场上销售产品和要素市场上购买要素的不可靠性,即选择什么样的投入与产出组合的不可靠性,从而推动市场过程中竞争作用的发挥。[7]

二、企业家转型滞后: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迟缓的重要原因

企业家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微观推动者,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增长方式难以转变的重要原因就在于企业家转型滞后。笔者曾经对我国企业家的成长历程进行了概括和研究,将我国企业家分为了民营企业家和国有企业家,民营企业家经历了集体干部——暴发户——生产者——经营者的成长历程,正在逐步向现代企业家转型,并指出了这种转型的困难和漫长。国有企业家则经历了生产计划执行者——生产者——承包者——准企业家的成长历程,距离现代企业家还有更长的路要走。[8] 正是这种转型的滞后,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阻碍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1.企业家对短期利益的非理性追求,降低了经济增长质量。企业家是资源的配置者,各种资源的配置最终都要由企业家完成。根据经济社会发展进程,适时转变配置资源方式,是企业家转型的核心内容。然而,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由于经济转型带来的市场不完全、政府干扰以及体制转轨的约束,承载配置资源重任的中国企业家受此影响,没有形成科学的发展理念,行为动机非理性,将追逐短期利益作为了经营目标;行为手段非理性,将靠灵感、靠大胆和想象力,生产一个产品甚至创造一个概念,然后疯狂地进行市场运作聚集大量财富作为主要的经营手段。另一方面,中国企业家在变化的新环境里往往显得困惑、迟钝和无所适从,他们很难走出以往的思维定式,将在创业时期的经营管理经验仍然视为企业壮大之后的经营法宝,将卖方市场刚刚步入买方市场时的投机当作买方市场条件下的经营手段,将体制转轨初期的不规范操作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框架已经形成下的经营方式,正是这种固定的思维定式使企业家将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继承”下来,并使这种增长方式也进入了固定的恶性循环轨道,经济增长质量始终难以提高。如山西过去由于煤炭价格较低,山西许多企业家被迫加强煤炭企业的技术改造,改变经济增长方式。但是,2003年以来爆发的能源需求,造成了煤炭价格暴涨,多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努力,在强劲的市场需求面前被彻底抛弃,大家一窝蜂的开始了对煤炭资源的掠夺式开发,造成山西经济增长质量的下降,频频爆发的煤矿爆炸事件就是明证。

2.企业家对技术开发与利用的忽视,导致我国较强的技术依赖,使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缺乏可持续的技术支持。随着社会体制转轨进程,逐步加大对技术的重视程度,加大技术的投入力度,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建立技术创新体系,是企业家转型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的要求。但是,由于技术开发往往需要巨额投入,且投资周期长、风险大,在受短期利益追逐的支配下,在市场需求随着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收入提高迅猛爆发的引导下,我国企业家不约而同地采用了“拿来主义”的战略,大量引进国外技术和产品,再加上国家也采用了“以市场换技术”的对外开放战略,导致对技术开发利用、自主创新能力培养重视不足,形成比较严重的对外技术依赖,使我国沦落为没有核心技术支撑的“世界组装工厂”。从表面看,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借助国外技术得到一定程度的转变,但是,我国的一个个市场被国外品牌垄断,一个个民族品牌被击垮,我们付出了资源、环境、市场代价,换来的仅仅是微不足道的利润和短暂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这种缺乏自主知识产权支持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几乎没有任何可持续可能,一旦外资撤走,我国将重新落入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的漩涡之中。

3.企业家精神缺乏和对社会责任的漠视,导致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缺乏微观支持。企业家精神是企业拥有的必备素质,但是,企业家精神是动态的、发展的,它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不断融入更加丰富的内容,不断的更新和提升。因此,企业家精神的更新和提升成为企业家转型的根本性标志。在当前构建和谐社会、节约型社会和创新型国家的形势下,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企业家就必须勇于创新和拥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这也正是企业家精神的核心内容。勇于创新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供方法和手段,社会责任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供外部环境。与改革开放初期相比,我国企业家在创新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根据中国企业家系统的调查,在1997年的调查中,当被问及“您对企业家精神的理解如何”时,被调查者选择最多的依次是“追求最大利润”(35.4%),“勇于创新”(31.1%),“乐于奉献”(19.6%)以及“敢于承担风险”(13.0%)。2000年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有明显变化,“勇于创新”(47.7%)排在第一位,处在“追求最大利润”(33.6%)的前面,“敢于承担风险”(20.8%)排在“乐于奉献”(19.6%)前面。这表明企业家群体对创新和承担风险有了更高的认同,把创新视为首要追求的企业家精神。但是,我国企业家对社会责任的认识却严重缺乏,只有为数极少的企业家有过捐赠行为,违反《劳动法》损害劳工权益、违反《环境保护法》破坏环境、不守信用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的现象普遍存在。这种状况说明,我国企业家还没有将节约资源和能源、保护环境与自己的创新结合起来,没有将建立集约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作为自己的自觉行动。

三、加速企业家转型,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企业家转型滞后是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迟缓的重要原因,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必须尽快推动企业家的转型。

1.正确认识企业家的作用,为企业家转型塑造良好的社会氛围。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涌现出一批企业家,逐步形成了一个特殊的阶层——企业家阶层。这一阶层对我国的社会结构、人们的行为方式等产生了强有力的冲击,再加上个别人的行为损害了企业家的形象,企业家成为“暴发户”、“国有资产盗窃者”和“腐败的始作俑者”的代名词,社会上兴起了一股追究企业家“原罪”的风潮。这种社会舆论严重歪曲了企业家的作用,阻碍了企业家的转型与成长。事实上,企业家对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是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微观核心推动力量。推动企业家转型必须根除人们的这些错误认识,正确引导舆论导向,为企业家转型塑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2.强化企业家的社会责任,引导企业家树立科学的经营理念。承担社会责任是社会赋予企业家的时代要求,是企业家行为的有效约束机制,是企业家现代经营理念的重要内容。社会责任不仅仅是为社会提供就业岗位,为国家交纳税收,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为社会进行捐赠,更重要的是要承担起社会发展的环境责任、资源责任、生态责任。强化企业家的社会责任,就是要将科学发展观落实到企业的经营活动中,要引导企业家树立科学的经营理念,要使企业家在决策之初,就考虑到经营行为带来的资源代价、环境代价、生态代价与社会代价,将这些社会成本内生化,自觉的运用高新技术解决这些问题,而不是单纯地追求企业利润。

3.加快企业家职业化步伐。职业化是评价一国企业家队伍成长水平的重要标志,我国企业家成长经历了长达20多年的历程,正在逐步完成自发阶段,走向职业化阶段。但是,大家的职业意识、角色意识、职业道德素养与职业技能都有待提高。这就要求加大经理人才市场的建设力度,尽快形成一个有效的经理人才市场;建立企业家资格认证体系,引导企业家的成长;建立企业家档案信息库或者企业家信用档案,推动企业家职业道德素养的提高;改革企业家选拔任用制度,促进企业家的有效流动;建立有效的企业家激励约束机制,为企业家职业化提供制度保障。

4.加强培训力度,创新学习方式,提高企业家的创新能力。创新是企业家的基本职能,企业家转型除了经营理念、角色意识和企业家精神的培养外,更重要的是要提升企业家的创新能力。企业家创新能力的培养一方面要靠培训和学习,这就要求建立有效的培训制度,对现有的企业经营者进行培训,尤其要重视MBA教育在企业家培训中的核心地位,要加大MBA发展力度,提高MBA教育质量,创新学习方式,使经营者接受比较系统的管理能力训练,真正提高企业家的职业能力,为完成创新奠定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企业家的创新能力要在“干中学”中练就,要在经营管理实践中积累。这就需要鼓励创业,降低进入门槛,建立创业基金、风险基金等,充当企业家的“孵化器”。

标签:;  ;  ;  ;  ;  

企业家转型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_经济增长方式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