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财税部门计算机辅助审计构思,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财税论文,构思论文,部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综合运用通用审计软件、专业审计软件和数据库技术来开展审计
在以往的计算机辅助审计中存在一个误区,审计人员总想追求一种可以适用于所有会计信息系统的审计软件,但由于会计电算化软件用途的侧重点不同导致的多样化使这种万能审计软件的开发基本上不可能。笔者认为,计算机辅助审计要根据审计实践中的具体情况积极有效、灵活多样地运用多种软件或者数据库技术来实现,而不能仅仅依赖于某一种独立软件。只有因地制宜地灵活运用SQL-SERVER、ACCESS、EXCEL软件或者将数据库技术与各种行业的专用审计软件配合在一起进行数据分析,才能更大程度提高审计效率,提升审计质量。
二、采集、清理、转换数据是开展计算机审计的第一道门槛
1.采集数据时应做到有的放矢,尽量根据实际审计需要来采集电子数据。完整、准确的被审计单位电子数据是审计人员进行分析取证的前提和审计项目质量控制的保证。采集数据前应当尽可能地对被审计单位会计信息系统做详细周密的了解,对数据库的管理方式、数据库的架构进行认真分析,这样可以有的放矢地采取最直接有效的措施来采集电子数据。在审计现场可以采用搭建临时网络或者用移动设备存储的方式来进行采集。采集的数据不仅仅限于财务管理数据还应该包括该单位信息系统的相关日志文件,因为操作系统日志也是发现财务舞弊行为的捷径。信息系统日志记载了计算机系统运行过程中各种事件的详细信息,而数据库日志文件则记载了数据库的操作信息和数据变化信息,所以审计人员可以通过审查数据日志来检查和监督用户对数据库的操作情况,防止利用信息系统发生舞弊行为。
2.采集数据后应根据审计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数据清理。被审计单位的数据来源繁杂,受会计软件和操作者因素的影响,数据质量会存在各种不同的问题,如果采集后不进行清理将对后继审计工作的真实性、准确性产生影响。所以采集数据后进行数据清理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数据清理的原因是:1)防止审计需要的关键值缺失。2)大量冗余的数据存在。3)值域的不完整性。要根据实际需要清理转换数据,一是可以减少这些海量数据可能会对我们的硬件和软件系统带来的影响;二是可以清理冗余信息,剔除那些与审计内容无关的数据。
3.转换数据。转换数据的目的是将被审计单位的数据有效装入审计可利用的数据库中,并且明确每个表、每个字段之间相互的联系以及经济含义。如果能够在被审计单位手中获取数据字典那就是事半功倍了,但是做到这一点往往很困难,这就给审计人员弄清楚字段的经济含义造成了很大的困难。一般来说审计人员应该在通过对数据库的详细研究过程中结合审计经验,逐一猜解关键字段含义,从而形成一个简易的数据字典。财务软件的关键字段大多数是根据英文的缩略词汇或者是汉语拼音的简写构成的。
三、建立合理满足需求的可操作分析模型是计算机审计的关键
数据模型是通过设定表与表间的关系来重新构造一个供审计分析用的关系数据模型。构建审计分析模型要根据审计方案中制定的审计目的,结合已有的电子数据,猜解出被审计单位的全部或者至少是包含了必要字段的简易数据字典,明确各表、字段和相关代码的经济含义。然后根据审计人员掌握的政策、法律法规和对被审计业务的了解,以及以往掌握的审计经验,将要分析的问题转化为审计软件的操作流程或者数据库查询、检索、汇总、统计语句来建立模型。建立审计分析模型的作用就是找出符合审计目的,并且能够利用现有的电子数据发现违纪问题类型的分析方向。
1.依据法律法规中具体的定量、定性要求来构建数据模型。定量的如,各税种的税率、入库日期要求、入库级次划分、滞纳金计算方法等;定性的如,对于一些享受先征后退、即征即退、先征后返优惠政策的企业,只退正税,不退城市建设维护税和教育费附加等。这种模型由于有明确的法律法规条文为依据,所以是审计人员最擅长也最容易建立的模型。
2.根据业务逻辑建立数据模型,发现业务逻辑不吻合的各种事项。如,地税部门预征税款、延压税款、清收欠税不收滞纳金等只需要对时间、金额以及税款来源关系等做出准确的筛选和汇总对照即可完成。
3.根据财务核算规范或业务处理逻辑关系建立的数据模型。如,财政审计中虚列支出、支出挂账、坐支收入等,这类数据模型主要是通过财务核算中会计科目的钩稽关系来发现问题。
4.根据审计经验构建的数据模型。如,县级非税收入执收部门未按规定填写缴款书,将应届上级的分成收入缴入本级国库,表现为应缴财政收入和应缴上级收入比例与文件不符;地税部门为了完成税收收入任务,先延压税款,造成年末有大笔整数入库。
标签:审计软件论文; 审计质量论文; 会计与审计论文; 审计目的论文; 审计方法论文; 数据库论文; 数据字典论文; 电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