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江市妇幼保健院;黑龙江牡丹江157000)
【摘要】目的:讨论适度镇静在儿科PICU患儿机械通气的效果及护理效果。方法:现将就诊于我院儿科PICU患儿并实施机械通气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样本选取时间为2015年6月-2018年9月,按照患儿的就诊时间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样本数为42例,对照组患儿机械通气过程中未实施镇静,并按照临床护理标准予以护理,实验组患儿则在患儿机械通气过程中给予适度镇静,并给予相应的镇静护理,对两组患儿的镇静效果和护理效果进行观察。结果:实验组患儿的PICU通气时间、住院时间相对于对照组来讲,明显缩短,且组间数据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的焦虑和抑郁评分较对照组来讲明显较低,且组间距离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科PICU患儿机械通气过程中给予适度镇静,可有效的缩短患儿的PICU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且可有效的缓解患儿的焦虑和抑郁情绪,临床应用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关键词】适度镇静;机械通气;PICU;护理
[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24-0097-01
儿科PICU是接诊重症疾病患儿的科室,患儿在本科室接受治疗时,父母不能够在病房内护理,因此一部分患者会出现明显的负面情绪,例如哭闹、不配合治疗等情况,并且患儿在夜间睡觉质量较差[1],也会影响患者的康复。在儿科PICU中,当患儿出现病情加重,需要借助呼吸机维持生命体征时,临床会给予呼吸机通气,如果此时患儿未能保持安静状态,则会降低呼吸机的应用效果[2]。为此我院针对儿科PICU患儿机械通气的患儿采取了适度镇静的方法,并给予相应的镇静护理,结果发现效果良好,具体情况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现将就诊于我院儿科PICU患儿并实施机械通气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样本选取时间为2015年6月-2018年9月,按照患者的就诊时间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样本数为42例,对照组中包括男性患儿22例,女性患儿20例,患儿年龄为1-10岁,平均(5.5±0.2)岁;实验组中包括男性患儿21例,女性患儿21例,患儿年龄为1-11岁,平均(5.6±0.3)岁,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差异不大,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儿家属对于本次调查中所涉及到的内容知晓明确,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对照组患儿机械通气过程中未实施镇静,并按照临床护理标准予以护理。实验组患儿则在患儿机械通气过程中给予适度镇静,并给予相应的镇静护理,具体实施方法如下:患儿使用咪达唑仑予以镇静[3],负荷量为0.2 mg/kg,维持剂量为1-6 μg/kg进行静脉持续泵入,并且每分钟1 μg/kg进行增减,达到镇静理想状态即可。再此期间对患儿实施护理,具体护理方法如下:注意观察患儿生命体征的变化,同时观察患儿的呼吸、意识变化、瞳孔等变化,每隔两小时观察一次,避免发生呼吸抑制[4]。清理呼吸道内的分泌物,并将头歪向一侧。呼吸机要定时清理,同时要保证呼吸机内的水清洁,并及时添加。
1.3疗效观察
对两组患儿的PICU通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焦虑和抑郁情绪进行对比和分析。采用焦虑评分量表(SAS)和抑郁评分量表(SDS)评估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变化,总分为100分,SAS评分高于50分则患者存在轻度焦虑症状,SDS分值高于53分则患者存在轻度抑郁症状,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焦虑和抑郁情况越严重。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中所涉及数据处理和分析工具均为统计学软件SPSS19.0,计量资料的表现和验证方式分别为均数±标准差和t 值,判定形成统计学意义用P <0.05作为标准。
2结果
2.1两组患儿PICU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对比
实验组患儿的PICU通气时间、住院时间相对于对照组来讲,明显缩短,且组间数据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儿PICU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对比()
3讨论
针对于儿科PICU患儿来讲,其情绪会由于特殊的治疗 环境而产生波动,如果出现了躁动则会直接影响到患儿的正常治疗,因此在治疗中有需要对其进行适度镇静。在本次调查中应用了咪达唑仑进行了镇静,应用后患儿的镇静效果较好,不仅焦虑和抑郁的情绪得到了控制,还可让患儿能够在安静状态下接受机械通气[5-6],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机械通气的效果。在镇静的同时,对患者实施相应的护理,其护理重点为观察患儿的意识状态和呼吸状态,在保证良好的通气效果下,避免出现呼吸抑制。通过对患儿实施湿度镇静,患儿的PICU通气时间、住院时间有了明显的降低,同时结果也显示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也得到了改善,结果再次证明了适度镇静及其护理的良好效果。综上所述,在儿科PICU患儿机械通气过程中给予适度镇静,可有效的缩短患儿的PICU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且可有效的缓解患儿的焦虑和抑郁情绪,临床应用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王俊群. 适度镇静在儿科PICU 患儿机械通气的效果观察及护理分析[J]. 医药卫生: 引文版,2016,17(10):00135.
[2]莫武桂, 韦蓉, 唐育鹏, 等. 镇痛镇静在机械通气危重症患儿院际转运应用的安全性研究[J].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
志,2017,12(5):420-423.
[3]李晓卿, 张同强, 胡英伟,等. 有创机械通气重症肺炎患儿的临床特征及死亡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17,24(6):451-463.
[4]陈健.咪达唑仑与丙泊酚在急诊危重症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6,23(10):147-149.
[5]陈静.右美托咪定与咪达唑仑在ICU术后机械通气患者的镇静镇痛的效果对比[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15):138-139.
[6]马燕,刘纯义.持续静脉注射咪达唑仑联合静脉注射芬太尼在机械通气患儿的应用[J].儿科药学杂志,2016,19(8):15-17.
论文作者:李静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8
标签:患儿论文; 机械论文; 时间论文; 儿科论文; 效果论文; 实验组论文; 焦虑论文; 《医师在线》2018年2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