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城市道路工程路面结构设计要点论文_冯建业

简析城市道路工程路面结构设计要点论文_冯建业

冯建业

华明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 天津 300100

摘要:城市道路交通中车流量较大,道路交通建设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直接影响城市建设的进程甚至城市经济的发展。由此可知,对城市道路工程路面结构设计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经济意义。在进行城市道路路面结构设计的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守国家的相关规定,保证建设路面能够符合城市使用需求,使用质量和使用寿命均能够具有相应的保障。在本文中将集中研究城市道路工程路面结构设计要点。

关键词:城市道路工程;路面结构;设计要点

一、城市道路工程路面结构设计特点

我国国土面积光裸,在不同区域内的城市气候条件和地质特点之间有相应的差异,在进行城市道路工程设计的过程中也应当根据城市区域位置进行不同的设计。并且,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深,原有的城市道路难以满足逐渐提升的城市建设需求,因此,对于城市道路的设计和施工是十分有必要的。即便是在现阶段的城市道路交通设计的进程中已经取得了相应的成绩和效果,但是在城市道路路面设计的过程中仍旧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和机构进行整合和解决,保障城市道路路面设计能够满足当下的城市建设和发展需求[1]。

二、城市道路工程路面结构类型

(一)钢筋混凝土路面

钢筋混凝土路面是城市道路路面“白改黑”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在原有水泥混凝土路面中添加了钢筋网,降低了路面结构受温度变化和承载力提升的影响,出现变形现象。其中建设的配筋率在0.15%左右,使用的钢筋直径基本上为1.0厘米左右,钢筋网之间的间距为50厘米,纵筋间距为25厘米。将钢筋网放置在路面板以下6厘米左右的位置。根据道路建设的位置可以适当增加钢筋网的配置和数量[2]。

(二)连配筋混凝土路面

连配筋混凝土路面是对水泥路面的改良创新技术之一,都是在传统的混凝土路面中添加适当的钢筋,但是这种建设方式中使用的钢筋数量更多,基本上在10%左右。钢筋添加在路面板中厚度较大的位置上,将钢筋网放置在路面板以下8厘米左右的位置,钢筋网之间的间距为100厘米,纵筋间距为20厘米。由此可见,这种路面建筑的方式中使用了更大数量的钢筋,在施工过程中对技术的要求也更加严格。

(三)钢纤维混凝土路面

这种建筑形式是在传统的混凝土路面中添加一定的钢纤维,降低路面在使用过程中的负荷力,有效改善水泥混凝土路面使用一定时间之后出现的裂缝现象。使用钢纤维与混凝土结合建筑,能够有效提升路面建设中的粘结力,增强了路面的抗拉能力,提升了路面的延伸率,这样一来,整个路面都能够产生较大的抗拉能力和外力的抵制能力。有效提升了路面的使用质量和使用时间[3]。

三、城市道路工程路面结构设计要点

(一)城市道路路面结构层材料的选型

进行良好的城市道路路面及社会需要选择质量良好,并且适应城市气候变化的材料,是奠定路面施工的良好基础。其中值得注意的是,一部分地区的城市气候较为特殊,应当结合当下城市发展的需求和自然情况的影响选择合适的原材料。例如,在我国的东北地区气候较为寒冷,一部分材料受天气影响会产生性能的变化,影响道路建设的整体质量。因此,在东北地区就应当选择能够适应寒冷天气的原材料,提升路面使用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当下,我国城市道路建设中的原材料基本有沥青混凝土和沥青碎石两种,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逐渐进步,多样化的道路建设原材料正在逐渐出现在道路建设中。使用多空隙的沥青混凝土能够有效增强道路的承载能力,延长道路的使用期限。可见在城市道路建设的进程中,对不同原材料的选择能够有效影响道路自身性能,增强道路的使用质量和期限。在进行建设的过程中应当根据城市就建设的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原材料,在选择的过程中需要注重建设成本与材料采购之间的关系。考虑到城市整体规划部署需求,将城市中的自然特点和文化与道路路面施工相结合,保证城市道路建设能够良好的与城市整体规划部署相适应[4]。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城市道路工程路面结构设设计方案

1.新建路面结构的方案设计

首先,主线行车道设计是城市道路路面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道路的主线车道建设进程中,不同层面应当选择不同材料进行建设,进而保障道路建设的稳定和安全。道路的上层部分影响选择厚度为5厘米的沥青混凝土材质,使用75厘米的应力吸收膜。中间层选择中粒式沥青混凝土,厚度在5厘米左右。下层使用粗粒式混凝土,厚度为8厘米左右,能够保证路面的结构基础稳定性。主线道路建设中基层和垫层厚度都应当有所增加,保证道路能够承载城市中的大量车流,二者厚度应在30厘米左右。

其次,地面铺道行车设计只有上下两层,上层使用细粒式沥青结构,下层使用粗粒式沥青结构,二者的厚度均为5厘米左右。与主线道路相同,地面铺道行车设计的基层和垫层厚度均为30厘米。

然后,非机动车道设计中降低了垫层和基层的厚度,二者基本上在20厘米左右,并且其中含有5%左右的水泥砂石。水泥砂石的使用能够提升路面的稳定性,降低基层和垫层较薄的影响。

最后,人行道的设计方案与以上设计存在一定的差异,由于人行道中的承载力较小,在区分上下层之后基本使用的是混凝土透水砖和水泥砂石,建设厚度分别是7厘米和4厘米。垫层和基层的厚度在20厘米左右。

2.改建道路路面结构设计方案

建设中采用了吸收膜结构,基层厚度为30厘米,在众多施工中已经确定,垫层厚度根据施工需求做具体调整[5]。

建设中的车行道结构下层的设计厚度为7厘米左右,使用粗粒式沥青混凝土。上层厚度为4厘米左右,使用细粒式混凝土。上下层在施工过程中明确划分开来,基层中添加了一定数量的砂石,能够提升路面的稳定性,厚度为30厘米左右。

(三)城市道路工程路面结构设计环保性

1.行车道绿化设计

城市道路设计中在人行道和车行道之间建设了行道树绿带,在这一部分的绿化种植植物主要是行道树。行道树的种类主要是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等等,这样一来能够形成完整的了变化带。并且在种植的过程中应当严格计算植物之间的距离,保证植物生长的过程能够吸收足够的养分和水分,保证自身的生长。植物之间的距离应当以生长的冠幅为标准,最小的植物之间的距离应当在4米左右。在行人较多的位置,行道树种植受到一定的影响,应当在行道树之间铺设透气性的路面。

2.分车带绿化设计

城市道路设计中分车带上种植的植物为分车绿化带,在上下行车之间的绿化带为中央绿化带。二者在种植的过程中主要受道路宽度的影响。分车带部分较窄仅有1米左右,较宽部分可达10米,在植物选择上,不仅应当保证车辆驾驶员能够准确判断交通情况,同时也能够为城市建设增添一定的绿化建设。分车带植物选择的过程中,应当选择草本植物和灌木植物,生长高度不影响车辆运行的植物,并且在夜间行车中还能够吸收一部分车辆灯光,避免夜间行车的安全隐患。在分车带较宽的位置可以适当选择种类较多的植物,增强绿化种类和作用。

结束语

在本文的论述中,强调了道路路面设计的工作的重要性和关键部分。应当根据城市建设中的具体需求制定路面建设的具体实施流程,整体设计需要进行安抚推敲和计算,保证设计图纸进行施工的过程中能够在有效控制成本资金的基础上,实现更为完整的道路交通设计,满足城市经济建设和使用需求,并且能够有效便利居民的生活环境和出行环境,提升城市建设的整体质量与水平。

参考文献

[1]招智林.浅谈城市道路工程路面结构设计[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9,(2):1752.

[2]万佳.城市道路工程路面结构设计研究[J].中国科技投资,2017,(14):48.

[3]李石.城市道路工程路面结构设计探究[J].商品与质量,2016,(36):333-333.

[4]于海龙.城市道路工程路面结构设计原则及设计方案分析[J].建筑·建材·装饰,2017,(3):99,101.

[5]涂开兴.城市道路工程路面结构设计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18):1747.

论文作者:冯建业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5

标签:;  ;  ;  ;  ;  ;  ;  ;  

简析城市道路工程路面结构设计要点论文_冯建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