邳州市水利工程管理总站 江苏邳州 221300
摘要:农田水利建设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是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和节水型社会建设的迫切需要。利用节水灌溉,可以缓解我国农业能源紧张的情况,通过节水灌溉的方式,可以使用水效率不断提高,建立节水型社会,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并且还可以保护生态环境,此外还可以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使农民收入不断得到增加,这也符合我国新农村建设的理念。
关键词:节水灌溉;农田;水利建设;应用
1.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发展的必要性
利用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可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有效的利用自然降水;在输送水的过程中,可以有效减少水资源的蒸发和渗漏,从而充分利用灌溉水。加强管理灌溉水,确定合理的灌溉方式,使作物的产量不断提高;利用这种技术可以避免出现深层渗漏等情况,减少实际用水量。节水灌溉的高效发展对推进我国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其直接关系到我国的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质量的提升。针对我国水资源现状,发展高效的节水灌溉技术就显得尤为必要:除了能避免水资源的浪费,提升水资源的利用率,还可以在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农业的科学性和技术性,加快农作物种植效率,提高收成。此外高效利用水资源和发展相关灌溉技术能更好地推进我国走生态可持续科学发展路线。
2.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应用存在的问题
2.1设计不够完善
利用高效节水灌溉技术需要结合实际情况,但是当前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缺乏完善的规划制度,这样就会导致各种问题的发生。一些设计人员没有来到实地考察灌溉工程,在实际工作当中只是利用过去的资料和数据,这样不利于水利工程施工。比如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农田水利工程在运用节水灌溉技术时,由于缺乏有效根据,对于节水灌溉技术的选择过于盲目,没有切实考虑到实际情况。一旦灌溉技术选择不科学,必将会影响水资源的利用率。
2.2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在水利工程当中,项目工程团队都比较重视和监控设计和施工,设计成功之后,却没有严格管理制度,这样就会不利于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实施。后期实际应用没有加强管理,导致水利工程无法投入使用,这主要是因为管理制度和体制方面产权不够明确,没有建立准确的管理制度,导致无法均匀的分配资源配置。
2.3灌溉量和灌溉时间不合理
以往的节水灌溉模式仅仅是将灌溉技术运用到农田水利工程中,缺乏详细深层次的分析。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正在逐渐推广运用滴灌技术和喷灌技术等节水灌溉模式和渠道防渗技术,但对于农作物的灌溉量及灌溉时间缺乏有效研究,没有合理规划,只是采取定期或者定量的灌溉方式,未达到最优的节水灌溉效果。
3.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建设中的应用
3.1微灌灌溉技术
微灌灌溉技术包括滴灌、脉冲灌溉、微喷雾和涌泉灌等多种方法。微灌灌溉技术以设备工作压力为基础,划分为常压微灌和重力微灌两种形式;以设备铺设方法为基础,分为地下微灌和地上微灌两种形式。微灌灌溉技术综合利用了灌溉控制体系、水过滤体系和输水管道,可以极好地控制用水。在管道上的滴水头、稳流器、分水器、滴灌水带、喷水带的共同作用下,把溶解于水中的肥料和营养物质,以较小的流量速度精确融入到作物根部邻近的土壤。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微灌技术的灌溉周期更短,对水量的控制更为精准,该技术可以将肥料混合与灌溉水中,然后通过水分将肥水一起送到植株的根系土壤中,不仅能够节省水源、肥料、农药和人力,还可以促进作物的健康生长,改善土壤质量。
3.2喷灌灌溉技术
喷灌指的就是喷洒灌溉,需要利用特殊的设备灌溉作物,灌溉设备主要包括加压水泵、动力机、管道等。可以利用地形高差,在管道当中利用压力的作用运输水资源,随后利用喷嘴喷洒水,这样就可以均匀的浇灌作物,为作物提供更多的水分。在当前利用的节水灌溉技术当中,已经开始广泛的利用喷灌技术,喷灌技术主要分为固定式喷灌、半固定式喷灌、移动式喷灌、固定式喷灌,除了喷头其他部位都进行固定,而半固定式喷灌没有固定喷头和支管,其他部位都得到固定,移动式喷灌所有部位都可以进行移动。喷灌设备的管道都埋在地下,不会影响地表植物的正常种植,所以喷灌技术还能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对农民来说是一个非常可行的灌溉模式。
3.3渠道防渗技术
渠道防渗是一种运用比较广泛的节水灌溉技术,能减少灌溉用水在经过输水渠道时由于渠道土质渗漏而造成的浪费。目前实现渠道防渗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改变渠道土壤的渗透特性,即通过物理手段,利用压实、淤淀及抹光等手段来改变土壤缝隙距离从而提高土壤的紧密程度,以达到水分难以下渗的目的;或者是通过化学手段,在土壤中掺入一定比例的化学材料来增强渠道土壤的不透水性。二是在渠道底部放置防水层。常见的方法是通过混凝土浇灌,在渠道底部布置不透水的混凝土渠床,从而达到渠道不透水的目的,从而保证该技术在农业灌溉中的工作效率。
4.农业灌溉中有效的节水措施
4.1优化调整水资源利用结构
当前我国水资源处于短缺的状态,因此科研人员需要优化节水灌溉设备配置,使水资源利用结构得到有效调整,需要结合当地水资源布局和气候条件,从而建设农田水利工程项目。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从而可以科学公平的安排民众的生产生活用水。获得政府和相关部门的积极配合,政府部门要积极提供气候历史数据和资源评估报告等,这样才有利于科学的评估环境。同时需要科学的分配水资源,从而可以使水总量可以始终处于合理范围当中。明确规定和控制每一个用水项目和水利工程,引导广大民众自觉做到节约用水,合理科学的发挥出水资源在人们工作当中的价值,高效利用水资源,促进我国农业更好的发展。
4.2智能化
智能化是节水灌溉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随着农业生产中作业情况越来越复杂,相关灌溉设备也需要不断更新,因此提高灌溉设备的智能化十分必要。当灌溉设备处于自动化作业的过程中,当出现一些突发情况时,如果设备缺少一定的智能性,就很难对这样的突发情况进行及时处理,可能引发设备故障甚至安全事故。因此,只有不断提高灌溉设备的智能化,才能够提高自动化设备在实际作业中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从而提高整个设备的使用价值,保证灌溉设备的使用寿命和使用安全。
4.3强化水资源的优化配置
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关键过程就是水资源使用的过程,用最少的水量达到最好的灌溉效果是减少水资源浪费的关键。为了使得水资源配置能够达到标准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水平,在灌溉工作中,加强对水资源的配置的优化是一项重要任务,同时也是促进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发展的重要措施。最终在保证充分发挥农田水利工程作用的基础上,最大程度的节约水资源。
结束语
我国水资源比较短缺,利用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有利于合理利用水资源,缓解水资源短缺的问题。目前,农田灌溉技术落后仍是我国的农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农田灌溉技术发展和提升不仅需要强大的技术支持。节水不但可以缓解目前我国水资源匮乏的窘境,也有利于国家的长久发展,有效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1]张贺.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与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10):259-260.
[2]马依拉·卡地尔.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研究[J].珠江水运,2016,(22):66-67.
[3]李融雪.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与技术要点探索[J].建筑知识,2017,37(01):121.
论文作者:刘兆猛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4
标签:水资源论文; 技术论文; 节水灌溉论文; 高效论文; 水利工程论文; 农田论文; 设备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