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管理工作中糖尿病护理小组的应用价值分析论文_叶丽丽

(佛山市高明区中医院内三科 广东 佛山 528500)

【摘要】 目的:探析临床护理管理工作中糖尿病护理小组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8年1月—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46例糖尿病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73例/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糖尿病护理小组进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合理饮食、血糖控制、用药依从性、并发症防治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各项血糖值显著低于对照组,且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糖尿病护理管理中运用糖尿病护理小组进行干预,有利于稳定患者的血糖值,同时可提高患者的用药和饮食的依从性。

【关键词】 临床护理管理;糖尿病护理小组;自我管理;管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19-0201-02

糖尿病是临床上发病率较高的慢性病,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尤其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的发生率呈现逐年递增的发展趋势。关于糖尿病,目前临床上尚无根治药物,只能通过控制饮食、行为,以降低糖尿病的发生。随着临床护理学的不断发展,糖尿病护理方法不断更新[1-2]。本次研究建立在以往研究和报道基础上,以146例糖尿病患者为主要对象,旨在评价糖尿病护理小组的应用效果,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对象是2018年1月—2018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46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各73例,两组的各项资料如下:观察组中:男性与女性患者的人数分别为38例、35例;年龄区间为34~74岁,平均(52.28±2.31)岁;病程为1~14年,平均病程(7.23±1.25)年。对照组中:男性与女性患者的人数分别为37例、36例;年龄区间为35~76岁,平均(52.35±2.41)岁;病程为2~14年,平均病程(7.38±1.47)年。两组的基本资料无显著差异,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由内科的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饮食指导和行为干预,不指定具体的护理人员,不进行针对性护理。

观察组:(1)成立糖尿病护理小组,组员由各科室的护理人员构成,组长为内科护士长,糖尿病护理小组成员的选拔采用自愿参与的形式,由组长进行考核,考核内容主要是糖尿病相关知识,如血糖监测、心理护理、胰岛素注射、糖尿病并发症及相关注意事项等,最后由组长确定考核结果。(2)制定培训计划,安排高年资护士和内科医生定期举办专题讲座,定期考核小组成员的糖尿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考核合格后,由小组成员对患者展开护理干预。(3)向患者发放调查问卷,通过调查问卷结果,了解患者对糖尿病本身和防治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并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护理方案。护理方法主要包括定期在医院内开展健康知识讲座,向患者发放糖尿病相关知识的宣传手册,对患者进行饮食、用药、运动指导等等。

1.3 观察指标

(1)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两组患者的合理饮食、血糖控制、用药依从性、并发症防治情况进行评价,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的各项行为和指标越好[3]。

(2)对两组患者护理后的血糖值改善情况进行统计,主要包括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并对两组患者的血糖值进行统计学处理。

(3)评估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满意度评估方法为问卷调查法,问卷中包括10项内容,每项内容均有非常、一般和不满意三个评价等级,前两者均为满意,计算比较组间的满意度[4]。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的统计学软件为SPSS17.0分析数据,组间比较中的计量、计数指标检验方法分别是t与χ2,均为独立样本;两项指标的表示方法分别是均数±标准差、例数/百分率的形式,用于判定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为统计值P小于0.05。

2.结果

2.1 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各项评分

观察组的合理饮食、血糖控制、用药依从性、并发症防治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具体见表1。

表1 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各项评分(x-±s,分)

 

2.3 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观察组中:非常满意40例(占54.79%),一般满意29例(占39.73%),不满意4例(占5.48%),满意度为94.52%。对照组中:非常满意26例(占35.61%),一般满意35例(占47.95%),不满意12例(占16.44%),满意度为83.56%。经统计学处理,χ2=4.492,P=0.034<0.05,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糖尿病是临床上发病率较高的慢性综合性疾病,病程长,迁延不愈,增加了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压力。糖尿病小组成员在各科室内均有分布,在各科室内传播糖尿病防治的相关知识,通过此种护理模式,不仅可以加强护士之间的沟通,同时也可以拉近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的关系[5-6]。并且,通过实施糖尿病小组的护理模式,可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和知识掌握水平,以提高整体护理质量。

本研究比较了常规护理、糖尿病护理小组两种护理管理方法在糖尿病患者护理上的应用效果,经研究发现,后者的优势更为突出:首先,患者的合理饮食、血糖控制、用药依从性、并发症防治评分相对较高;其次,患者护理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明显降低;最后,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更高。本结果与以往报道中的研究结果存在较大相似性[7],体现出了此次研究结果的科学性和可信性。从研究结果中可以看出,糖尿病小组的建立和应用可增强护理的高效性,同时更有利于加强医护人员和患者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综上,在糖尿病护理管理中运用糖尿病护理小组的方式,更有利于稳定患者的血糖值,且可提高患者的用药和饮食的依从性,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于惠新.糖尿病护理小组在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2018(24):65.

[2]刘要红,吴秋莲.糖尿病护理小组在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吉林医学,2017,38(7):1378-1379.

[3]彭国丽.糖尿病护理小组在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33):268-269.

[4]毛勇敏.护理小组规范化管理糖尿病提高专科护理质量的效果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8,21(19):171-173.

[5]杨艮平.糖尿病护理小组在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8,25(33):207-209.

[6]高阳,高配俭,袁英艳.糖尿病护理小组在糖尿患者临床护理中的作用分析[J].当代医学,2017,23(5):138-139.

[7]廖小琴.糖尿病护理小组在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14):218-219.

论文作者:叶丽丽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9年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0

标签:;  ;  ;  ;  ;  ;  ;  ;  

临床护理管理工作中糖尿病护理小组的应用价值分析论文_叶丽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