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概述了供电公司企业性质、安全监督管理任务、目标,结合笔者县供电企业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实践经验等,提出了供电企业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最后一公里”问题的观点。举例论证了一些“最后一公里”问题现象及影响,通过剖析症结,提出了一些针对供电企业安全监督管理“最后一公里”问题的积极对策。同时,总结性指出安全管理提升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需要坚持走完“最后一公里”安监精神。
关键词:供电企业;安全监督管理;问题;对策
一、供电企业安全管理简述
供电企业作为国有企业,对国家安全生产法规和方针政策的贯彻和执行力更强,安全保证、监督和责任三大体系健全,企业安全投入包括安全监督管理机构及人员设置、装备配置几乎能得到保证,规范企业安全管理和生产发展的行业及企业内部规程制度也很健全。所以,供电企业安全监督管理的“软硬件”是比较“雄厚”的。
当前,国网公司、各省电力有限公司在安全监督管理实践中,业已形成或推行一些较固定的安全理念和较成熟的管理模式,一些不断创新的工作方法或模式也通过各种平台展示、交流开来。这些安全理念正不断地深入人心,并在一定程度上发挥着“精神引领”的作用,激励着广大电力员工的安全工作;成熟、创新的管理模式、工作方法,也不同程度地在各运用单位和领域发挥着作用。
二、供电企业安全监督管理“最后一公里”问题剖析
当我们在分析和反思一些供电企业发生的安全事故,一些不稳定事件、安全违章和异常、潜在隐患和问题时,以及评估供电企业某些安全管理方面或某项安全工作成效时,我们仍不得不承认,很多供电企业安全监督管理方面存在诸如抓得不够实、执行不到位、重视不够、坚持意志不够强等“最后一公里”问题,因而基础不牢、功亏一篑或“栽跟斗”。这些“最后一公里”问题现象及影响可以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抓“三基”工作不够“实”。
1.抓基层安全建设不够“实”
抓基层安全建设停留在表面,搞面子工程那一套。各类安全标语和宣传口号上墙、下工地,主观上为应付上级和领导检查,真正一心抓安全文化建设、理念灌输的实际工作不多。为基层班组和员工配备的安全装备和劳保用品,实用性、方便携带和操作性、人机配合和舒适性欠缺考虑等,致使少用、弃用,成为摆设,不能真正提高生产一线安全装备水平和劳动防护水平,基层班组难以发挥安全生产堡垒作用。
2.抓基础管理工作不够“实”
重基础规章制度建立,轻安全责任落实,持续关注、督促落实和检查不够,造成一些工作推动难、成效不高;修订制度不全面,安全责任界面不严格清晰,出现管理交叉和薄弱环节没有及时厘清,专业或部门间安全工作协调机制混乱,留下互相推诿和推卸责任空间。
重数据指标,数据真实可靠性强调不足,误导基层单位竞相拉抬数据、上报,这无助提升基础数据和基础管理能力。这样的数缺乏分析和核实就信手拈来再报送领导和上级,误导上级高估基层单位基础实力。
重建设,重工程进度和完成任务,疏忽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疏忽运维,疏忽基础资料收集和验收把关等基础性工作,致使重复建设浪费、留下安全隐患和质量问题等。
3.抓基本功训练不够“实”
一些安全培训和安全技术技能比武、知识竞赛项目没有很好结合员工岗位,考虑员工干什么、应该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监督安全培训和安全考试不够严格,致使培训走过场,出勤率不高,以考促学、以考促训成效不明显等,难以确保“人人能提升,人人能过关”。
(二)监督和执行力打折扣,层层衰减。
重布置,疏忽监督执行,或监督执行不严格、到位,助长基层员工怠慢思想和懒散行为,执行力打折扣,层层衰减,造成所布置的工作不能按时完成或偏离工作目标轨道。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坚持原则和理念不够
因坚持“管业务比管安全”原则、“五同时”原则、“四不放过”等原则和“风险可以控制,事故能够防范”等安全管理理念不够,致使部分安全监督管理人员对职责和职权威信认识不足、责任心不强、信心不足、意志不坚,致使安监管理成为无为之治、说教、和稀泥。
(四)重视现场不够
安监管理工作,最重要的是防事故和反违章,而现场安全稽查和检查,是其中非常关键的日常工作。不坚持到现场,就会错过很多第一时间发现并纠正安全组组和技术措施不到位、安全违章,从而避免生产安全事故的机会。当然,也就错过了许多提升安全稽查业务、收集反违章警示教育素材的机会。重视现场不够,何谈防事故和反违章。
(五)服务基层意识和意愿不够
部分安监管理人员经常待在办公室办公,注重工作布置和电话催办,比较缺乏服务基层意识和意愿,很少主动到基层班组检查、指导工作。不亲到基层班组,就难于真实了解基层班组管理基础、人员素质、整体实力,难以开展班组安全承载力分析,也就难以针对性帮组提升基层班组管理,难以对症下药抓好基层班组作业风险管控工作等。
(六)业务能力提升意识和创新工作意识不够
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要适应企业安全形势和发展方式,转变,要适应社会、环境、舆论,以及国家法律法规变化和政策调整。业务能力提升意识不强,创新工作意识不够,就会难以适应工作和胜任岗位,更何谈有效帮助企业防控安全风险。
三、供电企业安全监督管理“最后一公里”问题对策
(一)坚持不懈抓“三基”
安全管理提升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是一个累计量变至质变的过程,要靠持之以恒抓“三基”,要坚持不懈抓牢、抓实“三基”工作,才能夯实企业安全基础,累积量变至质变,不断促进企业安全管理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
(二)监督、执行要到位,既问过程也问结果
要不断强化监督力度和督促提高基层执行力,确保执行到位,不打折扣,才能确保安全管理目标和预期工作目标实现。监督必要持续伴随整个执行过程,既要对执行过程落实监督考核,也要对执行结果落实评估考核。
(三)坚持原则和理念不放松
没有原则就没有动力和方向,不坚持理念就没有精神引领。要始终坚持各领域各项安全职责原则、工作原则,以及安全管理理念等,正确认识、履行安全监督管理职责和职权。
(四)坚持和实践“安全重在现场”观点
现场是安全生产的前线,是事故和违章发生地,要开展反事故和防违章,就得到“前线”。现场是危险点复杂、风险变化、隐患暗伏的场所,是能促进安全管理人员自身安全业务素质的地方,也是能考验和发挥安监人员保安全的地方。赴现场,安监人不仅有所学,也应有可为。
(五)树立好服务基层理念
服务基层,联系基层,才能了解基层班组管理情况、人员素质、装备水平、整体实力等,才能了解基层班组工作的复杂性和困难所在。要坚定地树立服务基层的理念,勤恳地做基层班组的安全业务“服务员”,多开展诸如“安全服务送班组”活动,督促、指导班组强化安全管理,提高工作执行力,更安全有效组织安全工作,高质量地完成上级布置的任务。
(六)提升业务能力和创新工作方法
要通过不断提升业务能力,确保适应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方法,确保企业安全管理适应新的发展方式;要通过不断增强创新工作能力,力求工作能推动推动安全管理水平持续提升和企业取得新的安全业绩。
四、结语
安全,是企业永恒的主题,是每个生产管理者和参与者的美好愿景和希望。安全,是效益,是可持续发展的保证。确保企业安全管理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实现安全管理和预期工作目标所要做的事情是很多的。安全管理提升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是一个累计量变至质变的过程。安全监督管理,任重道远,更需要持之以恒,长抓不止的精神,这是正确认识并抓好安全监督管理,坚持走完“最后一公里”安监精神所在。
论文作者:蒋良荣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7
标签:工作论文; 基层论文; 班组论文; 安全管理论文; 供电企业论文; 安全监督管理论文; 能力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2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