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馆建设对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作用探析论文

文化馆建设对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作用探析论文

文化馆建设对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作用探析

曾志畅

(广州市文化馆,广东广州 510000)

摘要: 文化是人类精神文明的家园,是人类在长期历史实践活动中总结出的物质及精神财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升,相应的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对之增高。文化馆是建设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群众文化的基础。文化馆为人们提供了文化交流及文化活动的场所,并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教育作用服务于人民,促进了我国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本文简要分析了文化馆建设对公众文化服务均等化的重要性,并以公共文化服务的体系的建设为核心,对建设文化馆对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作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文化馆是我国公共文化设施的一部分,为人们的基本文化需求提供保障。同时文化馆是群众文化传播的重要部分,其可以借助国家文化资源促进群众文化的活动的开展,为群众文化活动创设更好的文化氛围和条件,是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支撑平台,促使文化活动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形式更加多样,激发了群众的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让我国的文化建设更加趋向于多元化发展。因此借助文化馆优势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从而为人民提供更优质的文化服务,使公民的基本文化权益得到保证。

1 文化馆建设对公众文化服务均等化的重要性

我国现阶段的任务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文化活动是一种软实力,因此我们需促进我国文化活动的发展和繁荣,以其推动社会建设。我们应积极发挥文化的指导和教育作用,以其强大的凝聚力和创造力,提升我国综合竞争力。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在物质条件得到保障的基础上大力追求精神文化,文化馆的建立就为人们提供基础的文化需求,不但对人们的生活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以外,同时促进了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保证了群众的文化利益。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同时也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内容。文化馆的建设是各级政府为保证群众文化利益的公益性活动机构[1]。因此文化馆建设是公共文化体系建设重要部分,为政府和群众之间的提供链接纽带,是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重要体现。

2 建设文化馆对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作用

2.1 文化馆中的建设资源是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基础

我国先进文化建设中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基础内容,其关系到群众的文化利益。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并不是指所有的公民都共同享有的同等公共服务,而是以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为依据为群众提供的适当的、基础的文化服务。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主要体现在,第一,公民的机会均等,每个公民所享受的公共文化服务都大致相等。例如,所有群众都有看书、读报、听广播的权益,且参与文化活动的机会是均等的。第二,服务的内容均等,其体现在每一个群众享受公共文化服务都是根据我国的基本的国情和经济水平决定的。第三,群众的权益的均等性,即群众有自主选择文化活动的权利。文化馆不但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机构,同时还也是基层文化机构,其具有覆盖量大、提供的服务范围广的特点,因此文化馆是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基础。县级文化馆直接面向群众,在实际文化服务的过程中也起到基石的作用。例如,很多文化馆会定期举办文化活动如下乡组织送电影、送文化汇演、送图书等活动。在乡镇、街道等大力宣传文化活动,上下结合使所有的群众都能够享受到文化服务。因此文化馆的建设是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基础,全面发挥文化馆的优势,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实现均等化。

2.2 文化馆的建设是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基本保证

文化馆的建设不但是为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同时更是对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保障。在十七届三中全会中提出的了我国的文化发展的改革目标,到2020年实现文化建设的全面繁荣阶段,公共文化服务能够覆盖全社会,同时努力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是公民享有的文化服务在内容、条件、水平都均等的前提下,公民能够自主选择文化服务。通过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城乡文化,使人民群众的文化利益得到保障。想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以公益性文化机构为主,如此才能使群众的文化服务利益得到保证,公共文化服务才能实现真正的均等。文化的建设是政府设立用于指导群众进行文化活动的机构,同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有一定的影响。文化馆的公益性、均等性、综合性等特点突出了文化馆在建设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中的优势。例如,举办青少年文艺培训活动,可根据活动内容免费为青少年培训表演、主持、舞蹈等,如此不但丰富了青少年的课外活动,同时对提升了青少年的文化素养起到了文化服务的作用。因此,文化馆是保障了公民的文化权益的基本机构,同时也是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重要手段[2]

3 建设文化馆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策略

3.1 建设具有现代化特征的文化馆

大力建设具有特色化魅力的文化馆,促进文化馆朝着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品牌化的方向发展,建构以互联网、移动终端为核心,以实体体验为出发点,整合多方资源的交互式文化模式,使其不但能够满足文化馆的长远发展需求,同时还可以使人们享受到数字化文化体验,从而使文化馆更具现代化。建立现代化文化馆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第一,健全文化馆管理体系,以现代文化馆的制度、管理、机制要求为参考,最终提升文化馆的管理水平。第二,坚持以人为本为建设核心,加强品牌式服务建设,制定完善文化馆的服务标准,使文化馆的文化服务趋向于标准化、品牌化、均等化发展,实现文化服务、项目与广大人民文化需求相配套结合,充分发挥自身在文化体系建设中的引导、示范作用。合理优化配置文化服务的各项资源,鼓励群众参与文化艺术产品的创作与生产活动。举办具有引导性、示范性、公益性的优秀文化艺术活动,大力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工作。编辑并出版群众文化杂质和书籍,组织开展关于文化教育的研究,加强对本地文化与对外文化的交流活动,建立数字化文化服务的平台,将全市文化资源与社会文化相结合,整合文化资源。

3.2 不同的社会群体能够享受均等的文化服务

充分发挥文化馆的公共文化服务作用,首先从大众文化为出发点,发挥大众文化的影响力优势。我们建设文化馆是为了充实人们生活,提升人们文化素养,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因此为满足文化馆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要求,文化馆的建立就要以人民群众为核心,了解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来组织开展文化活动。另外文化馆在进行文化宣传时内容要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做好细致考究。文化馆的发展必须以人民的文化利益着力点,以大众文化为出发点,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宗旨,充分考虑人民群众的文化利益,从整体上提升文化馆的服务质量,从而能够更好的服务于人民大众。因此文化馆的建设要积极吸取当地优秀文化,打造出具有特色化、品牌化的文化活动,保证文化活动能够贴近人民的生活及实际需求,从而促进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

我国被誉为“世界工厂”,必将肩负使命引领地区制造业的前进步伐。中小制造业的战略思维就应当着重在转向资本密集型和高技术、智能化、个性化生产方向。因此,李克强总理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战略,结合新经济环境,为中小制造业企业提出了更加深刻的战略思维管理启示。

3.3 充分发挥大众文化的辐射作用

以优秀文化案例为参考,促进不同群体主要是弱势群体也能够享受均等的文化服务。第一,加强公共文化服务城乡联动机制的建立,使得公共文化服务逐渐向着城乡基层延伸,增加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数量,尤其是农村。各县级文化馆在农村建设文化分馆,同时服务采用轮流制,避免以往服务能力不足的现象发生。第二,对落后地区加大资金、政策、项目方面的扶持,保证落后地区的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能基本和全省文化服务水平保持均等。第三,做好的老年人、残疾人、儿童、失业人群的公共文化服务工作,使得弱势群体的文化权益得到保障。第四,免费进行培训,开发文化惠民套餐,开办具有公益性的艺术培训班,向普通人群进行音乐、舞蹈、书法等文化艺术活动的培训,同时开设爱心文化培训班,对穷困家庭的子女提供费用全免的文化艺术培训[3]

面对当前我国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充分利用自主探究实验模式,引导学生完成实验,使学生获得了饱满的实验体验,有效发展了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与创新意识,使学生具备了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

3.4 建设高质量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

加强文化人才队伍的建设,形成一只高素质、高质量、专兼结合的文化馆人才队伍,以此提升文化馆整体建设及服务水平。首先可以向外界引进一批高质量人才,实施人才招聘的策略。其次加强文化馆在职人员的培训,主要是针对文化馆建设的定向进修等。通过引进和培训来壮大文化馆的人才队伍建设。最后组织建设一批文化志愿者的服务人员,借助志愿者的优势及作用,来弥补资金与人才方面的不足,以此来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3.5 提倡文化馆干部下基层服务

文化馆作为公益性文化单位,其首先需要充分发挥其本身文化功能,大力开展培训辅导、活动等。其次文化馆公益性固有职能还包含下基层服务,同时也是文化馆干部对自身的要求。文化馆干部应贴近群众、明确自己工作职能,同时了解群众真正的文化需求。可采用连乡是连社区体系,从而增强文化馆的群众服务,树立自身在群众心中的形象,积极推动公共文化的繁荣发展,从而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目标。

4 结语

建设文化馆促进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不是一蹴而就的,需在政府、公民的共同努力下充分发挥文化馆的指导性、教育性优势指导公共文化艺术活动,从而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从整合社会先进文化,加强文化馆资源管理出发,实现文化公共文化服务均等的目标。

由于在马克思的著作中,未曾在人的终极关怀维度上使用“超越”或“超越性”等词汇,因此目前学界以超越为主题或关键词进行马克思哲学有关终极关怀和意义世界的研究,即全面发掘马克思思想中实践、自由和信仰的整体性思想的研究成果寥寥无几。这里关涉着对于文本的解读方法和研究入路的认识,“对于马克思文本的解读,有益而恰当的态度应该是注重从马克思已经说出来的东西当中读出来未曾说出来的东西。”[2]完全地拘泥于文本或全然天马行空式地自由发挥,对于研究哲学家尤其是马克思这样一位伟大的哲学巨擘而言实在是不可接受的。

参考文献

[1]陈华.从文化权利谈文化馆如何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均 等化[J].大众文艺,2018(07):8-9.

[2]李丽丽.浅谈文化馆建设对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作用[J].才智,2017(36):225.

[3]汤小河.从文化权利谈文化馆如何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J].大众文艺,2016(10):2.

中图分类号: G2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4110(2019)03(C)-0157-02

作者简介: 曾志畅(1975.05—),女,湖南邵阳人,馆员,本科,研究方向:群众文化

标签:;  ;  ;  ;  

文化馆建设对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作用探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