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资本利得征税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利得论文,资本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目前,有人认为,为抑制投机、调节收入分配,防止两极分化,应对股民的资本利得征税。但笔者认为,基于以下原因,对资本利得应暂缓征税。
一、抑制投资,有碍资本市场的发展壮大
谈到资本和资本利得,通常首先想到的就是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及其买卖价差收益,应该说这只是一个非常狭义的含义。从广义上说,厂商的机器设备、存货等也是资本的存在形式,因此,厂商利润等也属广义上的资本利得范畴。投资者将一定的货币或实物等资本投入企业,取得有一定保障的按期分得股息或利息的权利,证明这种权利的凭证便是股票或债券,也就是马克思所说的虚拟资本。可见,虚拟资本衍生于实物资本又游离于实物资本之外,是实物资本的纸制复制品,是一种观念上的资本。另一方面,两者又是同一资本的不同存在形式,具有同一性。股票或债券所以能以一定的价格转让,在于能按期索取股息或利息,价格就是未来收益的贴现。在已经对实物资本普遍征收所得税的情况下,再对资本利得征税,其实质是对同一资本未来税后收益的提前兑付重复征税,势必降低资本收益率,打击投资股票的积极性,进而影响到股市的筹资能力,并最终影响到实体经济的持续发展。特别是现阶段我国上市公司的资本收益率普遍不高的情况下,再对资本利得征税将使形势更加恶化。我国经济面临不断增加的人口因素和逐步提高老百姓生活水平的双重压力,必须保持一个较高的增长速度。证券市场的作用和功能涵盖资源配置、价格发现、风险管理、公司治理四大主要方面,无论是提高经济金融体系的效率还是加速国有企业改革都离不开证券市场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税收工作更应该注意维护市场的稳定,为改革营造一个宽松的环境。
二、税收征管技术不成熟
对资本利得通常区分法人和自然人分别适用不同税法征收。对法人的资本利得我国已经将其纳入普通收益征收公司所得税,故实际上是一个对自然人是否征收的问题。国际上普遍的做法是将自然人资本利得纳入个人所得税并单列项目征收,为保证公平,对资本损失以及为投资所花费用如订报费、电话费等允许抵扣,如损失超过利得,还可以从普通收入中抵扣一部分,不足抵扣的,顺延下期抵扣。这样,从征收方式上讲,对资本利得征税的前提条件就是完善的个人所得税制度的实施和征管技术的提高。我国个人所得税采用的是分项纳税、源泉扣缴的办法,如果对资本利得只对全部利得征税而不允许对损失费用抵扣显然违背公平原则。要解决这个问题,可行的办法是对纳税人的资本利得实行综合申报纳税,显然这样的跨越无论是对纳税人还是征收机关都显得过大。要实现征税目标还有赖于个人所得税制度的逐步改革和完善。另外,实行证券公司分别申报的办法,要求纳税人或证券公司实行实名制,而我国股票市场至今未实行实名制,缺乏据实申报的基础。
三、调节收入分配、防止两级分化的作用有限
为了减少对投资的抑制作用,对资本利得征税一般不采用累进税率,而比例税率的累退性使调节收入分配、防止两极分化的作用有限。进一步说,即使存在一定的收入分配功能,在税收收入总量不大的情况下,效果也微乎其微。笔者做过粗略的计算,1999年1月底股票流通市值为5769亿元,2001年12月为16087亿元,把新股的市值也考虑在内,3年总共流通市值增加8694亿元,如果对资本利得征税且税率为20%,3年能够征到的数目为1738亿元,显然每年几百亿的数字对于防止两极分化无异于纸上谈兵,况且如果剔除新股发行和泡沫成分的影响,能够收到的税收收入更少。事实上,过多的寄希望于对资本利得征税来保证社会的公平是不现实的,任何调节手段都是一柄双刃剑,税收也不例外。在现实的背景下,面对公平与效率的两难选择最终应该是偏向效率,把蛋糕做大。况且从根本上说,实现公平的分配是依赖于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不是依赖单一的税收手段。
四、抑制市场投机气氛的作用有限
对资本利得征税只关注交易的结果而不针对交易的过程,属于直接税的范畴,并不能达到增加交易成本的作用。例如在相同的期间一次交易获利100元和若干次交易总共获利100元在税率相同的情况下税负是一样的。所以对资本利得征税并不能有效地抑制庄家大户等通过倒仓、对敲等方式诱使中小投资者上当的行为。相比之下,倒是现行的印花税在抑制投机方面的作用大于对资本利得征税的作用,在对自然人的短期和长期资本利得适用高低不等的税率的情况下,由于法人投资者无论短期还是长期资本利得都适用单一的税率,使自然人投资者处于更加不利的地位,不利于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这里有必要认识到投机气氛浓厚的根本原因不在于投资者,而在于制度设计的缺陷使投资者的股东权益难以得到实现,从而扭曲了投资者的行为,使价格脱离了未来的一定保障的收入流。笔者认为治本之道还在于发行、交易和监管制度的逐步改革和创新,税收手段于抑制投机只不过是一剂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