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系统评价与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高新技术产业论文,开发区论文,评价论文,系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本文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五大功能出发,建立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工作指标体系;采用专家咨询结合层次分析法确定的各层指标的权重系数,利用现有的统计体系对22个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进行了逐层逐项地评价和排序。评价结果比较客观地反映了开发区的实际状况和发展动态,对协调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进一步发展有实际意义。
关键词: 系统分析 系统评价 开发区建设
一、前言
作为国家“火炬”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建设正在全国各地迅速兴起,并有了较快的发展。开发区*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特别在参与国际竞争、调整产业结构和改造传统产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然而,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发展历程是不相同的。在各地区的作用也错落有致。因此,及时掌握开发区的发展动向,发掘开发区的特色,对制定开发区的发展战略和调整政策是非常必要的。
通过分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五大功能”,建立了评价开发区工作状况的指标体系,综合运用层次分析[1]和线性加权评价方法[2],实施逐层逐项进行评价的方式,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结果。评价结果既较客观地反映了开发区的发展状况,又揭示了北、南地区开发区的差异,对进一步发展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有一定的启发。
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评价指标体系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火炬”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应依据开发区所在地的实际,集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所需的各种资源,有效地孵化高新技术产品和高新技术企业,实行对外开放搞活,为深化改革积累并提供宝贵的经验,带动和促进传统产业的改造,加速产业结构的调整。概括起来,开发区应充分发挥“集聚”、“孵化”、“辐射”、“开放”和“示范”等五大功能。因此,对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分析与评价也应从五大功能的发挥状况进行。
图1 高新技术开发区评价指标体系简图
开发区的集聚功能主要体现在①对高新技术产业开发与管理人才的集聚。②对高新技术企业和相关企业的集聚;③对生产资本的集聚;④对高新技术成果的集聚;⑤对高新技术产业相关信息的集聚。
开发区的孵化功能主要表现在对高新技术产品和高新技术企业的孵化,开发区所创建的高新技术创业中心、培训中心等基地建设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开发区的孵化能力。
开发区的辐射功能除了表现在向区外扩散高新技术以及向传统产业渗透高新技术,还表现在对区内老企业的影响和改造,而且,技术的生命规律决定了此项任务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作为改革开放的窗口,高新技术开发区还担负着对内搞活和对外开放的使命,特别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经验不足、制度不完善是必然的,因此,内外协调,促进经济发展是开发区的重要工作。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另一个重要作用就是运用高新技术开辟一条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新路,探索科技与经济相结合的途径,以便更好地发挥“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因此,开发区的示范功能应以高新技术为前提,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为具体体现。
鉴于以上考虑,并征求有关专家意见,建立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评价指标体系,其前三层指标如图1所示,28项基层指标及各层指标的权重分配详见文献[4]。
三、评价过程
四、评价结果分析
利用现有的统计资料[3],分别对22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1991年和1992年的状况进行的评价,评价的详细结果及其排序情况请见文献[4],这里仅对评价结果加以简单的分析。由式(1)可以看出评价采用百分制,在基层指标上最高者得该项的100分,最低者为该项的零分。
1991年的评价结果表明,虽然全国高新技术开发区在总收入、总产值、利润总额及出口总额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22个主要开发区的发展水平却极不平衡。北京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不仅在C层指标上领先,而且把其它开发区远远地甩在后面,(北京在该层各项的得分均为100分,而其开发区在该层各项的得分几乎没有超过30分的),大有“一枝独秀”的气势。虽然在B层指标上,由于B[,5](示范功能)的特殊构成使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此项上异军突起(成都85.71分;北京66.04分),但优势较弱,难以弥补其它项上的劣势,最终未能打破北京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一统天下”的局面。北京以97.75的综合成绩名列榜首,而位居第二名的上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综合成绩仅为25.05分,最后一名的综合成绩为1.93分!
在国家科委的直接领导下,经过一年的奋斗,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不仅在总规模上有了较大的发展,从1992年各开发区(新开发区除外)考评分数的分布及排序来看,各开发区在“五大功能”方面也都有了长足的进步。虽然北京新技术开发试验区仍然保持优势,但这种优势已被大大地弱化,其它开发区正在奋勇直追。
上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已在C层的“区内建设”方面跃居首位,得73.65分(北京得67.26分),在C层的其它指标上,一些开发区正在缩短与北京开发区的距离,比如在“人员集聚”方面,北京、上海、沈阳开发区分别得100分、75.62分和74.06分;在“成果集聚”方面,北京、上海和成都的评价成绩分别为79.6分、77.74分和61.28分;接着,在B层指标中,上海和成都开发区分别在“辐射功能”和“示范功能”上处领先地位,特别是成都开发区,不仅保持了该项的领先地位,而且又进一步拉开了与北京开发区的距离;此外,深圳和福州开发区也在“示范功能”上超过了北京开发区,分别获得该项的亚军和季军,北京只拿到第四名。在最后的综合评价中,虽然北京开发区以81.64分的成绩名列第一名,但第二名的上海开发区与北京开发区的距离已经很近了本文所用的方法是每年制定一套标准化结果一对应式(1)的计算过程,因此,年度间的评价结果不具有可比性,也即:不能将九二年北京开发区的81.64分与其1991年的97.75分相比。1992年各开发区得分情况如下:
图2 按综合成绩归类过程
图2是以综合评价成绩为尺度,按距离聚类[5]的演示图。图中较清楚地说明了以下几点:①长春、石家庄及合肥开发区处于相同水平;②成都和沈阳开发区水平相当;③重庆、大连、福州、济南、西安开发区水平差不多:长沙、哈尔滨开发区也可归为其中;④杭州、南京、桂林开发区基本一致,郑州开发区可归在其中;⑤天津、武汉和深圳开发区处于游离状态,在未来的发展中可能与沈阳、成都开发区同类,也可能归到长春等开发区之列;⑥上海开发区欲与北京开发区并驾齐驱,尚有较高的“台阶”需要逾越。
另外,B层指标中“示范功能”的评价结果所对应的排序揭示了另一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发展中加以协调,即“南”、“北”地区的差异:北京开发区由原来的第二位退居第四位,前三名分别为“南方”的成都开发区、深圳开发区和福州开发区;而倒数前四名的分别为“北方”的长春开发区、哈尔滨开发区、大连开发区和石家庄开发区。在综合评价中排序第四,与成都开发区同一水平的“北方”沈阳开发区在此项指标上却排在第十五位─倒数第八位。可见,北方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示范功能”方面,或者说在人均社会劳动生产率方面与南方的开发区存在显著的差距。因此,中央和地方,特别是“北方”地区的领导应充分重视这种“南北差异”。注意地区文化建设,将北方的“规模优势”与南方的“效益优势”相互借鉴、相互补充;尤其是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连续两年居“示范功能”之首,绝非偶然,应总结其经验,促进各地的开发区上规模、创效益,使我国高新技术事业更加璀璨。
* 文中开发区均指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标签:系统评价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