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时期是儿童思维发展的一个重大转折时期。因此,小学语文教育就在小学教育中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我国的传统语文教育重视“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在这里,我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谈几点认识。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它是识字的重要途径,有利于提高识字教学的质量,能够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提高听话、说话和作文的能力,能够使学生获得多方面的知识,发展知识,发展思维,提高认识,受到思想教育和美的熏陶。”
一、阅读教学要突出“读”
新《课标》在各阶段目标的阅读要求中均有“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阅读教学应抓主“阅”和“读”。“阅”即是看,实际上是在用“心”读的过程。“读”一般指看着文字读出声来。无论是“阅”还是“读”,都是学生的学习活动。反思过去我们的教学,阅读教学实际上是教学设计好问题、学生回答的过程。课堂上学生围着教师转,不需要有自己的思维。如此被动的学习,不能培养学生的能力。阅读教学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感知——领悟——习得的过程。过去的阅读教学只停留在感知的层面上。领悟即领会,领略事物而有所体会,领悟不是教师讲出来的、教出来的,而是靠朗读来体验的。通过朗读,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语文教学课堂充满活力,同时还可以发展学生的语言,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习得是学生学到了某种知识、方法、技能。通过课堂上的朗读和领悟,学生受到了情感的熏陶,学到了阅读的方法,并用之于课外学习。
二、阅读教学中要重视语感的培养
值得一提的是,在阅读教学中,应该十分重视语感的培养。所谓语感,就是对语言的一种丰富的敏锐的感受能力。语感虽然和心理学、语言学、文学乃至与哲学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首先提出语感概念的却是语文教育家夏丐尊先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说明语感这个概念从他诞生那天起,就和语文教学有着不解之缘。半个多世纪以来,人们对语感的研究越来越深入,甚至写入目前的语文课程标准。
语感是在语言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的,并且是多种心理功能协同活动的结果。记忆、表象、想象、情感等心理因素都和语感的生成有着密切的关系。另外语感在听、读时会表现出理解的功能;在说、写时会表现出遣词造句的功能。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语感能力,他们对语言的感受就会从肤浅、狭窄、迟钝,走向深刻、全面、灵敏和迅速。因此,无论是从语感形成的心理因素看,还是从语感的功能上看,培养语感,对学生理解和表达能力的形成,都会起到积极促进的作用。
三、由课内到课外,拓宽阅读领域
课堂阅读教学,是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然而过分地依赖课内阅读,把阅读能力的全部希望寄托在课本阅读上,由于量小,则不能产生质变,即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语文学科既有鲜明的独立性,又具有广阔的兼容性。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所以教师应将课内知识向课外延伸,拓宽阅读领域,以多种渠道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师可把阅读教学的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可通过别的信息渠道去阅读一些有关的书籍,这样不仅能使学生较好地把握教材内容,还可以让学生全面地分析人物的特点,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还可以带领学生去领略自然风光、文物古迹、民俗风情等,让学生到生活中去学习语文知识,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总之,语文阅读教学不能局限在狭窄的圈子里闭门造车,而应该恢复自己的生动和精彩。
四、应用最新的硬件设备来帮助阅读教学
多媒体教学在阅读教学中有很大作用。多媒体计算机有存储大量教学信息的能力,可储存大量的阅读资料,并具有提供文本、图像、动画、声音等信息教学的能力。在教学设计指导下教学内容可以按照知识点进行划分实现链接,很适合学生学习。与此同时,多媒体的生动形象、直观等特点,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会明显提高。但多媒体教学也存在弊端,如老师应用不到位,往往把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到画面上,以至于没听清老师的问题,这就失去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阅读教学是学生读书的过程,也是学生阅读能力形成的过程;是思维过程,也是情感培养的过程。新《课标》以全新的语文理念,向我们展现了阅读教学的目标、重点、基本策略。学习新《课标》有利于我们深入理解并研究当前的阅读教学,有利于提高阅读教学效率,从而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及各方面素质的培养。应该承认,对阅读教学的规律,我们的认识还是很有限的,本文也只能就其中的某些问题谈谈个人的看法,不妥之处希望得到同行的批评指正。
论文作者:周秀芬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4月总第29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2/19
标签:语感论文; 阅读教学论文; 学生论文; 能力论文; 过程论文; 还可以论文; 语文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4月总第29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