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讨对脊柱转移瘤的临床诊断中应用核磁共振诊断方法的价值,以期为脊柱转移瘤的临床诊断提供相应的参考依据。方法 从本院2018年 1 月至 2019年8月确诊的脊柱转移瘤患者中选择32例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接受 CT 诊断以及核磁共振(MRI)检查,比较两种不同诊断方法的结果,探讨 MRI 在该类疾病患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本研究32例患者中,通过MRI检查,共发现各种病变次数为149次,其中有27例患者被诊断为脊柱转移瘤;CT 检查结果显示的各种病变次数为 75 次,被诊断为脊柱转移瘤的患者人数为16例,经过统计学分析,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准确率存在明显差异,P<0.05,MRI 对于脊柱转移瘤诊断的灵敏度以及准确性均明显高于CT。结论 MRI在脊柱转移瘤的临床诊断中准确率较高,能够更好地指导临床诊断以及治疗,值得进行广泛应用。
关键词:核磁共振;脊柱转移瘤;临床效果
肿瘤发生转移在临床中是很常见的一种现象,脊柱血流循环较为特殊,因此成为骨转移的多发位置,在原发灶还没有明确的情况下也会发生脊柱转移[1]。早期诊断、尽早治疗对脊柱转移瘤患者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临床中常用的诊断技术有 CT、DR 等,但是敏感度均比较低,因此诊断的结果并不是很理想,不能为临床提供有效的数据[2]。伴随着临床技术不断的发展,核磁共振在临床中逐渐得到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脊柱转移瘤诊断方面其效果较为理想,有效的提高了检出的准确率。针对脊柱转移瘤患者利用核磁共振技术进行诊断,对其临床应用价值进行讨论,详情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区间为2018年 1 月至 2019年8月,研究对象为在本院确诊为脊柱转移瘤的32例患者,其中包括男性和女性患者人数分别为17例、15例,患者年龄为 28-81岁,平均年龄为(60.1±3.5)岁。原发瘤类型如下:肺癌患者10例,肝癌患者7 例,食管癌患者 6例,乳腺癌患者 4 例,膀胱癌患者 3 例,前列腺癌患者 2 例;发生部位如下:胸腰段患者11例,胸段患者11例,腰段患者 6例,胸腰骶段患者 2 例,腰骶段患者2例。所有患者病情均经临床诊断以及病理检查得到确诊。
1.2 方法
1.2.1 CT检查措施 利用SIEMENS SOMATOM Definiton Edge 64排螺旋CT检查,扫描范围颈椎包括T1,胸椎包C1--L1,腰椎包T12--S,120kv,60MA,螺距0.8mm.进行容积扫描。然后进行MPR重建冠状。矢状位重建。骨窗,软组织窗图像显示出。
1.2.2核磁共振检查措施 利用 SIEMENS,MAGNETOM,Verio,3.0T 核磁共振对患者进行检查,用脊椎表面线圈对颈椎,胸椎,腰推,骶尾椎进行快速扫描。常规矢状位 SE_T2WI,T1_WI,T2_WI 抑脂,层厚及层间为5mm及5mm。横轴位为 T2WI,层厚为3mm,FOV200mm。部分患者进行 T1WI 冠状扫描。在进行 T1WI 扫描时使用 TR/TE500/300ms,T2WI 使用 TR/TE 为1800/90m,T2 抑脂为TR/TE2500/100 扫描。
1.3观察指标 对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结果的各种病变次数以及脊柱转移瘤检出率进行比较分析。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结果
2.1两种检查方法检出各种病变次数情况 本研究中,MRI 检查共检出各种病变次数为 146次,CT检查共检出各种病变次数仅为81次,两种检查方式的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 MRI 在脊柱转移瘤检查中的灵敏度更高。
2.2两种检查方法诊断准确率情况 比较32例患者,MRI 诊断为脊柱转移瘤的患者共计30 例,占比为93.75%,CT 诊断为脊柱转移瘤的患者共计18例,占比为56.25%,两种检查准确率差异存在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MRI对于脊柱转移瘤的诊断准确率更高。
3讨论
在临床中对于各种肿瘤来说常发生的转移部位为脊柱,针对脊柱转移瘤来说主要是以血行转移为主,多发脊柱转移瘤的原因有以下几个当面:(1)在脊柱中红骨髓的含量较为丰富,因此对于毛细血管网来说适宜肿瘤栓子的成长;(2)肺癌等细胞主要是通过静脉进入,对肺
静脉造成的一定的侵犯,进而从肺动脉向脊柱进行转移;(3)也有一部分的癌细胞是经腔静脉进入到脊柱静脉系统,继而发生脊柱转移,在脊柱中静脉丛的含量比较丰富,可以前进到椎间孔同胸、腰、腹等静脉,上下腔静脉之间可以相互进行沟通,脊椎静脉丛所承受的压力较低,其血流速度较慢,再加上脊椎静脉丛中并没有静脉瓣,患者在咳嗽、打喷嚏时导致胸腹腔的压力显著提高,机体腔静脉中含有癌栓因子时,伴随着腹腔压力的提高进而进入到脊静脉系统。
经过临床不断的研究发现,脊柱转移瘤通常发生在胸、腰椎等部位,另外也会以多个椎体病变的形式所存在,对骨髓进行侵犯,然后再破坏掉松质骨小梁及椎旁组织[3]。经过此次研究证实,核磁共振检查方法对诊断脊柱各病变检出率及检出脊柱转移瘤要比 CT 检查方法好,证实核磁共振检查在临床中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CT 扫描虽然有着较高的分辨率,但是受到自身一些因素的影响在检查的过程中对几个椎体进行检查,这就对医务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当不能精确的进行定位时极易发生漏诊及误诊的情况,另外脊柱转移瘤具有不典型特征,对其进行诊断时极易被误诊为椎间盘病变等[4],CT 检查技术不能清晰的显示出脊髓的形态,即使显示出来也是比较模糊的,因此诊断脊柱转移瘤的应用价值并不高。
核磁共振具有以下优势:(1)对椎体附件及锥旁软组织具有较高的检出率,为诊断良性及恶性病变有着重要的意义;(2)核磁共振扫描的视野范围比较大,尤其是在对矢状位扫描时可以同时对多个椎体进行观察,极大的提高了椎体转移病变的检出率,在临床工作中发现接受过腰椎检查的患者其胸椎、骶椎病变较为显著,因此对诊断脊柱转移瘤有着重要的价值[5];(3)与其他诊断技术相比,核磁共振的分辨率比较高,因转移病灶的因素导致 T1、T2 弛豫时间有了很大的改变,正常的骨髓组织信号对比变化也比较显著。
总而言之,核磁共振检查方法对诊断脊柱各病变检出率及检出脊柱转移瘤准确率效果较好,在临床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同时其检查结果也为临床治疗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参考文献
[1] 何慧,薛松,李郑 .3.0T 核磁共振对椎管肿瘤的诊断及临床价值分析 [J].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7,27(15):72-73.
[2]姚进经 . 椎管肿瘤患者应用核磁共振的临床诊断价值研究[J]. 当代医学,2016,28(19):41-42.
[3]姜明,刘廷斌 . 核磁共振检查对椎管肿瘤诊断的临床价值评价[J]. 中外医疗,2017,18(4):180-181,184.
[4]马英,卢延东,张硕,等 . 脊柱转移瘤的低场 MRI 影像学特点及其临床价值 [J]. 中国医药导报,2008,5(34):71-72.
[5] 宋春仙,庞莉莉,刘冰,等 . 脊柱转移瘤的 MRI 诊断价值 [J]. 长治医学院学报,2009,23(06):445-447.
论文作者:孙丽丽
论文发表刊物:《世界复合医学》2019年第0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5
标签:脊柱论文; 患者论文; 核磁共振论文; 检出论文; 静脉论文; 两种论文; 价值论文; 《世界复合医学》2019年第0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