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流体系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流体论文,旅游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传统的旅游流概念及其缺陷
旅游流一直是旅游开发及旅游研究关注的焦点。传统观念认为,旅游流是指从客源地到目的地的旅游客流,是单向的[1]。因而,无论是国际上,还是国内,有关旅游流的研究都是针对旅游客流进行的[2,3]。当前,旅游业的统计数据,绝大部分是在旅游客流统计的基础上推算出来的,旅游业发展的规模及效益都用旅游目的地的接待人次数以及在此基础上推算出来的旅游收入来表达。但是,旅游绝不仅仅是人来人往。由于客流是旅游流产生的基础和主体,又容易统计分析,多年来,我们一直使用旅游客流来代替旅游流。随着旅游业的发展,用旅游客流代替旅游流的缺陷越来越突出。
1.1 旅游客流的单向性概念没有考虑旅游活动的全过程,它割裂了客源地与目的地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多元化系统
一次完整的旅行不仅包括出游,还应包括返回始发地。显然,游客的流向不仅从客源地指向目的地,也包括从目的地返回客源地,是双向的。旅游客流的传统概念是旅游开发商急功近利思想的典型表白。旅游开发商认为,游客来到旅游目的地驻停和消费可以给他们带来经济利益,当游客结束其停留和消费时,对他们就失去了经济价值。这种短视的看法,看不到旅游活动带给旅游目的地和客源地之间的合作机会,不能反映旅游活动的深层内涵。
旅游活动最重要的功能是知识与科技教育交流功能。旅游活动加强了旅游客源地与目的地之间,以及游客相互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合作。许多大型旅游活动的主要目标就是促进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例如,大连国际服装节和潍坊国际风筝节。在这些大型旅游活动举行期间签订的商业贸易、技术交流和合作协议对当地经济发展的贡献远比具体活动本身的旅游消费大得多。
1.2 用旅游客流代替旅游流,不利于充分发挥旅游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全面带动作用
据国家旅游局统计[4],旅游商品销售在旅游收入中一直占有重要比例,但每年数百亿元的旅游物流在旅游流概念中没有得到反映,不利于旅游商品的开发。事实上,黑龙江绥芬河口岸1997年边贸额超过60亿元,其中相当部分是通过跨境旅游实现的。再如,个别地方的旅游商品开发及贸易收入,不仅是当地旅游收入的主体,还形成了当地支柱产业。例如,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自实施旅游扶贫工程、大力发展旅游业以来,当地土特产品的商品化率逐年提高。金竹壮寨1995年总收入20万元,旅游工艺品加工及销售创收就达15万元。
1.3 传统旅游流概念不利于旅游经营思想观念的转变
传统旅游流概念是数量效益型旅游发展模式的理念基础,认为旅游业的发展可以通过扩大旅游目的地的接待能力来实现。在旅游业发展初期,旅游目的地的环境承载力远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时,这种开发模式可以推动旅游业的发展。但在旅游业已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的今天,单纯追求外延性规模扩大已不适应新的发展形势。
现在,许多旅游目的地的接待能力已接近现有技术及管理水平下环境承载力的极限,盲目扩大旅游接待量,不仅不能提高旅游的经济效益,促进旅游业的发展,还会破坏旅游目的地的旅游资源,降低旅游目的地的环境质量,造成旅游业的大滑坡。1996-1997年长江三峡旅游投诉急剧上升,继而三峡旅游效益下降就是很典型的一例。现代旅游业的发展,除通过在环境承载量允许的范围内扩大旅游客流来扩大规模外,更重要的是通过提高旅游质量来提高旅游的经济效益,即旅游业发展必须要完成从数量效益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提高全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2、旅游流体系的内函
旅游流是以旅游客流为主体,涵盖旅游信息流、旅游物流和旅游能流的一个复杂的巨系统。
在旅游流体系中,旅游信息流是其它旅游流产生的先决条件,在信息流的引导下,才能产生旅游客流。旅游客流是旅游流体系的主体和基础,旅游物流和旅游能流伴随旅游客流产生。
2.1 旅游信息流
旅游信息流是指与旅游活动有关的并伴随旅游活动而产生的信息传递及交流。
现在,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应用已使旅游市场营销活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的信息技术的应用必将使旅游业发生更深刻的变革。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而言,伴随旅游活动产生的信息流具有更深远的意义,它是旅游目的地与客源地之间开展合作的向导。
2.2 旅游客流
旅游客流是指游客从旅游客源地到目的地及返回旅游客源地的人流。双向客流的观点强调了旅游客源地和目的地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消除了单向流观点的短视,为在它们之间开展全面合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旅游客流的双向性还具有另一层含义。即任何一个旅游目的地,同时又是旅游客源地。把某地当成旅游目的地或当成客源地来衡量时,它所产生或承接的旅游客流的大小是不同的。正因为如此,才有了传统意义上的旅游客源地和目的地的区域划分。这种区域划分是传统意义上旅游营销关注的中心。由于出游成行与游客的收入及受教育程度在一定范围内正相关,发达国家及发达地区就成了最主要的旅游客源地。
2.3 旅游物流
旅游物流是指由于旅游活动的开展,在旅游客源地和目的地之间产生的物质流动。狭义的旅游物流是指旅游商品的流动和旅客消耗的物质,广义的旅游物流应包括由旅游活动带来的客源地与目的地之间的物质交流。
游客出游,要随身携带物品;返回时,要买回大量纪念品和土特产品,这些是最直接的旅游物流。据美国运通公司1996年对全球旅游者调查[2],购物是国际旅游者最喜欢的5项活动之一,全球50%的国际游客都参与购物,个别地区的国际游客参与购物的比例超过85%。据国家旅游局统计,我国近几年国际旅游创汇中,大约有20%来源于旅游商品销售,而旅游商品发达地区则可增加一倍。
2.4 旅游能流
旅游能流是指伴随旅游活动产生的能量流动。从游客的角度而言,某次旅游的能流是其在完成这次旅游活动中消耗的能量,用旅游支出来衡量。从旅游开发和经营者角度而言,某次旅游的能流是其组织完成一次旅游活动所消耗的人力和资源,用成本来衡量。
旅游能流的实践意义在于,游客与旅游经营者都要求使旅游活动的能耗最小。这是提高旅游业经济效益、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和保障。从游客的角度而言,旅游能耗最小意味着花最少的钱,完成一次旅游活动;从旅游开发和经营者角度而言,旅游能耗最小意味着旅游成本低,旅游竞争力大,以同样的价格经营某一旅游活动时获得的经济效益高。
3、旅游流体系的反馈及关联机制
在旅游流体系中,各种旅游流之间存在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旅游信息流是游客做出旅游决策和旅游开发经营者制订旅游开发经营策略的先导,对其它旅游流具有指导和调节作用。旅游客流是旅游流体系的主体和核心,对旅游物流和旅游能流具有决定和制约作用。由于信息的反馈作用,旅游流体系形成了反馈机制,具有自我调节功能。旅游流体系的反馈及关联机制可用图1表示:
4、旅游流体系的空间网络结构
旅游流在空间的流动是通过各处职能机构完成的。这些职能机构在空间上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网络体系。在旅游流体系的空间网络结构中,从客源地到目的地的旅行社、车站、码头、机场、邮局、饭店、宾馆等各种职能机构是构成网络体系的结点。以网络结点为基础,每一种旅游流构成一个网络域面。
由于旅游物流和旅游能流由旅游客流决定和执行,它们拥有大致相同的结点。而信息流的传播媒体和途径复杂多样,它拥有的网络结点也复杂多样。旅游流体系的空间网络结构可用图2示意图简略表达。
从旅游流体系的空间网络结构来看,要提高旅游流效率,必须理顺网络中结点间的关系,保证结点间的良好联结,保持域面的平滑流畅。技术和管理是保证结点间的良好联结、保持网络域面平滑流畅的手段。因此,旅游业在发展中必须使用先进的管理方法,以确保旅游流的高效流动。
结点的联结方式对网络结构非常重要,它决定网络结构的稳定性和弹性。在旅游流体系的空间网络结构中,结点间联结的最好方式是多元环扣联结。这种联结方式使整个网络具有良好的弹性和稳定性。以一个旅馆为例,多元环扣联结方式是指它同时与多个旅行社及旅馆保持联系,且这种联系是具有一定活动余地的。因此,它的业务不会随某一个旅行社的业务波动而波动,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也不会受制于某一旅行社而对与其它旅行社的业务交往受到限制,因而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弹性。
5、提高旅游流效率,促进旅游业由数量效益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旅游流体系概念的提出,为提高旅游流效率,促进旅游业由数量效益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提供了新的思路。双向旅游流观念的树立,有利于促进旅游客源地和目的地之间开展全方位的合作。因此,在旅游开发中,我们不仅要看到旅游活动本身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还要看到旅游活动潜在的效益,随时寻找机会,将这种潜在的效益转化为现实的效益。
旅游物流概念的提出,突出了旅游商品的地位。旅游商品开发是旅游业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同时,旅游流体系的完整概念界定,不仅可充分体现旅游产业的联动功能,还可凸显知识经济在旅游发展中的特殊贡献。旅游流体系的提出,跳出了就旅游活动本身看旅游业发展的狭隘小圈,拓宽了发展旅游业的思路。
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是提高旅游流效率的重要手段,旅游业的高技术化既是一种发展趋势,也为旅游业实现由数量效益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提供了技术保障。目前,高新技术在旅游开发、旅游管理、旅游营销及旅游服务方面得到了广泛推广和应用。网际销售、网络预订、电子地图、卫星导游、虚拟旅行和高科技主题园等被旅游界广泛采用,旅游业正在经历着又一次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