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证券市场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济发展论文,中国证券市场论文,作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能不能发展证券市场,如何发展证券市场,在理论上和实践中都是一种新的探索,没有现成的答案和模式。直到1992年初,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时指出:“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才解除了思想上的禁锢,迎来了证券市场发展的新机遇。几年来,我国证券市场坚持在实践中探索,在发展中规范,既广泛吸收和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又从我国的实际出发,走自己的道路,获得了迅速发展,逐步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证券市场对国民经济的改革和发展发挥着日益显著的促进作用。
一、增强了公有经济的控制力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公有制为主体、各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现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但公有资产占优势,不仅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实践,突出地体现了这一点。截至1997年末,在我国境内上市的745家公司中,国家及国有企业控股的569家,占到76%,集体企业控股的93家,占13%,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主要是由国有企业或集体企业构成)控股的73家,占9.7%, 而由外资企业间接控股的只有10家,仅占1.3%。 公有经济不仅保持了对企业的控股权,而且吸纳了大量社会资金,增强了公有制经济的实力和影响力。同时,上市企业通过改制评估、溢价发行、转制经营和配股等,使国有资产大幅度增值。
二、为国有企业开辟了直接筹资的渠道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长期实行单一的间接融资体制,国有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居高不下,债务负担沉重,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过高,影响了市场竞争能力,而且最终风险集中在银行,严重影响着金融和经济安全。证券市场的发展,为企业开辟了直接融资渠道,增加了资本金,降低了负债水平,分散了金融风险,也为广大投资者提供了多元化的投资工具。到1998年8月底, 我国上市公司通过境内外证券市场累计筹集资金共计人民币3155亿元,其中,仅1997年就筹资1300多亿元,有效改善了上市国有企业的财务状况。据统计,1997年工业类上市公司平均资产负债率为47.7%,比国有工业企业平均水平65%低17个百分点,比国有企业总体平均水平71%低23个百分点。资金的合理配置解决了一些企业多年未能解决的老大难问题,使企业有机会逐步摆脱困境,走上新的发展道路。
三、推动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改革和发展
我国的大中型企业绝大多数是国家投资和贷款建设起来的,几十年来为国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在转向市场经济的过程中,面临着包袱重、资本金不足、技术水平低等种种困难,证券市场在发展过程中,将推动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改革和发展作为工作重点之一,取得显著成效。截至1998年8月底,国家确定的512家重点国有企业中, 有202家发行上市,占总数的40%;120家企业集团中有64家上市, 占总数的53%;100家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企业中有47家上市, 占总数的47 %。1997年,沪深两市共上市流通股本在5000万元以上的大中型国有企业为64家,占当年新上市公司的30%。
国有大中型企业发行上市,一是发挥了产品经营和资本经营的综合优势,实现了低成本扩张,生产规模迅速扩大。邯钢一次发行3.5 亿股,筹集资金25.9亿元,其中,8.8亿元用于兼并已连续4年亏损的舞阳钢厂,并于1998年1月扭亏为盈,实现了优势互补,调整了生产布局, 扩大了生产规模。许多国有企业发行上市后,通过改组、改造和强化管理,成为行业发展的排头兵。在彩电、空调、航空、摩托车、工程机械等行业,上市公司都是骨干企业,居于主导或重要地位。二是推动产品升级换代,并在改制上市中,将优质资源向优势产品集中。如鞍钢通过国内外证券市场,共筹集资金26.3亿元,将其中20亿元用于建设一个高效节能大型炼钢厂,其余部分用于对现有设备进行技术改造,收到了“上市一块,带动全局”的效果。齐鲁石化于1998年3月发行了3.5亿A股,募集资金17.5亿元,完成了对淄博市两大亏损企业的兼并,在保持自身健康发展的同时,使两家被兼并企业开始走出困境。
四、促进了国民经济的结构调整
我国证券市场一般是通过三种方式推动国民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一是贯彻国家产业政策,重点支持农业、能源、交通、通讯、原材料等基础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到1997年底,上市公司用于基础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建设资金930亿元,占国内筹资总额的56%, 加上用于支柱产业的396亿元,占筹资总额的80%左右。 二是支持国家重点建设和技改项目。仅1997年,国有企业通过发行A股、B 股和H 股, 筹集资金1300亿元,其中:629亿元用于国家和省级计委批准的基本建设项目,占筹资总额的49%;392亿元用于国家和省级经贸委批准的技改项目,占筹资总额的31%;131亿元用于收购兼并国有亏损企业, 占筹资总额的10%。以上三项合计占筹资总额的90%。三是支持企业收购兼并和重组,促进结构调整和资源优化配置。1996年以来,已经有400 多家上市公司参与了收购兼并或进行了资产重组,一些公司在重组的基础上立足主业、拓展主业,获得了快速发展;一些公司则通过重组从效益低下、竞争激烈的产业中淡出,转向电子信息、生物制药等高新技术产业以及城市水电、公路等基础产业。这样既救活了一批国有亏损企业,又走出了一条产业化、低成本扩张的路子。
五、开辟了引进外资的新渠道
改革开放后,我国利用外资的主要形式是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借用外国贷款和在境外发行债券。这些利用外资的方式对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也有其局限性。证券市场为利用外资提供了海外上市和开放国内股市两条途径,我国主要采用境内上市外资股、境外上市外资股、境外中资控股上市公司等三种形式,即通常所说的B股、H股和红筹股,以及由此派生出的存托凭证、可转换债券和多重上市。到1998年8月底,我国共有B股上市公司106家,筹资46.8 亿美元;共有43家企业在香港、纽约、伦敦等地上市,共筹集资金100 亿美元;有9家境外上市公司在美国发行了三级存托凭证,有2家境外上市公司和6家B股公司在美国发行了一级存托凭证;有2家企业发行了B股可转债,有3家企业发行了H股可转债;H股中有10家企业两地上市,B股企业中有2家企业两地上市。设立B股市场和到海外上市,有限度地开放国内证券市场,使我国在引进外资的同时,避免了海外投机资金和市场波动的直接冲击,有效地防范了国际金融市场影响国内金融市场的风险。
六、促进了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要求,而证券市场的发展为落实这些要求提供了有效的途径。根据《公司法》和《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国有企业发行上市,必须通过规范的公司制改造,确立法人治理结构。在改制过程中,国有企业的资产要经过资产评估机构的评估,经过会计师、律师事务所的审计和认定,界定为国有股或国有法人股,国有股和社会公众股同股同权,国家依所持股份的大小对企业负债承担责任和享有权益,这就有效地解决了明晰产权和政企分开的问题。改制为股份公司后,企业必须建立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班子,股东大会确定公司的成立、变更、解散等重大事项,董事会确定公司的各种重大经营方针和经理人选,经理班子负责执行董事会确定的方针和企业的运营,监事会监督董事和经理是否依法经营和决策,各部门各负其责,相互制约,促进企业规范经营,科学决策,为股东谋求最大利益。改革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键所在;而规范的公司制改造并且达到一定的标准,是企业公开发行股票的先决条件。证券市场的发展,对于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起到了十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七、促进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
证券市场的监督功能对推动国有企业深化改革、转换经营机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企业上市后,要受到来自各方面的监督,如机构投资者、基金公司和个人投资者的监督;各种投资咨询机构和证券分析员的监督;审计、会计和律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的监督;新闻、研究部门的监督;证券交易所的监督;以及证券监管部门的监管。在广泛的监督下,任何一个重大失误,都会立即导致公司股价下降,减少公司价值;任何一次违规操作,都随时有可能被发现和公开,给公司造成巨大损失,甚至被驱逐出证券市场。企业必须加强管理,以减少各种浪费和成本;必须科学决策,认真分析产品市场,评估投资风险;必须注意财务结构,保持利润稳定增长,保持企业的稳健经营。强制性信息披露制度、公众监督及依法监管,使上市企业的透明度大大提高,约束软化、重复建设、管理不善、亏损严重等一些国有企业的弊病在很大程度上得以扭转,有效地促进了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改善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从我们对51家公司跟踪调查的情况看,上市前两年年人均产值18863元,上市后4年年人均产值48185元,是上市前的2.55倍。 从国有企业的总体情况看,上市公司经济效益普遍高于非上市公司。1997年上市公司销售利润率8.17%,净资产收益率为9.5%,分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的3.7倍和3.36倍。上市公司资产总额占国有工业企业资产总额的8.78%,而实现利润占到64%。
八、促进了市场经济的法制建设
证券市场是一个投资者自由进出的市场,维持证券市场的稳定只能告法制,用公开的法规实现交易的公平与公正。证券市场的发展,必然推动和促进了相关的法制建设。1993年,国务院发布了《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对股票的发行、交易及相关活动作了详细具体的规定;1994年生效实行的《公司法》,对股票、公司债的发行和上市也作了具体规定;1997年,在新《刑法》中,也增列了有关证券犯罪和刑罚的条款。目前,有关证券市场的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有近300件,构成了我国证券法律制度的基本框架, 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批专门从事证券法律事务的机构和队伍,也在不断发展壮大。
九、促进了会计、审计制度的改革
上市公司的股东具有广泛性和流动性,社会投资者要了解上市公司,首先要有一套公开、简明、合理的会计制度,准确地计量企业的资产、负债和盈利状况。其次是要保证这种计量的独立和公正,这就对会计方法和会计制度提出了新的要求。例如,国有企业改制为股份公司或上市公司,会计目标就由主要是向政府主管机关、企业管理人员和债权人提供财务信息,转变为向股东或潜在的投资者提供财务信息。这一转变引起了会计制度的重大变革。原国有企业中流行的以“资金来源=资金运用”为基础的资金平衡表,无法体现股份制企业的产权关系和股东权益,而且不同所有制、不同行业的企业编制不同的报表,也满足不了向社会公开披露的要求。1992年初之后,由于股票市场发展迅速,投资者人数急增,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不规范引起了投资者日益强烈的不满。在证券交易所的督促下,上市公司分行业编制的资金平衡表被以“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等式为基础的资产负债表所取代,而且利润表的重要性也日益显示出来。1993年开始,中国证监会颁布了招股说明书的内容与格式、年度报告的内容与格式、中期报告的内容与格式、上市公告书的内容与格式等准则,对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如相关性、及时性、真实性、可比性、一贯性、统一性、谨慎性等作了具体的规定。与此同时,资产评估、报表合并、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也变成了现实问题。发行B股或H股的上市公司,除必须遵循我国会计准则编制会计报告外,还应该使会计报告的编制程序和方法符合国际会计准则或香港联交所的规定,对各类会计事项的处理方法,更接近于国际惯例,对国内会计也产生了影响。一套符合中国国情又尽可能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的具体会计准则,将在未来3~5年内制定完毕。目前颁布的准则第一号(关联方及其交易的披露)和第二号(现金流量表)已在上市公司中使用。证券市场的发展,促使原国有企业摒弃了已经沿用几十年的会计方法,从而接受更为合理、客观的符合国际惯例的会计体系。
实践证明,证券市场并不是资本主义所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不仅可以用,而且有十分积极的作用。但不论在哪种社会制度下,作为信用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和市场经济的高级组织形态,证券市场是一个高风险市场,并非有百利而无一害。发行、上市、交易、清算的每一个环节出问题,投资者、代理商、中介机构、上市公司等所有市场参与者的一切违规行为,每一次内幕交易、操纵市场、弄虚作假和过度投机,都可能引发风险,迅速波及整个证券、金融市场,给国民经济的运行和发展造成极大的危害。1995年,有着百年历史并以稳健经营著称的英国巴林银行,因一个雇员在证券市场上的违规操作而导致破产;我国证券市场上发生的多起违法违规事件,也造成了恶劣影响和严重后果;本世纪20年代,美国股市因过度投机于1929年崩溃,到1930年,有6000多家银行倒闭,到1932年,国民收入从880亿美元下降到400亿美元,很多行业的产量倒退了十几年;1997年以来,一些东南亚国家由证券市场引发的金融经济危机,给国民经济和社会造成了灾难性的后果,给整个世界经济也造成了十分不利的影响。因此,世界所有国家都在不断地完善金融体制,加强内部控制和对市场的监管,以便维护市场的公正、有序、高效,保持市场的稳定。
我国证券市场经历了8年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在某些方面走过了西方国家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历程。我国证券监管部门建立时间短,只有6年历程。但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 我们正在建立一个全国集中统一的监管体系,实行中央对地方证券管理部门的垂直领导。中国证监会作为国务院部级直属机构,依法成为全国证券期货市场的主管部门,这将有利于培育和发展中国的证券市场,有利于提高市场监管效率,规范市场行为,维护市场秩序,保护市场各方特别是广大投资者的合法利益。正如江泽民总书记所指出的:“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然会有证券市场。建立发展健康、秩序良好、运行安全的证券市场,对我国优化资源配置,调整经济结构,筹集更多的社会资金,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对于证券市场存在的消极因素和可能遇到的风险,我们也必须有清醒的认识。”我们只有随时警惕、谨慎小心、及时调节,始终坚持“法制、监管、自律、规范”的八字方针,坚持从实际出发,不断探索新方法、新形式,才能把中国的证券市场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市场,兴利除弊,更好地为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服务,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服务。
标签:国企论文; 经济论文; 证券市场中介机构论文; 投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