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度叛逆,是孩子的自我救赎论文

适度叛逆,是孩子的自我救赎

文/欧阳翼

今天我看了一篇文,是岳晓东老师关于北大吴谢宇弑母案件的心理学分析。女儿跟我一起在看,她问我:“什么叫人格分裂?”我告诉她:“打个比方,有个孩子很小的时候,父母强迫他做一些事情,他不愿意。但是如果他没有听大人的话,大人就会很残酷地对待他。”

中行缴费云平台是借助移动支付技术,基于微信App,为党政机关、校园客户、企事业单位、物业公司等支付场景提供的线上支付服务平台,缴费云平台可接入微信公众号,不管是否是中国银行客户,都可以使用该平台进行缴费,极大地扩宽了客户范围。商户自有的公众号经认证、配置后,便可配套缴费云平台使用。用户关注商户公众号后,可以在菜单中看到缴费项目,或点击缴费后进入缴费云平台看到各缴费项目。选择缴费项目后,输入必要信息,即可开始缴费。客户可以选择已经微信绑定过的任意一张银行卡进行缴费,方便快捷。

一般地,点P到△ABC三个顶点A、B、C的距离分别为a、b、c,设三个顶点A、B、C所对应的角为α、β、γ,且满足条件asinα+csinγ>bsinβ、bsinβ+csinγ>asinα、asinα+bsinβ>csinγ.求△ABC的面积.

我说:“这样‘残酷地对待’使得孩子不得不听从父母,那么孩子心里会怎么想?”女儿说:“报复回去。”我说:“是的,你是想报复回去,可是你不能,那怎么办?”女儿说:“我会反复地想,就像我小的时候被你关禁闭,我就很长时间都在想,我也要把你关起来!”

在女儿三四岁的时候,不记得是犯了什么错误,我曾经三次把她关在洗手间的淋浴间里大约二十分钟左右。为了让她独自反省,我还会离开她的视线。我还记得,当我离开的时候,她撕心裂肺的哭声和求饶,一直持续到整个关禁闭的过程。直到我放她出来,她已经耗尽了所有的力气,上气不接下气地软倒在我怀里。

在现实世界里,由于父母和孩子之间力量对比的变化,这样的对抗往往都是青春期孩子得到了成功,而父母不得不忍辱退败。而这个过程,就是青春期孩子的自我救赎。

我分析这件事情,是从一个普通父母的角度来看待,我们该如何教育我们的孩子。

然而吴谢宇的痛苦或许是一直持续的。而且又特别不幸的是,他有一个无比聪明的大脑,足以谋划一个周密的杀人计划,并瞒过所有人,将自己隐匿于茫茫人海中。

如果欧阳锋与那个女人两厢情愿倒没什么,充其量算做偷情,偷情不足为怪,既然现行法律懒得管这档子破事,说白了也就是个道德问题。

女儿五岁左右,我开始学习儿童心理学,我知道这样的关禁闭对于孩子而言就是无回应,就是死亡本身,是最残忍的惩罚儿童的方式之一。当我明白自己错得有多离谱,我反复向女儿道歉、忏悔,甚至让她来关我禁闭,以报复回来。这个过程持续了几年的时间。那个时候,女儿说她不记得了,我仍然坚持反复地忏悔。而今天中午,女儿说她记得,全部都记得,包括所有的细节。我在那一瞬间,想要流泪:如果那些糟糕的事情能够浮现在意识层面,那么,它们的糟糕影响或许是在变弱的。因为女儿已经能够在意识层面记得那些事情,记得对妈妈的恨和愤怒,并表达出来了,而不是任由它们沉在潜意识里作怪。

第1组的问题危机等级高于第2组,进而在信息熵的表达上第1组大于第2组(3.054>2.614),说明第1组的团队复杂程度高于第2组,需要引起导师和团队成员的重视与关注.

我猜测吴谢宇的痛苦童年经历,并不是说我理解他,以至于认为他情有可原,罪可饶恕。一个成年人,做了这样超乎常理和法理的事情,自然有法律来裁判,无论他有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来面对这一切,虽然他的父母都已经不在人世,跟这件事情关系最密切的人都已经不在了,但法律会裁判他,这是他必须要面对的。

孩子内心暴戾和残忍的消散的方式还有很多,最常见的就是青春期孩子跟父母的对抗。

大部分情况下,那些暴戾和残忍会在成长的过程中慢慢消散。比如父母的道歉,比如孩子从周围环境中得到的爱和包容。就像我给女儿关禁闭,然后用了很多年来忏悔,并反复地道歉,甚至让女儿把我关禁闭来让她消气这都是途径。所以今天中午我女儿把这个部分说出的时候,女儿已经能够坦然地面对这个部分,知道妈妈的愧疚,也能够原谅妈妈。

父母们不必担心,那个孩子那么爱你们,如果他的内心积累了100分的愤怒,他顶多报复给你60~80分,而不会全部报复回去,因为他爱你们,舍不得那么残酷地对待自己的父母。

一般情况下,父母不会一直持续糟糕地对待孩子。总会有爱、呵护和醒悟,再不济也会有忽视和自由。而这些情景,都是孩子自我修复的好机会。而如果一个孩子很多年里都是过着过度被关注,过度被约束和强迫的生活,持续很多年都在想要反抗,甚至在幻想中要杀了那个迫害自己的大人,或许他的内心就真的会分成两半:一半不得不屈从于大人,做一个听大人话的乖孩子;另一半,充满了暴戾和残忍,就像幼年时候大人是如何残忍地对待一个毫无反抗能力的孩子(再强调一遍,这个残忍,是年幼的孩子的认知层面的残忍,并不是成年人意识范围内的残忍)。

越年幼的孩子,越没有反抗能力,越缺乏整体的判断力,越依赖于父母生活。于是我们做父母的知道,越小的孩子越好管教,因为他们弱小又好恐吓。而如果我们蹲下来去看那个孩子的内心,那个容易被管教的孩子的内心,在被棍棒或者恐吓方式管教的时候,内心有多少恐惧?甚至,不需要真的棍棒招呼,年幼的孩子面对父母拉长的脸和大声的训斥,都会有出自本能的恐惧。那样的恐惧对于那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来说,能否承受?持续时间长了,那些恐惧会不会在这个孩子内心的某个角落里成为一个张牙舞爪的恶魔?

有备无患才能临阵不慌,各项准备工作就绪,各相关部门和沿江各单位成竹在胸,云南电网厉兵秣马迎战“最大洪水”。

我们知道,对于一个青春期的孩子而言,被打骂急了会离家出走,甚至会跟父母直接干架对抗起来。在更多的情况下,对抗是青春期孩子家庭内部的常态:因为身体和内心力量的成长,青春期孩子开始不畏惧父母的力量,于是敢于堂而皇之地对抗父母。

看到吴谢宇的经历,他从头到尾都是一个模范学生,自制而上进,从没有跟母亲的冲突。我突然想到,从某种程度而言,青春期孩子跟父母的对抗是一件多么值得庆幸的事情。幼年时候积累下来的那么多暴戾而残忍的念头,在这样的对抗之下,悉数释放出来,而不是继续沉积在内心,最终变成恶魔——而吴谢宇的青春期显然没有过这样的对抗的经历。我猜测,是不是这就是他最终成魔的某一部分的原因?

我们要如何稍微正确地对待我们的孩子?是努力不犯错吗?那恐怕是凡人父母们做不到的事情。那就要在知道错了的时候及时认错,还有在孩子青春期的时候,允许他们报复我们吧。

标签:;  ;  

适度叛逆,是孩子的自我救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