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医学院校学生勤工助学工作的几点创新论文_王飞,曲宁宁,安阳

浅谈医学院校学生勤工助学工作的几点创新论文_王飞,曲宁宁,安阳

辽宁中医药大学 研究生学院

【摘 要】随着医学院校贫困生的增多,勤工助学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勤工助学工作在各个方面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结合医学院校的特点,希望能够通过转变勤工助学的理念,丰富勤工助学的岗位类型,创建勤工助学的基地化,以及实现勤工助学社会化四点创新性建议,来推进勤工助学工作的深入、全面,有效地开展。

【关键词】勤工助学;创新;大学生

勤工助学是指大学生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利用课余时间参加的,以获得报酬、培养自立及创业能力为主要目的的各种服务或劳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医学院校贫困生逐年增加,勤工助学已成为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的重要途径。随着大学生勤工助学活动日趋活跃,勤工助学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教育功能凸现出来,成为目前医学院校学生工作理论和实践创新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

一、医学院校勤工助学的现状

1、勤工助学功能有待再认识

大学生勤工助学不仅是医学院校实践教学的主要形式,而且对大学生思想的锤炼,知识结构的完善,实践能力的培养,创新创业能力和自强自立意识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勤工助学仅作为奖、贷、勤、减、免资助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许多人片面地认为勤工助学仅仅只有帮助贫困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功能,而忽略了其教育功能。

2、勤工助学岗位层次较低

目前,大学生勤工助学活动多停留在诸如卫生清洁、物品搬运、资料整理等低层次的劳务型、事务型、服务型工作上。这类勤工助学活动虽然能增强学生劳动观念和务实精神,经济收效较快,但它很难与学生的医学专业学习、能力培养和实践需要相结合,没有起到对医学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以及知识水平的提升作用。

3、学生对勤工助学的认识不够

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勤工助学单纯就是“挣钱”,忽视了在勤工助学过程中进一步了解国情,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劳动观念和职业道德,锻炼品格毅力,树立自立自强观念等方面的意义,从而产生了对岗位、酬金的挑剔现象。

4、勤工助学岗位不足

校内方面,高校能提供适合学生参加的勤工助学岗位是十分有限的,远远满足不了困难生和普通同学参加勤工助学的要求,且大部分医学院校岗位设置还停留在如食堂服务员、楼长助理员、图书馆员等服务的水平上,岗位与医学专业教育毫不相关。校外方面,面向社会较稳定的勤工助学岗位主要是家教,间或一些产品促销,但名额有限,难以满足贫困生的实际需要。

因此,根据勤工助学工作内在发展要求,针对所存在的实际问题,结合医学院校特点,只有对高校勤工助学机制进行创新,才能促进勤工助学工作不断深入开展。

二、关于勤工助学工作的几点创新性认识

1、转变勤工助学的理念

医药院校要充分认识到开展勤工助学活动的助学和育人双重功能,树立勤工助学活动由单纯的助学向助学与育人并举的发展理念,将大学生勤工助学活动上升到人才培养的高度,把它作为医学专业教育的有益补充和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医学院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将勤工助学和育人有效地结合起来:

(1)勤工助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

通过组织大学生勤工俭学,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认同感。教育学生“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引导他们“ 踏实做人,诚实劳动”以自身的付出赚取合理的劳动报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勤工助学与专业教育相结合

为了激发学生对专业学习的热情,分配勤工助学岗位时,应尽量依照“ 专业对口的”原则安排相同或相近专业的学生,特别是对那些技术要求高、专业性要求强的医学专业岗位更应优先安排那些学有专长的学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勤工助学与就业教育相结合

在安排勤工助学岗位时,结合医学专业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采取“ 岗位竞争,择优录取”的原则,让学生参与竞争,在竞争中感受就业形势,引导他们转变就业观念,提高他们的就业意识,并及早进行就业准备。

(4)勤工助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

优先安排有心理问题的贫困生参加勤工助学活动。在贫困生参加勤工助学活动的岗前培训中,要适当增加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内容,使其在宽松愉悦的心境下开展工作。在工作进程当中,要给予这些学生特别关注,及时鼓励或肯定他们的工作成绩,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并组织表现突出的学生现身说法,以他们的切身体会来教育、引导其他同学。

2、丰富勤工助学的岗位类型

勤工助学岗位主要集中于事劳务性、服务性、事务性的工作。它能增强学生的劳动观念和务实精神,经济收效也快。但由于我国劳动力市场已经严重过剩,大学生在这一方面没有优势可言,其发展空间不是很大。此外它医学院校学生医学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以及知识水平的提升作用并不大。所以,从实践的发展来看,在“劳务型”助学岗位基础上,开拓“ 管理型”、“ 知识型”助学岗位是非常必要的。

一方面,这种举措能够拉开岗位层次,原则上低年级的学生从事技术含量低的工作,比如打扫卫生、图书管理等;高年级的学生从事技术含量高的工作,比如助管岗位、教学信息员、学生工作助理、就业市场和毕业生质量调查、学校网管、校外科技服务等等,既能照顾到刚入学的低年级贫困生,又能提高高年级贫困生的实践技能。

另一方面,从事专业性、技术性、管理性的勤工助学工作,学生在工作中必须把自己所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才能解决问题,必须思考和学习,必须具备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才能完成。这样,高校才能使大学生在勤工助学活动中能够把所学的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实现学习、能力培养和经济资助三重功效有机的统一。

3、创建勤工助学的基地化

目前许多医药院校大学生参与勤工助学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呈现出自发性和分散性的特点。这种自发性和分散性隐含着几个突出的问题。一是学生的合法权益容易受到侵害。二是学生的安全存在隐忧。三是学生的能力素质提高不快。

因此,医学院校勤工助学活动应该形成一个有组织的形式,建立高校勤工俭学基地,建立自己统一的管理和组织机构,将自己的工作体制化、实效化,使勤工助学活动成为学校德育工作和医学专业技能训练不可缺少的环节,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勤工助学环境

4、广开渠道,实现勤工助学社会化

医学院校勤工助学活动面向全体学生,也就意味着其岗位供需矛盾日渐突出。当然,从勤工助学活动的内容和范围来看,校园勤工助学活动基地建设有其自身的优点和特色,但是毕竟所提供的空间有限,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如此众多的学生参与勤工助学活动的需要。

从培养大学生的角度来分析,一方面,社会需要高素质的创造型的人才,这为大学生走向社会提供了机遇;另一方面,大学生在社会上进行勤工助学活动,能使他们了解社会现实,接受改革和市场的双重洗礼,有效地将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所以,校外市场是医学院校大学生勤工助学活动基地建设的发展方向。

勤工助学活动基地向校外发展必须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注意与校内基地的联系和区别。二是校外勤工助学活动基地同样具有市场的各种负面作用,要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防止学生出现“勤工助钱”或“勤工助乐”的现象。三是校外基地的生存和发展要符合市场的规律和需求,防止“领导一句话决策”的行政现象,注意领导决策机制的科学化、民主化和市场化。四是要注意加强对校外勤工助学活动的指导和管理,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和安全。

总之,勤工助学作为高校教育改革的一项重大配套措施,对改革教育观念,培养高素质人才以及社会的稳定有着重要的意义。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政治性很强的工作,它的成败关系到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关系到人才培养大计。我们要积极研究勤工助学工作,不断丰富勤工助学工作的内涵,充分发挥勤工助学的双重作用,推进医学院校勤工助学工作的深入开展。

参考文献:

[1]李钊.基础医学实验室勤工助学为平台的学生素质教育探索.中国校外教育。2015(5):115

[2]聂仁秀,杨永跃.医学类高职高专大学生勤工助学现状及对策.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3(22):44-45

[3]申奎明.关于大学生勤工助学的调查与思考[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1):39-40.

[4]苗小艳,杨芳芳,贾莉.临床检验实验室勤工助学心得[J].中国实用医药,2013,(33):257-258.

[5]廖兰荣.搞好勤工助学 创建和谐社会.河北企业.2007(6):15

论文作者:王飞,曲宁宁,安阳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7月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27

标签:;  ;  ;  ;  ;  ;  ;  ;  

浅谈医学院校学生勤工助学工作的几点创新论文_王飞,曲宁宁,安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