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中教师角色的基本定位及其转变策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课程论文,角色论文,策略论文,教师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知识观、学生观以及评价观的变革呼唤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的任务不再局限于“传道、授业、解惑”,而且要“启智、陶情、冶性、锤志、健体”。教师在实施新课程时,必须对自身角色进行重新审视与定位,树立正确的角色意识,以多重身份、多重角色的新形象身体力行地体现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因此,在新课程逐渐推广之际,准确认识与全面把握教师新角色,并深入了解其转变策略已成当务之急。
一、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与合作者
专家指出,未来课堂知识将由三个方面组成:教科书及教学参考书提供的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这表明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教师个人的知识也将被激活,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的比重将大大增加。这种知识构成的变化,必然会改变教师知识传授者的角色,使其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与合作者。也就是说,教师不再是知识传播的中介,而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泉与向导。
1.教师应由传递知识的“搬运工”向教学过程的促进者与指导者转变
传统的过于注重知识传承的教学,在多数情况下,非但不利于促进学生学习,某种程度上还抑制了学生的兴趣、好奇心、学习动机与学习期望。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教学的主要任务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而是让学生获取学习方法,感受学习过程,促进知识的有效迁移与重组。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的主要任务是导学、导读、导看、导思、导行,给予学生更多自学、自读、自说、自练和自做的机会。
(1)扮演学习促进者角色的基本策略
促进者角色要求教师把促进学生学习放在首位。具体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教师要澄清对促进者的认识。促进者并不是对传授者的角色取代,传授者依然是教师的一个重要角色。其次,教师要学会积极地旁观。在进行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地看、积极地听、积极的想,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以便为下一步有针对性的指导学习做准备。再次,教师要创造良好的学习情境。在传统教学中,学生已经形成了对教师角色的基本印象,所以在探究学习中显得过于拘谨是正常的。这种情况下,教师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与精神上的鼓舞。最后,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在探究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教育学生遵时守纪,与同学友好相处,培养合作意识与团队精神。
(2)扮演学习指导者角色的基本策略
指导者角色要求教师必须从宏观上整体把握学生的学习水平、学习期望与学习方向,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具体要求有如下几点:第一,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兴趣、教学的需要确定指导的范围与程度;第二,教师要帮助学生制定确切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第三,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第四,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五,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第六,建立一个接纳性的、支持性的、宽容性的课堂气氛。
2.教师应由管理者向合作者转变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与参与者,这表明传统以教为主的教学过程,将逐渐让位于师生的互教互学,彼此之间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也就是说,新课程的教学过程将是师生交往、平等对话、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学习合作者角色要求教师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地位上进行学习与活动。对教师的具体要求有如下几点:第一,教师要实现观念上的转变,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第二,教师要平等地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第三,教师要把自己当作学生,把学生当作老师,允许学生提问与质疑;第四,教师要明确自己参与者的身份,敢于同学生分享自己正确或者错误的感情和想法;第五,教师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进行自我反思与总结,并且勇于承认自己的过失和不足。
二、教师应该成为德才兼备的教育专家
多年来,我国基础教育中存在着下列现象:许多教师片面追求升学率,只重教学不重科研。许多教师人在校园,心在校外;许多教师画地自限,把自己禁锢在学科壁垒中,与相关学科隔离……。新课程学习方式、学生观、评价观的转变将有效扭转与避免上述现象,要求教师成为人师、名师,成为研究型教师、通识型教师,成为德才兼备的教育专家。
教育专家角色要求教师具有崇高的职业道德、渊博的学识以及敏锐的科研嗅觉。具体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眼:第一,道德意识:要求教师具有崇高的职业道德,敬岗爱业,热爱学生;第二,综合意识:要求教师打破学科壁垒,广泛涉猎有关教育学、心理学及相关学科的知识;第三,更新意识:要求教师防止知识的过时与老化,不断更新与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第四,信息意识:要求教师能够主动地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与处理信息;第五,科研意识:要求教师具备敏锐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提出并解决问题;第六,反思意识:要求教师具有自我学习与自我反思的意识,发现自身的问题与不足。
三、教师应该成为规划未来的设计师
教育的主要功能是培养能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综合性人才,因此在教学中渗透未来教育的思想显得尤为重要。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教师不要满足于教学现状,而应放眼未来,对学科发展、学生发展做出合理规划。
设计师角色要求教师具有敏锐的社会洞察力和前瞻意识。具体要求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师要能够准确对社会发展、教育发展、学科发展的未来做出预测;第二,教师要能够引导学生对自身的现实发展进行准确定位,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树立适切的理想;第三,教师要能够做到量体裁衣、有的放矢的指明学生未来的发展方向;第四,教师要能够引导学生预见未来、适应未来、构想未来甚至是创造未来,培养学生自我规划的能力。
四、教师应该成为交际广泛的“外交家”
教师要加强与同行、家庭与社区的联系,成为一名出色的“外交家”,主要是源于两个方面的考虑:首先,新课程倡导探究学习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探究主题非常宽泛,需要打破科际壁垒,综合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集体智慧的发挥。其次,随着“学校教育社区化”和“社区生活教育化”现象的出现,打破了原来学校教育社区不知不问,社区生活学校漠不关心的隔离状态。这种情况下,教师的教学工作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与校园,而是扩展到整个社区。
“外交家”角色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交往、沟通与表达能力。对教师的具体要求有如下几点:第一,教师要具有宽广豁达的胸怀,有为他人、为社区、为社会服务的意识;第二,教师要打破同行之间孤立与封闭的现象,形成团结协作、密切配合的良好氛围;第三,教师能够主动展示教育成果,加强与家庭、社区的联系;第四,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在家庭与学校之间的桥梁与纽带作用。
五、教师应该成为课程资源的积极开发者
过去,我国课程资源物化比较严重,教师只是作为课程资源的使用者而存在,教师没有被纳入到课程资源的行列中来,同时也没有被看做是课程资源开发与管理的主体。实际上,教师是人力资源开发的核心要素,教师素质的高低决定着课程资源的开发水平。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在课程资源开发建设的过程中,要始终把教师队伍的建设放在首位,通过对教师这一重要课程资源的开发,带动其他课程资源的优化发展。
课程资源开发者的角色要求教师正确认识与理解课程资源的内涵,树立正确的课程资源意识。具体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其一,教师要提高自己的理念素养,在完善自身学科知识的同时,要掌握必须的教育学、心理学等理论,要了解课程改革的最新动向;其二,教师要改变角色,不仅扮演课程资源的开发者与利用者,而且也应该充当学生利用课程资源的引导者与合作者;其三,教师要能够开发、统计、筛选、管理、更新与完善课程资源;其四,教师能够依据地缘特性、地方文化特色以及学生的个性差异和需求,建构校本课程;其五,教师应该围绕学生的学习,引导学生走出教材、走出课堂、走出学校,充分利用校外课程资源,在社会的大环境中进行学习与探索。
以上,我们从不同视角对教师角色进行了基本定位,并试图给出相应的转变策略。其实教师远不是“圣人与完人”,能够分身从事多种职业,只不过在教学中教师必须能够行使上述角色的功能与职责。教师在新课程中扮演多重角色乃是大势所趋,因此徘徊与张望只能拉大教师与新课程的距离,使自己游离于课程改革之外。对于教师来说,目前最关键的是要尽快地融入到课程改革中来,尽早找到自己与新课程的差距,对自身角色进行重新审视和定位,以便在新课程实施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职能。